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卷4 (题
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1. 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正确答案:C 解析:量变与质变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要把度和关节点、临界点区分开来。在实践过程中,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火候,防止“过犹不及”。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2. 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正确答案:D
解析:认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阶段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是因为:(1)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3. 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的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正确答案:D
解析: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所以答案为D选项。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4.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论断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A 解析:真理与谬误是人类认识中一对普遍存在的矛盾,二者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真理与谬误是人类认识中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认识,真理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特征,谬误则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的违背,主观性是谬误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真理与谬误又是人类认识中一对永恒的矛盾,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情况。属于典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选A。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5.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互相割裂的 B.两种真理
C.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正确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6. “出淤泥而不染”这一说法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一致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D.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这句话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一致性。因此,正确选项为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7. 真理的具体性体现在( )。
A.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B.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C.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真理是否符合事物客观事实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正确答案:A
解析: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正确答案:A 解析:实践是把人们的主观意识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过程,人们的主观意识是否符合客观事实需要通过真正的实践来检验。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9.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A.实践主体的素质的差异 B.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实践受到实践主体的认识水平的制约
正确答案:C
解析: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就是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它强调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不移的,凡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凡是被实践推翻的见解就是谬误。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条件性,它强调的是辩证地理解实践标准,不能把它绝对化。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完全证实或推翻现存的一切思想和理论;因为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实践也在随之不断发展,因而实践的检验不是一次性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10.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关系问题。 A.物质与意识 B.认识与实践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D.真理与实践
正确答案:C
解析: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11. 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设施
正确答案:D 解析: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常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12. 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哲学 B.宗教
C.政治法律思想 D.国家政权
正确答案:D 解析: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规章等制度性要素。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则是它的控制中心,是政治体系运行的基本设置。因此,本题答案选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13. 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的是( )。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正确答案:C
解析:社会意识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其中,社会意识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通常称之为意识形态,如艺术、道德、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思想;另一类是不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可称之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等。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14.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正确答案:D
解析:社会存在主要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是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而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最能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答案为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15.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的关系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正确答案:D 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16.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
正确答案:C
解析: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表现为: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而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加速和延缓社会发展的作用,而非决定作用。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17. 有人说:“有时失去是一种拥有,有时跌倒是一种站起。”这蕴含的哲理是( )。
A.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有失就有得,有得就有失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促进物质发展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1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创新源于人们的想象 D.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19.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 A.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辩证法 D.辩证法
正确答案:D
解析: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创立的关于“绝对理念”辩证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是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合理内核”,是唯物辩证法的直接理论来源。故本题答案选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20. 毛泽东同志说:“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这句名言的寓意是强调( )。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多项选择题
21. 从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和物质关系的观点来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纸上谈兵 B.水中捞月 C.望梅止渴 D.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C,D
解析:纸上谈兵和水中捞月都是片面强调了主观意识的作用,C项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D项既肯定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22.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是( )。
A.《哲学的贫困》 B.《资本论》 C.《共产党宣言》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
正确答案:A,C
解析: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世。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 A.实践性 B.革命性 C.科学性 D.民主性
正确答案:A,B,C
解析: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24.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 A.生产实践
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思维活动
正确答案:A,B,C 解析: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2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下列选项中对第二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能否认识世界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C.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正确答案:A,B,D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世界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26. 唯心主义都认为( )。
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精神决定物质 C.世界是不可知的
D.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
正确答案:A,B
解析:唯心主义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是承认精神是第一性的,精神决定物质。因此A、B两项是应选项。不可知论不是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因为大多数唯心主义也都是可知论。D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属于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27. 关于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表述正确的是( )。 A.社会改革 B.社会革命 C.社会进步 D.社会倒退
正确答案:A,B
解析: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判断题
28.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以这些具体科学为基础的;它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所以“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对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故本题判断错误。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29. “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资产阶级人性论却制造了许多错误的理论,他们从抽象的人出发,说人性自由,人性自私,这一观点恰与马克思所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相违背。故本题判断
正确。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30.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人类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因此,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本身。故本题判断错误。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