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出错导致公司损失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从其工资中扣除,但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工资的20%。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经济赔偿金的计算依据包括工作年限、月工资等不同因素。同时,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可根据经济补偿金总和乘以N进行计算,而因用人单位不订合同或合同无效的赔偿金包括应得工资收入和医疗费用的25%。
法律分析
一、员工出错导致公司损失要赔钱吗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有约定的,用人单位是可以要求劳动得赔偿经济损失的,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2、法律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工资标准计算及依据
(一)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1、协商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
2、因病或非因工伤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医疗补助费(不低于6个月工资,重病加50%,绝症加100%)
3、不能胜任解除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超过12年的,按12年算)
4、客观变化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5、经济裁员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
6、逾期给付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额外经济补偿金(原经济补偿金的50%)
(二)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
赔偿金=经济补偿金总和×N=工作年限×月工资×(1+50%)×N(1
(三)因用人单位不订合同或合同无效赔偿金
违法解除合同赔偿金1=应得工资收入×25%赔偿金2=医疗费用×25%
拓展延伸
员工失误引发的经济损失,公司是否有权要求赔偿?
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员工失误导致公司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公司通常有权要求赔偿。然而,具体情况需要根据相关证据和合同条款来确定。首先,公司应确保存在员工责任和违约责任的明确规定,以便在发生损失时能够依法主张赔偿。其次,公司需要对员工失误的性质和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属于严重失职或故意疏忽。最后,公司还应考虑员工的能力、培训和监督等因素,以确定是否存在公司在管理和监督方面的责任。综上所述,公司在员工失误导致经济损失的情况下,有权要求赔偿,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结语
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员工失误导致公司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公司通常有权要求赔偿。然而,具体情况需要根据相关证据和合同条款来确定。公司在员工失误导致经济损失的情况下,有权要求赔偿,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签订劳动合同。
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进行平等协商,依法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予以改正并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请仲裁,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三条 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工会对违反本法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请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