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建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思考(二稿)

2023-08-31 来源:爱go旅游网
关于建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思考

(蒹论以弟子规作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核心)

内容提要: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建立一

个符合企业自身利益,能够被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成功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文化存在着地区性的差异,世界上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是与本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在中国这片孕育了5千年文明的土地上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今天,建立一个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符合企业现实利益的。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现在的社会和企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其中又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表现为讲究诚信、中庸、社会责任、和谐,这些对企业文化的建立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现在的一些企业家也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建立企业文化中的作用,但都往往走进了一些误区。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自五四运动以来已经被荒废近百年了,虽然从小学到大学都学习过一些古文的诗句,但在应试教育的培养下也都变成了分数。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做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就必须从儒家的《弟子规》开始学习和落实,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本文以《弟子规》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论述了在企业中学习、落实弟子规的利益所在。并论述了在企业中学习、落实《弟子规》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传统文化 弟子规

目 录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其形成……………………………………………………… 1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1 (二)企业文化的提出„„„„„„„„………„„„„„„„„„„„„ 1 (三)企业文化的组成„„„„„„„„„„„„„„„„„„„„„„„ 2 (四)企业文化的形成„„„„„„„„„„„„„„„„„„„„„„„ 2 1.企业文化的形成环境„„„„„„„„„„„„„„„„„„„„„„„ 2 2.企业文化的形成源头„„„„„„„„„„„„„„„„„„„„„„„ 3 3.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 3 4.企业文化的形成基础„„„„„„„„„„„„„„„„„„„„„„„ 3 二、国内外企业文化的模式„„„„„„„„„„„„„„„„„„„„„„ 4 (一)美国式企业文化„„„„„„„„„„„„„„„„„„„„„„„ 4 (二)日本式企业文化„„„„„„„„„„„„„„„„„„„„„„„ 5 (三)欧洲式企业文化„„„„„„„„„„„„„„„„„„„„„„„ 5 (四)中国式企业文化„„„„„„„„„„„„„„„„„„„„„„„ 5 三、建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3 (一)建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是新世纪企业发展的必然„„„„„„„„„ 3 (二)企业应该肩负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 3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问题„„„„„„„„„„„„„„„„„„„ 4 四、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5 (一)《弟子规》的在企业文化核心的依据„„„„„„„„„„„„„„„ 5 (二)《弟子规》在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5 1.《弟子规》对于上司和下属关系的借鉴意义„„„„„„„„„„„„„ 2 2.《弟子规》对于同事之间关系的借鉴意义„„„„„„„„„„„„„„ 3 3.《弟子规》对于员工日常行为的借鉴意义„„„„„„„„„„„„„„ 3 4.《弟子规》对于员工品德才能修养的借鉴意义„„„„„„„„„„„„ 3 5.《弟子规》对于人际交往待人处事的借鉴意义„„„„„„„„„„„„ 3 6.《弟子规》对于如何才能德才兼备的借鉴意义„„„„„„„„„„„„ 3 (三)企业落实《弟子规》实例„„„„„„„„„„„„„„„„„„„ 4

1.北京汇通汇利公司„„„„„„„„„„„„„„„„„„„„„„„„ 2 2.青岛大洲有限公司„„„„„„„„„„„„„„„„„„„„„„„„ 2 五、建立以《弟子规》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6 (一)企业中学习、落实《弟子规》老板不能身体力行„„„„„„„„„ 6 1. 企业中学习、落实《弟子规》老板要做运动员„„„„„„„„„„„ 2 2. 企业中学习、落实《弟子规》老板要做教练员„„„„„„„„„„„ 2 3. 企业中学习、落实《弟子规》老板要做裁判员„„„„„„„„„„„ 2 (二)员工学习《弟子规》的信心不足、热情不高„„„„„„„„„„„ 6 (三)《弟子规》与企业制度不能相容 „„„„„„„„„„„„„„„„ 7 (四)企业学习、落实《弟子规》会产生急功近利的想法„„„„„„„„ 7 参考文献 „„„„„„„„„„„„„„„„„„„„„„„„„„„„„ 8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微观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企业重视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基础变革要求上层建筑与之适应、为之服务的规律在企业里的反映。金融危机后中国的企业文化何去何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借鉴,但真正适合我国企业的文化,一定是符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利益的文化。《弟子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不但会改变企业的精神面貌,还会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更会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安定。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其形成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狭义的,认为企业文化仅包括企业的思想,意识、习惯及感情领域;广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企业管理中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与隐型文化(或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部分。①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企业员工在认识上和行为上的共同理解,它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之中,并决定着企业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和整个企业的素质、行为和竞争能力。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二)企业文化的提出

美国的学者在对比西方和日本的企业中发现,理性的科学管理缺乏灵活性,柔性的人本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对企业业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在长期的企业管理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们在6个月的时间里,集中对80家企业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写成了《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该书在1981年7月出版后,就成为最畅销的管理学

①张德.《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1年10月第1版

著作。后又被评为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10本管理学专著之一,成为论述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它用丰富的例证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即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但往往是自然约定俗成的而非书面的行为规范;并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价值观念的仪式和习俗。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技术、非经济的因素,导致了决策的产生、企业中的人事任免,小至员工们的行为举止、衣着爱好、生活习惯。在两个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中,由于其文化的强弱,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就完全不同。

(三)企业文化的组成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素质、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风格和企业作用等。从层次上划分,其表层是物质文化,如企业发展速度、产品和服务质量、标语图徽、员工着装等;中间层次是制度行为文化,它主要表现为公司章程和员工行为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最里层的是精神文化,即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等,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四)企业文化的形成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存在,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锻造企业的战略资产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创立者或领导者的倡导,并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并制定适合企业文化传播的激励的政策,从而使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逐步变化,达到全企业的共识和认同,最终融合为全体企业人的默契、习惯和氛围。企业文化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因此把握好每个要素的建设对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1. 企业文化的形成环境

企业文化系统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企业的技术环境、人力资源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等,这是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生存,力度较大。此外,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看起来较为间

接,然而实际上它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只有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化,才能被多数员工所接受,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 企业文化的形成源头

企业文化的形成常常与企业的领导者和创始人的经营思想、管理艺术、工作风格,与他们个人的品格、胆识和魅力有着直接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左右着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发端者,他们勾画了企业发展的蓝图,不受以前的习惯做法和思想意识的束缚。企业的领导者依据其视野、认知、经验、知识与思想境界,靠着他们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在企业中的威望来影响普通员工,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使企业文化体系不断丰富而臻于完善。

由于企业家在企业活动中的领导地位,企业家的意志力又是企业文化的守护神。坚定的意志、过人的魄力、无尽的热情、顽强的斗志、持久的韧性与对成功的渴望是优秀企业家的独特资源。更重要的是,具有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意外,优秀企业家都能给失望的员工提供帮助,恢复起对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信心,带领企业不屈不挠地奋斗。如果没有超强意志力的企业领导者,所有的未来计划、承诺和梦想都只能是空谈而已。

3. 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根据要实现的企业文化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是十分必要的。激励一般是指通过影响人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或者说是指人们朝向某一特定目标行为的倾向,增强或削弱其动机,来调整人们的行为。

4.企业文化的形成基础

企业文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与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发展需要的区别,所以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去评测一个企业的好与坏。但可以发现,在企业文化的诸多不同之中,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这些共性的东西就是企业都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没有员工支持的企业

文化是老板文化,高层文化,是缺少持久动力的文化。企业员工的支持既是企业文化建立之初的选择,同样是企业文化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二、国内外企业文化的模式 (一)美国式企业文化

纵观美国式企业文化,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原则上面: 第一,目标原则。财务目标和企业利润不过是消费者和用户给企业投的信任票,因此,他们注重把员工引导到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上去,以此来激发员工献身企业,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精神。按客户满意度确定管理人员的收入。

第二,共识原则。美国企业吸收和学习日本的经验,注重在管理上从“单纯指挥型”转向“集体共识型”。企业领导对部门管理者不是颐指气使,而是加以引导,注重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搞共识决策。

第三,卓越原则。美国企业文化注重培养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创造性不满足”的观念就成了这一思想的首要标志。他们注重形成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第四,一体原则。在企业内部各阶层员工之间创造一种一体精神,号召每一个员工都成为管理人,1995年,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率先把全公司的股票卖给了全体员工,使它成了员工所有的企业。这就大大提高了一体化精神,调动了职工的参与积极性。 (二)日本式企业文化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既体现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又与日本传统文化相结合。美国人信仰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日本人则受中国传统儒学影响,推崇“和为贵”。他们强调企业是一个大家庭,企业要为员工尽心尽力,员工要为企业尽职尽责,同事间要真诚合作,劳资双方要进行思想沟通,共同克服困难。

其次,重视培养职工忠于企业的观念,树立团队精神,鼓励员工入股,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当”的命运共同体思想。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促进员工关心企业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同体意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再次,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工作道德,并以此作为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松下精神的第一条就是产业报国,不仅是松下,日本许多成功企业都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形成自己的工作道德,并以此约束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主要内容有: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有强列的责任感等。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岛国,但她并不封闭守旧,革新精神强,大量吸收西方文化中重视科学技术和理性管理,并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生产力。 (三)欧洲式企业文化

欧洲企业文化的精神是以祟尚个人的价值观,强调个人高层次的需求为基础的,但由于各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不同,欧洲各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存在着差别。英国人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世袭观念强,一直把地主贵族视为社会的上层,企业经营者处于较低的社会等级。因此,英国企业家的价值观念比较讲究社会地位和等级差异,不是用优异的管理业绩来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加入上层社会,因此在企业经营中墨守成规,冒险精神差。

法国最突出的特点是民族主义,傲慢、势利和优越感,因此法国人的企业管理表现出封闭守旧的观念。

意大利祟尚自由,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企业管理上显得组织纪律差,企业组织的结构化程度低。但由于意大利和绝大多数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组织松散对企业生机影响并不突出。

德国人的官僚意识比较浓,组织纪律性强,而且勤奋刻苦。因此,德国的企业管理中,决策机构庞大、决策集体化,保证工人参加管理,往往要花较多的时间论证,但决策质量高。企业执行层划分严格,各部门负责只有一个主管,不设副职。职工参预企业管理广泛而正规,许多法律都保障了职工参预企业管理的权力。 (四)中国式企业文化

当前国内存在以下几种典型的企业文化模式。

第一,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三层次说”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海尔CEO张瑞敏指出,“我们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表层

的是物质文化,即表象的发展速度、海尔的产品、服务质量,等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层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①海尔人以创新为价值观,构建了先进的精神文化,包括海尔理念、海尔精神、海尔作风和海尔目标等;以此为核心构建了制度行为文化,如“OEC管理法”、“SST市场链机制”和“6S大脚印”等管理法则等;在此基础上则构建了现代文明的物质文化。

第二,以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为代表提出来的“一本三涵”模式。即“以人为本”,它体现了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主旨;“讲求经营之道”,强调了企业理念与经营战略相结合;“培育企业精神”,涵盖了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作风和企业道德的建设内容;“塑造企业形象”,综合了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和员工形象等的建设发展要求。

第三,以上海宝钢集团为先行代表的“用户满意工程”(即CS,顾客满意战略)的构建模式。它以企业理念满意为先导,以产品和服务满意为重点,将企业管理文化与经营文化融为一体,开拓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型模式。新版ISO9000系列提出了顾客满意度的指标,也将会从质量保证体系上推进这种模式的实施。

总之,通过对上述四种企业文化模式分析使我们了解到,任何一种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与本民族的文化相一致的。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自然企业家对员工的思想领导方式、价值观引导、企业文化结构、市场策略思想等也就不同,所以,在我国,应该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指导,塑造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以此来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树无根不活,企业文化无根不立。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是由民族文化所决定的。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可以借鉴,但是本民族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基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三、建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增长并超过了美国,美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发现推动日本经济快速崛起的关键因素是日本的企业文化。美国在学习了日本的成功经验后,动员多方面力量进行企业文化研究,并 将企业文化理论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之中。短短几年时间,美国

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与企业文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

企业又重新造就了其竞争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没有文化底蕴支撑的经济,就像是驶进沙漠中的跑车。法国前文化部长朗哥有句名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中外大量成功企业的发展雄辩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就必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市场经济的背后,有两只“看不见的手”:一只叫“经济规律”,一只叫“文化”。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斗浪弄潮的人士,大都能感觉到第一只手的存在,勇敢而明智地与之相握相携;而对第二只手,却往往反应迟钝,失之交臂。

(一)建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是新世纪企业发展的必然

由于中国的国情非常特殊,文化又极为庞杂,南北差异,东西部差异较大,在这种文化与地区性差异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受到整个国家的社会问题与矛盾的剧烈冲击,因此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根本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长足进展。加之现在理论界和学术界浮躁情绪较重,没有多少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研究理论的学者,企业文化的问题根本不可能被彻底吃透,更不要说企业在实践中能够得以有效加以应用了。虽然一些企业在文化建立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还没有找到一个适合中国所有企业的文化的范本。

而当今,我国的许多企业和管理者都在学习西方的企业文化,他们在狂热地追逐国外的管理时尚,但是换来的只是“东施效颦”的丑剧,当众多的希望破灭时,向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思想也就成为一条值得探索和重视的途径.

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即使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和当今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洗礼,但是由于长达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熏陶,至今仍然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之一。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尽管在表面上可以作出“很西方”、“很洋人”的样子,但是在骨髓里却无法抹掉中国文化深深的烙印。这就是中国主流文化的力量。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儒家文化越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建立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避免了从头做起的艰难,我们所做的只是一种疏通和对接的工作,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企业应该肩负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

企业文化应该是建立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民族就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区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由于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不同,处于不同民族群体之中的人们,由于共同参与一种文化制度,共享一种文化制度,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的精神形态上的特点,如特定的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企业文化要兼顾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传承弘扬文化是思想文化建设部门的事情,企业有什么相干呢。要从两点来看,一是企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自身是有好处的,二是企业在传承文化方面是有责任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个宝库,最核心的是精神理念,这些精神理念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摸索总结出来的人类社会发展运行的道理,不能说放之四海皆准,但对于指导企业发展大有裨益,特别是在一些长远问题、关键问题、微妙问题的抉择中,作为思想方法,其作用是很大的。这一点对我们的大企业家,尤为重要,这是其一。

其二是有利于建设领导和员工的精神家园。为什么现在社会浮躁心理这么严重,根子在于精神世界建设与物质财富发展不平衡、不匹配。最近几年,很多学者都在反思这个问题,探索推出了健康指数、幸福指数等一些指标,一研究就发现:富裕不能代表健康,健康不代表幸福,幸福不能代表快乐,人们物质生活越富足,精神需要越大、要求越高。这里还有一个深层问题,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中国文化受到其中落后腐朽因素的连累被错杀,西方物质世界的强大冲击自然带来浓烈的西方价值观,这两下把中国文化彻底丢到了垃圾堆里。因此,我们近几代人都没有坚实的中国心,没有过去儒家讲的修为自身的过程,因而面对这样的市场大潮缺乏足够的精神支撑。现在中国企业面临的形势很复杂也很严峻,更迫切地需要一个团结和谐

①华辛芝.《斯大林与民族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的内部环境,这就需要重视引导管理员工思想,需要帮助员工建立起物质精神两个世界。

说到企业传承文化的责任,就必须再说说企业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行为对社会文化形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试想如果现在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你企业说什么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央和各级政府怎么安排,制度、行动、思想文化相协调。那么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是主体,这个主体就包括就业方面的主体,它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很高,同时企业员工特别是80后、90后,没有什么“组织观念”。这就造成一个局面:价值观建立靠学校、大众传媒,制度、行为、思想文化联系不直接、不紧密。那什么作用最大呢?企业和家庭,企业最厉害!因为人家在你这里上班,生存靠你、发展靠你,你的思想、话语、行为影响能不大吗?还有企业的消费者,假设很多企业靠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发展,靠作假帐上市,公众的生活中就充斥着这些假的、丑恶的东西,你还能指望社会公众都诚信做事吗?

当然并不是说计划经济就好,僵化的体制会造成棋死死一盘的局面。思想文化多样性是活跃的,但是不能丢了祖宗留下的好东西,这是一个民族的根。所以,我们的企业要在经营理念、人才观等方面有机地体现我们的优秀文化,在绩效考核、员工培训、EAP等实施中弘扬既定的价值理念,既可以达到管理的目的,也达到成就人才的目的,还能够承担起一个主要的社会组织应有的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

四、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诚信、中庸、社会责任、和谐。例如,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挖掘潜力的管理特色,弥补西方管理的弱点和不足,通过人的自内而外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实现管理目标。它一旦与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相结合,特别是同体现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西方观念相结合,就可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方面有日本

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证,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处于中华文化辐射圈内,都与中国文化有不解之缘。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西方鼓吹的经济理论是有缺陷的,连被中国奉为神明的格林斯潘也说自己错了。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文化的积淀之深厚是其他很多国家不可比拟的,在这片土壤上的企业文化应该有自己的印记,那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中不乏关于商业文明方面的文化蕴涵,他的精神价值观曾经濡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商人,乃至形成了儒商传统。当代企业家同样也可以从几千年的文明中汲取营养,培育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但是现前中国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并没有走在世界的前面。中国企业主动地去建设企业文化的相当普遍,但大部分企业在做表面文章,大多是收集一些被普遍认同的理念和价值观。变成自己企业的标语和口号。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在于我们很多企业是为文化而文化,因而走错了方向,国外的大企业,虽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口号。但是他们是把它作为企业的理念融入到了企业经营发展当中,内化为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并且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一直坚持不懈。然而企业文化是不能照抄照搬的,它是建立在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既要保留传统文化中优秀、有益的部分,又要结合现实的国情,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抢占文化制高点,通过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出一艘艘拥有世界竞争能力的经济巨轮,使我们能够在世界经济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一)《弟子规》的在企业文化核心的依据

《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根据《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作。《弟子规》是儒家思想的启蒙教育,内容虽然简单,但是确实是做人、做事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繁杂,同时企业的文化要能够被企业内所有的人员所接受,企业上至老板下至普通员工,学历、资历、年龄、价值观都不相同,寻求一个大家都能够认同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

根基的企业文化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自五四运动以来已经被荒废近百年了,虽然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一些古文的诗句,在应试教育的培养下也都变成了分数。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做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就必须从《弟子规》开始学习、落实,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二)《弟子规》在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孩童时的家庭教育即启蒙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的很多心理和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一旦成为第二天性,就很难改变。企业的教育也非常重要。虽然这时候已经成人,具备了相对稳定的性格习惯和生理习惯,有较为独立的行为倾向,但任何一个企业都具有的制度规范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制度规范的约束下,乃至更深层次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下,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在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打磨下,可以得到矫正和重塑;反之一个健全人格和品性优良的人,到了一个不具备良好企业文化的环境中,也可能受到打磨而使得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由此可知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与教育孩子相类似的道理,一个企业若不能很好的处理好对员工的约束与开放的关系,那么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很难生存发展。一个企业对员工约束不够,执行力就不强,企业就会没有战斗力;而对员工约束过多,制度僵化,就又会影响企业的灵活性,导致活力不足。因此如何把握这个度很重要,制度即“规”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对孩子而言,他将在此约束下,逐渐矫正不良行为,健康成长;对于成人而言,他将在此约束下,认真工作,获得精神和物质回报。

1.《弟子规》对于上司和下属关系的借鉴意义

《弟子规·入则孝》是分叙的第一部分,主要是教育小孩子如何处理与父母之间的伦理关系,很具体的讲述了孩子该如何与父母相处,几乎涵盖了孩子日常生活中可能与父母发生关系的所有方面,并且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孩子与父母发生矛盾之后所应采纳的方式方法。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中国的传统伦理讲的是“百善孝为先”,所以《弟子规》里也同样以“入则孝”作为第一篇。一个孝顺的人,

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推而广之,孝可以理解为忠诚,即对父母对单位对事业的忠诚。忠诚是做人的标准之一,没有了忠诚,也就失去了立足之本。国外的管理学也说“一分忠诚等于100分的管理。”

忠诚是一种理念,是真诚和善良的集合,是人性的基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人云“忠臣出于孝子”,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工作中才会忠于职守、尊重领导并与人为善。忠诚于企业是每位员工应尽的义务,员工的忠诚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忠诚是相互的。领导对员工要仁爱和关心,员工对领导要尊重和服从。企业忠诚于员工,为员工提供公平、公正的工作平台,保障每位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必须要落实到行动上,对公司的安排应“应勿缓”“行勿懒”;应体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件小事上,对工作失误要“须顺承”;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爱企如家,将企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与企业共荣辱,同命运。

2.《弟子规》对于同事之间关系的借鉴意义

《弟子规·出则悌》是分叙的第二部分,主要是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与同胞、同辈之间的伦理关系的。对于孩子来说,与同胞、同辈的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对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这是它未来处理社会关系的演练。

换作企业角度来说,这部分可以看作是如何处理同事之间关系的指南。它告诉我们“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如果上级领导有事找别的同事,那么我就应对主动的代为应答,而如果他没在,我就应当主动去承担他的工作。如果这样去做,就有利于造成一种和睦而轻松的上下级和同事关系,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3.《弟子规》对于员工日常行为的借鉴意义

《弟子规·谨》是分叙的第三部分,主要是教育孩子学会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日常点滴中培养细心、耐心,从而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未来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教养的人。这部分的内容在企业中提醒企业员工要注意各种日常行为细节,自己遵守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做一个素质较高的有教养的员工。

4.《弟子规》对于员工品德才能修养的借鉴意义

《弟子规·信》是分叙的第四部分,接着讲做人的道理,教育孩子不讲假话,不要轻易许诺,因为很容易养成坏毛病;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教育孩子不要与人攀比,要重视自己品德、学问、才艺的学习和培养,君子忧道不忧贫,养成良好的节操;如果不小心犯了错误,就要勇敢地去承认,并且努力改掉它。从企业的角度看,这部分也很有现实意义,是在提醒员工要加强个人修养,要在个人品德才能的提升上不断努力,清醒而正确的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方向,坚决拒绝邪门歪道的诱惑。

5.《弟子规》对于人际交往待人处事的借鉴意义

《弟子规·泛爱众、亲仁》是分叙的第五、六部分,说教育孩子要培养宽广的胸怀,要学会爱人,懂得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善待他人。这第五部分也适用于企业员工和领导,要学会关心爱护同事,爱护下级,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第六部分讲人是有区别的,同样是人。可是良莠不齐,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各有不同。大多数人都是跟着流俗走,而仁慈博爱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样的往往身正行正,特立独行,如果能够接近他,向他学习,那么过错就会减少,品德就会增长,反之,接近小人,就会堕落,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部分对企业员工同样具有警示作用。

6.《弟子规》对于如何才能德才兼备的借鉴借鉴

《弟子规·余力学文》是分叙的第七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一方面,如果不能身体力行前面所提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行为规范,只是学习文化,那么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徒增浮华之气,而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家庭的人。另一方面,如果只是做到了前面所提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却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陷入自己的主观偏见中行事,蒙蔽了真理,这也是不对的,因此,还必须学习文化知识,要读好书,不读坏书,进一步开启智慧。这就是孔子讲的博文、约礼不可偏废的道理。另一方面,是教孩子读书的步骤和方法,教育孩子读书也要守规矩,要讲究居室卫生,讲究整洁。最后指出,读书不容易,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自暴自弃,应

该发愤图强,循序渐进,通过不懈的勤奋努力达到圣贤的境界。

总之,从企业的角度讲,企业员工应该努力践行良好的品德,同时在工作中还要认真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奋发图强,业务上向优秀员工看齐,品格上向圣贤看齐,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砥砺自己的德行,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员工,做一个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企业落实《弟子规》实例 1.北京汇通汇利公司

北京汇通汇利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员工60余人,经营代理意大利某品牌的煤气壁挂炉,该壁挂炉可以供暖和洗浴。胡小林先生是该企业的董事长,自2007年开始在公司内学习、落实《弟子规》。经过三年来的学习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是可行的、成功的。回顾这三年企业文化的落实,按照胡董事长的话说“得到了生意上的成功和心灵上的解脱。”

在没有把《弟子规》做为企业文化的2006年前销售壁挂炉平均23800台/年,销售额1.29亿元。2009年销售37290台,销售增长了56.7%;销售额1.75亿元,增长了36.1% 。销售成本从2008年的630元/台下降到2009年的340元/台,下降了46% 。资金流动性方面,2006年前未收货款3000万元/年,2008年6月前未收货款642万元/年,下降78% ;2008年提前预付款1200万元。招待费2006年前281.3万元/年,2009年41.7万,下降85% 。

这三年来不但经历了奥运会(08年5月-11月不能建设楼房)还经历了政策变故(政府保障性住房不允许使用壁挂炉)及金融风暴,但是该企业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还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在该企业把《弟子规》做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不但效益上去了,而且还使得老板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公司与客户、公司与承包商等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与人之间闹矛盾的少了,互相关心的多了。

2.青岛大洲有限公司

青岛大洲有限公司是一家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员工1000余人主要

生产户外运动和高尔夫球包、腰包、登山包等产品,主要用于外销。公司2007年学习、落实《弟子规》每个员工都是以微笑的姿态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得到了客户的信任,订单愈来愈多,2008年金融风暴订单不但没有降低,而且还比往年火爆。没学习传统文化以前,产品的不良率是百分之三十,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去修不良产品,但是学习、落实《弟子规》后产品的不良率下降到百分之三。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员工与企业和谐了。

五、建立以《弟子规》为核心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把《弟子规》做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有很大的益处。不但能提高员工的个人素养,还能够对企业、对社会和谐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我们现在的教育、管理等体制的问题,把《弟子规》做为企业的企业文化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中学习、落实《弟子规》老板不能身体力行 有人说,企业文化即是“老板文化”,因为从根本上说,企业文化总是反映了某个企业老板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领导风格。埃德加.H.沙因对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该如何缔造文化、导入文化因素做出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如表1-1),结论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机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者自身的行为。‘以行践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员工更加注意领导的‘行’而不是‘言’。” ①老板必须当好企业文化建设推动者这一角色。在企业中学习、落实《弟子规》中层干部看老板,员工看中层,但关键还是老板的带头作用。《弟子规》再好,老板不带头落实,也只能是空谈,不能带来任何利益。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或者说是价值观体系。这理念不仅要具有时代的特色、行业的特色,更要求带有企业的特色和企业家的个性,因而它不能从书本上抄来,它只能从企业自己的实践,从企业家自己的实践中提炼出来。所以要想在企业中学习、落实《弟子规》,首先是老板要重视和认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弟子规》的重要意义。 1.企业中学习、落实《弟子规》老板要做运动员

①埃德加·H·沙因.《企业文化生存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由于老板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普遍存在着“以势压人”、“脾气暴躁”、“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等行为,如果老板想得到企业落实《弟子规》的好处就要求老板先做运动员。老板自己要先学习,要运用,更要依照《弟子规》的要求去改过,为企业的员工做一个表率。从自身做起,真心改过,不怕出错,想起就要改正,要让员工看到,老板是在真正落实《弟子规》,不是老板追求时尚,也不是老板附庸风雅。老板不做而要求员工做,这也不过是把《弟子规》做为了企业的又一个制度。只有上下齐动才能显示出它的作用。

2.企业中学习、落实《弟子规》老板要做教练员

使企业得到《弟子规》的利益,除了老板的重视和身体力行做好运动员,更重要的是要使员工认同这种企业文化,这就需要老板做好教练员。好人是教育出来的,好的员工也是教育出来的,一个企业要使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要以学习教育为先导。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套用这一理念,在企业中“老板是员工的老师”,老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当中就能够影响员工的言行,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3.企业中学习、落实《弟子规》老板要做裁判员

企业的老板们经常是日理万机,在工作中会碰到很多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即老板要做好裁判员。当一件问题出现后,是用《弟子规》的要求去处理,还是违反《弟子规》的要求去实施,需要老板进行裁判,这些问题就是在考验一个老板学习、落实《弟子规》的决心,也是在考验在企业中落实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决心。要做好裁判员需要老板做到“闻”、“思”、“修”。“闻”就是要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思”就是要思考,怎样运用《弟子规》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和做法。 (二)、员工学习《弟子规》的信心不足、热情不高

在企业中落实《弟子规》目的是提高工作的效率,形成自上而下的和谐工作环境,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员工是企业的根基,学习《弟子规》关键是在员工中普遍学习和落实,但是员工由于没有受到过传统文化的教育,没有从中得到过利益,容易信心不足,也很容易

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企业要利用各种手段使员工得到《弟子规》的利益,增强他们自觉运用《弟子规》的信心。

首先,企业的老板身体力行是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树立起信心的根基,老板按照《弟子规》去改过员工会对老板生起信心,也就对《弟子规》生起信心。

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要把《弟子规》讲透,要让员工知道《弟子规》为什么让这么做?为什么不让这么做?培训应该安排在上班的时候学习,使学习《弟子规》成为工作的一部分。不能使员工产生自己和《弟子规》对立情绪。

再次,要让员工在家里、在企业进行实践,把《弟子规》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老板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加大他们的落实《弟子规》的信心。

最后,要定期开展分享活动,将员工们通过学习《弟子规》后个人感受和先进的事迹和广大员工进行分享,使员工们能够见贤思齐。 (三)、《弟子规》与企业制度不能相容

如果在企业内学习、落实《弟子规》会产生与现行的企业管理制度的矛盾。是按照《弟子规》1080个字,113件事情,处理问题?还是利用企业原有的一些规章制度办事。是企业中落实《弟子规》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让以《弟子规》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能和企业制度一起共同推动企业管理的提升,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有必要理顺《弟子规》与企业制度的关系,尽量让两者的关系呈现高度的一致性。

首先,必须对《弟子规》及与企业文化相关的企业制度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哪些是一致型关系、哪些是离散型关系、哪些是冲突型关系。

其次,根据不同的关系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改进。(1)对于一致型关系的部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两者关系的一致程度高低,对于一致程度低的,有必要完善制度,以保证《弟子规》执行过程中得到更加有力的制度支撑。(2)对于离散型关系的部分,有必要对《弟子规》和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和完善,一方面要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分析

文化的结构是否完整或者冗余,对于不完整的地方要完整和丰富文化,对于冗余的地方,要给予删除。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制度和规定进行系统梳理,对于缺乏制度支撑的文化,要建立健全制度。以便用文化进行指引和指导员工的思想,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3)对与冲突型关系的部分,必须充分分析两者之间是哪一方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对于不符合或不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一方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企业学习、落实《弟子规》会产生急功近利的想法 在企业中学习、落实《弟子规》会使老板和员工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即“既然传统文化这么好,《弟子规》这么有效果,肯定会使企业发生好的改变,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企业有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企业要想落实好《弟子规》,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不可能立竿见影,要打消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古人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企业落实《弟子规》的原则。长时间不是说一年、两年,由于从老板到员工从小没有接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不是马上可以改变的,需要他们不断的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落实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抱著急功近利的态度。企业也是一所学校,员工也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教育。

综上所述,对企业来说,如何让《弟子规》的精髓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植根于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如果仅仅是虚妄的仪式或昙花一现的做秀,传统文化将沦为被异化和扭曲的悲哀境地。所以,汲取《弟子规》的精华,融入现代市场经济理念,这才是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理性选择。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经说过,“企业文化越符合民族的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扎根久存。”①自从改革开放后,许多国际上的大 公司,纷纷进入中国,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帮助,给中国的企业开了眼界,同时也给中国的企业家带来迷罔,开的眼界是见识到科学化管理的威力,迷罔的是该如何走下一步?一些敢于吃螃蟹的企业家为他们的迷茫提供了答案,这就是利用《弟子规》做为企业文化,

①彼得·杜拉克.《杜拉克成功管理丛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只要我们相信老祖宗不会骗我们,相信老祖宗的东西里确实有好东西,就要坚定不移的在企业中落实《弟子规》,引用汇通汇利公司胡小林董事长的话说:“在企业落实《弟子规》,教育了别人、提高了自己、促进了业务,改善了关系。”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世纪,不是军事、不是经济、不是科技,而是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回归,建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学习、落实《弟子规》是企业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张德.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

2. 《中国企业文化的系统研究》.苏勇.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年09月第1版

3.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约翰·P·科特.中国人民大学. 2009年01月第1版

4.《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

5. 《斯大林与民族问题》.华辛芝.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6. 《现代企业文化概论》.奚从清.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 7. 《企业文化怎样落地》.侯贵松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年01月第1版

8.《企业文化生存指南》.埃德加·H·沙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9.《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管理的影响》.李蔓.科技资讯.2006年 07期 10.《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独特功能和积极作用》.王连军.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04期

11.《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王心娟.《职大学报》.2005年03期 12.《发挥传统文化优势 构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黄享细..《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06 期

13.《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雷玉良.《零陵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4.《企业文化中的创造精神与儒家传统》.唐昱.《企业研究》.2005年02期 15.《我国传统思想中的企业文化底蕴》.傅晓华.《中外企业家》.2004年08期

16.《传统汉文化是建构企业文化的底蕴和源泉》.王雪梅.《职业时空》.2004年06期

17.《浅论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钟金贵、杨娟.《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8.《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王新华.《经济论坛》.2004年02期 19.《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石秀华.《科技创业月刊》.2002年12期

20.《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张小彦.《人文杂志》.1999年05期 21.《杜拉克成功管理丛书》.彼得·杜拉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