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9-25T14:21:45.1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 王祺[导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土地资源辽阔,地大物博 王祺
淳安县浪川乡初级中学
摘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土地资源辽阔,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中,其文化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个地区都有着自身辉煌的民族民间艺术,而音乐艺术作为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体现着地域性文化特征,其相关的艺术形式、艺术传承等内容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将传统文化内容和传统艺术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这样的教学行为可以进一步促进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将音乐课堂德育进一步深化落实。本文就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进行分析。关键词:初中音乐;民歌艺术;传承;教学
我国的民歌艺术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所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开展民歌艺术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初中音乐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开展民歌教学时,帮助学生了解民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传承民歌艺术。
音乐是开展美育的重要途径,初中音乐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乐感,促使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民歌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同时也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开展民歌教学,能帮助学生肩负起传承民歌艺术的责任,丰富音乐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对此,初中音乐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民歌艺术教学,激发学生对民歌艺术的兴趣,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使民歌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民歌艺术传承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民歌艺术是经过五千年历史发展所凝聚的智慧结晶,其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特性和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可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民歌却与社会发展渐行渐远,已经失去了肥沃的生存土壤,人们对民歌逐渐的失去了兴趣,进而严重的影响了民歌艺术的传承,更不要谈将其发扬光大,因此,民歌艺术的传承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民歌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其形式大多是口口相传的,这就需要我们将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并保存,使民歌艺术得到良好的传承。同时,初中音乐教师通过将民歌引入到教学中,能有效的拓展民歌传承的渠道,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民歌艺术,在民歌的熏陶下树立自身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民族修养,从而使民歌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二、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欣赏民歌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的民歌艺术是劳动人民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表现,是经过不断的演变流传下来的,可以说民歌是历史的见证者。当前民歌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民族特色。比如,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劳动人民的一种心声,体现了黄土文化的精粹,其歌声给人一种嘹亮高亢之感;蒙古民歌主要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著称,体现了蒙古的风土人情,给人一种辽阔豪爽的感觉;云南民歌则更具多元化,由于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其民歌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其歌声较为清新欢快,并且演唱时信手拈来,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新疆民歌则是节奏鲜明活泼,旋律优美动听,常常表达热烈欢快的情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种类民歌进行赏析,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对民歌充满了探究欲,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民歌艺术,为民歌艺术的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可充分的借助当前信息技术,为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方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民歌艺术。例如:在欣赏《走西口》时,教师可一边为学生播放音乐,一边上学生欣赏《走西口》的精彩片段,使学生了解当时山西人民外出谋生的艰辛,以及如何运用智慧创造出一片新天地,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艺术熏陶。
(二)有效利用音乐教学课堂,学习民歌知识
民歌艺术不仅包含丰富的音乐曲目,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民歌知识,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对民歌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时代背景及发展进程,从而更好的传承民歌艺术。课堂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实现民歌艺术传承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需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开展高效的民歌艺术教学。首先,教师要充分的挖掘本地资源,使学生对本土民歌艺术有全新的认识,并积极争做民歌艺术的传承人。其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依据教学的要求对民歌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将其完美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实现学生对民歌知识的学习,辅助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这样行之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发展了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还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歌知识,有效的实现了民歌文化的传承。(三)借助课内外的实践活动,传承民歌艺术
当然,我们在进行民歌艺术传承和教学时,不能只单单的依靠课堂教学,还需要充分的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从而使民歌艺术的魅力得到进一步的散发,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民歌艺术,爱上民歌艺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掌握各种民歌知识后,教师则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将其内化吸收。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时间和空间,在完成民歌艺术知识传授后,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认知,帮助学生形成传承民歌文化的思想。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演出活动,使学生成为表演者和宣传者,在锻炼学生音乐能力的同时,逐渐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从而更好的对民歌艺术进行传承。结语:
总之,民歌艺术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国各个民族珍贵的财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民歌文化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的对民歌艺术进行传播和传承。参考文献:
[1]徐晓敏.浅析民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模式[J].北方音乐,2018,38(13):130
[2]姜玲.论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民歌传承策略[J].北方音乐,2018,38(08):217
[3]刘曙艳.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探讨[J].北方音乐,2018,38(06):1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