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事业单位员工醉酒驾车会被开除公职吗?

来源:爱go旅游网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一般会被开除公职。尽管法律规定只有被判有期徒刑以上才会开除,但实际上,大多数地方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工醉驾被抓后,基本上都会面临开除,除非有特殊原因或重要关系。醉驾是严重违法行为,会导致吊销驾驶证并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公职人员来说,醉驾会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因此涉嫌醉驾的公职人员一般都会被开除。因此,大家应该遵守交通法规,避免酒后驾车。

法律分析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虽然该条款认定,只有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法,才给予开除处分。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地方的行政事业单位,一旦有职工醉驾被抓,基本上都会面临被开除的命运,除非有特殊原因或者重要关系背景予以协调从轻处理。

1、根据《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人员如果被减刑,都会接受相应的行政处罚,包括降低职务、身份、待遇等,最严重的会被开除公职。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要是被判刑,且服实刑,一般都会被开除公职。

2、公职人员如果违法,办案人员除了依法进行处置之外,同时必须告知其工作单位,和当地监察委。在违法处置结果正式确定之后,同样必须将结果报其工作单位和监察委。这就是为了在违法处理的同时还要进行行政处罚,如果办案人员不履行告知义务,根据纪律条例规定,肯定会因此而受到相应处罚。

3、判处缓刑,或者免于刑事处分的,其公职可根据实际情况及其影响力、危害性等因素,可以酌情进行处置,不是非得要开除公职不可。

醉驾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将由公安交警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驾驶证,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醉驾是要被判刑的,具体标准视醉驾情节严重及是否造成重大安全危害等情节,作出判罚。

醉驾在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本身就会较大,再加上是一位公职人员,政府在社会上的形象树立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有关的当事人只要涉嫌醉驾,理论和实际上都会进行开除的处分,所以在生活中,自己要谨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禁言,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

结语

基于《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于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予以开除处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地方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职工醉驾的处理也倾向于开除公职,除非存在特殊原因或重要关系背景。因此,作为公职人员,我们应当时刻牢记醉驾是严重违法行为,不仅会受到法律制裁,也会对自身形象和政府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应遵守交通法规,杜绝酒后驾驶,以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法律依据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21修订):第五章 机动车驾驶人管理 第三节 校车驾驶人管理 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并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核查,确认申请人无犯罪、吸毒行为记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及相应车型,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