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带动产业服务能力提升的改革与实践
作者:原嫄 雷津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年第05期
摘要: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以“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对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教学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及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等核心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探索,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促进了专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产业服务能力;改革与实践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 [1]。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发展载体,必须摆脱传统的技术应用与模仿,积极探索产业服务新路径,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升级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呈现出动态稳定的特征。“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实现了年均增长20%,工业增长值年均增长16%的目标。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自2006年起,特别是成功申报“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以来,对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教学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及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等核心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索[2]。 一、改革思路
第一,探索校企双主体、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工作过程、核心岗位群为导向构建校企双主体新模式,解决传统学科体系中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满足现代医药企业需求的问题。
第二,寻求校企合作共赢,建立校企共建共享合作模式,多途径建立技能培训平台,解决原有实训条件无法满足现代制药企业发展的问题。
第三,探索提升教学团队综合业务能力的新方法与新机制,培养教学团队课程开发、职业实践、社会服务等能力,解决教师不能较好地适应新模式开展教学的问题。
第四,探索完善专业建设、提升产业服务水平的路径,解决专业师资与现代制药企业资源无法共享、校企合作无法进一步推进的问题[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解决方法
(一)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医药产业的不断升级对处于一线的生产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岗位技能要求。因此,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为行业输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始终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广泛深刻的企业调研为根本,以企业人员全程参与为依托,以服务行业为最终目的,规划了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计划,即开发课程体系,提升课程标准,整合专业课程,修订专业教材。同时,通过构建现代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人才质量评价机制,既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又能将办学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逐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二)构建“实景式”“校中厂式”校内实训基地,改善校内实训条件
在现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完善校内模拟实训车间建设,建立“校中厂式”实训基地;进一步修订实训项目内容和课程标准,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保障实训项目规范、有序运行。
在校企共同努力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从原辅料预处理、制剂生产到质量中控完整的固体制剂生产线,并且通过开发仿真实训室软件,弥补剂型药物实训条件的不足,保证现有实训条件可以满足常见剂型制备的实训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校内实训水平。
同时,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隆顺榕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了现代药物制剂生产车间,通过“共建、共研、共编、共培”实现互惠共赢。 (三)探索教学团队培养机制,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积极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任教师下企顶岗实践,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提升整个专业教师队伍理论教学水平及实践技能水平,将学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技能应用于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逐年增聘在企业研发、生产等方面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技师为学校兼职教师,并给予适当培训,构建具有行业职业技能特色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让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工作。 为有效解决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问题,提高专业建设的自觉性、科学性,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行双带头人制度,即每个专业除了配备专任教师以外,另配备1名企业一线人员担任专业带头人。带头人的职责包括全程参与专业的申报备案、教学改革、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设置、教材开发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等。 (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贯穿服务意识,积极面向企业、社会开展培训,目前已完成5家企事业单位500多人次的培训工作。另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当地医药产业发展契机,积极与企业沟通,探讨技术改造和项目革新,目前已完成3个项目。 同时,利用津京冀医药产业优势,积极与企业开展人才共建合作[4]。经过努力,学校已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了订单培养合作,共同开发了“厂中校”分段式教学模式,通过轮岗操作、现场教学完成岗位技能训练模块教学,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一直以提升学生操作技能水平为核心,将职业资格评定与技能竞赛相结合,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市级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丰硕。同时,该专业积极探索其他校企合作形式,比如聘请企业人员来校进行专业讲座、模拟演练、实际指导等,提升学生常见药物制剂的操作技能水平。 三、主要的创新点
(一)构建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岗位核心能力
学校探索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全面校企合作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提升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突出核心技能培养,构建基础技能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实训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基础认知—岗位基础能力培养—岗位核心能力塑造—岗位综合驾驭能力锻炼”的职业成长阶段,构建了基于行动导向实施“德育贯穿、技能引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开发班组轮岗式综合实训模式
学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相关专任教师积极探讨,广泛调研,以固体制剂生产综合实训课程为示范课,开发了班组轮岗式制剂综合实训模式(见图1)。新的实训模式摒弃了传统实验室小剂量的模拟实验,按照实际企业生产的班组管理模式,采用轮岗的方式,组织学生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生产合格产品,最终根据产品的物料回收率对学生进行考核。
(三)创建“品牌进校-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产学合作模式,形成资源聚集效应
学校与天津隆顺荣制药有限公司深入开展双赢合作项目,共建了现代药物制剂生产基地。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项目研发,并尝试承办企业培训、技能大赛,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产业服务能力。学校与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育人合作,开启校企合作共赢新模式[5]。 四、推广应用成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一,正在建设的“药品经营与药物制剂专业资源共享课”将服务于全国相关院校学生学习及全国医药企业职工培训。
第二,参与制订的注射剂工、液体制剂工国家职业标准将作为全国药物制剂生产类工种职业标准在全国医药行业推广使用。
第三,建成了国家骨干教师药物制剂技术培训基地,使专业技能培训辐射到全国众多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了同行交流。
第四,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将致力于寻求更多校企合作项目,实现共赢。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第五,通过验收的天津市药物制剂工职业培训包将用于天津市医药行业药物制剂工培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医药行业职工技能水平,还能提升学校专业服务能力,加深校企融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2014.
[2]韩芳,董大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能力的构建与案例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11-15.
[3]朱厚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57-61.
[4]许艳丽,刘晓莉.高职院校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动态能力构建及培育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7(3):41-47.
[5]刘阳,龚添妙.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服务产业发展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7(1):26-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