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长征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的探析

2022-12-05 来源:爱go旅游网
堕 塾! NO.04 咖EDUCAT10N April 长征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的探析 孙强鲍中义 摘要:弘扬长征精神,教育大学生励志成才,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长 征精神的内涵丰富,找准长征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是取得教育实效的关键,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的探讨。 关键词:长征精神大学生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 ̄.issn.1672—8181.2015.07.005 今天,我们用长征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引导大学生继 长征精神产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长征精神鼓舞我党我军将 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磨炼意志,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士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激励军民众志成城,取得了抗日战争 兴的中国梦和大学生顺利成才的个人梦想,都具有重要意义。 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如今,时代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意义。但是, 1长征精神的内涵 有的教育者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只停留在对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的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力量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伟大胜利, 层面,未能深入把握其精神实质。红军在长征初期犯了“左”倾冒 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长征中工农红军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 险主义的错误,节节失利。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提出放弃进攻大 折,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积累了宝 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于1935年1月15至17 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是激励当代大学生坚韧不拔、奋发图强 日,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会议确定毛泽东为红军和党中央的 的巨大精神动力。长征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 主要领导人,从此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和党内的统 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克服困 治,遵义会议使红军转危为安,这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 难的精神;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 折点,充分体现了在长征过程中,共产党人事实求是的精神,这是 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对 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如今,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求 人的价值和权利追求的外在体现。 学、就业和成家等困难。要以长征精神教育学生,切忌好高骛远, 2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而应脚踏实地、事实求是的态度去面对问题。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 3.2文化思想的多样性、复杂性对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影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依靠力量。长征精神所包含的理想 我国大学生与其父辈时代相比,他们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 信念、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 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尤其是功利主 组成部分。将长征精神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引领他们内 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纷至沓来,造成了部分大学生信仰 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价值。 危机。不少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但缺失艰苦奋斗的精神,贪 当代大学生为9O后的一代,随着这新一代的涌人,给高校思政教 图享乐,把个人信仰建立在功利、金钱的基础上。急功近利的思 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90后大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务 想对培养学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有的学生工作者把荣誉看得过 实,价值取向功利性较强,更多关注个人成长,信仰较模糊的特 重,把学生工作中取得的奖项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目标,却缺乏 征。他们都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他们的物质生活 求真务实的态度,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比起父辈丰富优越,从而他们中的不少人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在 3.3长征精神育人流于形式,未形成长效机制 综合素质上,他们知识面较广,心智发展超前。面临各类思潮的 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有的教育者只是介绍了长征的历史, 冲击,他们喜好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强,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 未能充分发掘其内涵联系实际教育学生。还有的高校以“长征精 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神”为代表,重点仅放在纪念长征胜利的本身,未能让参与者深刻 亟待解决。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长征精神应成为他们思政教育 理解“长征精神”的核心价值。再者,以长征精神育人的教育形式 的重要内容。因此,充分利用长征精神的内涵,加强对大学生的 比较单一、时间短、覆盖的范围也有限,未能深入、持久地开展。 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实事求是和团 4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队进取的精神进行教育。当今,将长征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政 4.1加强长征精神的理想信念教育 教育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 3长征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分析 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 3.1教育者对长征精神的理解不到位 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形势下,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Ilf(项目编号12j 0—06—)o 一7一 堕 垫 NO.04 TIME EDUCATION April 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他们在成长过程中 多少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面临各种困惑,有的同学有理 想,但面对困难信心不足,设定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行之有效 这些活动让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增强社 会责任感。四是创新创业活动,包括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讲座, 设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类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大学生自主完 地完成。因此,要加强对他们长征精神的理想信念教育,让其明 白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长征史,人的一生要面对诸多困难、挫 折,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自身的长处、看到希望,调动一切有利因 素求发展。 4.2运用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思政教育的载体包括开会、谈心、理论教育、党群团体活动等 成创作设计,项目的实施,撰写研究报告,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 动。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展现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培养大学生艰苦 奋斗、百折不挠、团结协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4.3构建“以长征精神育人”的长效教育机制 首先,高校的主要领导要认识到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 们要继续弘扬长征的艰苦奋斗、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为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不同时期,我们可以把开 辟的新事业理解为新的“长征”。对此,高校的领导要带头把长征 精神的理念自上而下地贯彻到日常的工作中。其次,给予高度的 传统载体,也包括文化建设、大众传播等新载体。运用思政教育 管理载体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严明的组织纪律 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特征。当前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无组 织无纪律、行为习惯随意的现象。有的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课 参与和投入度。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管理工作者都要关注大学 生的健康成长,要结合教学、管理、课外活动弘扬长征精神。高校 就不去上,对班级活动不关心,很少参与集体活动,不爱护寝室环 境,甚至出现留宿异性情况。面对这些问题,学校要把对学生的 思政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通过13常到课率检查,召开主题班会,文 明寝室评比,与纪律性差的学生谈心及一些必要的奖惩管理手段 等,加强对大学生的组织纪律、集体主义教育。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内涵,指引学 生克服在学业、生活中的困难,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不断进取。专 业课、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对弘扬长征精神课外活动的开 展,在场地、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充分的投入,形成常态教育。如一 运用思政教育文化载体弘扬长征精神。面对大学生思想的 复杂化,教育者采用文化载体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还 能适应不同学生个体的思想实际而对其产生良好的教育影响。 些革命老区的高校已将长征精神育人凝练为“十个一工程,即组 织学生听一场长征题材报告会;看一部长征题材的电影;读一本 首先,要充分挖掘课程文化的教育因素。“将思政教育与本校课程 相衔接,充分利用高校及所在地的人文资源,把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社会公德意识等与学校的教学和文化融合起来,增强思政 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把含在课程中符合长征精神的价值观念 提炼出来,教育学生。其次,通过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 长征题材的书;写一篇弘扬长征精神、立志成才的心得体会;唱一 首长征题材的歌曲;重走一段“长征路”;举办一次弘扬长征精神、 立志成才的演讲竞赛;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一次祭 奠红军烈士活动;召开一次以长征为主题的座谈会”。再次,对高 校弘扬长征精神,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要有一个客观的评 价。一是从开展的内容和数量上进行评价,看教育活动是否落到 学生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学校要努力建设符合时代文明特征 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满足学生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同 时,加强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弘扬 长征精神,深入进行思政教育。再次,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 政教育的实效性,要加强网络文化为载体进行思政教育。高校要 了实处;二是通过访谈、问卷等,对学生在教育活动开展前后的认 知进行评价;三是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其在 工作中具备组织纪律性、克服困难、不断进取和团队协作等长征 精神内涵的程度。通过评价积累经验,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方面,思政教育者要提高网络方面的 技能;另一方面,网管人员要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两者取长补短, 进和提升教育的实效性,这是构建以长征精神育人长效教育机制 的重要手段。 把校园网络建成传播主流文化,弘扬长征精神,强化大学生教育 的阵地。建立思政教育为主题的专题网站,这类网站要深入弘扬 以长征精神为代表的内容,教育大学生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搭建 师生交流的平台,开通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网上意见箱,学生对自 参考文献: 【11何会宁.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Ⅲ.西南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身发展存在的问题、想法等可在意见箱中匿名留言,教师及时回 复学生的疑问,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通过校园网络建设,抵御 不健康的网络文化,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运用思政教育活动载体弘扬长征精神。大学生的活动多种 【3】廖金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途径探析卟当代教 育论坛,2011,(1). 【4】王易.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U】.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 作者简介:孙强(1978一),男,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 方向为思政教育,遵义医学院,贵州1遵义563099 鲍中义,副教授,遵义医学院,贵州遵义563099 多样,蕴藏培养大学生长征精神的活动可分为:一是政治活动,主 要有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 可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感情,增强他们的责任和 使命感。二是主题教育活动,主要有励志成才讲座、弘扬长征精 神演讲比赛、祭奠红军烈士等。此类活动可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 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精神。三是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寒暑假社会 调研、青年志愿者活动、服务社区的公益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 —8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