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方言分布说明

2022-06-18 来源:爱go旅游网
广东方言分布说明广东方言的分布

一、广东的语言和汉语方言

广东省简称粤,处于中国大陆南端,北与湖南、江西相邻,东连福建省,西与广西接壤,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与广东的深圳、珠海特区为邻。广东省陆地面积17.8万平方公里,2007年常住人口达9449万人,首次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据新华社2008年12月29日电)。广东是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秦汉以后汉人才陆续移居南粤。由于居民来此先后不一,加上不同种族、不同民系人员之间的交往与接触,导致广东语言复杂、方言品种繁多。

广东省内绝大多数居民使用汉语(包括汉语各方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总数不足1%。现代广东境内有瑶、壮、畲、回、满五个少数民族,其中瑶族有10余万,主要分布在粤北的乳源瑶族自治县(属韶关市)和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属清远市),所使用的瑶语属于苗瑶语族的瑶(勉)语支;此外,连县、始兴、曲江、阳山、英德、翁源、仁化、乐昌、怀集、阳春等县也有部分瑶胞散居,但多数已转用当地的汉语方言。壮族人口约6万,多分布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怀集两地,所使用的壮语属于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在怀集、封开两县,有20万人左右使用一种称为“标话”的语言,虽然深受汉语影响,但主要特点近于壮侗语族。广东畲族人口现不足1万,分布在潮州市(风凰山区)、丰顺、海丰、惠东、博罗、增城等地,除博罗一带畲语属于苗瑶语族外,其他各地的畲话基本上是汉化的语言,这种畲话以客家方言为主体,杂有其他方言成分,也有一些畲语的底层成分。

汉语在广东省境内属于强势语言,而最强势的方言是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是省内影响较大的另外两大汉语方言。客家方言主要集中在粤东北与粤北地

区,粤西的部分地区也有成片的客家话分布,零星的客家话村落散布于全省多数地区,该方言的使用人口约2000万。闽方言集中分布于粤东南与粤西南的沿海区域,地跨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湛江、茂名6个省辖市,可分为潮汕片和雷州片两个次方言,前者接近福建的闽南方言,后者接近海南岛的海南方言,此外,中山、清远、韶关、惠州等地还有一些闽方言岛,使用人口约1895万。

粤北地区还分布着一群归属未明的粤北土话(《中国语言地图集》称为“韶州土话”),大多与客家方言穿插交错分布,今韶关市所辖乐昌、曲江、仁化、乳源、武江、北江和浈江等县(市、区)及清远市所辖连州市和连南瑶族自治县均有粤北土话,其中,乐昌、连州和

曲江三县(市)分布范围最广,使用人口约5

0万。

军话在广东省内使用人口较少,属于濒危方言,主要分布在惠东县平海镇及周边区域、陆丰市西南镇大部及大安镇的个别村落,总使用人口约2.5万。军话因与明代卫所里的军户关系密切而得名,军话保留了明代通语的一些特点,但由于时间及地域因素的影响,也混杂了周边其他方言的特点。

旧时正话的性质与军话有点接近,俗称“狗屎正话”,分布在电白县大衙镇的部分村落,使用人口不足l万。旧时正话原是“神电卫”这一军事城池和县治中使用的方言,故又称“城话”,该方言带有明代官话的色彩,又杂有南方方言的特点。

在乐昌、连州两市的北部地区,说土话的居民一般还会说西南官话(当地称“湖南话”),形成对内使用土话、对外使用西南官话的双方言交际格局,但个别村落对内、对外都使用西南官话,如乐昌市三溪镇的杨司塘村。这些地区的西南官话是湖南南部西南官话就近扩散的结果,使用人口约2万。此外,因三峡工程而移民至广东某些县市(如江门、肇庆等),使得这些地区也有西南官话(成渝

片)通行。不过,由于缺乏人口规模,西南官话的使用已逐渐过渡到双方言的模式,未来可能与当地方言融合。

连州市、乳源县某些接近湖南的地区(如连州与湖南交界的山村、乳源的桂头镇和杨溪镇),则使用湘语,语言面貌和使用人口等详情有待进一步调查。

在南雄县界址、梅岭两乡。通行赣方言。

二、广东粤方言通行区域及周边方言

粤方言又称“粤语”,是广东境内最强势方言,俗称“白话”或“广府话”,也有人称“广东话”。广西也是粤语通行的另一重要区域。粤语随着广东经济实力的发达,改革开放后有“北上”的趋势,主要体现为学习、使用粤语的人口日渐增多,粤方言词对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影响有所扩大。

广东粤方言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区域、粤西西江流域、粤北北江流域及粤东部分地区,以下按地级单位阐述粤语的分布(无粤语的县级行政区域不单独叙述)。论述次第依《广东省地图集》,分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和云浮。

(一)广州市。广州是粤语的“大本营”和现代粤语的发源地,亦可说是“广府粤语”(珠三角片)的发祥地。广府粤语以荔湾区西关方言为代表。但还包括各县市的次方言,可以再做以下细分。

广州市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萝岗区

,而番禺区、南沙区、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则属广

州的附属区市。广州市区

主要使用粤方言,但在白云区的九佛、钟落潭、竹料、太和、新市、三元里和天河区的沙河,约有10-20万人使用客家话,另外,白云、天河等地个别区域有闽方言通行。

番禺区境内有个别村落使用客家话及闽语,其余皆使用粤语,按照语音特点的差异,番禺粤方言可以分为以下五片:(1)市桥片;(2)沙湾片;(3)沙田片;(4)

黄阁片;(5)南沙片(黄阁、南沙、万顷沙、横沥等镇现划归为广州的南沙区)。

花都区即原花县(1993年撤县建花都市),近七成人口使用粤语,分布在各镇。使用客家话的人口近三成,分布在芙蓉、梯面、狮岭、赤坭、花东、花山、北兴、新华、炭步等镇,花东镇陈武举、太源庄、上马房、老杨庄4个村庄使用潮汕闽南话,人口约1千余人,仅占花都人口的0.58%。

从化市通行粤客两种方言,粤语人口占全县4/5。从化粤语按口音的差别可分4片:(1)街口片;(2)吕田片;(3)太平片;(4)龙潭片,以街口方言影响较大。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山区,人口占全县1/5,包括吕田(占全镇人口45%)、江埔、神岗、太平、温泉、灌村、旗杆、民乐等镇区。

增城市通行粤、客两种方言,粤语人口占全市60.8%(32万),分布在全市各镇,主要聚居在增江两岸、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带,口音差异有两种:一是增城街办为代表的增城话,另一是新塘话(人口5万余人,新塘为纯粤镇)。客家话人口占全市39.2%(近22万),主要聚居在北部和西北部丘陵地带。

(二)深圳市。深圳现辖罗湖、福田、南山、盐田、龙岗、宝安6区。前4区一般归为特区内4区,

龙岗、宝安则归为特区外2区。罗湖、福田、南山、盐田通行粤语,龙岗为客粤双方言区。区内方言分布情况如下。

宝安粤语分布在深圳西部即珠江东缘的沿江一带及南部与香港新界交界处,范围包括罗湖、福田、南山三区以及宝安区的西乡、福永、沙井、公明、松岗五镇和光明街道、平湖镇。

南头话又称“南头九街话”,代表着深圳的早期粤语,使用人口不足l万(一说只剩5千人左右使用),通行区域以南头城为中心,延至周边村落(如一甲、关口、田夏、冲下、龙屋、陈村、北头)。

龙岗客话通行于深圳的北部、中西部和东部大片地区,范围包括盐田区、宝安区的布吉、龙华、石岩、观澜四镇以及龙岗区的横岗、龙岗、坪山、坪地、坑梓、葵涌六镇,除盐田区外。其他地区原属于宝安县辖地,使用人口参“宝安区”一条。

大鹏话属粤客混合型

方言,主要通行于大鹏、南澳两镇,使用人口不详。

蛋家话为水上渔民所使用的方言,珠三角一带皆有分布,而深圳的“蛋家话”又称“基围话”。据说是“水流柴”渔民所使用的话,主要分布在沙井、福永、西乡、蛇口一带,语言特点近似珠三角片方言。深圳蛋家话使用人口不详。

粘米话通行于坪地、坑梓一带,属于客闽混合语,使用人口不详。

宝安区境内通行客、粤两种方言:客家话主要分布在龙岗、坪山、坑梓、坪地、横岗、龙华、石岩、观澜、布吉、葵涌等镇,使用人口超过14万,占全区户籍人口的56%,粤方言主要分布在新安、福永、沙井、松岗、公明、平湖、大鹏、南澳等镇,使用人口超过11万,占全区户籍人口的44%。

(三)珠海市。下辖香洲、拱北、斗门、金湾四区。市属各区通行粤语,其中香洲、拱北使用广州话,斗门、金湾及三灶(南水)通行的粤语属四邑片,珠海前山话较近中山粤语石岐话片。粤语人口约37万,另有近10万人使用水上话,占总人口87,3%。珠海三灶区、香洲区的前山、湾仔沙、夏美和斗门区的白蕉、六乡、斗门等镇部分村落为客粤双方言区。客家话人口约3,5万,占珠海人口8,3%。

闽方言(闽南话)通行于淇澳管理区一带,拱北、平沙、香洲、三灶也有一些人使用,总使用人口约1.1万,占珠海人口的2.6%。

斗门区即原斗门县,区内主要使用粤方言(四邑片),但白蕉、六乡(如小托村)、斗门等镇的部分村落使用客家话,使用人口不详。另外,平沙、红旗等农场有部分人使用闽南话,使用人口约1万余。

(四)佛山市。佛山包括禅城区、南海区(原南海市)、顺德区(原顺德市)、三水区(原三水市)、高明区(原高明县)。佛山境内粤语处于强势,但三水、高明、南海亦有客家话通行。

禅城区大致等于佛山原市区,成立于2003年,并入原石湾区及南海的南庄镇,通行粤语。

南海区绝大多数居民使用粤语,仅有和顺(鲁岗管理区北洲村、猛冲村)、松岗(唐联管理区燕溪村,显子岗管理区大坑村)两镇有约1千人使用客家话。按照特点的不同,南海粤语可分为5小片:(1)桂城片,位于南海中部;(2)大沥片,位于南海东部;(3)官窑片,位于南海北部;(4)九江片,位于南海南端;(5)沙头片,位于南海西南部偏东。以上粤方言属于珠三角片(南番顺小片),但在桂城镇西约管理区岐阳里与健龙里、东二管理区的新村、叠南管理区的乐庆村有居民使用四邑片粤方言,人口不足1千人。九江镇的西岸为鹤山、高明所包围,语言较复杂,其中八村及六村的

新地、下舍通行鹤山茶山话(茶山话归属暂不详)。

顺德区基本上属于纯粤区,顺德粤语可分为5小片:(1)大良片;(2)陈村片;(3)桂洲片;(4)龙江片;(5)均安片。其中龙江粤语接近四邑片方言。

三水区以粤方言为主,客家话则通行于部分乡村(如迳口、六和、大塘、范湖等),三水粤语分为5片:(1)西南片;(2)芦(苞)塘(大塘)片;(3)金(本)白(坭)片;(4)迳口片;(5)南(边)范(湖)片。

高明区多数地域使用粤语,只有合水镇西部官山、鹿田少数乡村使用客家话,人口约3-4千人。高明粤方言内部大致分为3片:(1)以明城话代表的中、西部

方言,包括明城、新墟、更合等镇;(2)以西安话代表的北部方言通行于西安、三洲、富湾各镇;(3)以人和、杨梅为主的南部方言。

(五)韶关市。韶关地处粤北,含武江、浈江、曲江(原曲江县)3区,并辖乐昌市、南雄市、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以及乳源瑶族自治县。韶关所辖区域,方言十分复杂。

客家话为韶关地区第一大方言,通行于韶关市区和东郊、北郊、乐昌(廊田、五山、九峰、两江、大源等镇)、仁化(董塘、仁化等镇)、翁源(纯客)、始兴(纯客)、南雄(澜河及全安等镇)、乳源的大部(附城、桂头等镇),使用人口约150万。

粤北土话(又称“韶州土话”)指韶关地区与湘、赣两省相邻的某些区域所通行的系属未明的汉语方言,总使用人口约80万。在韶关西郊及浈江、武江和北江沿河两岸某些地区,使用称为“虱婆话”的方言。又称“老韶关话”或“本城话”,使用人口近10万(含曲江区)。

粤方言主要通行于韶关市区、乐昌(县城及河南乡)、曲江(马坝等)、乳源(桂头、杨溪等),使用人口约38万。

除上述方言外,还有一些使用人口较少的方言(语言),详下所述。曲江区境内第一大方言为客家话,分布于区内23个乡镇(如马坝、大塘、火山、枫湾、罗坑、凤田、江湾、大桥、周田、黄坑、龙归以及白土、白沙、重阳、犁市、梅村等),使用人口近30万。

粤语通行于马坝、大坑口、乌石、周田、樟市、犁市等乡镇厂矿,使用人口约3万,以城镇厂矿使用粤语人数居多,其中在犁市镇黄竹管理区有不足100人使用信宜话,在白沙乡横村、乌石等村落有数百人使用广宁话。

在南部白土镇的上、中、下乡及下三都、苏拱等村,白沙镇的大村、中界滩和东安寨等村,马坝、乌石、樟市、龙归等镇的部分村落;东北部周田镇的较坑等少数村落;西北部梅村镇的大部分村落,犁市镇和重阳镇的许多村落,则通行粤北土话,使用人数不详。

另外,白土、周田、大桥、马坝、樟市、犁市等乡镇通

行闽语性质的连滩话,使用人口不足l万。

乐昌市。境内最大的方言为客家话,使用人口超过31万,主要分布在中部、东北部和西部山区,包括

:廊田、五山、九峰、两江、大源等乡镇,长来、安口两乡的武江之东及罗家渡南部。粤北土话是该市第二大方言,使用人口约9万,具体分布是:(1)皈塘话通行于坪石镇的皈塘、京口和金鸡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5千;(2)长来话分布于长来镇和河南乡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近2万;(3)北乡话通行于北乡镇、廊田镇(楼下、白马寨、油榨丘、平富、寨头等),使用人口超过2万;(4)黄圃话通行于黄圃镇、白石、庆云等地,使用人口约2万;(5)老坪石话通行于老坪石镇的莲塘、陈家坪、三星坪等地,使用人口超过5千;(6)三溪话通行于三溪镇,使用人口超过6千。粤北白话(粤方言)通行于乐城镇、坪石镇和河南部分地区,使用人口超过8万。另外,河南乡塔头有潮汕方言,约2千人使用。

乐昌尚有4千余人使用北江船话,亦称“艇家话”,分为上河船话和下河船话两种,前者通行于坪石一带,后者通行于县城及以南,使用者主要是水运公司的船工及其家属。

南雄市。通行客家话和南雄话,前者分布于澜河镇以及全安、黎口、主田、古市等乡镇,使用人口超过4万;后者一般归人粤北土话,分布于城关、全安、黎口、元田、古市一带,使用人口超过8万。另外还有乌迳话、珠玑话、百顺话,其归属有争议,使用人口分别为10万、20万、3万。《南雄县志》把境内方言分为4片:(1)城关话(即南雄话);(2)上方话,以乌迳话为代表;(3)下方话,以湖口话为代表(含珠玑话);(4)北山话,以百顺话为代表。另外,在南雄界址、梅岭两乡通行赣方言(当地称江西话),使用人口2万余。

仁化境内居民多数使用客家话。仁化客家话可分5类:(1)董塘话;(2)长江话;(3)附城话:(4)塞麻话;(5)河源话。仁化粤语主要通行于县城,使用者少数来自其他粤语区,其余为双方言者。

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汉族人口近17万,瑶族人口约2万。汉人有70%多使用客家方言,客家话通行于县内绝大多数区域;另有部分居民使用粤方言(珠三角片),分布于桂头、杨溪以及天井山林场等,使用人口约5千多人,在古母水和大布一带通行粤语性质的阳山话,人口不足1万;闽南话在当地称为“涟滩话”,通行于桂头镇和杨溪镇,使用者5千余人。这两镇还有湘语通行,但具体范围和人数则不详。在西南部与阳山县接壤的地区,部分居民使用阳山话;桂头镇

还有三分之一的村落通行称为“虱声”的土语;在古母

水乡有一种土话俗称“猫子话”,约3千人使用。瑶族有东边瑶和西边瑶之分,所用瑶语属苗瑶语族的瑶(勉)语支,东边瑶分布于东坪、柳坑、游溪、必背等乡镇,人口1.7万余,西边瑶散居于

龙南、侯公渡两乡镇,人口仅400多人。船话通行于附城和桂头两地,近2千人使用。

始兴、翁源、,新丰县三县属于纯客县,不过始兴境内还居住着瑶族,约3千余人,部分使用瑶语,多数兼通客家话,澄江、都亨的雷、蓝两姓约3千余人,20世纪80年代末恢复为畲族身份,但使用客家话。翁源也有数千名瑶族居民使用瑶语。三县客家方言的内部分歧从略。

(六)惠州市。惠州下辖惠城区、惠阳区和惠东、博罗、龙门三县。惠州区内的方言十分复杂,有客家话、惠州话、福佬话和众多的土话(其性质还有争议),

其中惠城区为客粤双方言区。而惠东县为客、闽方言区,没有粤方言通行。

惠阳区即原县级市惠阳市,2003年改惠阳区。城区(淡水)为纯客区,但其他地域则通行多种方言,包括:客家话、潮汕方言、水口话、横沥话、平潭话、马安话、沥林话、芦洲话,后6种方言属于土语,刘叔新(2007年)认为应归早期粤语。

博罗县境内有粤、客、闽三种方言,另有少量居民使用畲语(人数不详)。粤语通行于石湾、九潭、圆洲三镇以及福田、长宁两镇的部分地区,大致可分为4区:(1)铁场话,通行于铁场(梅村)及周边地带;(2)八坊话,通行于九潭镇赤沥村一带;(3)石湾话,通行于石湾圩镇,接近东莞口音;(4)福田话,以福田的欧阳洞方言为代表,接近增城口音。使用人口皆不详。

博罗客话通行于蓝田、石坝、麻陂、公庄、杨村、泰美、柏塘、平安、响水、罗阳、湖镇、横河、长宁、福田、义和等乡镇,使用人口不详。

博罗闽语又称“福佬话”,通行于龙溪、义和等乡镇以及罗阳、仍图、泰美、观音阁的部分村落。

龙门县的居民除汉族外,还有北部边境的瑶族(蓝田瑶族乡),但语言已经汉化。境内有属于粤语的龙门话,通行于龙城、王坪、永汉、沙迳、龙华、麻榨、铁岗、左潭、地派、蓝田、天堂山、油田等地;在麻榨、永汉、沙迳、龙华、左潭、铁岗、地派、蓝田、油田以及西部的南昆山镇,东南部的平陵、龙江两镇,还通行客家话,使用人口8万余,为县内第二大方言;通行于平陵(黄沙)、龙江及地派、蓝田、天堂山的本地话,使用人口2万余,有人认为这种方言属于早期粤语;通行于东南部路溪镇的路溪话,使用人口约1万。路溪

话较接近本地话,也受广州话的影响,其主要特色是声

调很少(只有6个)。此外,左潭镇有些村落通行闽语。使用人数不详。

(七)汕尾市。汕尾是广东省南部沿海一个港口,历史上属海丰县管辖下的大镇,后升格为地级市。该市有5%左右的粤西籍渔民(当地称“深水渔民”)使用粤方

言,其余居民使用海丰福佬话。由于粤语影响不断扩大,汕尾现已成为粤东地区通行粤语的城市。

海丰县境内的强势方言为闽南话(又称“福佬话”)和客家话,80%的居民使用闽南话,而近20%的居民使用客家话。客家话居民主要居住于东北部山区,西部的赤石、鹅埠、小漠也有少数人使用客家话。鹅埠镇及周边乡镇通行一种带有粤语色彩的混合方言,当地称为“尖米话”,使用人口约1万。

(八)东莞市。东莞无下辖县份,目前分有东城等4个街道办和28个下辖镇。东莞境内使用粤、客两种方言,粤语人口居多,占全市人口84%,纯粤语镇包括:石龙、长安、沙田、洪梅、道滘、麻涌、新湾、万江、中堂、望牛墩、石碣、高埗、大朗、寮步、茶山、企石、石排、常平、横沥、东坑、桥头等镇,另有9个镇则大部分通行粤语,客家话仅有部分或少量通行,如莞城仅罗沙上岭村使用客家话,使用人口约300余人。客家话人口占全市人口16%,客家话主要通行于东南部与惠阳、深圳接壤的丘陵地带,有客家话居民的镇级单位约12个,其中主要有樟木头(纯客)、清溪、凤岗等镇。

(九)中山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19个镇。境内方言相当复杂,有粤、客、闽三大方言。客家话分布在南部五桂山区,包括五桂山镇、南萌镇、神湾镇和坦洲镇,使用人口3-4万。闽方言又称“村话”,分布在五桂山外围(包括沙溪、大涌、张家边、三乡等地),使用人口15万余。中山闽语分为3片:(1)隆都片:位于中山西部,包括龙头环(沙溪镇)、大涌(大涌镇)、芒涌(神湾镇)、寮后(环城区)、里溪(板芙镇);(2)南蓈片:位于中山东部,包括榄边(南萌镇)、麻东(横门镇)、泗门(张家边区);(3)三乡片:位于中山南部,包括鸦岗(三乡镇)、大布(三乡)。

粤语是中山最强势的方言,使用人口超过100万,可分为以下4小片:(1)石岐话,分布于石岐、环城、郊区、张家边、南蓢、翠亨等地;(2)沙田话,通行区域最广,包括小榄、南头、黄圃、东升、阜沙、坦背、横栏、沙萌、港口、浪网、民众、板芙、坦洲诸镇;(3)三角话,仅通行于三角镇,近似东莞方言;(4)

古镇话,通行于古镇镇,与新会交界,属于四邑片方言。

(十)江门市。这是

四邑方言所在地级市,但四邑方言不限于江门,中山(古

镇)、珠海(斗门)皆有四邑话通行。江门现辖蓬江区、江海区、台山市、开平市、新会区、恩平市、鹤山市共3区4市。

台山市。台山话内部大致可分为4小片:(1)台北片,包括台城镇、附城、三合、四九、大江、水步、公益、白沙、三八共九个镇级单位,其中白沙、三八较近开平方言,以台城话为代表;(2)西南片,包括端芬、广海、南湾、隆文、沙栏、横山、北陡、汶村、海晏、海侨以及那扶、深井12个镇级单位,其中那扶、深井地理上接近恩平,具有恩平话的一些特点,而端芬话别有特色;(3)东南片,包括冲蒌、斗山、都斛三个镇级单位;(4)川山片,包括上川、下川两个镇级单位,其中下川话的典型语音特点是没有边擦音。此外,赤溪、田头两个镇级单位主要通行客家话,三合镇的汇洞有部分居民也仍使用客家话,大隆洞林场和深井部分地区则使用信宜话。

开平市。开平话内部可分4个小片:(1)赤坎片,包括赤坎、长沙街办、塘口、沙塘、百合、蚬冈、金鸡、赤水、东山(大部),以赤坎话为代表;(2)城内片,主要包括三埠街办及周边地区,语音特点接近台城话;(3)水月片,包括水口、水井、月山3镇;(4)龙马片,包括龙胜、马冈、大沙、苍城4镇。此外,开平一些镇(如水口、蚬冈、金鸡、赤水、东山)的局部地区则使用客家话。

新会区(原新会市),是四邑中历史较悠久的一个县级单位。新会话内部大致分为如下4小片:(1)中心片,包括会城及周边地带、杜阮、大泽、七堡、小冈、三江、罗坑、牛湾、双水、崖西、崖南、古井、沙堆共13个镇级单位,是新会

通行范围最广的土语,使用人口占全市总人口78%,以会城话为代表;(2)司前片,通行于司前镇,又称“河村话”,据说是新会话中最难懂的方言;(3)睦大片,通行于东面的睦洲、大敖两镇,因地理上与斗门县毗邻,接近斗门话;(4)棠下片,通行于北面的棠下、荷塘两镇。棠下话在原属新会辖地的鹤山雅瑶镇亦通行,在当地称为下坊话,语言特点相近似。此外,新会有少数居民使用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大泽的同和、鲫鱼山,杜阮的中和坊等地,约3千人。

恩平市为四邑中最靠西边的一个县级市,也是四邑惟一没有客家话的县级市。恩平话内部大致可分为6个小片:(1)江洲片,包括江洲、牛江、沙湖、君堂、圣堂的大部、良西6个镇级单位,以江洲话为代表,是恩平通行范围最广的土语,使用人口占全市的42%;(2)恩城片,包括恩城镇及周边地区,又称附城话;(3)横陂片,包括横陂

、洪滘2个镇;

(4)那吉片,通行于那吉、大槐、恩侨3个镇;(5)歇马片,通行于圣堂的歇马乡周围;(6)大田片,通行于大田、萌底2个镇。

鹤山市境内有粤、客两种方言,客家话主要通行于鹤城、云乡、合成等镇,宅梧(白水带、龙口)、址山、共和、双合等镇也有部分区域使用客家话。粤方言细分则有珠三角片与四邑片之别,可分为5小片:(1)沙坪话,又称“

上坊话”,属粤语珠三角片,通行于沙坪、龙口、桃源以及古劳的部分区域,使用人口超过15万,为境内影响最大的方言;(2)雅瑶话,又称“下坊话”,属粤语四邑片,通行于雅瑶、沙坪(部分乡村),使用人口超过3万,近于新会的棠下片;(3)古劳话,属粤语珠三角片,通行于古劳水乡,使用人口超过1万,语言特点近似南海的西樵话;(4)址山话,属粤语四邑片,通行于址山、共和以及双

合的部分区域,使用人口超过3万;(5)宅梧话,属粤语四邑片,通行于宅梧、双合以及合成的部分区域,使用人口近3万。

(十一)阳江市。该市习称“两阳”(即阳江、阳春)。阳江辖江城区、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境内通行粤、客方言,阳西县西南部有闽语通行,另有少量的瑶族居民。

阳春市。粤方言是境内最大的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总人口67.7%,可分为以下4片:(1)春中白话,通行于春城、合水、陂面、圭岗等镇,以及永宁、潭水、三甲镇的部分村庄,使用人口约30余万:(2)春北白话,通行于春湾、松柏、河塑镇以及石望乡、卫国乡,使用人口约17万;(3)春西白话,通行于西部的八甲、双滘镇以及山坪乡,受境内客家话影响较大,使用人口约5万;(4)春南白话。通行于南部的岗美、河口两镇,使用人口近7万。客家话是境内第二大方言,32%的人口使用这种方言。近30万人,主要分布于潭水河以南的春西、春南地区,如潭水、三甲、八甲、双滘、河口等地,以及永宁山区、西山边缘和漠阳江两岸的一些村落。此外,境内现有瑶族近1万人,主要分布于永宁、圭岗、合水的部分村落,但汉化倾向较明显,能使用瑶语的仅有数百人。

阳东县。在阳江(市区)和阳东县,粤语是优势方言,各地的口音有所差别。阳东除了白话外,还有客家话,客家话通行于新洲镇的部分村庄。

阳西县境内主要通行粤方言,但闽语也是阳西县的重要方言。阳西西南部的儒洞、沙扒和新圩等镇与电自接壤,相当一部分村庄讲“海话”(属闽南方言),上洋镇也有讲海话的居民,海话的使用人口7万以上。儒洞的淡水以闽方言为主,只有少数说白话的人口(仅几百人),淡水

白话处于濒危状态。阳西客话的通行范围在塘口、新圩

的部分农村,连同阳东客话,使用人口约2-3万人。

(十二)湛江市。湛江市含赤坎、霞山、坡头、麻章四区,另辖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吴川等县市,境内有粤、客、闽三大方言。粤方言使用人口占33%(220多万);客家话使用人口占12%(60余万);闽方言又称雷话或雷州话,是湛江通行范围最广的方言,使用人口占51%(300多万)。

湛江市区与郊

区。赤坎、霞山两个老城区的大部分居民使用湛江白话,周围农村通行雷话(如霞山区海头乡等地有8万多人使用雷话);麻章区的麻胀、湖光、太平、民安、东山、碯州、东简7镇约有42万人讲雷话;坡头区的居民使用吴川土白话,部分使用湛江白话,少数使用雷话;坡头郊区多通行雷话,少数使用白话。合计湛江市闽语使用人口超过50万。

徐闻县境内主要通行闽语,粤语则在农场(如南华、五一、海鸥、勇士等农场)、县城使用,而下桥、曲界、锦和、龙塘也有少数村落使用粤语和客家话。雷州市即原海康县,境内主要通行闽语,但粤语现在在县城雷城亦使用。粤语主要通行于农场,如东方红、金星、幸福等。另外,客路、英利两镇有小部分居民使用粤、客方言。

遂溪县多数地区使用雷话,分布于东、中、南和西南部的黄略、城西、岭北、建新、城月、洋青、沙古、河头、乐民、江洪及西北部的北潭等地;但在中西部和东北部的杨柑、乌塘、北坡、港门、界炮、下六、草潭、附城乡镇通行粤方言,使用人口12万多。遂城(县城)原为闽语区,现在粤语在政府机关亦通用。遂溪粤方言按口音有大种话和细种话之分,大种话阴平多读33,据称来源于东莞石龙镇,细种话阴平读55,与广州话相近。另,城月、城西、沙古、岭北、北坡、杨柑、附城等处有客家话居民。为50年代修雷州青年运河时从廉江的鹤地等地和高州水库迁来的水库移民,人数约1,4万。

廉江市。廉江客家话通行于境内的西部和北部乡村地区,使用人口超过50万,是廉江市第一大方言。廉江白话则分布于廉城、安铺、石城、平坦4区镇及良垌、新华、新民、给水、营仔的大部分,以及横山、河堤个别村落,使用人口超过30万。廉江闽语统称“黎话”,又称“雷话”,主要分布于横山、河堤、

龙湾3个区及新民、营仔部分乡村,近30万人使用。

吴川市境内有粤、闽两种方言,其中粤语分两类:(1)吴川白话,使用人口20余万,又有梅菉音、塘垛音、长岐音之分;(2)吴阳土白话使用人口40多万,通行于吴阳、中山、黄坡、塘尾

、振文、樟铺、板桥等区镇,湛江坡头区有20几万居

民也使用这种方言。闽方言在吴川使用人口10余万,也分两类:(1)东话因电白水东镇而得名,或称黎话(雷话),分布于兰石、王村港、覃巴等区镇,使用人口近lO万;(2)海话与电白海话皆属于闽语,通行于覃巴的吉兆乡,使用人口仅2千余人。

(十三)茂名市。市区含茂南区和茂港区,下辖电白县、高州市、信宜市、化州市。境内通行粤、客、闽三大方言,使用粤语的65%,使用客家话的20%,使用闽语的人口则为15%弱,另有官话性质的旧时正话,通行于电白的大衙、林头、电城等镇,约3万人使用。

电白县。电白是茂名市内惟一一个闽方言占强势的县,闽方言使用人口占全县65%,连同下述的海话人口约80万,分布于沙琅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带,电白闽语通称黎话,又称雷话;另有一种海话亦属闽语系统,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使用人口30余万。客家话是电白第二大方言,又称“偃话”或“山话”,分布于北部山区以及霞洞、大衙、马踏等镇,使用人口30余万(占全县人口23%)。电白粤语分布于羊角、七迳、沙院、小良(上述四镇现归茂港区管辖)、博贺、那霍等镇,使用人口10余万(占全县人口9,2%),另大衙镇的龙记、棉花地等村使用属四邑片的粤方言。旧时正话是一种较独特的官话性质的方言。又

称城话,分布于电城、大衙、林头、麻岗、马踏等地,使用人口3万余。

高州市境内有粤、客两大方言,使用粤语的有高州镇以及大坡、深镇、大潮、平山、石龙、分界、长坡、东岸、潭头、大井等20个镇,使用人口超过110万,内部分歧情况暂不详。高州客话分布于根子、新垌、云洞、泗水、谢鸡、马贵等乡镇,使用人口近30万。

信宜市境内有粤、客两大方言,客家话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包括茶山、洪冠、钱排、合水、新堡、平塘等地,以及贵子的大部和殊砂、旺沙、怀乡、白石、思贺、大成的小部,总使用人口约30余万。信宜粤语又分三种:以东镇话为代表的信宜白话,全市超过三分之二人口使用这种方言;通行于径口镇部分乡村的容县白话,人口不足1万;通行于思贺镇的思贺白话,使用人口有数万。

化州市境内有粤、客两大方言,粤语人口占全市的三分之二,而客家话人口占三分之一。又分“大厓”(分布在兰山、中垌、合江、平定、文墟等镇)和“细厓”(分布在新安、官桥等镇)两种。

化州粤语在本地有上江话和下江话之分,前者以市区话为代表,分布于市区、丽岗镇以及东山、良光、笪桥镇之大部,后者以长

岐镇的南安墟话为代表,分布于长岐、杨梅、同庆三镇

及东山镇南部。

(十四)肇庆市。市区分端州、鼎湖两区,另辖四会、高要两个县级市以及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肇庆的语言和方言较为复杂,但粤语占据优势,使用人口约90%,客家话居次,约十余万人。在怀集的部分村落,有数千人使用壮语;在封开、怀集部分地区,则使用一种受粤语影响的标话(或称“标语”),人口约20万。

四会市境内粤、客方言交叉分布,仍以粤语为主。客话零星地分布在迳口、地豆、黄

田、邓村等乡镇,以迳口较为集中,使用人口12万余,其余为粤语人口。

高要市通行粤、客两种方言,粤语使用人口占大多数,客家话使用人口约5

万。高要粤方言分为3片:(1)以市区方言为代表,还包括大湾、小湘、孙围、禄步、乐城、水难、新桥、白诸、莲塘、活道以及广利等镇;(2)通行于金渡、白土、回龙、蚬岗多数区域的“白土话”(又称回龙话);(3)金利、蚬岗镇的部分区域,口音与三水、南海、顺德等地接近,称为“金利话”。

广宁县全县以粤方言为主,境内语言较为统一。只有南乡的排沙、木格少数村镇散居着一些客家人,对内使用客家话,对外兼通粤语。

德庆县全县基本通行粤语,只有东部的莫村、云邦等少数村落有客家人,他们对外兼用当地白话。

封开县全县以粤方言为主,仅西南角有部分村落有客话分布。封开白话(即粤语)内部差异较明显,大致可分为南北两片:南片以封川话为代表,包括渔涝及其以南的大部分乡镇,语言面貌与沿江大部分地区相近;北片以南丰为代表,包括莲都、都平以北大部分村镇。也有学者把封开白话分为三种:一种是江口白话,另一种是封川(旧县城)白话,第三种是南丰白话(邵宜1994年)。另外,在七星、金装、长安镇的一些村落,使用与怀集标话近似的封开标话,人口约6万。

怀集县主要有白话(属粤语)、标话(属侗台语族侗水语支)和壮语(通行于下帅壮族瑶族自治乡)。白话分上坊话和下坊话:上坊话通行于西北部的梁村、大岗、岗坪、冷坑、马宁、蓝钟等处,使用人口24万多,下坊话通行于东部的怀城、附城、闸岗、坳仔、甘洒、汶朗、风岗、洽水、连麦、中洲、泰来等处,使用人口超过26万。标话居民集中在诗洞、永固、桥头、大岗(部分)、梁村(部分),使用人口超过14万,壮语使用人口4千余人。此外有2500余人使用客家话,分布区域不详。

(十五)清远市。清远市下辖清城区和清新、英德、佛冈、连州、阳山、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

族自治县共1区7县(市)。粤语分布于清城区及清新、

佛冈、阳山各乡镇,以及英德市黎溪、连江口、望埠、大站、英城、清坑、九龙、明迳、岩背、大湾、水边、洽洗等,连州市九陂、龙潭等16个镇,连山县吉田、三水、永和、上草、大富、太保、禾洞等,以及连南县的部分区域。客家话则分布在清新、佛冈、英德、阳山、连州、连南、连山的部分地区。连州土话使用人口也较多。另外,英德市洽洗镇、连州市有些乡村通行闽方言。

清新县辖9镇(太和、飞来峡、山塘、三坑、太平、龙颈、禾云、浸潭、石潭),粤、客方言

杂处。

英德市。其粤语分布见清远市综述。英德市的客家话分布于白沙、青塘、桥头、大镇、黄陂、横石水、鱼湾、下太、沙口、横石塘、云岭、石灰铺、石牯塘、张陂、沙罗、西牛、沙坝、大洞、黄岗等乡镇以及洽洗、望埠等村庄。此外,洽洗镇部分乡村以及鱼咀通行闽语性质的福佬话,超过5千人使用。英德还有壮族人口近2千人,分布区域不详。另外,石牯塘有瑶胞使用瑶语,具体情形不详。

佛冈县通行粤方言,当地粤语又称为“蛇话”,得名于句末语气词“蛇”的频繁使用。纯客地区有迳头、烟岭、高岗3个镇,纯粤地区只有四九镇。其余各镇为两种方言均通行,而以讲佛冈白话的人居多,讲客家话的人较少,但人数比例各镇不尽相同,像龙南镇约各占一半左右。在全县人口中,讲佛冈白话的约占70%,讲客家话的约占30%。

连州市影响较大的方言有粤、客、土话三种,另外在瑶安、三水瑶族乡有6千人使用瑶语。临近湖南的区域,通用西南官话、湘语(邵阳话、临武话),使用人口不详。九陂镇有闽方言岛。

粤方言在连州有多种变体:(1)广州话通行于连州镇,或作为政府部门的通用语言,而连州北山村有300余人历来使用该方言;(2)四会话通行于清水、西岸、东陂、附城、麻步、龙坪、西江等镇,使用人口约8万(《韶关市志》的统计数据为27万);(3)惠州话通行于保安的北岭、岭嘴、良塘、黄村以及清江的西联,使用人口3千多人;(4)南海话通行于西岸黄家祠、溪塘村,使用人口仅800余人:另有一种关屋话,来自南海九江,使用人数不详;(5)单屋话,来自东莞石龙,使用人数不详。

[1][2][3][4]

客家话分布于连州市九陂、龙潭、高山、西江、连州、附城、龙坪、朝天、麻步、保安、石岸、清水、东陂、丰阳、朱岗、潭岭等,使用人口约lO万,另有河源话、龙川话通行于九陂个别村。使用人口皆仅数百人。

连州土话是内部差异较大的土话群,细

述有以下几种:(1)以星子镇为中心通行范围的星子话。

使用人口约12万;(2)连州话,或称附城话、阿B声,分布在连州、附城、保安、龙坪、西岸诸镇,使用人口约4万;(3)保安话,分布在中部的保安、麻步、龙坪的部分地区,较近星子话,使用人口约3万多:(4)丰阳话,或称小蛮声(又称小蛮话),主要通行于丰阳镇及周边地区,使用人口约5万;(5)西岸话,又称大蛮声(又称大蛮话),主要分布于西岸镇,近于丰阳话,使用人口约3万;(6)松柏话,在朝天的大围、李屋两个管理区通行,使用人口约3千;(7)城村话,在东陂的城村一带通行,使用人口约2千:(8)沙坊话,在附城沙

坊村一带通行,使用人口约2千;(9)烟厂话,又称切了话,西江宝山田庄一带通行。使用人口仅200多人。

西南官话在连州又称湖南正字,在鸬鹚嘴、翠仙、煤龙等村使用;湘语的邵阳话,通行于上置村、朱屋,西岸的黄花坪、潭屋,西江的马头岗,三水的沙木良、水王冲,大路边的源潭村;临武话则通行于与湖南宜章、江华、兰山、I临武各县交界的山村。

阳山县境内方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阳山白话(粤语),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

的55%,超过27万,主要分布于县城、独步、新墟、七拱、太平、杨梅、水口、青莲等乡镇;另一种是客家话,使用者的比例为35%,使用人口约13万,主要分布于江英、高峰、犁头、岭背、黄坌、小江、秤架、大崀、青莲等乡镇,以及黎埠的部分。此外,还零星分布着瑶语、惠州话、星子话,合共占人口10%。

连山县境内有壮语、瑶语和汉语三大语言。壮语通行于南部的福堂、小三江两镇和加田、上帅、永丰等地。使用人口近4万人。瑶语在连山有两个分支:一是三水乡的过山瑶,自称为“勉”(mien)方言,有瑶民1千余人;一是大旭林场的八排瑶,自称为“邀敏”(jiaomien)方言,使用人口不详。

汉语则有两种方言:连山粤语通行于吉田、永和、太保、大富、上草、禾洞等镇,使用人口约6万,与珠三角片方言相比,其重要特点是部分古全清声母读为浊音,声母较多。另外,县城等地有部分居民使用广府话(珠三角片),使用人口约数千人。

连山客家话分布在县城吉田镇和福堂、小三江、上帅、加田、永丰各镇村落,使用人口3千多人。

连南瑶族自治县。瑶语主要分布在连南县的三排、南岗、大坪、金坑、盘石等乡镇以及连山县西部的三水乡和大旭山林场,人口约有9,7万人;壮语主要分布在连山县南部的永丰、福堂、上帅、加田、小三江等乡镇及太保镇上坪管理区,人口约6,48万人。境

内部分区域有客家话,使用人口约占全县的9,06%:

县城三江、寨岗、金坑等地通行粤语,内部分片暂不明,使用人数约1,2万人。此外,三江镇有部分居民使用蛮话,使用人口约2千人。

(十六)云浮市。云浮原属肇庆,现下辖云城区、云安县、罗定市、新兴县、郁南县。云浮通行粤语,客家话为第二大方言,闽语则见于云安县、罗定市、郁

南县三地,总使用人口约2万余。

云城区、云安县。云安县是1996年从云城区析出的,境内分布着粤语、客话、福佬话(闽语)三种方言,以粤语使用人口最多,占总人口75%,客话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托洞、南盛等山区,有大压和小压之分,使用人口将近25%,福佬话

分布在云安县富林镇个别村落(如寨塘),1千余人使用。

罗定市有粤、客、闽三种方言,其中粤语又分罗定白话和(口能)古话。罗定白话通行于罗城、附城、(林/田)滨、新乐、加益各镇的全部,以及其他各镇的部分,使用人口60余万。口能古话分布于围底、素龙、罗平、华石等镇,罗镜、分界、双东、苹塘的部分地区也使用这种方言,使用人口超过23万。罗定客话又称“压话”,主要分布于泗纶、分界、扶合、罗平、太平、船步、罗镜、都门等镇,使用人口约12万。闽语在当地多称“福佬话”,通行于太平镇的腾笔、黄豆坪以及罗平镇的泗盆,使用人口近l万。

新兴县境内有粤、客两种方言,粤语使用人口占95%,客家话使用人口约5%。客家话集中于西部簕竹区的西片和河头区东片的部分村落,又称“洎子话”,总人口2-3万。

郁南县以粤语为主,但在南乡河口个别村落使用客家话,人数不详;在连滩镇的东西两坝,则有部分居民使用闽南话,使用人口约数千人。

以上简要介绍了广东省的语言和汉语方言概况,其中第二部分以粤语为重点介绍了16个城市及其所辖区域的方言分布。从详略不均的情况看,我们认为,各地应该切实重视对本土方言基本数据的了解和分析。这些数据既是各地政府制定语言文字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又是各地民情的重要内容,对于语言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皆具珍贵的参考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