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品)高一物理必修一学案(新人教版)

2022-10-03 来源:爱go旅游网
导学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

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课前预习】

1.机械运动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 变化,也就是物体的 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 、最 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 是绝对的, 是相对的。

2.质点 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 和 ,把它简化为一个 ,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 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 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 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 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

【课堂练习】

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 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课后练习】

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

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 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

第 1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选取 作为参考系的。

7.指出以下所描述的各运动的参考系是什么? (1) 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2) 月亮在云中穿行;

(3) 汽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

8.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度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能力拓展】

9.在二战时期的某次空战中,一英国战斗机驾驶员在飞行中伸手触到了一颗“停”在驾驶舱边的炮弹,你如何理解这一奇怪的现象?

【本课小结】

本课时学习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三个基本概念,质点是重点,是理想化模型,是一种科学抽象。判断物体能否视为质点的依据在于研究问题的角度,跟物体本身的形状、大小无关。因此,分析题目中所给的研究角度,是学习质点概念的关键。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对同一运动,不同参考系描述形式不同。一般选大地为参考系。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之上的数学工具。坐标系的建立,为定量研究物体的运动奠定了数学基础。

第 2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1.2 时间和位移

【学习目标】

1.认清时刻与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位移和路程两个概念。 3.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

4.能够在数轴上表示位置和位移。

【课前预习】

1.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 表示,时间间隔用 表示,时刻与物体的 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时间间隔与物体的 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

2.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 ,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 的物理量,位移只与物体的 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 无关,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 到 作一条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 ,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

3.矢量和标量 既有 又有 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 。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守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 的法则,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

【课堂练习】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学校每天7:30准时上课 B.每节课45 min

C.数学考试9:40结束 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

2.如图所示,一物体沿3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则沿哪条路径运动时的位移较大( )

A.沿1较大 B.沿2较大

C.沿3较大 D.都一样大

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总是大小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还与实际运动的路线有关 D.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4.一质点向东运动了300 m,又向南运动了400 m,则质点通过的路程为 ,位移的大小为 。

【课后练习】

5.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这两个位移不一定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

第 3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6.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若质点运动了13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是 。此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4是________,最大路程是_________。

7.从高为5 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被接住,则这一段过程中( )

A.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 B.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 m C.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 D.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 m

【能力拓展】

8.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下面是“神州5号”飞船在飞行中所记录的一些数据,请分别说出哪些是指时刻的?哪些是指时间的?

15日09时0分“神州5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在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于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9.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 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如图所示。一位击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二垒直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 m,位移是 m,位移的方向 。

【本课小结】

本节重点是理解并能计算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最根本的方法是掌握其定义,领悟二者的物理意义及其区别与联系,学完本节请填写下表中内容。

定义 性质 单位 联系

路程 位移

第 4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习目标】

1.知道质点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可以用坐标的变化来表示。 2.掌握速度的概念。

3.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会求平均速度。 4.了解速率的概念。

【课前预习】

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 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 Δx=x2-x1来表示,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 ,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 。

2.速度 表示质点运动 和 的物理量。

(1)定义:质点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 (2)定义式:v= 。

(3)单位: 、 、 等。

(4)矢量性:速度的大小用公式计算,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 。 3.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运动中,运动质点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 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理解: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跟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 或不同 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哪段 或哪段 内的平均速度。

4.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质点在某一 或某一 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2)理解:①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质点经过某一位置时的 相同。②瞬时速度与时刻或位置对应,平均速度跟 或 对应。③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 。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和瞬时速度相等。5.速率 速度的 叫做速率,只表示物体运动的 ,不表示物体运动的 ,它是 量。

【课堂练习】

1.如图,物体从A运动到B,用坐标表示A、B位置并表示出A、B位置的变化量。

A B -3 -2 -1 0 1 2 3 4 第 1 题图

2.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vxt,当t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 B.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第 5 页 共 70 页

x/m

导学单

D.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3.下面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表示瞬时速度的是 。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20 m/s C.火车通过广告牌的速度是72 km/h D.人散步的速度约为1 m/s

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关系的物理量

【课后练习】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 6.一物体沿直线运动。(1)若它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2)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多大?

7.一辆汽车以速度v行驶了

2的路程,接着以20 km/h的速度跑完了余下的路程,若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 km/h,则v是( )

A.24 km/h B.35 km/h C.36 km/h D.48 km/h

8.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9 m/s B.10.2 m/s C.10 m/s D.9.1 m/s

【能力拓展】

9.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上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的时候,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 倍。

【名师小结、感悟反思】

掌握某一物理量的最根本方法是紧扣定义,因此准确把握各物理量的确切含义、区分是标量还是矢量,是学习本节的关键。

平均速度(粗略)速度

速率瞬时速度(精确)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路程。

时间第 6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能根据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3.能够根据纸带粗略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

4.认识 v-t 图象,能根据图象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5.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 【课前预习】1.仪器构造

(1)下图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1、 2、 3、 4、 5、 6、 7、 8、 9、 (2)下图为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图

2.仪器原理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 内发生 的仪器,它使用 电源,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在 以下,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 打一个点,通电前把纸带穿过 ,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接通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 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 上下振动。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片在纸带上留下一行小点,如果把纸带跟运动的物体连在一起,即由物体带动纸带一起运动,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就表示相应时间间隔中物体的 。

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类似,这种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比较 ,实验误差也就比较 。

3.速度时间图象(v-t 图象) 用来描述 随 变化关系的图象。 4.偶然误差是指由 因素造成的,用 的方法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 、 造成的,特点是多次重复测量的结果总是 真实值,呈现单一倾向。

第 7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5.相对误差等于 。 6.有效数字是指带有一位 的近似数字。

【课堂练习】

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仔细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C.采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实验中产生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设法尽量减小误差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下列哪些读数符合有效数字要求( ) A.1.502 m B.1.6214 m C.12.40 cm D.4.30 mm

3.关于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物体)的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4.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 电源的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

作电压是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V,其中 实验误差较小。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 s打一次点。 【课后练习】

5.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或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 )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 6.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 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7.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能力拓展】

8.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在运动过程中,质点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前2 s内做加速直线运动 D.后2 s内做减速直线运动

9.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的 v-t 图象,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

(2)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

(3)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本课小结】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内位移的仪器,分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分别为10 V以下和220 V,均为交流电,打点间隔0.02 s。

利用v-t图象可以读出初速度和运动方向,可以判断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 8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含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课前预习】

1.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 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 的比值,用a表示加速度。

(2)公式:a= 。

(3)物理意义:表示速度 的物理量。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

2

还有cm/s。

(5)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即在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 方向相同,在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与 方向相反。 2.速度变化量 速度变化量Δv= 。 3.v-t 图象 (vm/s) a b Δv α 0 Δt t/s (1)v-t 图象中曲线的 反映了 。 (2)avv tan,所以atan即为直线的 , 即为tt加速度的大小, 即为加速度的正负。

【课堂练习】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 B.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大小 C.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的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2.由av可知( ) tA.a与Δv成正比 B.物体加速度大小由Δv决定

C.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D.Δv/Δt叫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3.某物体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 A.做往复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第 9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如图是一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质点在0 ~2 s 内的加速度是 ,在2 ~ 3 s 内的加速度是 ,在4 ~ 5 s 内的加速度是 。

v/m·s-1

3 2

1 第 4 题

0 1 2 3 4 5 t/s

【课后练习】5.关于小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哪些是可能的( )

A.小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小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

C.小汽车在某一段时间,速度变化量很大而加速度较小 D.小汽车加速度很大,而速度变化很慢

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7.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0 ~ t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a ~ tb 段火箭的加速度 B.在0 ~ tb 段火箭是上升的,在tb ~ tc段火箭是下落的 C.t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c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8.一子弹击中木板的速度是800 m/s ,历时0.02 s 穿出木板,穿出木板时的速度为

2

300 m/s ,则子弹穿过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 ,加速度的方向 。

【能力拓展】

9.物体做匀加速(加速度恒定)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 m/s2 ,那么在任意1 s 内(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C.物体这一秒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D.物体这一秒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10.(1)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0.2 s 时间速度由8 m/s 增加到12 m/s ,则

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一足球以8 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在0.2 s时间

内将足球以12 m/s的速度反向踢出,足球在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 2

m/s,方向 。

2

【本课小结】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又叫做速度的变化率。其定义式

v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恒定,当a与v0同向时,匀加速;当a与atv0反向时,匀减速。加速度是矢量,注意过程中速度方向是否变化。△v=vt-v0是矢量式。

第 10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单 元 自 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 ) A.研究飞往火星宇宙飞船的最佳运行轨道

B.调整人造卫星的姿态,使卫星的照相窗口对准地面 C.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 D.跳水运动员完成跳水动作

2.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起动了,等到站台出现,才知道对面的火车没有动,而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则前、后两次乘客采用的参考系是( )

A.站台,对面火车 B.两次都是对面火车 C.两次都是对面站台 D.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

3.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物体的位置,时间对应物体的位移或路程 C.火车站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列车时刻表 D.1分钟只能分成60个时刻 4.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圆弧由A经B到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 B.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物体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东 D.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西 A B 第 4 题图 东 C 5.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 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 C.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 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6.某列火车在一段长30km 的笔直铁轨上行驶,行驶的平均速度是60 km/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火车通过这段铁轨的时间是0.5 h

B.这列火车一定以60 km/h的速度在这段铁轨上行驶 C.这列火车如果行驶60 km 的路程一定需要1 h D.60 km/h是火车在这一路段中的最高速度

7.下列物体运动的情况中,可能存在的是( ) A.某时刻物体具有加速度,而速度为零 B.物体具有恒定的速率,但速度仍变化 C.物体速度恒定,但其速率有可能变化

第 11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D.物体的速度在增大,加速度在减小

8.如图示①②是两个物体甲乙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它们的加速度分别是a1、a2 ,则由图可知( )

A.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甲的加速度数值比较大

9.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小纸带受到摩擦而产生的误差的是( )

A.改用直流6 V 电源

B.电源电压越低越好

C.用皱折的纸带

D.纸带理顺摊平,不让它卷曲、歪斜

10.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打点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 B.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 C.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点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某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第2 s 、第3 s 内的平均速度6 m/s ,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 ,则4 s内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

12.一子弹击中木板的速度是600 m/s ,历时0.02 s 穿出木板,穿出木板时的速度为

2

300 m/s ,则子弹穿过木板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m/s,加速度的方向 。

2

13.一小车正以6 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小车获得2 m/s的加速度而加速运动,当速度增加到10 m/s时,经历的时间是 s。

14.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 km/h ,有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 300 s ,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 km/h,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间的距离是 km。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5.一列长50 m 的队伍,以1.8 m/s 的速度经过一座全长100 m 的桥,当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队尾最后一人离开桥时,总共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第 12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16.一个物体拖动纸带做加速运动 ,获得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段纸带如图,以第一个点为坐标原点,求:(1)打点计时器打下第6点到打下第11点之间物体的平均速度; (2)打点计时器打下第7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 16 题图

17.A、B两市间的铁路为直线,甲乘一列火车从A市出发,火车从启动匀加速到60 km/h 用2 min ,以后匀速运动48.5 min ,到B市前1 min 关闭气阀(匀减速);甲出发时乙乘另一列特快恰过A市(不停车),特快列车车速为100 km/h ,已知AB=50 km ,画出甲、乙两人从A市到B市的 v-t 图象。

第 13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

1.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2.会用描点法作出 v-t 图象。

3.能从 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

【课前预习】一.实验目的 探究小车速度随 变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 利用 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低压 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 、细线、复写纸片、 。

四.实验步骤

1.如课本34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 后,放开 ,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 s ×5=0.1 s 。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表明A,在第6点下面表明B,在第11点下面表明C……,点A、B、C……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

5.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 位置 时间(s) A 0 B 0.1 C 0.2 D 0.3 E 0.4 F 0.5 G 0.6 v(m/s) 6.以速度v为 轴,时间t为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7.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 五.注意事项

1. 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 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 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4. 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要适当,以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无多大差别,从而使误差增大。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60cm长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得六七个计数点为宜。

5.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为0.1 s 。

【课堂练习】

第 14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地代号填在横线上 。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细线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2.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选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并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 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线和纸带 ⑥钩码和小车 ⑦秒表 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

选出的器材是

3.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表格中所示:

计数点序号 1 2 0.2 62.0 3 0.3 81.0 4 0.4 100.0 5 0.5 110.0 6 0.6 138.0 计数点对应时刻(s)0.1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44.0 (m/s) 请作出小车的v-t图象,并分析运动特点。

4.两做直线运动的质点A、B的 v- t图象如图所示,试分析它们的运动情况。

v2 v1

v B A 0 t1 第 4 题图

t2 t 【课后练习】

5.一个人沿平直的街道匀速步行到邮局去发信,又以原速率步行返回原处,设出发时的方向为正,在下列四个图中近似描述他的运动的是( )

第 15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v v v t 0 v 0 t 0 t 0 t A B 第 5 题图

C D v 甲 6.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 v-t 图象如图,可知( )

A.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 B.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 向也相同

D.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乙 0 t1 t2 t 【能力拓展】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 6 题图

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

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 cm,s2=1.90 cm,s3=2.38 cm, s4= 2.88 cm,s5=3.39 cm,s6=3.87 cm。那么:

s1 0 1 s2 2 s3 3 s4 4 第 7 题图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 cm/s ,v2= cm/s ,v3= cm/s ,v4= cm/s ,v5= cm/s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s5 5 s6 6 【本课小结】

在纸带上选取合适的测量点作为计时起点,在选好计数点后利用平均速度近似为该点瞬时速度的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描点连线作图建立速度—时间图象可直观地描绘出质点的运动情况。

第 16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会用公式vv0at解决有关问题。

【课前预习】1.如果物体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该物体的______不随时间变化,该物体所做的运动就是_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如果物体运动的v-t图线是一条倾斜直线,表示物体所做的运动是__________。由图象可以看出,对于图线上任一个速度v的变化量Δv,与对应时间内的时间变化量Δt的比值

v是_____________,即物体的__________保持不变。所以该物体所做t的运动是____________的运动。

3.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式为___________,其中,若v0=0,则公式变为_____________,若a=0,则公式变为_____________,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运动。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其v-t图象应为图2中的__________图,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____________,图象应为图2的_____________图。

【课堂练习】1.关于直线运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而改变

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随时间而改变

C.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的运动,叫匀加速直线运动

D.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的运动,通常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已知一运动物体的初速度v05m/s,加速度a3m/s2,它表示( A.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且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且物体的速度在增加 C.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且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且物体的速度在增加 3.关于图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第 17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在公式vv0at中,涉及到四个物理量,除时间t是标量外,其余三个v、v0、a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这三个矢量的方向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他两个量的方向与其相同的取正值,与其相反的取负值,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 B.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正值 C.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

D.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均取正值

【课后练习】5.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2 m/s ,加速度a=0.1 m/s2 ,则第3 s 末的速度是_____m/s,5 s末的速度是_________m/s。

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是2m/s2,则

v (1)汽车在3 s 末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m/s;

1 ○(2)在5 s 末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m/s;

2 ○(3)在10 s 末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m/s。

7.如图所示是四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3 ○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__________,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是

4 ○___________,初速度为零的是_____________,做匀速直线运

0 t 动的是__________。(填图线代号) 第 7 题图 8.若汽车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

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 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

【能力拓展】9.升降机从静止开始上升,先做匀加速

运动,经过4 s 速度达到4 m/s,然后匀速上升2 s,最 后3 s做匀减速运动,恰好停止下来。试作出 v-t 图象。

10.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试分析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变化特点。 v/(m/s) 30 20 【本课小结】匀变速直线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同向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反向10 -10 -20 第 10 题图 2 4 5 t/s (1)加速度恒定,即a大小方向均不变。 (2)速度时间图象v-t是倾斜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

(3)速度公式vv0at

(4)对于已知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匀减速运动,如果求若干秒时速度,应先判断减速时间。

第 18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会用“面积法”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2.会用vv0at和xv012at推导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公式。 23.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有关问题。

【课前预习】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公式为___________,其 v-t 图象为__________。在 v-t 图象中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与____________相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是物体的______________。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初末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一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x6t4t2(t以s为单位)则( A.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12 m/s B.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6 m/s C.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 m/s2 D.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 m/s2

22.根据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和xvt,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

体,在 t 秒内的位移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B.初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C.末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D.平均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 A.3 ~ 4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 C.0 ~ 2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 6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

D.6 s 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8 m 4.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则前6 s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第6 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第6 s 内的位移是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5.若一质点从 t= 0 开始由原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质点( )

A.t= 1 s 时离原点最远 B.t= 2 s 时离原点最远 C.t= 3 s 时回到原点

第 19 页 共 70 页

v/(m/s) 5 0 2 -5 第 5 题图 4 t/s 导学单

D.t= 4 s 时回到原点

6.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最初10 s 内通过的位移为80 m,那么它在5 s 末的速度等于_____________,它经过5 m 处时的速度等于____________。

7.汽车以 10m/s的速度行驶,刹车后获得大小为 2m/s2的加速度,则刹车后 4s 内通过的位移为_________m,刹车后 8s 通过的位移为___________m。

8.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 )

A.v1:v2:v33:2:1 B.v1:v2:v33:2:1 C.t1:t2:t31:D.t1:t2:t321:332

2:21:1

【能力拓展】

9.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 内的位移为 s ,设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v1 ,这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 v2 ,则( )

A.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1< v2 B.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1> v2 C.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1= v2

D.匀加速运动时,v1< v2,匀减速运动时,v1> v2

10.火车刹车后 7 s 停下来,设火车匀减速运动的最后 1 s 内的位移是 2 m ,则刹车过程中的位移是多少米?

【本课小结】本节公式较多,基本公式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12公式vv0at,xv0tat2,vt2v02ax中包含五个物理量,它们分别为:初

2速度 v0 和加速度 a ,运动时间 t ,位移 x 和末速度 v ,在解题过程中选用公式的基本方法为:

1.如果题目中无位移 x ,也不让求位移,一般选用速度公式vv0at; 2.如果题中无末速度 v ,也不让求末速度,一般选用位移公式xv0t12at; 23.如果题中无运动时间 t ,也不让求运动时间,一般选用导出公式v2-v02=2ax; 注 ①对以上公式中加速度 a 有: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为正;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a为负。

②如果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那以上公式中的v0=0。 ③匀变速运动中的各公式均是矢量式,注意各量的符号。

第 20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2.4 自由落体运动

【学习目标】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确认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理解重力加速度g。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5.会解决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课前预习】

1.地球表面或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施加给它的__________的作用,所以物体会下落。 2.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_____________。这种运动只有在__________的空间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中,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____________,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是___________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叫做_________或__________。一般取值g=________,在课本必修1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按g=___________进行计算。

5.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其大小________,一般__________处较大,___________处较小。

【课堂练习】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D.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2.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B.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 C.重力加速度表示自由下落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

D.轻物体和重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不同,所以重的物体先落地

3.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块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则关于两块石块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的石块落得快,先着地 B.轻的石块落得快,先着地

C.在着地前的任一时刻,两块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相同的位移、相同的加速度 D.两块石块在下落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4.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速度 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v v v v

0 t 0 t 0 t 0 t

A B C D

第 4 题图 第 21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课后练习】

5.对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开始下落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B.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加,加速度不变 C.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 D.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

6.人从发现问题到采取相应行动所用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该时间越小说明人的反应越灵敏,反应时间可用自由落体运动来测试:请一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你用一只手在直尺下端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能碰到直尺,记下这时手指在直尺上的位置。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直尺时,你立即捏住直尺,测了直尺下落的高度为10 cm ,那么你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7.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楼房的高度( )

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 B.石块落地前的瞬时速度 C.石块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 D.石块通过最后一米位移的时间 8.如图是小球自由落下的频闪照片图,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是1/30 s 。如果测得x5=6.60 cm ,x6=7.68 cm ,x7=8.75 cm 。请你用 x7 和 x5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x5

x6

x7

【能力拓展】

9.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8 题图 A.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竖直方向的位移只要满足x1:x2:x3…=1:4:9…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 C.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2 s 内的路程之比为1:3:5 D.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末的速度之比为1:3:5

10.一矿井深为125 m ,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求:

(1)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

(2)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隔的距离。(g=10 m/s2 )

【本课小结】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恒为g称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或

2重力加速度,公式:vgt,h1gt2,hv

22g第 22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2.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学习目标】

1.了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了解伽利略的推理、猜想和实验过程。 3.掌握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4.培养质疑、求实的科学精神。

【课前预习】

1.两千多年前的_________认为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

2.伽利略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求,这些要素包含对现象的一般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等。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_________和_________和谐地结合起来。

【自学提纲】

1.用自己的话说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

2.研究自由落体的价值在哪里?

3.一位同学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一片纸从空中某高处自由落下,发现这片纸缓慢地落到地面上;把这片纸揉成一个纸团,再和一块石头仍从原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发现纸团和石头几乎是同时落地的。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由这个现象我们可以做出一个什么样的合理外推?

4.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对落体运动的观察、研究,得出“物体下落快慢由物体重力决定”,即“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举例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5.伽利略是如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

【本课小结】

伽利略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开创了近代物理实验的先河。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的反映自然规律。

第 23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单 元 自 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小于在北极处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有益的是( )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间隔当作时间单位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块做实验

3.如图为物体运动的图象,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正确解释是( ) A.物体先沿一个平面滚动,然后向山下滚,最后静止 x B.物体开始静止,然后向山下滚,最后静止

C.物体先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然后逐渐变慢,最后静止 D.物体开始时静止,然后反向运动,最后静止

4.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A点时的速度vA,通过0 t 第 3 题图 B点时的速度为vB,物体从A到B所用时间为t ,则物体通过A后又经过

t时的速度(也叫时间中点速度)的大小为( ) 222vAvBvAvBB.vAvB C. D.

22vvBA.A

25.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 匀减速至零,须用时间1 s ,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越过5.9 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

A.拖行路程为8 m ,符合规定 B.拖行路程为8 m ,不符合规定 C.拖行路程为4 m ,符合规定 D.拖行路程为4 m ,不符合规定 6.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两个质量不等、高度不同但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过程中任何时刻的速度、加速度一定相同

B.两个质量不等、高度相同,先后自由下落的物体,通过任一高度处的速度、加速度一定相同

C.所有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 s 内的位移数值上一定等于 g/2 D.所有自由落体的位移都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7.如图所示各速度图象,哪一个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 v v v v t 0 A t 0 B t 0 第 7 题图 第 24 页 共 70 页 C t 0 D 导学单

8.一物从高 h 处自由落下,运动到P点时的时间恰好为总时间的一半,则P点离地高度为( )

A.

3h 4 B.

1h 2 C.

1h 4

D.h

189.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 v0 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已知条件( )

A.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B.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所走的路程

C.可求出乙车从开始启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 D.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何一个

1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x24t1.5t(m),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知道,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1.5 s B.8 s C.16 s D.24 s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竖直下落的小球以6 m/s的速度少入沙堆,经0.1 s停止下陷,在落入沙堆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方向_______,陷落的深度是________。

12.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2 s末的速度为3 m/s,第5 s末的速度是6 m/s,则它的初速度是_______,加速度是__________,5 s内的位移是__________。

1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的质点,在最后三个连续相等的运动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__________,在最后三个连接相等的位移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____。

14.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54 km/h ,以加速度大小a=3 m/s2开始刹车,刹车后3 s时速度___________,刹车8 s内位移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5.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 s末的速度是6 m/s。求: (1)第4 s末的速度;(2)头7 s内的位移;(3)第3 s内的位移。

16.一物体自空中O点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途经A点后到达地面上B点。已知物体在B点处的速度是A点处速度的4/3,AB间距为7m,求O点离地面多高。

第 25 页 共 70 页

2导学单

17.车从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前进,车后20 m处,在车开始运动的同时,某人骑自行车开始以6 m/s的速度匀速追赶,能否追上?人与车的最小距离最多少?

第 26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第三章 相 互 作 用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区分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和方向。

4.掌握测量重力的方法,知道重心的概念和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5.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作用。

【课前预习】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___。

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______________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力不能离开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独立存在,力可以用一根____________来表示,它的_______表示力的大小,它的___________表示力的方向,___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称为力的____________。

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向下。

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只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B.有受力物体,就必定有施力物体

C.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力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并不需要其他物体的存在

2.下列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重心位置随质量分布的变化而变化

C.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

3.下列哪个值可能是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 )

A.60 N B.120 N C.600 N D.6 000 N 4.一个物体重2 N,那么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受的重力还是2N( ) A.将它放到水里,它被浮起 B.将它放到月球或木星上 C.将它放到高速行驶的列车上 D.将它从直升飞机上抛下

【课后练习】

5.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拳头打击墙壁,因为拳头感到疼痛,所以墙壁对拳头有作用力

B.用拳头击打棉花包,拳头不感到疼痛,说明棉花包对拳头没有作用力 C.打篮球时,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手对球没有作用力 D.打篮球时,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手对球也有作用力 6.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物体所在处的地面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D.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第 27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7.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悬线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 D.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做各种动作时,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 8.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g取10 N/kg) (1)自高空下落的质量是60 kg的跳伞运动员; (2)重1 N的飞行着的子弹;

(3)体重700 N,正沿坡度为15°的山坡下滑的滑雪运动员; (4)质量为2 t的竖直向上飞行的火箭。

【能力拓展】

9.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不考虑地球自转)( )

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 B.鸡毛和铁球都可悬浮在空中

C.天不会下雨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10.试用重心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现在优秀跳高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技术。

【本课小结】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受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所以,力总是成对出现;

b.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的吸引力,方向也不一定指向地心,只能说方向竖直向下;

c.在地球表面附近运动的物体,其重力大小可以认为不变。

d.对同一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力的图示时要严格按一定标度,但画受力示意图时,只强调方向、大小由主观判断确定即可。

第 28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3.2 弹 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形变的概念及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都是弹力。 3.理解掌握胡克定律及劲度系数。 4.能正确画出弹力的方向。

【课前预习】

自然界的四种基本力_________(是或不)需要物体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但弹力间生在__________并且发生___________形变的物体之间,常见弹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__________于物体的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撑的物体。拉力沿着绳而指向__________的方向,弹簧的弹力F跟_____________成正比,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关于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 B.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的形状改变叫弹性形变 C.物体在外力去掉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D.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下列各力中属于弹力的是( )

A.绳子对物体的拉力 B.水中木块所受的浮力 C.水对杯底的压力 D.大气对地面的压力 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作用

B.只有发生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 4.日常生活中说有的弹簧“硬”,有的弹簧“软”,指的是它们的劲度系数不同,那么关于弹簧的“软”“硬”与劲度系数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软”弹簧劲度系数小 B.“软”弹簧的劲度系数大 C.“硬”弹簧劲度系数小 D.“硬”弹簧的劲度系数大

【课后练习】

5.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斜面的弹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C.将物体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绳所受物体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D.物体间互相挤压时,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6.关于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F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N 就是物体的重力 B. FN 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平衡力 C. FN 的作用点在物体上 D. FN 的作用点在支持物上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静止地放在水平桌面上要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第 29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B.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这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D.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8.请画出物体所受的弹力

第 8 题图

【能力拓展】

9.如右图所示,原长分别为 L1和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 和k2的轻质弹簧竖直地悬挂在天花板下。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 m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2的另一物体,整体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这时两个的弹簧的总长度为多少?

【本课小结】

k1 m1

k2 m2

第 9 题图

a.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沿绳收缩的方向。 b.胡克定律中,F=kx。注意,x是伸长或缩短的长度,不是总长度。

第 30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3.3 摩 擦 力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及作用。

2.实验探究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规律F=μFN,并进行计算。 3.知道动摩擦因数与什么有关并会测量。

4.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的影响因素和会判断方向。 5.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知道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前预习】

1.摩擦力的定义

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__________ 或具有_________________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 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 的力.

2.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与___________相反。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与___________相反。

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最大静摩擦力随正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__。最大静摩擦力:是指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其大小等于物体刚要运动时所需要的沿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_______.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动摩擦因数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

二. 练习:

1. 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B. 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C.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D. 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有一定限度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

B.一个物体静止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它们之间一定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 C.两个物体之间如果有弹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摩擦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之间如果有摩擦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弹力的作用 3.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总是有摩擦力的 B. 正压力增大,摩擦力一定增大

C.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D.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时是一致的

4. 如图所示,木棒靠在光滑的墙上,试判断地面对木棒的静摩擦力方向.

【课后练习】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B.武警战士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C.将酒瓶竖直用手握住停留在空中,当再增大手的用力,酒瓶受的摩擦力不变

第 31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D.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洒些细土,人走上去不易滑倒,是因为此时人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了

6.下列关于摩擦力大小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接触面处的压力成正比 B.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μFN

C.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与该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D.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不变

7.重为20 N的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砖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6 N,动摩擦因数为0.25.现用5.5 N、10 N和15 N的水平力分别去推砖,砖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多大?

8.一根质量为m,长度为l的均匀长方体木条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条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推木条,当木条经过图所示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摩擦力等于多少?

F

第 8 题图

【能力拓展】

9.如图所示,用力F把物体紧压在墙上不动,当F增大时,关于墙对物体的压力F1和 摩擦力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1增大,F2减小

F B. F1增大,F2增大 C. F1减小,F2不变

D. F1增大,F2不变

第 9 题图 10.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如果一个运动的物体受静摩擦力,则它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11.用一个水平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没有推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箱运动趋势的方向与水平推力方向相同 B.水平推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C.水平推力等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D.水平推力大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本课小结】

a.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它们都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大小一般要根据平衡条件及其它原理求解。滑动摩擦力一般用F=μFN去计算,FN是物体间的正压力,有时FN等于物体重力。

第 32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3.4 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1.深刻理解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

2.区分矢量与标量,知道矢量的合成,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合成,能用力的合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能够用图解法和计算法求多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课前预习】

如果一个力和其他几个力的____________相同,就把这一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时,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___________作平行四边形。 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作用于一点上或__________________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就叫做_________________,平等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关于两个大小一定的力的合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力的合力总大于原来的任意一个力 B.两个力的合力至少比原来的一个力大

C.合力的大小随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增大而减小 D.合力的大小介于二力之和与二力之差的绝对值之间

2.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8 N、3 N,它们之间的夹角可任意变化,则其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

A.3 N B.8 N C.10 N D.15 N 3.两个大小和方向都确定的共点力,其合力的( )

A.大小和方向都确定 B.大小确定,方向不确定 C.大小不确定,方向确定 D.大小方向都不确定

4.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反向时合力为b,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

A.

a2b2 C. ab B.

222ab D.

ab 2【课后练习】

5.两个大小相等同时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共点力,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其合力大小为F;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

A. 2F B.

2F C. 22F D.

3F 26.已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这三个力的大小可能为( )

A.15N,5N,6N B.3N,6N,4N C.1N,2N,10N D.1N,6N,3N 7.一个重为20 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5 N的力

F 竖直向上拉该物体时,如图所示,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

A.15 N B.25 N

第 33 页 共 70 页

第 7 题图

导学单

C.20 N D.0

8.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应该是( )

A.沿斜面向下 B.垂直于斜面向上 C.沿斜面向上 D.竖直向上 9.如图所示,有大小不变的两个力 F1=40 N和 F2=30 N,当它们之间的夹角分别为30°、60°、90°、120°、150°时,用作图法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F2 F2 F2

306090O F1 O O F1

F1

F2

F2 150° 120° O O F1 F1

第 9 题图

【能力拓展】

F1 10.如图所示,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其中F2 F3

F1=60 N,F2=F3=40 N。且F2和F3均与F1成θ=60°的夹角,则这

θθ 三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

11.用弹簧测力计代替砝码做本节中的实验,实验时,先通过细绳用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使其活动端伸长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记下:第 10 题图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然后用一个

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拉长,使活动端到达④___________,再记下⑤___________和⑥___________。

【本课小结】

a.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两个或多个共点力的合成,多个共点力时,可以多次运用定则依此求解。

b.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于任何矢量的合成,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第 34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3.5 力的分解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从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并能用力的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会用图解法求分力,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分力。

【课前预习】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______________,同样遵守____________定则,同一个力,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可以分解为_______________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对一个实际问题,要根据力的________来分解。一个力分解为互成角度的两个力时,要有确定的解必须已知两个分力的_______或一个分力的_______。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2 N的力可分解为7 N和4 N的两个分力 B.一个2 N的力可分解为9 N和9 N的两个分力 C.一个6 N的力可分解为4 N和3 N的两个分力 D.一个8 N的力可分解为4 N和3 N的两个分力

2.要把一个已知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可以得到唯一的解? A.已知F1和F2的方向 B. 已知F1或F2的大小和方向

C. 已知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 D. 已知F1和F2的大小

3.将一个大小为1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如果已知其中的一个分力的大小为15 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可能是( )

A. 5 N B. 10 N C. 15 N D. 20 N 4.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体所受的力为( )

A.重力的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和下滑力 D.重力、下滑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紧压斜面的力

【课后练习】

5.一个质量可以不计的细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现在把重力G=F的重物通过光滑的轻质小钩挂在这根细线上,两手握住细线的两端,开始两手并拢,然后沿水平方向慢慢地分开,为了不使细线被拉断,细线的两端之间的夹角不能大于( )

A.60°

θ B.90° C.120° D.150° 第 5 题图

6.请根据实际情况画出重力的分解图,并求解各个分力,已知物体重力为G,夹角为θ。

第 35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θ θ θ θ 第 6 题图

7.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G可以分解使物体沿斜面向下滑的分力G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2,当斜面倾角增大时( )

A. G1和G2都增大 B. G1和G2都减小 C. G1增大,G2减小 D. G1减小,G2增大

8.如图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的重力过程中(绳OC不会断)( )

N A.ON绳先被拉断 M O B.OM绳先被拉断 C C.ON绳和OM绳同时被拉断 G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第 8 题图

【能力拓展】

9.如图所示,已知力F和一个分力F1的方向夹角为θ,则另一个分力F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F1 θ F

第 9 题图

【本课小结】

a.一个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力,但实际情况中,要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一般是沿其它两个力的反方向分解,目的是为方便求解。

b.所有矢量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 36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单 元 自 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受重力,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B.向下运动的物体受重力,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C.受重力的物体对地球也有吸引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B.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但形状规则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用一根细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不一定通过重心 D.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及形状有关 3.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有下列几种说法:(1)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2)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3)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4)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其中正确的是( )

A.(1)(3) B.(1)(4) C.(2)(3) D.(2)(4) 4. 如图所示,用力F把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上不动,那么,当F增大时,铁块对墙的压力FN及物体受墙的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F A. FN增大,f不变 B. FN增大,f增大

C. FN减小,f不变

第 4 题图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水平桌面上一重200 N的物体,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2,当

依次用15 N,30 N,80 N的水平拉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15 N,30 N,40 N B.0,15 N,15 N C.0,20 N,40 N D.15 N,40 N,40 N 6.一个力的大小为30 N,将此力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 A.10 N、10 N B.20 N、40 N C.200 N、200 N D.700 N、720 N

7.一物体放在斜面上,当斜面倾角缓慢增大时,物体始终相对斜面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大小不变

C.物体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逐渐减小 D.物体的重力沿斜面方面的分力大小不变

8.一人握住旗杆往上爬,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向下 B.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向上 C.人握旗杆所用的力越大,所受的摩擦力也越大 D.人所受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9.如图所示,物块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α可以改变,讨论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则一定有( )

M A.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α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m

B.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α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α 第 37 页 共 70 页

第 9 题图

导学单

C.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α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D.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α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10.如图所示,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 N,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6 N,同时有方向相反,大小均为F=1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和B上,有下列几种判断:

(1)A、B间的摩擦力为0; (2)A、B间的摩擦力为1 N; (3)B和地面间的摩擦力为0; (4)B和地面间的摩擦力为2 N。 A.(1)(3)

F A B.(1)(4)

F B C.(2)(3) D.(2)(4) 第10 题图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三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5 N、3 N、7 N,则它们的合力的最大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_。

12.一块重40 N的长方形物体在水平地板上滑动时受8 N的滑动摩擦力,若使此物块立放在地板上,此时物块与地板的接触面积为原来的

1,物块各面的粗糙程2度相同,则此时让物块匀速滑动,需作用于物块上的水平力为________N。 F3 F1 F2

13.如图所示,三个大小均为10 N的力刚好提起重20N的物体,其中F3竖直向上,那么F1、F2与F3之间的夹角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14.共点力F1、F2的合力F=200 N,若分力F1与F的夹角为30°,则第13题图 F2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N,此时分力F1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N。 三、简答与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5.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置于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当杆在水平方向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等于小球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第15题图

16.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G=20N,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作用在物体G上的水平推力F1=10N,F2=8N。问:

(1)地面对物体G的摩擦力为多大?

(2)若撤去推力F2,则地面对物体G的摩擦力为多大?方向如何?

F1 F2 G

第16题图

第 38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17.如图,两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弹簧k1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间连接着质量为m的物体。若在k2的下端A点再悬挂着一质量为m的物体,求A点下移的距离是多少?

k1 m

k2 A

第17题图

第 39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1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基本思路、主要推理过程和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课前预习】

1.伽利略理想实验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______,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伽利略通过___________和科学推理,得出的结论是: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就将以这一速度_____________地运动下去。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由静止变为________________或由___________变为静止。如果物体_________的大小或方向变了,也说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______________。

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_____________。

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物体的_________,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_______,符号是m,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进行推论,认识到:力不是维持__________的原因,而是改变________的原因。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小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自由下落时,它的惯性就不存在了

C.一个小球被竖直上抛,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受到了向上的推力

D.物体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

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基本属性 B.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C.物体运动快,惯性就大 D.惯性大小用物体的质量大小来量度

【课后练习】

4.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 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

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 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依靠实验事实,直接归纳总结得出的

第 40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B.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可靠实验为基础,通过抽象出理想化实验而得出的结论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6.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规律,有关的实验程序内容如下:

(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角度,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2)两个对接的光滑斜面,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处于水平位置,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 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 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 D.事实2→推论1→推论4

7.我国公安部规定,在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必须系好安全带。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规定?

【能力拓展】

8.一列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当车厢里的人看到车厢内水平桌面上的小球突然向前运动时,说明火车是突然加速还是突然减速运动?

9.为了使静止的物体开始运动,首先要“克服”物体的“惯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本课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正确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指出了物体具有惯性,它所描述的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只能靠理想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

2.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它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2)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3)惯性不是力。

第 41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

1.能独立设计探究加速度、质量、力三者关系的探究方案。

2.会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并能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能根据图象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

3.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态度。

【课前预习】

1.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________的物理量。根据事实经验,加速度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物体________一定时,质量越小,加速度就越大。加速度还与物体_______的大小有关,物体________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越大。

2.控制变量法:加速度a和质量m,受力F都有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________不变,测量物体在________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物体所受的力________,测量不同________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种先控制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其余参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课堂练习】

1.“在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的探究中发现( )

A.同一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受到的合外力越大 B.同一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越大,受到的合外力越大 C.同一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率越小,受到的合外力越小 D.同一物体运动速度变化越快,受到的合外力越大

2.为了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应该采用的研究实验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 D.图象法

3.一个由静止状态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由刻度尺测出__________和秒表测出_______,由公式___________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课后练习】

4.在探究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精度是___ ___mm,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__。

5.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往往用二者的关系图象表示出来,该关系图象应选用( )

A.a-m图象 6.如果a

B.m-a图象

C.a1图象 m)

D.

1a图象 m1图象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 mA.物体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正比 C.物体的质量m与加速度a成正比 B.物体的加速度a与质量成反比 D.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a成反比

【能力拓展】

7.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a与力F和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时,测出了表1、表2两组数据,请在图甲、乙两个坐标上分别作出a-F和a1图线。 M第 42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F/N a/m·s-2

0.14 0.20 0.28 0.43 0.55 0.79 0.68 0.97

1/kg1 2.00 M2.50 3.33 4.00 5.00 0.40 0.61 表1

a/m·s-2 0.44 0.56 0.73 0.89 1.08 表2

【本课小结】

1.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方法,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而研究其中两个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

2.加速度与办质量的关系。(1)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2)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第 43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4.3 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目标】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其表达式的确切含义。 2.知道力的国际单位“牛顿”的定义。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计算。

【课前预习】

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它的定义是使质量为_________的物体,获得________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即1牛顿=________。

当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_______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__________相同。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为____________。 2.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在于建立了物体的加速度与___________及__________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把运动和力结合起来,建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桥梁,知道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知道物体的受力可以预测物体的运动。

【课堂练习】

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2.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微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极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3.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两个大小分别为2N和3N的共点力作用,则这个物体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最小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4.下列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B.由m)

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F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aFC.由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mFD.由m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所受的合外力和它的加速度而求得

a第 44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5.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m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

B.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C.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 D.在国际单位制中,k等于1

6.一个物体受到F1=4 N的力,产生a1=2 m/s2的加速度,要使它产生a2=6 m/s2的加速度,需要施加多大的力?

【能力拓展】

7. 质量为50 kg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某人用绳子沿着水平成45°角的方向拉着物体前进时,绳子的拉力为200 N,物体的加速度是_________。在拉的过程中突然松手,此时物体的加速度是_________。

8.一辆质量为3×103 kg的汽车,以10 m/s的速度前进,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2倍,关闭发动机后汽车要经过时间_________才能停止。

【本课小结】

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其瞬时性和矢量性,以及定律中的F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2.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它建立了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及合外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桥梁。知道物体的运动常规可以研究物体的受力情况,知道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预测物体的运动。

第 45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4.4 力学单位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知道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关系。 3.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4.明确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

1.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___________。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__________,它们的单位叫做_________。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___________。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在力学范围内,选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基本量,它们的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基本单位。速度、加速度和力的单位,是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是导出单位。

2.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是一种_____________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它既包括_________,如米、千克、秒,又包括由它们推导出的_________。

【课堂练习】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5 t=________kg. (2)0.1 g=___________kg. (3)72 km/h=_________m/s. (4)20 cm/s2=_________m/s2 2.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B.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C.基本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其导出单位不一定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D.物理公式可以确定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确定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B.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C.kg·m/s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 D.时间的单位小时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

【课后练习】

4.下列单位中,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加速度的单位的是( ) A.cm/s2 B.m/s2 C.N/kg D.N/m 5.下列哪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 A.千克、秒、牛顿 B.千克、米、秒 C.克、千米、秒 D.牛顿、克、米 6.关于力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的单位是根据公式F=ma和基本单位推导出来的

B.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用“牛”是为了使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中的比例系数k=1 C.1N=100000g.cm/s2

D.在力学中,N是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单位

7.写出下列表格中物理量在国际单位中的单位:

第 46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物理量 单位 时间 速度 加速度 力 功 功率 【能力拓展】

8.给出以下物理量或单位,请按要求填空。 A.米 B.牛顿 D.加速度 D.米/秒2 E.质量 F.千克 G.时间 H.秒 I.位移 J.厘米2 K.千克/米2 L.焦耳 (1)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是__________。 (2)属于导出单位的是___________。 9.一列车的质量为800 t,以72 km/h的速度行驶,运动中所受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若欲使列车在200 m内停下来,制动力应多大?(g取10m/s2)

【本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单位制的分类和作用。单位制往往不被同学们所重视,不少同学解题时恰恰是因为单位出差错,而使解题结果出错。所以同学们要真正弄清单位制的作用,弄清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在物理计算时,先选定单位制,统一物理量的单位,然后正确运用公式,这样单位就不会出现错误。

§4.5 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应用它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能区别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课前预习】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_,方向________,

第 47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如汽车的发动机驱动车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的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___________,使汽车前进。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

【课堂练习】

1.下列的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 B.电灯拉悬绳的力和悬绳拉电灯的力 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 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

2.用绳悬挂一重物,当重物处于平衡状态时,重物所受重力的平衡力是____________,重力的反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_。

3.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木块所受浮力的反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4.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静止时,才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5.一小球用一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所受的重力和细绳对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球对细绳的拉力就是小球所受的重力 C.小球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 D.小球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细绳上

6.关于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也为零,作用效果也相互抵消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性质相同,平衡力的性质却不一定相同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一对平衡力也是如此 D.先有作用力,接着才有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却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能力拓展】

7.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根据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乙受伤而甲未受伤,甲主动打乙,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C.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甲的拳和乙的胸受伤害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D.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8.机车A拉着一节车厢B向右行驶。用FAB和FBA分别代表A对B和B对A的作用力。已知B行驶时受到的阻力F阻=2.0×103 N。画出题中情境的草图,回答以下问题。

(1)A拉B匀速行驶时,FAB与F阻有什么关系?FAB和FBA有什么关系?(要说明大

第 48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小和方向两方面的关系,并说明回答的根据。)

(2)A拉B加速行驶时,FAB和F阻有什么关系?FAB和FBA有什么关系?若车厢B的质量是4.0 t,加速度a是0.3 m/s2,FAB和FBA各等于多少?

【本课小结】

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共同点 作用对象 不 同 点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作用时间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不一定同时 产生或消失 不一定是同 性质的力 2.牛顿第三定律提示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即两个物体间只要有力的作用,就必然成对出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理解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对解决受力分析问题有很大帮助。另外,在求解某力大小时,可以通过转换研究对象分析该力的反作用力求解。

第 49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4.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的方法。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课前预习】

1.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_______________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___________情况和_________情况联系起来。

2.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_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__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3.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于是就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恒力F的作用而运动,在运动中,物体加速度a的大小( )

A.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B.和物体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无关 C.和物体运动的时间无关 D.和恒力F成正比

2.质量为1 kg的质点,受水平恒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t s内的位移为x m,则F的大小为( )

2x 2t【课后练习】

A.

B.

2x 2t1 C.

2x 2t1 D.

2x t13.一个物体从离地面一定的高度由静止释放,如果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是物体重力的0.2倍,则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如果从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仍是重力的0.2倍,则物体上升时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m/s2。(g取10 m/s2)

4.质量为0.2 kg的物体沿某一水平面做匀速运动,速度是1 m/s,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当物体受到跟速度方向相同的作用力增大到4 N时,作用3 s末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g取10 m/s2)

5.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 kg,受水平拉力F=6 N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求物体2 s末的速度及2 s内的位移。(g取10 m/s2)

6.一位滑雪者如果以020m/s的初速度沿直线冲上一倾角为30°的山坡,从冲坡开始计时,至3.8 s末,雪橇速度变为零。如果雪橇与人的质量为m=80 kg。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是多少。(g取10 m/s2)

第 50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能力拓展】

7.质量m=4 kg的物体在力F=1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F后,经4 s物体停下来。求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撤去F后的位移。

8.一辆小车的质量是10 kg,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1,在力F=3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小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前进,走过40 m时撤掉水平力F,经一段时间后,小车停止,小车共行驶的时间为( )

A.16.3 s B.20 s C.40 s D.60 s

【本课小结】

1.两类动力学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图。

(3)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时,F、m、a都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3.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图

F合=ma 受力情况 力的合成分解 运动学公式 受力情况 F合 a v0、vt、s、t F1、F2……

§4.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2.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平衡问题。

3.知道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原因。 4.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有关超重和失重问题。

【课前预习】

第 51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1.共点力平衡

(1)共点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物体保持_______或做_________________,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2.超重与失重

(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如果物体对支持物、悬挂物的作用力的__________,即物体正好以大于等于_________,方向________的加速度运动,此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课堂练习】

1.若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此物体一定是( ) 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为零 D.各共点力的合力为零 2.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增加了 B.失重就是物体受的重力减少了

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一点重力都没有人

D.不论超重、失重或安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的

3.大小不同的三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小球上,以下各组中可使小球平衡的是( ) A.2 N,3 N,6 N B.1 N,4 N,6 N C.35 N,15 N,25 N D.5 N,15 N,25 N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向上运动,速度越大,超重部分越大 B.只要物体向下运动,物体就失重

C.只要物体具有竖直向上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与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无关

D.只要物体在竖直方向运动,物体就一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课后练习】

5.某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保持其中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使另一个大小为F的力方向转过90°,则欲使物体仍能保持静止状态,必须再加上一个大小为多少的力( )

A.F

B.2F

C.2F

D.3F

6.一个质量m=10 kg的圆球被沿水平方向的绳索拉着,处于光滑的斜面上,已知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求绳索的拉力。(g取10 m/s2)

第 6 题图

第 52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7.重2 kg的物体用弹簧秤挂在可竖直升降的电梯里,读数为26 N,由此可知,该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电梯做_________运动,其加速度大小等于___________m/s2。(g取10 m/s2)

【能力拓展】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 )

A.mgcos B.mgtan

mg cosmgD.

tanC.

第 8 题图

9.一个质量是5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升降机的顶部悬挂了一个弹簧秤,弹簧秤下面挂着一个质量为m=5 kg的物体A,当升降机向上运动时,他看到弹簧秤的示数为40 N, g取10 m/s2,求此时人对地板的压力。

10.找一条纸带,在纸带中间部位剪个小缺口,纸带的一端固定一重物,另一端用手拿住,小心提起重物,这时纸带没有断。然后向上加速提起重物,纸带就断了;或者提起重物急剧向下运动后突然停住,纸带也会断裂。做一做,观察现象说明理由。

第 53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本课小结】

1.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及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处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时,经常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成正交分解来列力的平衡方程。 3.超重不是重力增加,失重也不是重力减小,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消失,在超重、失重现象中,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

4.物体加速度向上,出现超重现象;加速度向下,出现失重现象,与速度方向无关。

第 54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单 元 自 评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 B.物体受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这是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

C.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则速度一定为0;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0,则其速度也一定不为0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大时,速度却可以为0;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0时,速度却可以最大

2.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

3.升降机天花板上悬挂一个小球,当悬线中的拉力小于小球所受的重力时,则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竖直向上做加速运动 B.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 C.竖直向上做减速运动 D.竖直向下做减速运动

4.雨滴在下降过程中,由于水汽的凝聚,雨滴质量将逐渐增大,同时由于下落速度逐渐增大,所受空气阻力也将越来越大,最后雨滴将以某一收尾速度匀速下降。在雨滴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滴受到的重力逐渐增大,重力产生的加速度也逐渐增大 B.雨滴质量逐渐增大,重力产生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C.由于空气阻力逐渐增大,但重力产生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D.雨滴所受的重力逐渐增大,但重力产生的加速度是不变的

5.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合力方向的关系是( ) A.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合力方向三者总是相同的

B.速度方向可与加速度方向成任何夹角,但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合力方向相同 C.速度方向总是和合力方向相同,而加速度方向可能和合力相同,也可能不同 D.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而加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可以成任意夹角 6.一人将一木箱匀速推上一粗糙斜面,在此过程中,木箱所受

-1 v/ms的合力( ) 2 A.等于人的推力 B.等于摩擦力

t/s C.等于零 D.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 0 7.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第1 s内所受合力

为F1,第2 s内所受合力为F2,第3 s内所受合力为F3,则( ) -2 A.F1、F2、F3大小相等,F1与F2、F3方向相反 B.F1、F2、F3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F1、F2是正的,F3是负的 D.F1是正的,F1、F3是零

8.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两物

第 55 页 共 70 页

1 2 3 第 7 题图

F 第 8 题图 第 7 题图

导学单

体之间及M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现对M施加一个水平力F,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两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M受到的摩擦力等于F

B.若两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m与M间无摩擦,M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g

C.若两物体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M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Ma

D.若两物体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M)g+ma 9.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使静止的质量为m的物体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由底端向顶端做匀加速运动。当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去掉推力,物体刚好能到达顶点,则推力的大小为( ) A.mg(1-sin) B.2mgsin C.2mgcos D.2mg(1+sin)

10.三个光滑斜轨道1、2、3,它们的倾角依次是60°、45°、30°,这些轨道交于O点,现有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三个小物体甲、乙、丙,分别沿这三个轨道同时从静止自由下滑,如图所示,物体滑到O点的先后顺序是( )

A.甲最先,乙稍后,丙最后 B.甲、乙、丙同时到达

C.乙最先,然后甲和丙同时到达 D.乙最先,甲稍后,丙最后

第10 题图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在同一平面上有n个共点的恒力处于平衡,其中有一向东的力F突然减小了1/4,则这几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方向_________。如果这一向东的力大小不变而逆时针转过60°,则n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方向________。

12.质量为5 kg的物体受水平拉力F的作用,物体以10 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沿拉力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突然撤去F后,物体经5 s停止运动,则F的大小为_______N,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g取10 m/s2)

a/m·s-2 13.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做

1出的a-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从图象中可以看出,2 M作用在物体上的恒力F=_______N。当物体的质量为2.5 kg时,它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

14.某人在地面上最多能举起质量为60 kg的物体,0 10.4 而在一个加速下降的电梯里他最多能举起质量为80 kg

M/kg-1 的物体,此时电梯的加速度是_________。当电梯经此加

第13题图 速度加速上升时,此人在电梯里最多能举起质量为

__________的物体。(g取10 m/s2)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

15.水平桌面上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2 N的水平拉力,产生1.5 m/s2的加速度。若水平拉力增至4 N,则物体将获得多大的加速度?

第 56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16.质量为3 kg的物体,在0 ~ 4 s内受水平力F的作用,在4 ~ 10 s内因受摩擦力作用而停止,其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2)在0 ~ 4 s内物体所受的拉力。 (3)在0 ~ 10 s内物体的位移。

17.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传送带两端A、B间的距离为20 m。现将一质量为2 kg的木块无初速地放在A端,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g取10 m/s2,求木块从A端运动到B端所用的时间。 第17 题图

第 57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参考答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A 2.CD 3.ABD 4.AC 5. A

6. 地面 、 地心 (地球每天围绕地轴自转一圈,地球赤道周长S=4.0×104km,即大约为八万里,我们感觉静止不动,是以地面作为参考系;如果以地心为参考系,那么地面上的人将随地球一起绕地心转动,同时夜间会看到大量的天体. )

7.(1)地面 (2)云 (3)汽车 8.(1)坐标系如图,线OAB为运动轨迹

第(2)xA=53m yA=5m; xB=53m yB=0m

题图

9.由题意可知,炮弹以飞机为参考系,是静止的,所以飞行员不会被炮弹击伤;炮弹相对地面以很大的速度运动,站在地面上的飞行员是不敢抓炮弹的。

§1.2 时间和位移

1.B 2.D 3.CD 4. 700m 500m 5. AD

6. 0 2πR

2R 7πR 2R

28.记录时刻的有: 15日09时0分 15日18时40分50秒 16日06时23分 记录时间的有: 9小时40分50秒 11小时42分10秒

9. 50.31 16.77 由本垒指向三垒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 xA =-2m xB =3m ⊿x= xB - xA = 5m

2. ABD 3. 表示平均速度的 B C D 表示瞬时速度的是 A

8 7πR 7. A 24.C 5.B

x,有 t(1)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s1=v1t/2 在后一半时间内的位移s2=v2t/2 全程位移 s= s1+ s2=(v1+v2)t/2 所以物体在全程上的平均速度为

6.解: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v=st=

v1v2 2第 58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2)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s/2v1 通过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s/2v2通过

s2v1v211s全程所用的时间t=t1+t2=() 全程的平均速度v==

tv1v22v1v27.B 8.C

9.解析: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运动,速度为v飞,声音从头顶向下匀速传播,速度为v声,在发动机声从人头顶向下传播的时间 t 内,飞机向前飞行一段距离而到达前上方约与地成

600角的位置。

详解如下 ::设飞机距地面的高度为h,则有h=v

声t;

当人听到发动机声音时,飞机到达图示位置,飞机向前 飞行了x=v

飞t

由几何知识可知

xhv飞=

cot60 ,将x、 h带入

0

第9题图

3 v,即飞机速度 约为声速的0.58倍。

3§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 D 2.BC 3.A 4. 交流 10V以下 220 电火花计时器 0.02 5.AB 6.ABD 7.BC 8.B 9. (1)物体具有一定的初速度 (2)在t3时刻后物体运动反向 (3)先变大后不变再变小最后 反向变大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C 2.CD 3.C 4. 1.5m/s2 0 -3m/s2 5. ABC 6.B 7.A 8. 2.5×104 与v的方向相反(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vvtv0求解) tt9. B 10. 20 100 与足球飞来的方向相反

单元自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BD 2.D 3.BC 4.AD 5.C 6.A 7. ABD (物体速率不变,但运动方向改变,故B对,物体加速度和速度大小.方向均无必然关系,故AD对) 8. ABC 9. D 10. BC

第 59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5m/s 12.1.5×104 与子弹的运动方向相反 13. 2

14. 30 [300s=5min=1h/12,设正常行驶需t小时,则60t=72(t-1/12),得t=0.5h,x=30km]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5.解: 如图,队伍在此过程中前进的路程x=100+50m=150m,总共需时间t=

x=150m/1.8s=83.3s v

16.解:

(1)用mm刻度尺量得第6点到第11点的距离大约为x=6.66cm,t=0.1s,则平均速度

v=x/t=0.66m/s

(2)量得第6点到第8点的距离x’=2.44cm,t’=0.04s,v7=x’/t’=0.61m/s.

17.解:甲从A市出发,先做匀加速再匀速后匀减速到达B市,用时分别为2min 、48.5min、1min,共需51.5min; 乙乘特快以100km/h经过A市到B市需30min.甲.乙的v-t图象如下图: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DBFAEGC 2.①③⑤⑥⑧⑨

3.解析:用描点法做出v-t图象如下图所示。

4.解:对A而言,0-t1时间内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达到v1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5.B 6.A 7.(1)16.50 21.40 26.30 31.35 36.30 (2)如图示 (3)v随t均匀增加

详解:(1)显然,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s=0.1s。各点对应的速度

分别为:v1s1s21.401.90cm(2)利用描16.50cm/s,v2、v3、v4、v5同理可得。

2T20.1s点法作出v-t图象。

第 60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ABD 2.C 3.A 4.BC 5.2.3 2.5 7.②③ ④ ③ ① 8.BD 9.图

6.(1)4 (2)0 (3)0

10.开始计时后,物体沿与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初速度v0=-20m/s,并且是匀减速的,到2s末,速度减至0;2s-4s内速度再均匀增加到20m/s。整个过程中加速度恒定,大小为av2020m/s210m/s2,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t4§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BD 2.D 3.BC 4.6m/s 11m/s 11m 5.BD 6.8m/s 4m/s 7.24 25 8.BD

9.解析:本题可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解法I:利用运动简图分情况分析。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1所示,从A至B,中间位置为C,则前进AC段所用时间必然大于前进CB段所用时间,即中间时刻D必在C之前,所以v1A D C B 图1

解法II:利用公式比较。设这段过程的初速为v0,末速度为v1,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

2v0vtv0vt2的规律知,v1,又因为,v222第 61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22v0vt22v0v2v0vt2v0vt22v1v2所以v1v2。 2422解法III:利用图象法分情况比较。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

所示。t1为中间时刻,对应速度v1,因为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梯形面积表示了位移,所以中间位移对应的时刻t2必在t1之后,得v110.解析: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这样按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将更为简捷。当然本题也可以用图象法解决。

解法I: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火车减速运动的最后1s内的位移,相当于加速运动的第1s内的位移。由x1:x=1:72=1:49得x=72×2m=98m。

解法II:由解法I可知,火车减速运动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就是其逆过程的第0.5s末的瞬时速度,所以

v0.5vv2m2m/s1212m/s由v0.5at1知,加速度a0.54m/s2,所以xat24m/s2(7s)298m 1st10.5s22解法III:火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它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就是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由图

象可知,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大三角形相似,所以它们所围面积之比等于它们对应边的平方之比,所以有x/x1=(7/1)2=49。故x=49x1=98m。

答案:98m

§2.4 自由落体运动 1.BCD 2.C 3.CD 4.D 5.BD

6.解:从你看到同学放开直尺到用手捏住直尺的时间即为你的反应时间。此段时间亦为直尺自由落体h=10cm所需的时间,由h=

12gt得t22hg20.1s0.1414s即你10的反应时间约为0.14s。

7.ABCD(由石块落地最后1s位移,可求得最后1s的平均速度,此平均速度就是落

第 62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地前0.5s的瞬时速度,再求落地速度即可求出楼房高度)。

28.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xmxn(mn)aT知自由落体加速度

x7x58.756.6010222。 gm/s9.68m/s212T2()2309.A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A正确;自由落体运动从开始下落起,位移之比s1:s2:s3…=1:4:9…,但位移之比是1:4:9…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B不正确,自由落体运动服从初速度为零的运动的所有规律,所以C正确,D不正确。)

10.解析:设相邻两球的时间间隔为t0,那么第一个小球的运动时间为10t0,由h=

12h12125g(10t0)2得t0s0.5s。第3个和第5个小球的间距为2100g101011g(8t0)2g(6t0)235m。 22xx3x5答案:0.5 35

§2.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提出假设 运用逻辑(包括数学推演)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 实验 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

2.虽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但在很多情况下,空气阻力等其他因素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而且,只有先了解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才能着手研究更复杂的落体运动。

3.在纸片从空中下落的过程中,纸片受到较大的空气阻力,因而纸片缓慢地落到地面上。当把这片纸揉成纸团后,纸团受到的阻力减小,和同样大小石头在空中下落受到阻力几乎相同,它们下落的加速度几乎相同,因此几乎同时落地。因此我们可以猜想:若没有空气阻力,两物体应同时落地。

4.(1)取完全相同的两张纸片,将其中一张揉成一团,它们是一样重的,但同时从相同高度释放,结果纸团比纸片下落快,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2)按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如果把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连一起,那么快的会被慢的连着而减速,慢的会被快的连着而加速。取一块大石头,设它的下落速度为8。再取一块小石头,设它的下落速度为4,将它们拴在一起,这个系统的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一定比前面的大石头重。这样从重物比轻物下落快的假设,却推出了重物比轻物下落慢的结论,说明亚里士多德观点是自相矛盾的(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同样正确)

5.伽利略不但巧妙地揭示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内部矛盾,还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做了许多研究。他的研究方法是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他首先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最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然后通过数学推理得出在自由落体运动中x12gt,2再经过实验验证。他在木制斜槽上蒙上羊皮纸,让铜球从光滑的羊皮斜槽上滚下,通过无数次对质量不同的小球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运动的定量研究,发现小球沿光滑斜面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倾角越大,小球的加速度越大。进而他又将斜面倾角趋于900,推理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伽利略的推理以后被大量实验所验证。

第 63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单元自评

1.BD 2.ACD 3.D 4.A 5.C 6.ABCD 9.A 10.B

11.60 竖直向上 0.3m 12.1m/s 1m/s2 17.5m

7.CD 8.A13.5:3:1

32:21:1

14.6m/s 37.5m

15.解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求解。 (1)因为v1:v2:v3:……=1:2:3:……,所以v4:v5=4:5 第4s末的速度为v444v56m/s4.8m/s 55(2)xvt得前5s内的位移为:x5v56t5m15m 22因为x1:x2:x3……=12:22:32……所以x5:x7=52:72

727215m29.4m 前7s内的位移为x72x5552(3)由(2)可得x1:x5=12:52

x1115xm0.6m 55252因为xI:xIII……=1:5……,所以xI:xIII=1:5 第3s内的位移xIII=5xI=5×0.6m=3m 答案:(1)4.8m/s (2)29.4m (3)3m

16.解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求解。

解法I:物体的运动简图如图所示。利用公式v22ax求解。

2vA2gxOA ① 2vB2gxOB ②

又因为vB4vA ③ 3xOBxOA7m ④

联立①②③④可解得O点距地面的高度为xOB16m。 解法II:利用公式vgt和x12gt求解。 2

② ④

vAgt1

xOA

① vBgt2 ③ xOB12gt1 212gt2 2第 64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又因为vB43vA ⑤ xOBxOA7m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可解得hOB=16m。

解法III:利用位移的比例关系求解。 因为v4B3vA,又因为v=gt,所以我们把下落时间分成四份,从A到B是最后一段。因为初速度为零,所以有x1:x2:x3:x4=1:3:5:7。又因为x4=7m,所以总高度为

xx161x2x3x47x16477m16m。 答案:16m

17.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追及问题,可以由两种方法解决。 解法I:利用速度相等这一条件求解。

当车的速度与人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近,此时若追不上,以后永远追不上。

v车at,v人v0.

当v车v人时,atv0,所以得时间t1v0a61s6s。 此时人与车的位移分别为x人v人t16m/s6s36m。

x1at212车x02120m21m/s(6s)238m。

显然x车>x人,追不上。

人与车相距最近为xx车x人38m36m2m。 解法II:利用二次函数求解。 车与人的位移分别为x1车x02at2 x人v0t 车与人相距

xx1车x人x02at2v110t202t26t2(t6)22m 显然x总大于2m,即追不上,而且当 t=6s时,x有最小值2m,即相距最近为2m 答案:不能,2m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B 2.BC 3.C 4.ACD 5.AD 6.BD 7.CD 8.略 9.ABC

10.运动员跳高时,重心升的越高,需要的能量就越大。采用跨越式、滚式、剪式三种姿势时的重心肯定要高过横杆,而采用背越式时的重心,就不一定高过横杆,甚至比横杆还低,这样有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

§3.2 弹力

1.CD 2.ABCD

3.BCD

4.AD

5.D

6.D

7.CD

8.

第 65 页 共 70 页

F1

导学单

9.弹簧K1受到的对立力为F1=(m1+m2)g,K2受到的拉力为F2=m2g.

F1=K1x1(m1m2)gm2g由胡克定律,故弹簧总长为L=L1+L2+x1+x2= L1+L2+

FKxKK22212§3.3 摩擦力

1.C 2.D 3.A 4.10N,0.2

8.μmg 9.D 10.AC §3.4 力的合成

5.ACD

6.D

7.5.5N,5N,5N

1.CD 2.BC 3.A 4.B 5.B 6.B 7.D 8.D 9.略 10.100N

11.①O的位置 ②两弹簧称的示数 ③两细绳的方向 ④O点 ⑤弹簧秤的示数 ⑥细绳的方向

§3.5 力的分解

1.BC 6.

2.AB

3.ABCD

4.A

5.C

7.C 8.A 9.Fsinθ 单元自评

第 66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1.C 2.D 3.D 4.A 5.A 6.A 7.A 8.B 9.D 10.C 11. 15N 0 12. 8 13.60° 60° 14. 100,173

15.根据题意由平衡条件F风=FuFumg,u=

F风mg0.5mg0.5 mg16.(1)F1-F2=2N<μmg=4N 故物体静止,Ff=2N (2)F1>μmg 故物体滑动 Ff=μmg=4N

17.当再悬挂一物体时,弹簧伸长的长度分别为x1, x2

mgK2x2mgmg11mg() 由胡克定律,故A端下移距离为L=x1+x2=k1k2k1k2mgK1x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1 牛顿第一定律

1.物体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 2.D 3.ABD 4.AC 5.BD 6.C

7.如果不系安全带,当紧急刹车时,车虽然停下了,但人因惯性而仍然向前运动,会发生危险。系上安全带后,人虽然因惯性向前运动,但受安全带的约束,不致发生危险。

8.突然减速运动

9.不对,力作用于物体,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这说明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需要力的作用。惯性是指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物体不论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受力与否、在何地理位置都具有相同的惯性,可见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它不是力。因此,物体的惯性不会被改变或清除,更不能说“克服”惯性。物体由于受力作用而由静止运动起来的时候,惯性表现为阻碍这种运动状态的改变,并没有被“克服”。点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概念常被误解、误用的原因是它不像物体的其他性质那么具体而已。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CD 2.A

3.位移s 时间t a2s t24.刻度尺 1 天平 5. C 6.B 7. §4.3 牛顿第二定律 1.B 2.D 3.5m/s2 1m/s2 4.CD 5.CD 6.12N 解:由

F1a2a可得:F22F112N F2a1a1第 67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7.22m/s,零

28.50s

§4.4 力学单位制 1.(1)5×103 (2)1×10-4 (3)20 (4)0.2 2.ABD 3.AC 4.BC 5.B 6.ABC 7.s m/s m/s2 N J W 8.(1)A、F、H (2)BDKL 9.4.0×105N §4.5 牛顿第三定律 1.B 2.绳子对重物的拉力 重物对地球的吸引力

3.木块对地球的吸引力 竖直向上 木块对水的压力 竖直向下 4.D 5.C 6.B 7.B 8.(1)因为A拉B匀速运动,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因此B车厢所受的合力为零,故FAB=F阻。而FAB与FB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因为A拉B加速行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AB-F阻=ma,所以FAB>F阻。

而FAB与FB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由牛顿第二定律:FAB-F阻=ma FAB=ma+F阻=4.0×103×0.3N+2.0×103N=3.2×103N

由牛顿第三定律:FAB与FBA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FAB=FBA=3.2×103N §4.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1.C 2.A 3.0 4.55m/s 5.2m/s 2m

6.解:如图建立坐标,以v0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并将重力进行分解。 G1=Gsin300 G2=Gcos300

在x方向上,F3为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在y方向上,因为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变化,所以重力的一个分力G2等于斜坡的支持力FN。

G2=FN

沿x方向可建立方程 -F3-G1=ma ①

又因为a所以av1v0 t ②

020m/s25.26m/s2 3.8其中“一”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反。 又因为G1=mgsin300

第 68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所以F380101N80(5.26)N 2400N420.8N20.8N,方向沿斜面向下。

7.解:设物体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减速运动过程中: 加速度aF合m10m/s22.5m/s2。 4由公式vtv0at,vt0得:

所求速度v0at(2.5)4m/s10m/s。

22再由vtv02as得:

2v0102所求位移sm20m。

2a2(2.5)或sv0v100t4m20m 228.D

§4.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1.D 2.D 3.C 4.C 5.B

6.解析:以圆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则 FNcos300=mg,FNsin300=F

33mg1010N57.7N 联立解得F33FN F

答案:57.7N

mg 7.超重 变速 3

8.B

9.以A为研究对象,对A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选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可行mg-FT=ma,所以amAgFT51040m/s22m/s2,再以人为研究

mA5对象,他受到向下的重力m人g和地板的支持力FN。仍选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同样由牛顿

第二定律可得方程m人g-FN=m人a

FT

所以FNm人gm人a50(102)N400N。 则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地板的压力为400N,方向竖直向下。 10.实验中,当重物以加速度a向上运动时,重物受到重力G和纸m人g 带的拉力F作用,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mg=ma,所以F=m(g+a)。这时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当拉力达到纸带承受力时,纸带就断裂了。这种对物体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

第 69 页 共 70 页

导学单

情况称为超重现象。当重物由急剧向下运动到停住前这段时间内,重物做向下的减速运动,也属于超重现象。 单元自评 一、选择题 1.D 2.ABD 3.BC 4.CD 5.B 6.C 7.A 8.B 9.B 10.C

二、填空题

11.F/4 向西 F 北偏西300 12.10 0.2 13.5 2 14.2.5m/s2 48kg 三、计算题 15.3.5m/s2

16.(1)6N (2)15N (3)60m 17.6s 第 70 页 共 7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