民事纠纷起诉到法院可以进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除外。法院调解原则包括当事人自愿、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合法性。调解活动应建立在当事人自愿基础上,需查明事实并遵循法律程序,调解协议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
一、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能否进行调解
1、可以调解。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如果案件适宜调解的,可以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五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二、法院调解民事纠纷的原则有哪些
1、当事人自愿原则
当事人自愿原则是指法院调解无论是调解活动的进行还是调解协议的形成都要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该项原则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在程序上,是否以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须当事人自愿;第二,在实体上,是否达成调解协议,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2、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是指法院调解应当在事实已经基本清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基本明了的基础上进行。该项原则的具体要求是: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活动,必须在查明案件基本事实,分清当事人是非责任的基础上进行。
3、合法原则
合法原则是指法院调解在程序上要遵循法律程序,形成的调解协议不可违反国家的法律规定的原则。该项原则的具体要求是:第一,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活动,程序上要合法。当事人不愿进行调解或不愿继续进行调解的,不应强迫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未成的,不应久调不决,而应及时判决,等等。第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调解协议内容应当不违反国家的法律规定。依据法律的规定,调解应当是当事人自愿且应当合法。
拓展延伸
法院调解: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途径
法院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高效有效的途径。当当事人在民事纠纷中选择起诉到人民法院时,法院调解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解决方式。通过调解,法官作为中立第三方,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引导当事人进行对话和协商,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这种解决方式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还能维护当事人的关系,避免进一步的纠纷扩大化。法院调解在民事纠纷中具有广泛适用性,无论是财产纠纷、劳动争议还是合同纠纷,都可以通过调解达成双赢的结果。因此,法院调解被认为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可行且有效的途径。
结语
法院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高效途径。当事人起诉到法院时,可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除外。调解原则包括自愿、查明事实和合法。调解活动应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尊重其意愿。法院调解需在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了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应遵循法律程序,协议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法院调解节省时间和金钱,维护当事人关系,避免纠纷扩大化。无论财产、劳动或合同纠纷,法院调解都是可行有效的解决途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七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一条 人民调解员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坚持原则,明法析理,主持公道。
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及时、就地进行,防止矛盾激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
(二)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
(三)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
(四)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