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问答部分研究

2023-01-02 来源:爱go旅游网


“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问答部分情态系统的人

际意义研究

[摘要]采用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和情态系统为理论框架,选取近五届

“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决赛中的问答部分为语料,采用量化和描述的研究方法,对情态表达在演讲语篇中的表现形式、出现频率及体现的人际功能进行分析、归纳,并寻求相关解释。

[关键词]英语演讲比赛;人际意义;情态表达。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英语在我国越来越流行,能够说一口流利标准的

英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随之各种形式的英语演讲比赛此起彼落。英语演讲比赛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在参赛者和听众之间起到一种充当互动和交流的媒介作用。此次研究试在找出英语演讲比赛是如何通过语言形式达到参赛者和听众之间的交流并形成良好的关系。笔者采用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和情态系统为理论框架,选取近五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决赛中的问答部分为语料,采用量化和描述的研究方法,对情态表达在演讲语篇中的表现形式、出现频率及体现的人际功能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寻求相关解释。

一 人际意义理论与情态系统

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纯理功能。他把纯理功能分为语篇功能、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三种。其中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同时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的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情态是体现人际意义的语气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表现语言人际功能的手段之一。

从广义上说,情态作为说话人、作者对所交流的信息的态度,在大多数话语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特征。韩礼德认为情态是介于肯定和否定两极之间的意义领域,在这两极之间,说话人可以把他的命题和提议表达为不同程度的可能性。据此,韩礼德[1]356把情态分为两类:情态(moralization)和意态(modulation)(Halliday,1994:356)。情态是说话人对命题的可能性的判断,包括可能性阶(possible, probable, certain)和通常性(some-times, usually, always)。意态是说话人对提议的可能性的判断,包括责任阶(allowed, supposed, required)和倾向性阶(willing, keen, determine)。同时,韩礼德[1]362又赋予这些阶不同的低、中、高值,见表1

低值 中值 高值 情态: 可能性阶:possible probable certain 通常性阶:sometimes usually always 意态: 责任阶: allowed suppose required 倾向性阶:willing keen determined

除此之外,情态意义的体现是由情态的取向系统(system of orientation)决定的。情态取向分为四种:明确主观、明确客观、非明确主观、非明确客观。明确的主观取向和明确的客观取向都是隐喻性的,主要由小句表达;非明确主观和非明确客观取向为非隐喻性的情态,即由限定性情态助动词或情态副词表达。至于“情态隐喻”,则是韩礼德在其系统功能语法中拓宽了的关于情态的范围。所谓“情态隐喻”,是指说话人不是用相应的情态成分来表示,而是用一个单独的主句构成主从复合句来表达,这个主句就是情态隐喻[2]。例如,it probably is so与其隐语变体I think it is so的意义是一致的,把I think看作情态成分是因为此句的命题并不是I think,而是It is so.这一点可由英语的附加疑问来证实:我们说“I think it is going to rain,isn’t it?”,而不说“I think it is going to rain, don’t I?”。

传统语法中,情态被认为是通过情态助动词来表达的,并被认为只与封闭的情态助动词有关。诚然,情态助动词的确可用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态,包括前面提到主观情态和客观情态以及情态的低、中、高值,但大量的其他词汇如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等也具有与情态助动词相同的意义。

二语料的收集和特点

此次语料收集于近5年(2001-2005)“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决赛中问答部分50位参赛选手的回答,搜集到的情态表达总共221句。之所以选取问答部分中的语料进行研究,是因为在这一环节中,评委当场提问,问题大多都是一事一议,然后要求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回答,而回答一般都是阐述性质的,即要求选手借题发挥,阐明自己在某一问题上的真知灼见,最后由评委打分。由此可以看出此项比赛不仅是对参赛选手的英语口语技能测试,也是对他们的综合素质的一个检测和考验。在这种情况下,问答部分较之其他三个部分具有客观性、议论性和评价性等三个突出的特点。此外,从语料的形式来看,以往的语篇研究大多选取的是书面语篇,对会话语篇研究甚少。而且这些语篇的作者大多都是NES(native English speakers),对NNES(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的会话语篇研究也很少。从语料体裁来看,以往的研究对广告语篇、学术语篇等体裁的语篇研究比较多,但对演讲这一特殊的语篇体裁尤其是口头的演讲语篇研究甚少,所以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上两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三、问答中情态表达的形式与出现频率情态表达

在问答部分中的表现形式和出现频率分析,见表2。 问答中情态表达的形式和出现的频率 种类 数量 占所有情态表达的百分比 情态助动词 209 44.3 情态副词 140 29.7 情态隐喻 117 24.7 其他情态表达 6 1.3 总计 472 100 表2问答中情态表达的形式与出现频率上述表明,情态表达在问答部分中有很高的出现频率,其中情态助动词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情态表达形

式,占到所有情态表达的44.3%。表示可能性阶的情态助动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分别是“will”“,can”“,may”,这三个词占到表示可能性阶情态助动词的80.6%,三个出现频率较低的情态助动词依次是“would”,“could”,“might”,只占到所有表示可能性阶情态助动词的19.4%;语料中使用最频繁的表示责任阶的情态助动词是“should”,其次是“must”,“have to”,“need”,使用最少的情态助动词是“could”,只占所有表示责任性阶的情态助动词的5%;表示倾向性阶的情态助动词“would”使用的频率最高,其次是“will”。

情态副词在此次研究的语料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占到所有情态表达的29.7%。其中包括“maybe”,“possibly”,“probably”表示很大可能性概率的情态副词出现45次,包括“usually”,“some-times”“,always”“,never”,“often”“,oftentimes”表示通常概率的情态副词出现40次,包括“really”“,actually”表示程度的情态副词出现25次,包括“still”,表达时间概念“(just”)和表达明显性概念(譬如“of course”)的情态副词各出现8次,另外评价性的情态副词,譬如“personally”,“frankly”出现11次。

研究还发现,演讲者采用了较多的人际语法隐喻,占到语料中所有情态表达的24.7%,这个比率体现了语料结构的评价性特点。出现的117个情态隐喻中,包括95个明确主观情态隐喻和17个明确客观情态隐喻和5个名词和介词词组。明确主观情态隐喻的大量使用体现了演讲者的语言特征,他们试图用主观的表达方式传达客观的观点,以让他们的语言更具说服力和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另外,语料中的情态表达多以低、中值形式出现,体现了演讲语篇力求客观的文体特征。

四、情态表达体现的人际功能

前面提到,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情态是体现人际意义的语气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表现语言人际功能的手段之一,也是说话者或作者参与交流的一种形式;情态也可以看作是说话者对待一定问题的认知上、情感上和选择性的态度和观点。通过分析发现此项演讲比赛中的情态表达可以体现以下三方面的人际功能:

1.情态表达体现出演讲者的客观态度 在提问-回答这个环节中,演讲者说话的目的是就某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评论或做出判断,因而要求演讲者尽可能选用客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评委提出的问题多是评论性和议论性的,所以个人的观点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消除这种矛盾,采用情态表达是最简单的方法。我们知道,承认所说的话是自己的个人观点是一种用来加强语言客观性的有效方法。因此,情态表达的使用不仅可以暗示所说的话是演讲者的个人观点,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传达不同的可能性理解,并且证实他们语言的客观性。当演讲者不便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对自己做出的判断和评价不够确定的时候,他们多采用情态表达或模糊语作为自我防御的手段,使他们的语言更容易让观众接受而更具有说服力。语料中用非人称代词引出情态表达的例子不少,譬如:

(1)During my sophomore, it is always said that“sophomore”means“suffer more”

.(2)And ah secondly ,well ,the possibility that you will create something is always higher when you can keep a doubtful mind .Because you won’t be limited by set rules and you will always be trying to find more solutions, you will be searching for more alternatives towards on issue

.(3)And I think furthermore that it is not always, you know ,possible for a person to judge another per-son in a couple of minutes ,I mean in the interview.以上语料中的情态表达,减少了演讲者对自己所做出的陈述的真实性的承诺,演讲者假装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由事实自己说话,或事实迫使他们作出宣称。换句话说,演讲者尽量让自己的语言显得客观,更容易让观众接受

2.情态表达帮助演讲者实现会话的礼貌原则

礼貌是社会交际的一种形式,也是调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3]。礼貌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社会联系,同时尽量避免各种形式的矛盾出现。Goffman[4]曾经指出,谈话人在交谈时需要满足两种面子的要求—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所谓积极面子就是在交流时参与者要表现出跟别人十分融洽,而消极面子指的是不要得罪谈话对象。合适的情态表达可以帮助谈话人达到维护谈话对象面子的目的。表示责任阶的情态表达存在着潜在的不礼貌因素,而且其情态值越高,产生不礼貌的潜在威胁也越高。以下三个例句中,从威胁谈话对象的面子程度来讲,A的语气程度比B强,B比C的要强

A: You must water these flower。 B: You should water these flower. C: You may water these flower.

因此演讲比赛中,演讲者能否合理的采用恰当的情态表达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其的评价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当演讲者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新见解时,情态表达可以帮助他们委婉谦虚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进行阐述。往往谦逊缓和的语气更容易让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通常情态表达出现在一些无人称主语和被动语态的句法结构中,例如:

(4)And we know each other, respect each other,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get united and better exert our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each other, and therefore making our future life much happier.

(5)And it will be a rational choice for the employer to choose such kind of candidates.在以上两个例句中,显然是演讲者对听众提出的两个建议,但演讲者用显性客观的情态表达方式表达出来,造成的印象是演讲者是旁观者,不动声色地在一旁客观地做着评论,甚至可以说演讲者隐身而去,只剩下一个听似权威地声音在作评述。从梅尔斯[5]的礼貌策略来看,这种功能属于礼貌策略之一,即不把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强加于人,这是对听众的一种尊重。如果换成主动词,句子的语气明显发生变化,变成命令的口吻,从而减弱了建议和阐述的礼貌程度。总体来说,情态的使用使信息更容易为观众接受,因此也增加了信息被观众认可的机会。

5.3情态表达帮助演讲者建构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语篇的建构是在交际参与者的互动中进行的。从动态的角度看,无论是会话语篇还是书面语篇,都是一个由交际双方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6-8]。这种互动行为体现在语言交流的两个目的之中:给予(giving)和求取(demanding)。这样,在交际过程中就出现了四种交际角色和言语功能。在演讲比赛中,演讲者扮演给予信息的角色,观众扮演求取信息的角色。演讲者采取各种各样的情态表达作为建立与观众互动的一种策略,以下例子可以证明:

(6)So um, in my opinion, um ,greater efforts and large sums of money should be spent ,uh ,in that aspect.

(7)Personally speaking, I don’t like the dressing style, and I don’t like the

lifestyle of a cowboy .But to be frank, it is really very attractive, especially to those girls.以上两个例句中的情态表达“in my opinion”“,personally speaking”显示出以上观点是演讲者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有人的观点,与听众之间展开对话,并给听众留下思考的空间。巴赫金认为所有语篇都具有“多声”的特点[9]。当我们把语篇看成多声时,我们对待这些语言资源的方式就会很不同于莱昂斯定义的个体方式,即我们将不再把这些价值看成一定是个人的立场或态度,而是把它们的作用看成是反映语篇中各种观念或立场之间的互动和协商的过程.在个人化的模式中,一些情态表达如“maybe”或“I think”等会被看作是说话者个体对真实值表示不确定或缺少承诺,或缺少自信,总之这些情态表达被看成是说话人对所陈述的命题的现有知识状态的反映。而以多声的观点来看,这些情态表达并非就一定仅仅是反映说话人的知识状态,还可以额外地被看成是一种标记,即话语的意义可以经过多声的协商。这些情态表达可能和疑问或模糊根本没有联系,而只是承认某个特定的命题是可以争议的,说话人愿意和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协商,或者表示说话人对那些持有不同的观点的人的尊重。

(8)Maybe a student with broad horizon, positive attitudes, and personal integrity will reveal their competitive edge in many ways.

(9)I think they will take the interview in a different light. Maybe they will see the interview as a kind of option in their life, instead of something will have some kind of eternal or permanent effect in their life. So they will be more confident when they are having this kind of activity.

在以上两个例句中,出现了不同的情态表达包括情态副词“maybe”,情态助动词“will”和显性主观情态隐喻“I think”,我们可以把这些情态表达看成是演讲者对自己的论述信心不足,缺少把握时所使用的一种推测手段。同样地这些情态表达可能与疑问没有关系,只是用来表示对某个命题的可争议性的承认,表示演讲者愿意与那些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协商,或演讲者对那些不同的观点表示的尊重。

五、结语

研究发现情态表达在“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提问回答部分中有很高的出现频率,其中情态助动词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情态表达形式;演讲者采用了较多的人际语法隐喻,其中显性主观表达较多;运用的情态表达多以低、中、高值形式出现,体现了演讲语篇力求客观的文体特征。同时,研究还发现情态表达在英语演讲比赛语篇中可以实现不同的人际意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实现语篇的客观文体特点,遵循礼貌策略,而且可以帮助演讲者实现与听众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在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次研究是对前人研究的一个补充和完善,不仅丰富了系统功能语法在中国语篇研究中的应用,也加强了在语言人际功能研究中的运用。此外,笔者希望本研究结果对中国的口语教学,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具备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1]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2nd ed.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ROSINA M R.Linguistic Politeness in Britain and Urugua[M].Amsterdam/Philadelphis:John Benjamins,2000.

[4]GOFFMAN E.Interaction Ritual[M].Garden City,NY:Anchor Books,1967. [5]MYERS G.The pragmatics of politeness in scientific articles[J].Applied Linguistics,1989,10(1):31-35.

[6]COULTHARD M.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Longman,1977.

[7]COULTHARD M.Advances in Written Text Analysis[C].London:Routledge,1994

[8]WIDDOWSON H G.Explorations in Applied Linguistics(2)[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9]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55.The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by Modality in Question-Answer Sectionof\"21st Century Cup\"National English Speaking CompetitionLU Jin-jing(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4,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this paper ventures to investigate the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s,frequency and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modality in Question-Answer section of\"21st Century Cup\"National English Speaking Competitions from 2002 to 2006.It also attempts to provide some explanations as to why the modalityappears the way as it is.Key words:English speaking competition;interpersonal meaning;modality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00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Humanities Scienc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