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迅速加快,我国景观园林作为人们休憩放松的重要场所,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功能。景观园林设计中,园林绿化及植物造景占据核心地位,植物配置及规划的多样性及适配性逐渐成为衡量景观园林建造质量及艺术风韵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分析了景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及规划优化途径方法。
关键词:景观园林;植物配置;布局规划;优化方法 引言
植物造景是以乔木、灌木、藤、草本植物的特点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将植物组合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综合景观,给人一种实在的美感。植物造景技术还可以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对构建魅力城市、和谐园林有关键作用。
1植物配置概述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一直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最高标准,因此在中国园林设计的基础下,衍生出许多优秀的园林设计。但随着外来文化的流入和对优秀园林设计的盲目追求,在许多现代园林植物设计中,植物配置照搬苏州园林或西方园林的设计,没有真正融合当地文化、形式美法则等设计原理科学的对植物造景进行设计。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不只是体现在功能和外观的追求,更着重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一些现代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主要从植物种类、种植养护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运用,在景观特色、本土特点、植物组合搭配、生态环保等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耗费了资金与人力成本,却没有呈现优良的景观效果。首先是在园林植物配置时,没有结合各地本土文化、历史进行设计,只是对各种设计概念进行生搬硬套。其次植物本身的美就具有观赏性,植物群落的形式美法则更是植物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基于本土历史文化与环境合理选择和搭配植物,才能真正体现植物配置的美感,提升园林设计的层次。
2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植物种类不够丰富
目前,园林设计视域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过程中,存在植物种类不够丰富,比较单一的问题,设计者盲目选择树种,致使在实际园林设计中容易忽视本地树种,大量引进外来或名贵树种。
2.2植物配备方式不利于生态保护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式对生态保护有着很大影响。目前,大多数城市绿化规划者对植物的选择往往以“人与自然”为主要依据,却忽略了以植物本身的生态特性作为设计依据,导致园林景观的建设与设计缺乏科学性,更不利于生态保护和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园林植物较为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出四季景观的特点,人们在园林中也无法感受到四季交替产生的美感;二是园林设计人员在选择植物类型的过程中往往更追求其价值,却忽略了植物的生态特性是否符合当地种植条件,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严重限制。3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的要点
3.1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园林绿化的相关设计理念体现在实现观赏性与实用性的共存。因此,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需要保证设计相关工作完成后,能够使园林绿化景观在不同的时节产生不同的景象。基于这种目标,需要合理配置园林植物,严格依据园林设计因地制宜原则,针对地理位置的不同,合理选择不同的植被。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特性,实现设计的层次性,体现园林设计的多样性。还需要重视植物配置在整个园林景观中产生的效果功能,优秀的园林设计,会在设计过程中,考量当地人文信息,从而在整个设计中,保证人性化特点与可观赏性。
3.2科学彰显植物的内涵
植物的内涵是指植物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包括其自身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其与周边景观和建筑是否相符合等方面的因素。通常人们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往往会将其看作是一个城市中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种类、质地、色彩及搭配方式等,充分体现出园林景观中所具有的文化品位和艺术特色,为人们营造出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园林景观。首先,综合考虑当地的环境因素与气候条件,选择与城市景观相适应的植物,特别要注重本地植物与树种的引用。同时,对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保障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为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其次,要结合植物的语言与情感,将植物与园林设计的主题风格充分结合,利用植物来表达情感,使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观赏性,而且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最后,园林设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设计能力与创新意识,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美学原则,将园林设计理念充分应用到设计中,从而在保证观赏价值、景观效果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实现双赢。以河南为例,最为常见的树种为“松树、杨树、柳树”等,其具有正直、坚韧、耐寒等特性,并且其树形、叶色等均呈现出自然的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杨树”的文化内涵为威武、高大等,根据植物不同的文化内涵对其进行配置与造景设计,使其能够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相融合,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满足其精神世界的理想环境。
3.3理顺植物造景设计思路
第一,对园林景观风格特点加以分析,以为民服务、可持续发展、宏观规划为出发点搜集植物造景设计运用所需资源,包括水文、降水、温度及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文明城市建设主旨等方面。在此前提下抓住植物造景的着力点,依托园林景观设计要求分设植物造景目标,围绕目标创想,确保植物造景既科学高效又能让人眼前一亮,成为园林景观中的点睛之笔,带给人们启发,浸润人们的心田,从精神上让人们感到满足;第二,设计多个植物造景方案,从综合效益的视角出发加以评价,在充分权衡生态、人文、经济、社会等效益的前提下做出选择,同时优化设计内容,为设计元素组合、植物群落设计理顺脉络。植物造景设计完成后需通过日常养护发挥功能作用,所以成本是设计方案优化的关键,要在成本可控的条件下运用植物造景。关注植物运输、培育、水肥管理、修整等方面的投入,以免设计方案最终无法践行;第三,在“顺势而为”的基础上动态调整植物造景,
这建立在专业设计人员对园林景观设计成果评价的前提下,以优化园林景观为指向改进植物造景手法,亦可增减绿植,适当合并或扩宽功能区,及时淘汰无用景致,使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设计具有发展性与灵活性,摆脱固化模式约束,赋予植物造景生机。
4结束语
强化植物造景的审美性植物配置与造景艺术的审美性密切相关,植物造景的审美性主要是通过植物本身所具备的形态特征、色彩及形体等来体现出来,并且园林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出人们所喜爱、向往和喜欢的环境,而植物造景则主要通过其自身具有丰富多样景观内涵,从而保证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因此,植物造景设计要根据园林景观的功能与特点,严格遵循“因地制宜、优化审美”的原则,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植物进行配置,从而保证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首先,要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与造景,不仅要保证植物与树种的存活率,更需要提高植物配置以及造景设计的审美功能。例如,在对山地区域进行植物造景与配置的过程中,应根据山地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同时根据树冠的大小、冠幅的高低等,使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更加突出,更好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美、生态美的追求。若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以灌木为主景,通常需要以丛植、群植的方式进行设计;若设计过程中以乔木为主景,通常需要按照乔木的孤植或者列植进行植物设计,从而营造出多重风格、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若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为草坪、绿地为主景,则需要根据草坪、绿地的形状进行植物配置,同时结合当地的地势特点,利用颜色鲜明的花进行点缀,使园林景观更加的富有生机活力,从而充分满足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 荆丹娟.新时期生态公园园林设计及施工技术的重点探究[J].农业与技术,2021,41(23):111-113.
[2] 潘莺.基于现代中式园林探究传统造园要素高效应用[J].现代园艺,2021,44(22):112-114.
[3] 李巧娣.浅析园林设计视域中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要点[J].花卉,2020(6):1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