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闻学采访教程期中复习(第一章~第五章)

2022-01-20 来源:爱go旅游网


期中复习:新闻学采访教程

第一章 总论

1.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2. 新闻采访的地位:是新闻工作的灵魂,具有基础、决定性的作用。 3. 采访与写作的关系:①先有采访后有写作②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③新闻与写作是辩证统一的(采访决定写作,写作反作用采访)

4. 新闻采访的特点(与调查研究的区别):①目的性的区别:新闻采访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 ②新闻采访具有时间的限制(争分夺秒)以及稿件成品的快速 ③新闻事件的突发性,无法事前准备 ④受众兴趣广泛,新闻题材和体裁的广泛性. ⑤新闻工作者对知识的全面性要求 ⑥采访工作的艰辛 5. 采访的方式:①最普遍:个别采访(1vs1)特点:具体、深入,记者有主动权 对象:新闻人物或知情人 ②开座谈会 特点:短时间内获得较多新闻材料,并能当场得到验证(修正) 对象:大中型报道题材 ③现场观察 特点:亲身体验 达到准确而生动 ④参加会议 特点:符合中国国情 能获得阶段总结和下阶段工作任务 获得大量新闻线索 ⑤蹲点(深入一点,扎实解剖) 特点:由表及里 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对象:报道量大、涉及面广且时间相对充裕的报道素材 ⑥查阅资料 ⑦改写:加工新闻线索以及现成稿件 ⑧问卷:从全体调查中抽取一部分实证 ⑨电话采访 由于不能前往现场,为完善新闻的真实性→注意事项:要准备充分、提问精炼、及时记录 10网络采访 特点:信息广泛、采集形式多、满足采写的即时性、信息容量无限性、信息采集的交互性→主要形式:直接转载、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搜集资料 6. 采访性质的分类:常驻采访、突击采访(面对突发情况)、交叉采访、巡回采

1

访、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易地采访 总论思考题:

(1) 什么叫新闻采访? 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2) 怎样全面、正确的认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采访是事实和新闻之间的媒介先有采访后有写作,采访决定写作,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写作反作用采访。 (3) 采访从形式和性质本别是怎样区分的?

从形式上分有10种形式:个别采访、开座谈会、现场观察、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改写、问卷、电话采访、网络采访

从性质上分为6类:常驻采访 突击采访 交叉采访 巡回采访 隐性采访 易地采访

(4) 新闻采访有哪些特点?

目的差异性、时间的限制性、项目的突发性、需要的广泛性、知识的全面性、活动的艰辛性

(5) 什么叫隐形采访?

采访过程不公开记者的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的目的特殊采访。 (6) 易地采访有什么好处?

避免记者产生眼界狭窄、固步自封的弊病,通过同行横向联系、开拓知识面,增强全局观念。同时也可以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

第二章 策划与准备(采访前期)

1.新闻策划:对整个新闻过程的规划设计。

2

2.记者的第一步:敏锐地感知和判别新闻

3.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说新

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4.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①政治敏感(洞察力):新闻事实出现后,记者立即站在党性原则上,将党政的中心工作与编辑报道意图相结合。

②迅速估量新闻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同时做到有趣不俗、有益无害健康高尚的趣味。

③透过现象看本质,借助马列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凭借生活和新闻实践经验形成新闻追踪能力。

④判别、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构成报道(善于比较,鉴别含金量最高的事实报道)

⑤顺藤摸瓜、科学预见、超前思维。(预测性新闻) 5.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① 学习党政方针

② 立足全局,把事实置于全局进行考察比较 ③ 抓具体矛盾,抓主要矛盾

④ 博学多识,不断拓展知识面,增强知识素养

6.新闻价值: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构成新闻的尺度。

7.新闻价值的5个因素:重要性 显著性 时新性 接近性 趣味性

3

8.新闻政策: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

9.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服从科学也要服从纪律,两者辩证统一。

10.报道思想: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 11.新闻线索:新近发生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作用:给记者指明采访的方向、范围,提供感知直至认识整体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12.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①党政要员的活动、讲话 ②各类会议和简报 ③记者的耳闻目睹 ④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 ⑤联系广大人民群众 ⑥互联网

13.运用新闻线索的注意事项:注重验证、尊重事实、讲究时宜、合理安排 14.平时准备:理论准备、政策准备、情况准备(收集素材以备不时之需)、知识准备(迅速与采访对象建立有效交谈、敏锐把握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深刻揭示新闻主题、有效避免知识性错误) 临时准备:熟悉新闻事件 熟悉新闻对象 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 完备硬件 策划与准备思考题:

(1) 怎样认识新闻采访策划与准备的重要意义?

新闻的策划和准备就是新闻采访的前期准备,新闻策划确立了明确的报道思想和新闻线索的获取,规范了整个采访过程的行动指南,而新闻的准备能使新闻采访深入且效率提高。 (2) 新闻敏感有哪些主要内容?

① 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② 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4

③ 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④ 迅速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⑤ 迅速在对事实进展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3) 新闻价值的主要要素是什么? 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趣味性、接近性 (4) 怎样认识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的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制约。当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发生矛盾时,应当服从新闻政策;如果新闻政策有缺陷时,力促有关部门进行修订。服从科学也要服从纪律,两者辩证统一。

(5) 什么是新闻线索?它的获取途径有哪些?

新近发生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主要途径:①党政要员的活动、讲话 ②各种会议简报 ③通过记者耳闻目睹 ④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 ⑤广大人民群众 ⑥互联网

(6) 平时准备与临时准备各有哪些主要内容? 平时准备:理论准备、政策准备、情况准备、知识准备

临时准备: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素材、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7) 怎样认识知识准备与采访功效的关系?

知识准备能够迅速与采访对象建立有效谈话;能够迅速敏锐的把握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能够深刻挖掘新闻主题;能够避免犯知识性错误 (8) 在性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采访对象各有哪些访前心理? 从性质上:先期性心理 临访性心理

5

从表现形式:积极配合型、一般协作型、蓄意应付型 (9) 传统媒体应当从哪些方面竭力网络传播?

微博等新兴媒介作为新闻线索的来源之一;借用通俗直观的网络语言吸引眼球;在采编业务上吸收整合网络传播信息

(10)传统媒体采用网络内容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2种,一种将网络内容引用为自己稿件的新闻依据 另一种将网络内容引用为自己稿件的新闻背景

第三章 实施与运作(采访中期)

1. 为什么要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

①要使活动收到预期效果,必须创造一系列相应的良好条件 ②记者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挖掘所需的事实材料 2. 哪些是良好的访问条件:

① 商定适宜的访问时间:(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因为采访对象会选择最空闲最方便的时候,便于集中和持续集中于采访活动;同时采访对象也会产生守信心理,自动排除干扰)(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因为容易产生动心现象、心灵交感)

6

② 设计得体的仪表风度:同采访场合与采访对象的服装习惯相吻合。 ③ 讲究文明的言谈举止

④ 调节融洽的访问气氛:原则是先避开正题,拣对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问题和话题闲聊片刻 步骤有:(1)简单表明身份和来意 (2)趁落座之机,迅速扫视四周环境特别留意书画、全家福等(3)以此为契机,展开片刻闲聊

⑤ 摆正合理的相互关系:记者应当自尊(提高个人修养)和尊重采访对象(深化交往,发展关系) 原则:不卑不亢,谦虚庄重,以礼相见,以诚相待 “谦虚不流于谄媚,庄严不流于傲慢”——邵飘萍 ⑥ 穿插丰富的形态语言:面部表情、体态表情、手势

⑦ 掌握灵活的注意转换: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灵活转换能提高采访活动的效益。方法:(1)强调采访意义(2)约束神情语态 (3)排除外来干扰 (4)变换活动方式 3. 提问的三种形式:

(1) 正面提: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适用熟悉的采访对象(避

免见外)以及社会阅历丰富(顺应性强,公务忙)

(2) 侧面探:也叫启发,有三种启发:接近性启发、相似性启

发、对比性启发

(3) 反面激:激问和错问(刺激当事人澄清事实)

4. 提问的注意事项:①简洁 ②具体 ③间接(避免限制性提问:不是

“是”就是“否”的回答) ④深刻 ⑤自然 ⑥节制

5. 开调查座谈会的效果: ①节省时间 ②互相启发 ③及时验证

7

6. 主持座谈会的技巧:①事先通知对方(座谈会的内容、目的和要求)

②精心选择参加人员 (典型性;异见性;支持新事物、支持新闻工作的)③合理控制与会人数(三五人或六七人,保证会议质量,记者容易主持)④不轻易下结论 ⑤捕捉线索学做有心人(以便做个别深入采访)

7. 现场观察:强化视觉功能

8. 为什么要强化现场观察:人必须依靠感觉;人的感官联系客观实际;

视觉是最灵敏的感官 9. 现场观察独特的功能:

① 识别真伪增强可信性 ② 激发灵感增强思维敏捷 ② 加深主题理解增强深刻性 ④ 通俗理解事物增强可读性 ⑤ 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

10. 现场观察的注意事项:(1)明目的(2)多请教(3)抓特点(顺应

观察顺序,先面后点,抓取特点)(4)选地点 (5)善用脑 11. 如何发掘听觉功能:①悉心闻取线索 ②适时调节音强 ③训练听力

(专心、虚心、耐心地听) 12. 当场记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

13. 记录的范围:要点、易忘点、疑问点、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

语言、记录记者观察所得、记录记者的联想

14. 记录的注意事项:①行与行之间要留白(随时插入补充和改正的同

类材料)②字迹尽量工整

实施与运作思考题:

8

(1)创造良好访问条件的重要性及其内容是什么?

为了获得预期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事实材料。内容:①商定适宜的访问时机 ②设计得体的仪表 ③文明的言谈举止 ④调节融洽的访问气氛 ⑤摆正合理的相互关系 ⑥穿插丰富的形态语言 ⑦掌握灵活的注意转换 (2)记者仪表风度的设计有哪些意义与原则?

得体的仪表风度能增加采访对象的好感。首因效应好,交往双方就会产生强烈的交往愿望。原则:大方得体,同采访场合与采访对象的服饰习惯相吻合。 (3)怎样认识记者和采访对象的相互关系?

记者应当自尊与尊重采访对象,原则就是不卑不亢,谦虚庄重,以礼相见,以诚相待

(4)形体语言具体构成有哪些? 面部表情、体态表情、手势 (5)注意转换有哪些意义和做法?

能提高采访效率。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来干扰;变换活动方式 (6)提问有哪些形式及注意事项?

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注意事项:提问要简洁、要具体、宜间接、宜深刻、要自然、宜节制

(7)调查座谈会有哪些益处及注意事项?

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注意事项:事先通知对方、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不轻易下结论、捕捉线索做有心人 (8)为什么要强化视觉功能?

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靠感觉开始;人的感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视觉是最灵敏的

9

感官。

(9)现场观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明目的、多请教、抓特点、选地点、善用脑

(10)听觉的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其运用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问交谈与记录采访对象所述材料的桥梁就是听觉。注意事项:悉心闻取线索、适时调节音强、着力训练听力 (11)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有哪些?

记要点、易忘点、疑问点、采访对象的思想及其个性语言、记录记者的观察所得、记作者的联想

第四章 深入与收尾(采访后期)

1. 深入采访的标志: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

2. 如何做好深入采访:①掌握必要的采访方法 ②具体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 深入采访要:①悉心抓特点 ②悉心抓本质 ③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 4. 悉心抓特点:既要抓住问题的广阔范围,又要抓住个别的、具体的细节。 记者要做到3点来抓取事物特点: ①看准形式抓特点(党性) ②通过比较抓特点:

(1)纵断面比较,同过去的同类事物相比较,在质和量之间找事物的差异 (2)横断面的比较,同一时期的同类事物相比较,在质和量之间找事物的差异 ③选择角度抓特点:在总的报道思想及题材,选择一个最有特色的侧面(切入口),

10

深挖、以小见大。 选择角度的注意点:

(1)比:多角度比较分析,找到最能体现特色和主题的

(2)小:一个角度一个侧面,不能贪大贪全、面面俱到。为了能以小见大,报道突出深刻,避免空泛、肤浅。 (3)异:避免雷同,敢于标新立异。

5. 悉心抓本质: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揭示事物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后果,增强新闻报道的力度、厚度、深度。 悉心抓本质的两点注意:

①记者调查研究的面要宽一点,思考问题要深远一点(没有广度,便没有深度) ②记者对问题要钻研得通透、深刻,通过感性到理性多次反复认识,最终去伪存真,把问题的本质挖掘出来。

6. 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 思想障碍有: ①盲目自满 ②只求数量不要质量 ③怕苦畏难不下基层 ④先入为主 ⑤重实践轻结论

7.仔细验证材料: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采访对象的心理因素、表达能力等主客观因素,加上记者采访技巧的熟练程度,都会影响结果,所以记者要验证材料。 方法:

①以记者智力进行验证:凭借记者的逻辑推理,以及以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 ②通过实践采访进行验证:验证到手的新闻素材,接近新闻源的采访实践。(一般情况,只要找到新闻源和当事人,新闻材料就能得到验证) 西方“ 三角定位法”:从三个方面相互综合确认一个事实

11

8.为什么要迅速记笔记:

人皆会产生遗忘现象,靠心记的材料若不及时整理成文字,事后整理的难度更大。 9.整理笔记的步骤:

①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内容迅速写成文字插入同类笔记材料 ②再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到的材料旁做上记号 ③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分门别类, 使笔记成为写作提纲 10.搞好材料或材料积累的作用和意义:

①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未来 ②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

③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

11.如何积累材料:从点滴入手,除了每次采访的多余材料外,留意平时的看书学习和社会接触中,养成随时摘录的习惯。同时要做好两点: ①勤奋读书、勤于摘录

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采访本随身携带,对资料不定期整理、分类、取舍。 12.资料分类的原则:

①指向原则:收集资料有明确的方向 ②优越原则:去粗存精,善于甄别 ③统筹原则:上下纵横各方面统筹兼顾 ④价值原则:收集的资料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⑤及时原则:将有用的资料立即做成卡片 ⑥认真原则:对材料的精确性力求丝毫不差 ⑦全面原则:对某一问题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收集

12

⑧求新原则:注意收集新动向、新思想、新成就 ⑨系统原则:系统整理 合理编码

⑩持久原则:长期艰苦的努力,持之以恒

13.新闻主题: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

14.新闻主题的意义:是新闻的主导思想、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统帅采访、写作及所有资料。

15.新闻主题的来源:来源于生活本质,从生活中提炼升华出来的思想。 16.新闻报道的原则:一篇新闻只能有一个主题,主题即中心。 17.当遇到存在多个主题的时候,要坚持三个原则: ①忍痛割爱保精华 ②一剖为二分别发 ③注意发展搞系列 18.采访阶段要选择、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要在动手写作之前(意在笔先),不能讲采访和主题割裂开来(没有明确的主题就很难深入采访、易造成材料不够重新采访)所以要先确立主题再采访或者边采访边选择、提炼主题

19.主题处理不当的主要原因:①主题选择偏杂 ②议论成分偏多 20.选择好主题,要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①政治上重要(精神主流,指向性政治高度)②受众所注意 ③涉及最迫切问题 21.提炼(深化)主题:

在确定主题之后,对材料从感性到理性的理解,去粗存精,由表及里地综合分析,从普遍意义的思想观点发掘事物的本质,必要时还要做作补充采访。 22.提炼主题依据的两个因素:

①对全局的清晰度 ②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13

23.综合分析的具体步骤:

从纵、横两个方面分别比较,再与全局及报道思想相联系思考,看看各局什么特色,各能说明什么共同的问题。把特点和共同的问题搞清楚,主题也就较好的得到提炼。

24.提炼主题的具体注意事项:

①不要强化硬化(以事实为前提,符合形势与政策) ②不要分散空泛 ③不要雷同浅薄

深入与收尾的思考题:

(1)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抓本质?

抓特点:①看准形式 ②通过比较(横、纵比较)③选择角度(比、小、异) 抓本质:①对问题想得宽一点、远一点 ②对问题钻得透一点、深一点 (2)验证材料的必要性及主要方法是什么?

由于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加上采访对象会受到心理情绪、周围环境等客观干扰因素,记者采访技能的不熟练,都会影响材料的真实性。 检验方法:①以记者智力进行验证 ②通过采访实践进行验证 (3)为什么强调迅速整理采访笔记?

人皆会产生遗忘现象,采访中的心记材料需要作文笔记材料的补充,再次回想的内容容易导致失真。

(4)如何认识材料积累的重要性?

①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 ②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

14

③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 (5)怎样认识新闻主题与新闻采访的关系?

采访和主题不可分割,在采访的同时将主题确定好,或边采访边选择、提炼主题 (6)如何看待综合分析的意义?

综合分析的好坏是提炼主题好坏的关键,从横纵两个方面相比较,再从全局情况及报道思想相联系思考,从各具的特点,各能说明什么共同的问题,找到这个特点和共同的问题搞清楚,主题就能得到提炼了。 (7)如何有效的地表现主题?

主题选择集中单一,议论适当(先充分表达,接着少量精辟的议论)

(8)如何提炼主题?

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综合分析。从普遍意义的基础上挖掘出本质思想。对全局的清晰了解,对材料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提炼主题时不生搬硬套、提炼主题要集中具体,不要肤浅雷同,流于一般。

(9)选择(确定)主题的三原则是什么?

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

15

第五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采访

1.报道体裁:消息、专访、通讯、新闻特写、报告文学 2.人物新闻: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的一种新闻体裁

3.人物新闻的特点与作用:①短:字数少(六七百字)作用:内容充实,抵制长而空的文风 ②快:报道速度快,调子转动快 作用:及时展现社会各战线新人的风采 ③活:细节活,体裁活泼吸引人 ④强:说服力强 4.人物新闻的采写要求:

①路子要宽、选人要准:选的采访对象某一方面的权威人物;社会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鲜为人知,能引起社会反响的。

②突出重点、忌大忌全:不能面面俱到,贪大求全。要紧扣针对性做文章,紧扣当前形势,选择的人和事能联系实际,解决人们迫切希望的,值得人们学习的。 ③避免雷同,突出个性:要突出三个一: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精神思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典型事件;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个性语言

④粗细结合、重在节制(细节描写不能下重笔墨):粗:概述式叙述 细:细节描写

5.人物通讯:较详尽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

6.人物通讯的采访对象:先进个人与集团;有争议甚至反面落后的任务 7.人物通讯的注意事项:

①主题明确,特点鲜明(对象统一独立)

②精心选材,富有气息(体现时代特征、富有时代气息,同当前工作和形式密切相关)

③抓好情节,带动全篇

16

④重视环境(不能脱离社会孤立表现),兼顾群体(突出一人,兼顾群体) 8.专访:对新闻人物或单位、部队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

9.专访的特点和作用:针对性(目的指向、环境指向、采访对象的合适)、代表性(采访对象、采访内容的典型性)、适合性(时机和场合的合适)

10.专访的采访要求:①精心选择人物:(1)新闻人物 (2)知情人 新闻人物的选择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按照由事选人的原则 ②准确把握时机 ③合理安排观察 观察对象:(1)专访对象 (观察的中心) (2)现场及周围环境 ④注意谈话纪实 (注意事项:尊重事实真相,体现访问对象的个性特征) ⑤控制访问方向:记者尽可能控制谈话提问的方向,紧紧围绕事先预设好的主题或者在接触过程中发现更好的主题。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采访思考题: (1)人物新闻有什么采访要求?

①路子要宽、选人要准 ②突出重点,忌大忌全 ③避免雷同,突出个性 ④粗细结合,重在节制 (2)人物通讯有何采访要求?

①主题明确,特点鲜明 ②精心选材,富有气息 ③抓好情节,带动全篇 ④重视环境,兼顾群体 (3)人物专访有何特点与作用? 特点:针对性、代表性、适合性

作用:现代社会新人新事层出不穷,新矛盾新问题日益增多,专访这一报道体裁快捷灵活,能迅速作专题报道,且感染力强,值得提倡。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