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动力资源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区域的人的总和。 答案:×
2. 未达到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工作的人不算作劳动力资源。 答案:×
3. 在不考虑非经济因素的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决定工资,工资变动又影响劳动力供求。 答案:√
第一章 劳动力需求
1. 只要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企业就会增加雇佣劳动力。 答案:√
2. 从考察时间来看,劳动力需求分长期需求与短期需求。其中,短期一般是指劳动投入量低于一年的时期。 答案:×
3. 劳动力长期需求是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时期。 答案:√
4. 在技术水平变化的情况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仍然成立。 答案:×
5.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增加引起的产量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 答案:×
6. 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大于工资。 答案:×
7. 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企业可以选择节约资本、多雇佣劳动力的生产方法,或者是节约劳动力、多使用资本的生产方法来达到既定产量的生产目标。 答案:√
8.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上升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效应。 答案:×
9. 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意味着劳动力需求对工资率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越高。 答案:√
10. 劳动投入与其它生产因素之间的可替代性替代性越强,需求弹性越小。 答案:×
11. 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答案:√
12. 假定某国政府为了提高改过妇女的就业水平,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按政府规定的男女比率雇佣劳动者,否则将受到处罚。这样的措施必然使女性劳动力的雇用数量增加。 答案:×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1. 劳动力供给量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 答案:×
2. 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一般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 答案:√
3. 劳动参与率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 答案:×
4. 男性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形态要比女性的更加复杂。 答案:×
5. 动态看,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增加,就会增加劳动参与率。 答案:×
6. 居民的家庭生产率越高,劳动参与率越低。
答案:√
7. 关联型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劳动参与率,普及型社会保障制度会提高劳动参与率。 答案:×
8.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答案:×
9.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移动,属于点的移动。 答案:√
10. 不同的人的无差异曲线形状是相同的。 答案:×
11. 工资变化的替代效应会诱使人们增加闲?时间的消费,降低工作的愿望。 答案:×
12. 经验事实与理论研究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答案:√
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1. 古典意义的经济均衡包含两方面含义,即即变量均等和行为最优。 答案:√
2. 现代经济学对均衡概念的的扩充之一是把只满足古典均衡两个条件当中的一个条件的经济状态,也认定为均衡。 答案:√
3. 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价格可以随时根据供求关系迅速调整。 答案:×
4. 在劳动力供需均衡的情况下,供给的决策主体获得效用最大,需求的主体实现了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此时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 答案:√
5. 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时,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增加。 答案:√
6.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恢复均衡。 答案:√
7.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均衡工资决定时,有可能是充分就业,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 答案:×
8. 非自愿失业是由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 答案:×
9. 在U―V分析中,均衡失业由摩擦性失业造成,均衡失业率的高低反应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机能的效率。 答案:√
10. 次要劳动力市场的企业按照劳动的边际贡献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及时增减劳动雇佣,并按照劳动的边际贡献或市场工资支付报酬。 答案:√
11. 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分配机制在性质是相同的。 答案:×
第四章 劳动时间
1. 决定劳动时间的是厂商,而不是劳动的供给者。 答案:×
2. 劳动时间的上限受生理能力的制约,下限必须要考虑到准固定成本的存在。 答案:√
3. 企业将以生产函数为约束,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决定劳动投入量。 答案:√
4. 集体作业比分散作业带来更大的效率。 答案:√
5. 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时的劳动时间比平均效率最大时的劳动时间短。 答案:×
6. 缩短制度劳动时间会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的可能性减少。 答案:×
7. 道德风险会增加有效劳动时间的供给。 答案:×
8. 如果判断经济的复苏只是短期的,对企业来说,延长劳动时间比增雇新人更能节省成本。 答案:√
第五章 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1. 平均寿命延长不会对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产生影响。 答案:×
2. 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其投资于教育的时间越早,则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就越大。 答案:√
3. 结婚和生育年龄的变化对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与它对男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程度相同。 答案:×
4. 在家庭生产条件下,市场工资提高必然导致劳动供给增加。 答案:×
5. 能够把母亲育儿时间大幅度减少的托儿、外部教育服务等越发达,对子女的需求量越多。 答案:√
6. 一般情况下,在美国低学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明显高于高学历女性。 答案:×
7. 信息的不完整性是影响工作转换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答案:√
8. 再就业机会少会延迟退休年龄。 答案:×
第六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1. 基本工资不等于全部劳动报酬。 答案:√
2. 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产品、经营项目和生产条件多变且便于监督控制的企业。 答案:×
3. 计时工资的低生产率风险由企业承担,企业劳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成本较大。 答案:√
4. 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并与个人劳动量紧密相关。 答案:×
5. 实物支付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 答案:√
6. 亚当?斯密认为工资增长的决定因素取决于对劳动的需求,而劳动的需求又取决于财富的生产状况。 答案:√
7. 李嘉图认为工资的高低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呈正比。 答案:×
8. 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前提假设之一是资本数量固定。 答案:√
9. 集体谈判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完全竞争的劳工市场上,劳资双方通过谈判,用均衡价格论来决定工资。
答案:×
10. 购买力工资理论适用于本国经济主要依靠于国际贸易的国家。 答案:×
11. 工资刚性对实际工资率的影响大小与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两个市场无关。 答案:×
12. 根据效率工资理论,工人工作的效率与工人的工资没有很大的相关性。 答案:×
第七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决定工资水平的基础性因素。 答案:√
2.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高低关系不大。 答案:×
3. 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影响,从而影响工资水平增长。 答案:√
4. 当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工业劳动生产率时,员工实际工资水平降低。 答案:×
5. 收入政策就是政府通过非强制性或强制性的手段控制工资总水平的政策。 答案:√
6. 实行工资-物价指导线或指路标政策时,此时任何超过指导线的工资增长,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答案:×
7. 确定最低工资率时,需要考虑生活费用支出、平均工资水平、城镇就业率等因素,但无须考虑劳动生产率。 答案:×
8. 实行工资指数化时,全挂对低收入者不利。 答案:√
9. 工资谈判制度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有完善、系统、权威、有代表性的工会组织。 答案:√
10. 一个国家开始工业化时工资差别呈扩大趋势,工资差别达到一个高水平的平稳时期。 答案:√
11. 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是由于劳动条件恶劣给劳动者在精神健康等方面带来损失而需要在工资中给予的补偿。 答案:×
12. 地区间的贸易、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能最终消除地区工资差别。 答案:×
第八章 就业与失业
1. 按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在规定年龄之内,符合条件的就业者人群不包括有职业,当临时工的人。 答案:×
2. 按照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无“非自愿失业”就算达到了充分就业。 答案:√
3. 只有面向市场的经济活动人口才能计算为就业人口或失业人口。 答案:√
4. 工资刚性程度增强不会导致自然失业率的上升现象。 答案:×
5. 用工制度和形式及其执行机构会影响充分就业的实现。 答案:√
6.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认为,通过实行增加政府开支可以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答案:√
7.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 答案:√
8. 弗里德曼认为,长期菲利浦斯曲线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一样,失业率与通胀率存在交替关系。 答案:×
9. 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认为,最低工资等立法增加了雇主使用劳动力的成本,阻碍提高就业水平。 答案:√
10. 摩擦性失业的特点是失业期限较长。 答案:×
11. 结构性失业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答案:√
12. 自愿失业是虽然有就业愿望,但没有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 答案:×
第九章 人力资本投资
1. 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和继承的属性。 答案:√
2. 凡是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劳动力素质结构的行为、费用与时间都是人力资本投资。 答案:√
3. 用于健康保健方面的投资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 答案:×
4. 大学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费用包括学费、书费等直接教育费用,不应包括全部的住宿和伙食。 答案:√
5. 教育资本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对应的就是均衡的教育投资水平。 答案:√
6. 员工通过一般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对其所属企业以外的组织不具有适用性。 答案:√
7. 雇主存在支付培训成本而无法获得收益的风险,员工不存在支付培训成本而无法获得收益的风险。 答案:×
8. 劳动力流动所涉及的成本包括交通费、搬家费以及在流动中放弃的收入。 答案:√
第十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
1. 具有相同教育经历但表现出不同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其在工资水平方面受到不一样待遇不属于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 答案:√
2. 根据个人偏见歧视理论,在存在雇主歧视下,被歧视雇员供给越大,工资越低。 答案:√
3. 消费者歧视条件下顾客要支付的成本与不存在消费者歧视条件下要支付的成本相同。 答案:×
4. 根据垄断歧视理论,歧视是由于个别企业的垄断造成的。 答案:√
5. 根据垄断歧视理论,市场竞争将导致歧视减弱,无必要采用公共政策措施对付歧视现象。 答案:×
6. 统计性歧视的原因是由于统计方法不科学或者是由于信息不完全造成的。 答案:√
7. 差额法测定歧视时,不会产生过高或过低估计歧视的后果。 答案:×
第十一章 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1. 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很大程度上由立法和行政力量决定。 答案:√
2. 附加福利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不同是公共部门劳动者工资水平比企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的原因之一。 答案:√
3. 转移支付和补贴还必然会增加长期的劳动供给。 答案:×
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将导致劳动力供给量增加,就业量下降。 答案:×
5. 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不属于人力政策的内容。 答案:×
第十二章 劳动关系
1. 劳动关系通常与集体劳动相联系,与有酬劳动相联系。 答案:√
2. 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的理论依据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答案:×
3. 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是基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为基础构建的。 答案:√
4. 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无关。 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