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建设方案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 6
1.1 建设任务 ........................................... 6 1.2 引用标准 ........................................... 6
1.2.1 国家和国际标准 ................................... 6 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 8 1.2.3 通用工业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 ......................... 9 1.3 设计原则 ........................................... 9 第二章 新能源电站远程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11
2.1 系统概述 .......................................... 11 2.2 适用范围 .......................................... 14 2.3 系统结构 .......................................... 14 2.4 硬件总体设计 ....................................... 17 2.5 软件体系结构 ....................................... 19 第三章 风电场侧子系统 ....................................... 23
3.1 风电场侧接入方案 .................................... 23 3.2 风电场侧功能 ....................................... 23
3.2.1 风机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 24 3.2.2 升压站(开关站)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 25 3.2.3 无功补偿装置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 ..................... 30 3.2.4 箱变设备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 30 3.2.5 风功率预测系统数据采集 ........................... 31 3.2.6 功率控制系统(AGC/AVC)数据采集 .................... 31 3.2.7 电能量计量信息采集 ............................... 32
第四章 监控中心侧SCADA子系统 ................................ 33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4.1 系统方案 .......................................... 33 4.2 系统功能 .......................................... 33
4.2.1 数据接收 ....................................... 33 4.2.2 数据存储 ....................................... 34 4.2.3 数据处理 ....................................... 34 4.2.4 监控中心侧SCADA子系统内数据传输 .................. 36 4.2.5 报表服务 ....................................... 36 4.2.6 权限管理 ....................................... 37 4.2.7 人机界面 ....................................... 37 4.2.8 风电场监控信息 .................................. 37 4.2.9 光伏电站监控信息 ................................ 41 4.2.10报
43
制
功
能
警
及
事
件
顺
序
记
录
(SOE)
4.2.11控
44
4.2.12时
46
发
钟同步
4.2.13Web
46
布功能
4.3 技术指标 .......................................... 47
4.3.1 参考标准及依据 .................................. 47 4.3.2 测量值指标 ..................................... 47 4.3.3 系统实时响应指标 ................................ 47 4.3.4 负荷率指标 ..................................... 48 4.3.5 可靠性指标 ..................................... 48 4.3.6 系统时间指标 .................................... 48 4.3.7 工作环境与电源 .................................. 48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4.4 大屏幕显示系统简介 .................................. 49 第五章 数据通信子系统 ....................................... 56
5.1 通讯链路需求 ....................................... 56 5.2 内部数据网建设方案 .................................. 56 第六章 视频监视子系统 ....................................... 58
6.1 视频中心系统组成 .................................... 58 6.2 服务器管理系统 ..................................... 58
6.2.1 服务器 ......................................... 58 6.2.2 工作站 ......................................... 59 6.3 存储系统 .......................................... 60
6.3.1 CVR存储模式 ................................... 60 6.3.2 存储配置 ....................................... 62 6.4 解码系统 .......................................... 64
6.4.1 解码器 ......................................... 64 6.4.2 视频综合平台 .................................... 65 6.5 视频监控系统 ....................................... 68
6.5.1 主干交换机 ..................................... 68 6.5.2 防火墙 ......................................... 69
第七章 生产管理子系统 ....................................... 70
7.1 系统配置方案 ....................................... 70
7.1.1 系统体系架构 .................................... 70 7.1.2 系统部署方案 .................................... 72 7.1.3 系统特点 ....................................... 73 7.2 系统功能设计 ....................................... 81
7.2.1 设备管理 ....................................... 81 7.2.2 缺陷管理 ....................................... 85 7.2.3 操作票管理 ..................................... 89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7.2.4 工作票管理 ..................................... 94 7.2.5 检修管理 ....................................... 97 7.2.6 工单管理 ...................................... 102 7.2.7 门户界面 ...................................... 104
第八章 供货清单 ........................................... 106
8.1 硬件清单 ......................................... 106 8.2 软件清单 ......................................... 117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 建设任务
典型的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由变电站,气象站、风电/光伏设备组、远程接口单元(RIU) 、现场通信网络、SCADA 现场服务器、现场工作站、远程客户端等组成。
本项目的总体要求为:系统结构采用C/S及B/S混合结构;支持多服务器;支持双网及多网技术;服务器软件采用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支持跨平台技术。系统数据接入点数不少于300万点。 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
(1)建立新能源电站发电远程监控系统,准确、及时、全面的收集各电站运行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包括风机/光伏设备运行信息、升压站设备信息、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等。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并按管理部门要求及各电站的运行要求,对新能源电站的相关设备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及管理,确保各电站所有机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2)建立远程数据通信系统,实现远程新能源发电监控系统与各新能源电站发电机组计算机监控系统、升压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新能源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
(3)在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设置多媒体图像监控终端,将各新能源电站现场监控图像上传至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实现新能源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组网。
1.2 引用标准
1.2.1 国家和国际标准
ANSI-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标准
CCITT标准-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标准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DL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标准 EIA标准-电子工业协会标准 ISO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ITU-国际电讯同盟 SI标准-国际标准单位制 UL标准-美国保险商实验室标准
IEEE标准-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
•IEEE 802.X 系列局域网通信标准 IEC标准-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标准
•IEC 70-1 远动设备及系统 总则 一般原理和指导性规范 •IEC 7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工作条件 环境条件和电源 •IEC 70-3 远动设备及系统 接口(电气特性) •IEC 70-4 远动设备及系统 性能要求 •IEC 70-5 远动设备及系统 传输规约
•IEC 70-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 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IEC 70-5-1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传输规约 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
准
•IEC 70-5-103 远动设备及系统 传输规约 保护通信配套标准 •IEC 70-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 传输规约 IEC60870-5-101网络
访问
•IEC 0870-5 系列问答式RTU规约,包括101、102、103、104等。 •IEC 1334 采用配电线载波系统的配电自动化 •IEC 185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IEC 1968 配网管理系统接口
•IEC 1970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 API) •IEC 801 抗电磁干扰
•IEC 61400-25-1: 风力发电厂监控通信原理和模型概述,包括整个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标准
介绍和概貌。
•IEC 61400-25-2: 风力发电厂监控通信的信息模型 •IEC 61400-25-3: 风力发电厂监控通信的信息交换模型 •IEC 61400-25-4: 风力发电厂监控通信中面向通信协议的映射 •IEC 61400-25-5: 风力发电厂监控通信的一致性测试。 •IEC 61400-25-6: 风力发电厂监控通信中用于环境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IEC 61400-25系列的核心内容继承了IEC61850标准,并包含了大部分IEC 61850 的特点: GB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887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
•GB 813 微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730-2002 地区风电场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 13829-92 远程终端通应用技术条件 •GB/T 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GB/T 13730-92 地区风电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应用技术条件 •GB/T17626-98、GB/T17618-98 电磁兼容国家标准
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451-1991(2005) 循环式远动规约
•DL476-1992(2005)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讯应用层协议 •DL 5003-1991(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应用技术条件 •DL/T 516-2006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DL/T 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T 634.510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634.510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 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 5103-1999 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规程
•DL/T 719-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2部分:传输规约 电力系统电能量计量传输配套标准
1.2.3 通用工业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
其它通用工业标准
•操作系统采用Unix/Windows/Linux,符合开放系统的POSIX标准 •SQL语言符合ANSI标准
•GUI符合X-Window/Windows和MOTIF/GDI/OpenGL/QT标准 •C/C++和FORTRAN语言符合ANSI标准 •网络通讯采用工业标准的TCP/IP协议
1.3 设计原则
(1) 系统安全性原则
系统平台要能确保所管理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系统平台在规划设计、工程实施时要遵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颁布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二次系统的攻击侵害及由此引发电力系统事故。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要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保障监控和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
(2) 业务驱动的设计原则
系统平台在规划设计、工程实施时要能充分满足“远程集中集控、现场移动检修”的新管理模式的业务需求。在系统平台的整体规划以及对各子系统的具体设计时要做到明确定位、合理分工、高效集成。系统的功能设计应符合实际需要,同时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在业务需求产生变化时能快速地对系统平台进行配置和调整做到快速适应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业务。同时,系统平台的规划设计需要带有一定的超前性,能预见并支持未来3至5年的可能的业务和管理需要。
(3) 高可靠性的设计原则
规划的系统平台,特别是对电站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的部分,必须从设计上确保系统的高可靠性,从设计上消除单点故障,避免因系统故障带来的发电量的损失。同时,在网络和系统软硬件的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因为特殊问题导致故障时,保证数据的不丢失和系统的快速恢复。所采用硬件设备应为工业级。
(4) 充分可扩展性的设计原则
需要从两个方面确保系统平台的可扩展性。一是系统平台需要能支持新能源业务的快速扩张,能快速支持实现原有电站的容量扩展(包括接入新的设备类型)、新增电站及原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后的平台接入。二是系统平台需要能支持未来新能源业务管理需求的扩展,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应考虑到将来增加和调整更多的子系统模块的需要,满足不断演进的管理需要,同时在系统调整时充分保证历史数据的连续性。
(5) 易用性和易维护性的设计原则
系统平台的功能设计要确保高度的可操作性(易用性),使具备基本电脑操作水平的运行和检修人员,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掌握系统的操作要领,达到能完成日常工作的操作水平。同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应做到简单易行,使运检中心的系统维护人员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掌握系统维护保养的日常工作。
(6) 模块化和接口标准化的设计原则
基于系统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需要,在系统平台的规划设计时充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原则,各模块的功能划分清晰并相对独立,便于独立开发、测试和升级维护。模块间以及系统平台与外部非本平台的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遵循统一的接口规范,做到接口协议、报文、组件的充分一致性。接口标准的设计应遵循IEC的相关规范(具体包括变电站的IEC61850标准、风电场的IEC61400-25标准及光伏电站的IEC61277、IEC61727标准)。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第二章 新能源电站远程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概述
本方案设计的新能源电站远程监控系统以其独特新颖的系统设计思想,完善灵活的应用功能,开放性的系统结构,灵活的系统软硬件配置,适用于新能源投资企业对新能源发电的综合调度与管理,可以根据用户功能的要求灵活构成各种应用功能的系统。采用该系统,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投资,数据库、界面统一,系统维护方便,可扩充强,数据共享方便,真正促进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保证风电、光伏生产运行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与国内其它系统相比,远程监控系统具有如下特色:
(1)遵循IEC 61970 能量管理系统接口规范、IEC 61850变电站网络通信标准¬—提供国际标准化的开放性。
远程监控系统采用了符合IEC 61970 CIM规范的风电光伏模型,并提供遵循CIS标准的API接口和基于SVG的图形交换,达到系统的标准化、构件化,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开放性,实现了遵循相应标准的第三方应用功能或应用系统的即插即用,为风电场光伏调度系统的数据和应用整合,实现模型、参数和数据的共享提供了支持。
(2)基于LINUX /UNIX的分布式系统平台架构。
实现了从服务器到客户端软硬件的跨平台与混合平台,解决了长期以来对单一软硬件平台的依赖,为系统扩充、硬件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远程监控系统根据各种主流操作系统的优点及特点进行了综合利用,支持开放式、可移植的系统结构,支持SUN、HP、IBM等主流LINUX /UNIX平台,并能支持LINUX /UNIX服务器与PC机的混合使用。可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投资、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降低了扩容升级的总投资。出于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考虑,生产I区服务器(包括前置采集服务器、SCADA服务器、历史数据服务器等)的操作系统采用LINUX /UNIX,根据使用习惯工作站操作系统可采用LINUX/WINDOWS。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3)一体化的一二次设备信息完整建模
提供灵活方便的风电光伏设备建模工具,能够直接反映一二次设备信息,并按照基于CIM模型的设备容器层次结构进行显示。智能化的设备录入功能不但能够进行风电场设备属性的设置,同时考虑完成与设备相关属性或者参数的设置,便于快速生成系统。支持风电电网标准模型的转换。
建立新能源发电远程监控系统,准确、及时、全面地收集各风电场、光伏电站运行管理所需的各种实时信息,包括风机运行信息、光伏设备运行信息、升压站设备信息、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等,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并按管理部门要求及各电站的运行要求,对电站的相关设备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及管理,确保各电站所有机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4)新能源设备群控群调与安全闭锁技术
实现远程监控中心对所辖各风电场、光伏电站、升压站内主要设备进行控制与调节,除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分接头等常规设备的遥控、遥调外,还包括风电机组的启/停控制、风机功率设置/调节、光伏电站逆变器遥控、遥调操作,针对新能源设备数量多、工作量大的特点,还支持群控、群调操作。为保证遥控操作的安全性,系统提供多种实用的闭锁、防误、预演等安全措施,操作过程每一步都有相应的提示和响应,整个操作过程自动生成详尽的遥控操作记录。
(5)集安全性、稳定性于一体的综合数据处理及远程数据通信系统
对风机、光伏设备、升压站、箱变等多应用的需求进行了整体设计,支持多种通信方式(模拟、数字、拨号、网络)和通信扑结构(点对点,多点共线,星型,环行),使得在一个数据采集系统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数据采集任务。支持多源数据、多态数据处理。
建立远程数据通信系统,实现新能源远程集中监控系统与发电侧风力发电机组监控系统、发电侧光伏发电监控系统、升压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新能源电站监控图像系统的数据传输。
(6)基于可视化、全矢量的图模库一体化系统
基于CIM模型的图模库一体化系统,按照面向电力系统对象的原理设计,全矢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量的图形制导工具,图形和数据库录入一体化,并自动建立图形上的设备和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对应关系。图模库一体化系统可以根据接线图上的连接关系自动建立整个风电光伏的网络拓朴关系,大大简化了工程化工作和维护工作,而且保证了维护工作的正确性,避免人为错误,保证图形、模型、数据库的一致性,减少建模和建库时间。
(7)新能源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开发
包括新能源电站无功电压综合控制系统、发电计划系统、有功控制系统、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等高级应用的开发。
新能源电站中的无功控制主要研究根据站内无功电源的种类和特性,进行无功控制的方法。
有功控制重点研究减小并网点功率波动功能。该控制应该能够根据运行时段信息、气象信息以及与调度指令信息,决定当前最优的有功输出数值。
智能故障诊断则研究利用监控系统所获得的设备的运行信息以及电站电气信息,采用智能型算法,对站内一、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诊断。可通过警报的方式完成与电站管理人员的交互。
(8)基于“全景仿真”技术的事故追忆和返演模型
本系统具备全部采集数据(模拟量、开关量等)的追忆能力,可以完整、准确地记录和保存风电场光伏的事故状态。图形实景反演事故模型把对事故的记录分析和画面监视控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演风电光伏的事故过程,分析判断更直观清晰。
(9)基于语音合成技术的告警播报系统
基于语音合成技术的告警播报系统,提供了智能化语音处理功能,可以便捷、灵活地实现即时自动报警,提高了维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便于管理人员从容地进行系统的全面分析与管理,加强了系统的安全运行监控能力。
(10)基于电子值班的告警信息发布查询系统
告警信息发布系统可以按照预定义的告警配置在发生事故或出现重大险情时,立即在第一时间通过通信工具将各种报警信息自动通知有关运行、管理和抢修人员,对故障进行快速反应,及时了解情况,处理事故。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11)六位一体的系统权限认证,信息责任区分流
采用节点、功能、用户、角色、资源、责任区六位一体的综合权限管理机制,可以按照职能范围、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责任区划分等给应用系统的使用者进行安全可靠、界限分明的权限分配,责任区的设定实现了信息的定向分流,提高了工作效率。
(12)安全防护机制和安全防护的WEB发布机制
采用经有关部门认定核准的专用隔离装置在安全区Ⅰ与安全区Ⅲ之间进行横向隔离,重点防护。从安全区Ⅰ往安全区Ⅲ单向传输信息采用正向隔离装置,由安全区Ⅲ往安全区Ⅰ的单向数据传输采用反向隔离装置。对于远距离的数据传输采用认证、加密等手段实现数据的远方安全传输。纵横交错的安全防护机制给电力二次系统提供了坚如磐石的安全保障。
2.2 适用范围
新能源远程集中监控系统是基于LINUX /UNIX的分布式系统平台架构,支持SUN、HP、IBM等主流UNIX平台及Redhat等Linux平台,在一体化支撑平台的基础上,集成变电升压站监控、箱变监控、风机监控、光伏设备监控、运行管理等各种应用功能,面向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监控系统自动化集成系统。
系统完全满足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各种功能要求,并可按照用户不同的系统功能需求,灵活组织成各种应用功能的单独系统,如变电站监控,光伏设备监控,风机监控等,或根据用户对整体功能的需求,进行应用功能的灵活组合,构成一体化的自动化集成系统。
2.3 系统结构
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系统依据国际国内的先进行业标准,遵循一体化、分布式设计思想,采用UNIX /LINUX/WINDOWS混合平台结构;在统一的支撑平台的基础上,可灵活扩展、集成和整合各种应用功能,各种应用功能的实现和使用具有统一的数据库模型、人机交互界面,并能进行统一维护。
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风电场群、光伏电站群的集中监控。按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照功能需求,整个系统可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SCADA子系统、数据通信交换子系统、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整个系统包括风电场侧和监控中心侧两个层次。
风电场侧一区系统采集各风电场的风机运行信息、箱变设备信息、升压站电气设备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该风电场的通信控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将这些信息进行标准化规约转换之后经纵向隔离装置送至专网,再经纵向隔离装置及数据通信子系统传输至监控中心侧SCADA。风电场侧二区采集抄表系统关口电量、风功率预测信息,以上信息经过纵向隔离装置及数据通信子系统传输至监控中心侧的电能量采集系统,风功率预测系统。风电场侧采集风电场当地视频信息,经过纵向隔离装置及数据通信子系统传输至监控中心侧,以实现风电场当地视频的远程监控。
监控中心侧SCADA获取风电场实时运行信息后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以画面、曲线、报表等多种形式在计算机及大屏幕上显示,并将这些数据包括采样数据及告警信息数据存入数据库服务器,供将来的研究、分析之用;同时,监控中心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对远方各个风电场的调度和控制,如启停风机、投切电容、开合断路器、调整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等。
监控中心侧按照安全等级分为安全I区,安全II区,安全III区。安全I区部署SCADA子系统,安全II区部署风功率预测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安全III区部署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及WEB服务器,安全III区与安全I区之间通过正向隔离装置隔离,安全II区与安全I区之间通过防火墙连接。
WEB服务器提供WEB浏览功能,具体包括实时画面数据显示、历史曲线显示、报表查看、告警信息查询。
系统使用的服务器和客户机均能进行安全加固。安全加固措施包括安装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补丁,修改数据库的安全策略,设置数据库及操作系统的用户口令,安装防火墙软件等。
系统分区与整体结构图如2-1所示。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图2-1 远程监控系统架构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2.4 硬件总体设计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全面地实现远程新能源监控系统所要求的各项功能和要求; 科学合理地配置系统结构;
充分考虑到将来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系统扩展的需要。
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系统采用开放分布式体系结构,系统功能分布配置,主要设备采用冗余配置。
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和采集设备。根据不同的功能,服务器可分为前置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前置服务器既可采集专用通道又可接收网络通道,起到通信服务器的双重作用,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历史数据和风机模型等静态数据的管理,应用服务器可根据需要分别配置SCADA、流程服务器等服务器。工作站是使用、维护系统的窗口,可根据运行需要配置,如操作员员工作站、计划检修工作站、维护工作站等。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功能可任意合并和组合,具体配置方案与系统规模、性能约束和功能要求有关。网络部分除了主局域网外还包括数据采集网和WEB服务器网等,各局域网之间通过防火墙或物理隔离装置进行安全隔离。所有设备根据安全防护要求分布在不同的安全区中。
主系统包括局域网子系统、数据采集与通讯子系统、各种应用服务器与工作站。
(1) 局域网子系统
系统的局域网子系统网络结构设计有如下特点:
无论是单网故障,还是网上节点内的单点网络故障都不影响系统功能。
同时,还能方便地进行硬件设备升级,比如停掉一台交换机,更换成新的升级设备,然后再更换另外一台。
使用VLAN技术,可以划分出相对独立的VLAN用于数据采集子系统及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其它应用系统,让用户的投资发挥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既避免了配置多台工作组级交换机的投资,又充分利用了主交换机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各VLAN之间相对独立,因而不会相互影响。
主干交换机具备三层交换功能,可以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高效率地
互相通信(以交换的线速而非路由的低速)。
网络的设计具有较大的扩容空间,便于今后系统的进一步扩容甚至增加
新的应用系统。
(2) WEB服务器
选用高档PC服务器LINUX操作系统,与系统其余部分应用正向隔离装置连接,采用Internet/Intranet模式向MIS网或办公网实时发布风电场信息,亦可实现历史数据的访问。 (3) 商用数据库服务器
商用数据库服务器一般配置两台高档UNIX/LINUX服务器,数据库选择ORACLE。系统自动保证两台服务器上数据库的内容一致性。 (4) 实时服务器
SCADA应用服务器一般各配置一对中高档UNIX/LINUX服务器,支撑平台提供冗余服务器之间的高效切换。 (5) 前置采集服务器
前置采集服务器一般各配置一对中高档UNIX/LINUX服务器,提供冗余服务器之间的高效切换。 (6) 工作站
工作站一般配置LINUX/WINDOWS工作站,由于系统采用了C/S结构,主要任务都在服务器上处理,所以工作站的配置可以相对低一些,与以往的分布式系统相比,可以带来较高的投入产出效益。用户可以使用较少的投资,就能配置较多的工作站,既节省了投资,又扩大了系统的应用能力。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本系统中工作站主要包括: 操作员工作站 工程师维护工作站 报表、告警工作站 (7) 数据采集与通讯子系统
数据采集与通讯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来源与控制通道,其组成双局域网、包括数采通讯服务器、串行通讯设备、路由器等。
双局域网既可以采用主交换机的VLAN网段,也可以配置独立的工作组交换机。
数采采集服务器一般配置中高档UNIX/LINUX服务器,可以配置2台,路由器用于与网络RTU、上下级控制中心之间的通讯。
2.5 软件体系结构
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软件总体结构如图2-3所示。
从系统运行的体系结构看,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及管理系统是由硬件层、操作系统层、支撑平台层和应用层共四个层次构成。其中,硬件层包括HP、IBM、SUN和PC等各种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层包括SUN Solaris,IBM AIX,HP-UX,Linux等操作系统。
系统中的支撑平台层在整个体系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其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结构、开放性和集成能力。对支撑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又可将其归纳为集成总线层、数据总线层、公共服务层等三层,集成总线层提供各公共服务元素、各应用系统以及第三方软件之间规范化的交互机制,数据总线层为它们提供适当的数据访问服务,公共服务层为各应用系统实现其应用功能提供各种服务,比如图形界面、告警服务等。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新能源电站SCADA检修作业管理计划检修管理操作票管理故障检修管理工作管理计算机辅助任务派遣工作票作票管理维修指导应用层数据采集/处理远程监视与操作故障报警与处理服务组件适配器图形服务包流程服务表单定制流程定制流程驱动/监控系统管理参数管理任务管理定时器管理冗余配置安全服务部门/人员管理曲线工具公共告警信息检索诊断调试公式计算服务组件层公共显示模块公共作图包公共图元包功能权限管理资源监视日志/打印管理数据库编辑报表服务集成总线/数据总线CORBA,COM/DCOM,COM SET,CIM/CIS/DataAccess,ODBC,Stored Procs,RPC,Links平台层数据仓库风机光伏设备模型检修管理数据模型规则库配置数据历史数据计算模型实时数据实时数据关系模型实时数据CIM模型外部数据源接口XML/GML/COM/DCOM/CORBA,CIM/CIS,Internet,DataETL,Mobile Radio Drivers,Pager/Fax,WAP,WAVE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AP生产过程自动化SIS
图2-3 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1)集成总线层
集成总线层遵循IEC 61970、IEC 61968等开放性的国际标准,提供公共服务、各应用系统以及第三方软件之间规范化的交互机制,是系统内部以及与第三方软件之间的集成基础。
集成总线层首先遵循IEC 61970的组件化原则,利用先进的分布对象技术。以CORBA为代表的分布对象技术给软件设计方法带来了革命,它允许对象分布于异构的网络环境之中,对象之间相互协作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考虑到CORBA技术具有支持异构系统、支持各种编程语言和集成遗留系统等特点,所以将其作为集成总线层的核心,从而实现集成总线的软硬件平台无关性、编程语言无关性、位置透明性、便于修改、维护、移植等特性。集成总线层可以支持不同粒度大小的组件,可以是很大的组件,比如是整个系统,可以是中等大小的组件,比如一个应用功能,也可以是很小的组件,比如一个服务元素。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所以集成总线既可以支持与第三方独立系统的集成,也支持第三方应用集成到本系统内,同时作用于系统中各内部组件的集成,从而将各种组件有机地集成到一起构成整个系统。
集成总线层同时遵循IEC 61968标准,建立基于消息的信息交换机制。IEC 61968标准的目标是针对独立的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而不是应用系统内部各组件之间的集成,它定义了系统之间接口参考模型(IRM)以及一整套消息格式及语义。通过实现消息中间件完成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消息代理、传送功能,从而提供了异构环境下独立应用系统之间的松耦合机制。
总而言之,集成总线层起到了关键性的粘合剂的作用,既提供了系统内部各公共服务元素与各应用系统之间的规范化的交互机制,又提供了第三方软件紧密集成到本系统内的有效机制,同时也提供了系统本身与第三方独立系统之间规范化集成的合理途径。 (2)数据总线层
数据总线层由实时数据库、商用数据库以及相应的数据访问中间件等构成。商用数据库用来存放非实时和偶然同步的数据,同时提供历史数据服务,具有可靠性高、容量大、接口标准、安全性好等特点。依托底层的集成总线层构成的分布式实时数据库,保证了实时数据的同步。 (3)公共服务层
公共服务层指为应用软件提供显示、管理等服务的各种工具,公共服务偏向于通用的工具,而不像应用软件则是偏向于解决业务领域的问题。在服务设计时就充分地对各应用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从而设计出满足各种应用需求的公共服务层。
图形工具——提供图形显示、编辑,图模库一体化功能。 报表工具——报表工具为各应用提供制作各种统计报表的功能。 权限服务——提供系统管理员对使用系统的各个用户进行权限管理、分配的功能,通过对功能、角色、用户及组的多级管理机制,为系统的权限管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理提供了精确的保障手段。
告警服务——处理各种报警和事件,根据定义以某种方式发出告警信息,同时对各种事件分开进行记录、保存和打印,并提供检索、分析等服务。 WEB服务——提供III区的WEB服务,完全的免维护。
系统管理——包括系统的进程管理、冗余配置管理、参数管理、资源管理、运行监视等,提供一整套的管理服务协助各应用系统的功能实现,而不需要各应用自行实现各自一套的管理机制。
流程服务:包括图形化的流程定制以及业务流程驱动引擎。 表单定制:提供个性化的业务表单描述。
业务表单和流程服务主要为风电检修作业管理服务,实现基于流程驱动和自由表单定制的风电作业管理子系统。 (4)应用系统层
应用系统层包括SCADA、检修作业管理、工作管理数据转换等,它们在由集成总线、数据总线和公共服务的支撑下完成各自的应用功能,并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第三章 风电场侧子系统
3.1 风电场侧接入方案
风电场当地监控接入方案如图3.1所示,采用直采直送的方式,在风电场I区配置两台通讯控制单元,与风机、箱变测控装置、集电线路保护测控装置,线路保护测控装置,主变保护测控装置及其它智能设备通讯,以获取风机信息、箱变信息、升压站信息等风电场运行信息,将以上数据汇总后,统一使用IEC60870-5.104规约上送至远程监控中心侧。同时,通讯控制单元接收监控中心侧下发的各类控制命令并执行,以实现对风机、升压站开关刀闸的远程控制。各测控装置及智能设备需要提供网络通讯功能及所需的网口,风机需开放通讯接口,向通讯网关发送风机运行参数、运行状态、故障等各类风机运行信息,以满足直采直送要求。
图3.1 风电场当地监控接入方案
按安全分区原则,风电场II区采集电能量信息、风功率预测信息,风电场III区采集视频信息。
3.2 风电场侧功能
风电场侧必须包含以下功能: 风机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升压站(开关站)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箱变设备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功率控制系统(AGC/AVC)数据采集与控制 风功率预测系统数据采集 电能量计量信息采集
3.2.1 风机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风电场侧应采集整个风电场的不同类型风机的运行数据,把不同协议的数据转换成标准的IEC61400-25模型数据,统计、生成、存储,将数据上传到集控中心,为实时监测、数据展现、统计分析提供数据基础,支持OPC规约、Mudbus/TCP或按照风机厂家的通信协议采集风机数据。
电场侧可采集和控制以下几类数据:遥测量、遥信量、遥控量。详细内容如下:
远程集控系统应采集、处理风电机组的以下信号(包含但不限于此): 1 运行状态:待机、运行、停机、异常及故障(包括详细的故障代码及注释)等各种机组运行状态;
2 风速:平均、最大、最小、实时值;
3 温度(平均、最大、最小、实时):变频器、环境和机舱、控制柜内、齿轮箱油温、齿轮箱轴承(驱动侧和非驱动侧)、发电机绕组温度、变桨电机轴承温度、发电机前/后轴承温度;
4 转速:风电机组叶轮转速、发电机转子(实时、平均、最小、最大); 5 振动:塔筒振动极限值(驱动侧和非驱动侧);
6 角度扭矩:叶片角度(实时、起始/最终)、偏航角度、变桨电机扭矩;
7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风电机组基础沉降及塔筒倾斜度监测;
8 传动链振动(主轴、齿轮箱、发电机的振动以及高速轴的轴向窜动); 9 油位:齿轮箱油位、液压站油位; 10 油压:润滑、液压系统油压;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11 电动变桨后备电源电压; 12 其他监测:噪声等。
远程集控系统可对风电机组完成以下操作:(包含但不限于此) 1 风电机组的远程控制,包括对单台/成组风机启动/停机操作,定值设定与修改等;
2 偏航、桨距角调节控制;
3 单台风电机组及整个风场的有功、无功调节控制; 4 远程复位;
远程集控系统可采集、处理以下报警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此): 1 液压系统油面过低、油压过低、油压过高; 2 偏航、电缆解缆故障; 3 机舱异常振动;
4 机械刹车故障、刹车垫磨损;
5 发电机、齿轮箱和偏航电机温度异常; 6 风轮过速;
7 发电机、变频器保护系统动作; 8 安全系统启动;
3.2.2 升压站(开关站)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风电场侧应采集升压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数据并传输到远程集控中心,并可根据调度指令或其他控制指令对升压站内电气设备进行控制。主要信息量见以下列表:
升压站主要模拟量列表(参考) 序参数名称 号 1 主变Uab 模拟量 主变ab相间线电压,包含高压侧和低压参数类型 备注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侧 主变bc相间线电压,包含高压侧和低压2 主变Ubc 模拟量 侧 主变ca相间线电压,包含高压侧和低压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osφ 14 15 度 16 17 18 主变油面温度 主变绕组温度 母线Uab 模拟量 模拟量 模拟量 低压侧母线 各段母线bc相间线电压,包含高压侧和19 20 母线Ubc 母线Uca 模拟量 低压侧母线 模拟量 各段母线ca相间线电压,包含高压侧和页脚内容
主变Uca 主变U0 主变Ua 主变Ub 主变Uc 主变Ia 主变Ib 主变Ic 主变有功P 主变无功Q 主变功率因数模拟量 侧 模拟量 模拟量 模拟量 模拟量 模拟量 模拟量 模拟量 模拟量 模拟量 模拟量 主变零序电压,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 主变a相电压,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 主变b相电压,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 主变c相电压,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 主变a相电流,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 主变b相电流,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 主变c相电流,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 主变有功,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 主变无功,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 主变功率因数,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 主变频率,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 主变油面温度,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 主变绕组温度,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 各段母线ab相间线电压,包含高压侧和主变频率f 主变有载调压温模拟量 模拟量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低压侧母线 21 22 母线U0 母线Ua 模拟量 模拟量 母线 各段母线b相电压,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23 母线Ub 模拟量 母线 各段母线c相电压,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24 25 26 母线Uc 电度量 变压器档位 模拟量 母线 风场关口电度量及35KV侧出电度量等 母线零序电压,包括高压侧和低压侧 各段母线a相电压,包含高压侧和低压侧升压站主要开关量列表(参考) 序参数名称 号 1 2 3 4 5 6 7 号 升压站主要控制量列表(参考) 序号 参数名称 1 断路器位置 参数类型 遥控量 等 页脚内容
参数类型 开关量 开关量 开关量 开关量 开关量 备注 本体测控装置失电、主变低压侧保护测控断路器位置 隔离开关位置 手车位置 接地开关位置 主变信号 断路器信号 保护装置保护信装置失电、差动动作、重瓦斯保护动作等 开关量 开关量 SF6泄漏、SF6总闭锁,就地/远方等 根据不同保护装置的信息量表决定 备注 线路、主变高低压侧、集电线路、电容器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2 3 4 5 6 7 隔离开关位置 分接头档位 负荷开关 风机启动 风机停机 风机复位 遥控量 遥控量 遥控量 遥控量 遥控量 遥控量 线路、主变高压侧电动隔离开关等 有载调压主变分接头 箱变高压侧负荷开关 风机 风机 风机 针对主变压器,远程集控系统可采集、处理以下信号(包含但不限于此): 1 设备运行状态:运行、退出、异常及故障等各种运行状态,冷却风机运行状态;
2 运行参数,应至少包括:
1)电气量参数:主变高低压侧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
2)非电量参数:主变油温、油压、铁芯温度; 3)有载调压开关档位。
针对主变压器,远程集控系统可完成以下操作:(包含但不限于此) 1 对主变压器中性点隔离开关实现远方操作; 2 对主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实现远方操作;
3 对主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油箱滤油机实现远方操作; 4 对主变压器冷却风机(如果有)实现远方操作。
针对主变压器,远程集控系统可采集、处理以下报警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此):
1 保护动作;
2 重/轻瓦斯、变压器油温高、油压高/低、变压器油位低;
3 主变高低压参数越限,包括三相电压(过/低、闪变)、三相电流。 远程集控系统可采集、处理直流系统的以下信号(包含但不限于此): 1)模拟量:蓄电池电压、电流、浮充电流、充电装置直流电压、充电装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置直流电流、直流母线电压;
2)开关量:蓄电池保护设备开关状态、直流系统接地。 远程集控系统可对直流系统完成以下操作(包含但不限于此): 1)对直流系统交流充电电源实现远程操作; 2)对直流系统高频开关电源实现远程操作。
远程集控系统可采集、处理直流系统报警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此): 1) 蓄电池回路保护设备事故跳闸; 2) 蓄电池过充电;
3) 直流侧保护设备事故跳闸; 4) 充电装置故障; 5) 直流母线电压异常; 6) 绝缘监测装置故障。
远程集控系统可采集、处理UPS系统以下信号(包含但不限于此): 1)整流器输出电压、电流; 2)直流回路输入电流、电压; 3)逆变器输出电流、电压、频率; 4)旁路交流电压; 5)整流器运行指示; 6)逆变器运行指示; 7)静态开关位置指示; 8)旁路开关位置指示。
远程集控系统可采集、处理UPS系统如下报警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此): 1)整流器输入电压低报警; 2)直流输入电压低报警; 3)旁路交流电源电压低报警; 4)逆变器输入、输出电压低/高报警; 5)静态开关(旁路位置)报警;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6)整流器故障报警; 7)逆变器故障报警; 8)静态开关故障报警。
3.2.3 无功补偿装置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
远程集控系统可采集、处理无功补偿装置的以下信号(包含但不限于此): 1 装置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无功输出容量; 2 各IGBT换流阀组单元的工作状态; 3 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
4 各类保护动作情况及故障告警信息。
远程集控系统可对无功补偿装置完成以下操作:(包含但不限于此) 1 对无功补偿装置输出容量实现远方调节; 2 对无功补偿装置实现远方开停机; 3 对无功补偿装置滤波功能实现远方调节。
远程集控系统可采集、处理无功补偿装置如下报警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此):
1 直流过压;
2 电力电子元件损坏; 3 丢脉冲; 4 触发异常; 5 过压击穿; 6 温度过高。
3.2.4 箱变设备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远程集控系统可采集、处理风电机组升压变压器以下信号(包含但不限于此):
1 变压器油温及环境温度;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2 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 3 熔断器熔断、箱变门打开信号;
4 高压侧负荷开关位置信号、低压侧断路器位置信号、小空开位置信号; 5. 箱变低压侧母线A、B、C相温度及电压。
远程集控系统可对风电机组升压变压器完成以下操作:(包含但不限于此):
1 对风电机组升压变压器低压侧开关实现远程分合闸操作;
2 对风电机组升压变压器高压侧开关(如果有)实现远程分合闸操作。 远程集控系统可采集、处理风电机组升压变压器以下报警信号(包括但不限于此):
1 变压器重/轻瓦斯; 2 变压器油温高; 3 变压器油位低。
3.2.5 风功率预测系统数据采集
各风电场均配置风电功率预测系统,采集风电场气象数据、风电场实际出力等,并根据预测模型和算法来预报超短期、短期和长期风电场功率出力,并按照调度端要求上传预报数据。
风电场侧应采集风电功率预测系统运行数据并上传至集控中心,包括气象信息(风速、风向、环境温度及测风塔相关数据)和发电功率预测数据,具体数据需与风电场实际数据为准,并应满足实时采集要求。
3.2.6 功率控制系统(AGC/AVC)数据采集
目前各风电场均配置有功功率控制系统(AGC)和无功电压控制系统(AVC),能够接受调度端的指令调节风电场出力。集控中心可将各风电场侧AGC和AVC相关系统的数据传至集控中心远程监控系统平台,远期可够经过各项目公司与当地电力调度中心协调后,具备接收和执行调度端下达的控制目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标或指令功能。
风电场侧可采集风电场功率控制子站相关运行信息并上传至集控中心。
3.2.7 电能量计量信息采集
电场电量计量系统保持不变,原已有计量远传通道继续使用。电场侧设备可通过电能量采集器获取电量数据,并上传集控中心。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第四章 监控中心侧SCADA子系统
4.1 系统方案
监控中心侧SCADA子系统采用新能源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结构如图4.1所示。
图4.1 监控中心侧SCADA子系统结构
4.2 系统功能
4.2.1 数据接收
前置机按照IEC60870-5-104规约通过以太网从新能源电站侧SCADA子系统接收风电机组、光伏设备及升压站的运行数据,再以网络点对点通信方式将接收到的数据写入系统的实时数据库,实现对新能源电站运行信息的监测。同时,前置机从实时数据库获得控制命令,向电站通信终端下发控制报文,实现对新能源电站设备的遥控功能。
具体在实施过程中,依据新能源电站信息制定信息表,按照电站、间隔、设备建立接收数据表,存入历史数据库。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4.2.2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主要是将采集的电站运行信息存入数据库。监控中心侧SCADA配置了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借鉴IEC 61970 CIM数据模型标准,支持多应用,便于数据结构的扩展。
实时数据库提供实时信息,保存最新2小时内的实时数据。实时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定时存入历史数据库(测量量按照采样周期定时存入历史数据库,事件信息、告警信息、变位信息实时存入历史数据库)。实时数据库提供API接口,实现高效的实时数据处理。
历史数据库选用Oracle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系面向存储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具有分布优化查询功能,支持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及混合的体系结构,支持多种操作系统。
历史数据库为风电场运行统计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对历史数据库的访问按照三层结构(客户进程-服务进程-商用数据库),客户进程不能直接访问商用数据库,必须通过服务进程访问。服务进程提供访问历史数据库的接口,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和处理。
历史数据库服务器支持RAID5磁盘备份技术,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2.3 数据处理
1)模拟量处理 模拟量处理包括:
1.根据不同的时间或其他条件设置多组限值,提供方便的界面,允许用户手动切换。
2.允许人工设置数据,画面数据用颜色加以区分。
3.自动统计记录升压站模拟量的极值及其发生时间,并作为历史数据供查阅和再加工。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4.提供遥测越限延时(可调)处理功能,如某一遥测越限并保持设置的时间后,才作告警。
5.提供丰富的实时、历史生产曲线,实现设备状态变化的趋势分析,及早发现设备故障的先兆,必要时通过查看历史曲线分析故障原因。生产曲线包括:功率曲线,发电量的日、月、年曲线等。
6.提供风玫瑰图,掌握风场的风况规律,为制定风场生产计划提供数据参考。
7.光伏智能组件集成与宿主设备相关的测量与调节。 2)开关量处理
开关量处理采用“遥信变位+周期刷新”的信息传送机制,保证信息及时准确传送。
1.可实现分类报警。
2.事故判别:根据保护信号与开关变位判断事故类别。 3.开关量操作
(1)对升压站设备可实现人工置数,使用颜色加以区分。 (2)告警确认/复位功能。
4.自动统计开关事故跳闸次数,超过设定次数给出报警。
5.开关量变位和模拟量的变化曲线同一张图上显示,方便使用和分析。 3)公式计算
系统提供支持ANSI C的全C语言计算引擎,通过自定义各种C语言公式来完成各种计算,生成各类统计计算数据,使数据库具有动态特性。这些计算包括:总加计算、功率因数计算、平衡率计算、线损计算等。
系统拥有独立的C语言解析器,提供ANSI C语言的所有运算功能,包括: ·可采用C语言内置的标准运算函数,如abs,三角运算; ·可采用C语言提供的所有操作符和运算符;
·提供C语言全部的控制结构,如if then else 条件语句,for循环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语句,while循环语句,switch分支结构;
·支持变量定义,函数调用等C语言功能;
·可引用数据库中的任何数据进行计算。数值、开关状态、刀闸状态、电量值、计划值等均可进行计算,也可对计算结果进行递代计算;
·计算周期可由用户在线设定或修改。
所有公式的增加、修改,删除操作均可在线完成,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不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4.2.4 监控中心侧SCADA子系统内数据传输
监控中心侧SCADA通过专网接收由新能源电站侧SCADA上送的设备运行信息,将其存入数据库,各工作站通过以太网从数据库提取所需数据信息。在进行数据交换时采用网络中间件技术对底层网络数据传输进行封装,实现透明的网络数据传输。
4.2.5 报表服务
报表使用Microsoft Excel样式。具有报表定义、编辑、显示、存储、查询、打印等功能。报表界面如图2-4所示。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图2-4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系统报表界面
提供如下统计报表: 1) 电量报表
按照日、月、年统计累计发电量、累计上网电量、利用小时数、平均风速。
2) 生产报表
新能源电站实时负荷报表、平均负荷报表。新能源电站生产指标日报、月报、年报。
3) 新能源电站运行信息统计
新能源电站运行日报、月报、年报,报表统计。
4.2.6 权限管理
1.按照功能、角色、用户、组和属性来构建权限体系。 2.系统管理员缺省情况下不具有遥控权限。
3.可通过软压板或硬压板、操作把手等方式,确保远程风电监控系统对现场设备的控制权限。建议采用在风电场通信控制屏增加操作把手的方式,可靠性较高。
4.2.7 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可以为用户提供新能源电站信息查询、实时数据查询、历史数据查询、故障查询、数据检索、简报检索、报表管理等功能。
4.2.8 风电场监控信息
1)风场信息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图2-5风场信息
风场信息界面可以提供所查询风电场地理位置、运行情况及风电场的基本信息。
图2-6风场风机地理位置信息图
通过该图看到所有风机的运行状态,还可以查看风机与风机之间的电缆或光缆型号及长度等信息。该图有3层,第一层为地理分布、第二层为电缆或光缆型号列表、第三层为风机与风机之间的电缆或光缆布置方式图。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图2-7单个风场信息
单个风场信息界面可以提供所查询单个风电场运行情况及风电场内每台风机的基本信息。
2)风机信息
风机信息显示界面参见图1-8风场信息监测画面数据表参见表2-1。
图2-8风机信息图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表2-1 风场信息监测画面数据表
1、单台机组发电量统计 3、单台机组功率曲线 2、单台机组运行情况 4、单台机组24 小时/10 分钟记录 5、单台机组36 小时/10 分钟记录 6、单台机组状态码记录 7、单台机组状态码 9、单台机组可利用率组 11、单台机组10 分钟平均风速 13、单台机组10 分钟电压 15、单台机组偏航状态、角度 17、单台机组运行累计 19、风场的瞬时产量累计 8、单台机组可利用率 10、单台机组风玫瑰图 12、单台机组10 分钟发电量 14、单台机组10 分钟有功/无功 16、单台机组登录界面 18、风场总览 20、整个风场的历史产量累计
3)风玫瑰图和风功率曲线
系统具备风玫瑰图展示及风功率曲线统计功能。
图2-9风玫瑰图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图2-10风功率曲线
4.2.9 光伏电站监控信息
1)光伏电站信息
图2-11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总图)
2)光伏设备信息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图2-12 光伏逆变器信息
图2-13光伏逆变器信息(分图)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图2-14光伏汇流箱信息
4.2.10 报警及事件顺序记录(SOE)
1)报警
报警分为不同的类型,并提供画面、音响、语音等多种报警方式。对报警方式、限值可以在线修改。提供灵活、方便的手段定义报警的发生和报警引发的后续事件,支持报警的分类、分级定义,如系统级、进程管理级等分类定义。
报警功能的实施建立在接受数据表完成的基础上,根据信息定义,确定报警类型和报警方式,定义报警触发事件,在历史数据库中建立报警信息数据表。
支持短信方式的报警,在报表/告警工作站上,安装短信发送装置,可按照预先制定的告警规则将重要告警信息通过手机短信息的方式发送到指定手机号码上。
2)事件顺序记录(SOE)
SOE信息由风电场侧SCADA子系统上送, 监控中心侧SCADA子系统接收SOE信息,按照毫秒级分辨率写入历史数据库。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SOE功能如下:
1)
以毫秒级精度记录主要断路器和保护信号的状态、动作顺
序及动作时间,形成事件顺序表。
2) 打印。
3)
每条记录包括时间、电站名、设备名称和事件名称保存到按照新能源电站、间隔、设备等对SOE进行检索、查询和
历史数据库中。
4.2.11 控制功能
控制方面的功能包括遥控、遥调以及风机、光伏群控等。 1.
遥控内容包括风机/光伏设备的启动/停止/复位、35kV及以下等
级断路器分/合、变压器分接头档位的调节等。根据遥控内容形成遥控表存入历史数据库,定义遥控的约束条件,定义遥控属性及权限,将数据库的遥控表逐项关联至画面。 2.
遥调功能是对风机或光伏设备的有功输出上限设定值写入操作,
以实现对电站发电功率调节的功能,也可以设定电站母线的目标电压值,实现电站的AVC功能。 3.
群控群调功能是针对新能源设备数量多、调节控制工作量大的特
点而开发,支持多个新能源电站的不同遥控性质(启动/停机)自由组合选择和遥调值设定的输入,自动执行下发遥控和遥调命令,自动执行过程,不需操作人员介入。
实现同时对多台设备进行遥控和遥调操作。如图1-14、图1-15所示。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图2-14. 群控操作界面
图2-15. 群调操作界面
系统对于控制类操作采取了严格的安保措施:。
1. 控制类操作只能在操作员工作站上进行,操作人员必须具有权限和登陆口令才能实施操作,应输入站名、设备编号,以防误选点。操作过程有记录,可查阅、打印;
2. 控制类操作必须有返送校核,同时按选点、校验、执行三个步骤进行。操作的起始和结束通过画面和信息窗口提供相应提示;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3. 对于控制对象提供控制闭锁功能,由系统的多个实时信息构成闭锁条件,只有在条件满足时才能执行控制操作;
4. 控制类操作可要求监护人员核实控制内容,并且支持异机监护功能,即操作员和监护员分别在不同的工作站上执行自己的操作。
4.2.12 时钟同步
SCADA系统在新能源远程集中监控中心配置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钟。GPS设备挂接在实时数据库服务器上,分别用二个串口接入两台实时数据库服务器,为远程风电监控系统提供标准时间。实时数据库服务器与电站侧通信设备对时,保证整个系统时钟的一致性。
提供时钟监视手段,可将时钟信息在系统中所有平台上显示。 提供人机界面,方便用户设置日期和时间。
电站侧设备组通信控制器、升压站监控系统设备由其自有GPS设备对时,其上送的SOE事件记录带有精确时间,在SCADA数据库中保存供查询。
4.2.13 Web发布功能
系统具备WEB发布功能,可以向MIS网、办公网或公网发布新能源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实时信息,外网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办公电脑上,通过ie等网络浏览器访问新能源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系统中的WEB服务器一般配置两台,形成双WEB服务热备用,充分保障WEB信息的安全可靠发布。 在SCADA网与MIS 网等外网中间通过WEB服务器建立二个网络之间的联系,并向MIS提供SCADA数据服务, 例如:浏览图形、报表、历史曲线、各种告警操作记录等信息。WEB服务器不直接连接到实时运行系统上,而是通过物理隔离装置与实时数据网连接,由实时网的数据中心客户端实时向WEB发送数据,在WEB上建立镜像数据库。当需要浏览画面、报表、曲线时,WEB服务器通过应用服务程序向本机数据库发请求,实现了WEB浏览功能。 WEB服务器向外网计算机节点提供如下功能: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实时画面数据显示:与SCADA画面一致,无任何额外的画面维护
工作量,数据刷新周期可自定义。
历史曲线显示:可任意叠加历史曲线,曲线带游标。
报表查看:SCADA形成的生产报表可直接在浏览器上查看,并下
载到本地端。
告警信息查询:可随时查看SCADA所产生的各种告警信息。
4.3 技术指标
4.3.1 参考标准及依据 4.3.2 测量值指标
•测量值的系统综合误差 ≤1;
•越死区传送整定最小值 >0.5%额定值; •遥信处理正确率:
99.9%。
•遥控(调)正确率: 100%。 •事件顺序记录(SOE)分辨率 <2ms。
4.3.3 系统实时响应指标
•画面调用响应时间:实时画面 ≤3s; 非实时画面
≤5s;
•画面实时数据刷新时间: 2s-10 s可调;
•从数采装置输入值越死区到配调工作站CRT显示 ≤2s; •从数采装置输入状态量变位到配调工作站CRT显示 ≤2s; •全系统实时数据扫描周期: 2-5s; •事故时遥信变位传送时间: ≤3s •遥控遥调命令传送时间: ≤4s •双机故障切换时间: ≤30s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事故变位推画面时间:从收到RTU信息到画面推出 ≤5s •脉冲电度扫描周期: 5×N(N=1,2-12分);
•控制及调节命令传送时间(从按执行键到RTU输出) ≤2s •定时报表打印周期:按需整定
4.3.4 负荷率指标
1)电站正常状态下
•在任意30分钟内,服务器CPU的平均负荷率 ≤15%; •在任意30分钟内,工作站CPU的平均负荷率 ≤30%; •在任意30分钟内,局域网的平均负荷率 ≤15%。 2)电站事故状态下
•在任意30秒内,服务器CPU的平均负荷率 ≤30%; •在任意30秒内,工作站CPU的平均负荷率 ≤60%; •在任意30秒内,局域网的平均负荷率
≤30%。
4.3.5 可靠性指标
•双机热备用,保证实时任务不中断。
•系统中任何设备故障,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系统使用寿命 >10年。 •主站端系统可用率
≥99.99%。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25000小时。
4.3.6 系统时间指标
•系统时间误差 <1ms。
4.3.7 工作环境与电源
4.3.7.1 工作环境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未提及项或有冲突时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为准。 操作温度:
15至30
温度变化率: <10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 尘埃粒度:
5%-95%(不凝结) 20 %至80 % ≥0.5u
调度所尘埃个数: <18000粒/升 机房尘埃个数: <10000粒/升
无线电干扰: 在0.15至500Mhz时<126分贝 磁场干扰场强: ≤800A/m(10奥斯特) 交流工作地接地电阻: ≤4欧姆 安全保护地接地电阻: ≤4欧姆 防雷保护地接地电阻: ≤10欧姆 不间断电源: 8小时 交流电: 210至230伏 周波: 49至51赫兹
周围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剧烈振动冲击源。
4.3.7.2 电源
交流电压在176V-264VAC内正常工作; 周波在48HZ-52HZ内正常工作; 接地电阻小于0.5欧。
4.4 大屏幕显示系统简介
为满足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中心实现远程数据、图像信息迅速、直观调用显示的需要,项目建设计划配置一套大屏幕显示系统,采用由10块(2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5)67英寸DLP(led光源)大屏幕拼接组成的DLP大屏幕拼接墙显示系统方案。
DLP拼接墙(led光源)技术特点: 系统的先进性
DVS投影显示单元采用全新的LED光源,采用TI 最新的0.95 \"SXGA+ 12°偏转角LVDS DMD芯片、DarkChip3™技术、极致色彩™DLP技术,具有超长寿命、高亮度、高对比度、色彩逼真的特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DVS投影单元内置图像处理器集成于电子模块主板,可靠性更高,在不需要外部图像拼接控制器的情况下支持硬件处理的RGB信号和视频信号直通显示、画中画显示及M×N方式放大显示,达到业内先进水平。采用专为拼接系统设计的投影屏幕,提高对比度及屏幕增益,特殊防眩光、防反射保护层使亮度一致性和色彩一致性极佳;采用相关领域最新型的制造材料,大型数控机床μm级机械加工误差控制保证箱体的无缝拼接。
MiNiCON图像拼接控制器采用最新的Fabric Switch高速独立数据总线处理传输技术,所有信号都能够以60帧/秒的速度进行处理。纯硬件嵌入式结构设计,具有高性能、高可靠度、高度安全、低功耗等优点,为高端图像显示需求提供最卓越的显示技术,满足7×24小时工作要求。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设计,投影单元及图像拼接控制器均采用数字DVI接口,使整个图像处理传输过程全数字化,实现高清晰度、色彩逼真的图像显示。
系统的可靠性
大屏幕系统的关键部件—VW投影光机引擎、DVS投影单元、MiNiCON图像拼接控制器和控制管理软件全部采用同一家厂商产品,核心设备均获得3C质量认证,全部采用针对性兼容衔接设计,在保证系统兼容性同时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DVS投影单元采用专业的散热防尘设计,通过IP5X防护等级测试,并通过8级抗震测试。核心部件DMD芯片寿命高达100000小时,独具后盖开启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自动断电保护措施,具备高可靠性特点,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30000小时,保证系统7×24小时连续稳定工作。
系统设备涉及的使用电压、电源、线缆选择、穿管布线、接地等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安全标准。
DVS 投影显示单元、MiNiCON图像拼接控制器及图像处理系统架构均采用可靠的冗余设计方案:
MiNiCON图像拼接控制器采用可热插拔模块,采用热备份冗余电源,提高控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系统同时具有投影单元内置图像处理模块和外接图像拼接控制器的双通道图像处理,两套图像处理系统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备份,在正常情况下用户可自由选择两套图像处理系统的输入信号及显示方式。在外置图像拼接控制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内置图像处理模块可以发挥重要的冗余功能,保证大屏幕系统正常显示,更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的扩展性
DVS一体化显示单元和MiNiCON图像拼接控制器均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DVS一体化投影单元采用先进的标准化、模块化、前维护式箱体结构设计,采用坚固的框架式结构,支持多层多列叠加组合拼接,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维护性,在需要增添投影单元数量时,只须将投影单元进行叠加组合即可。
MiNiCON图像拼接控制器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需要扩展时,只需增加相应数量的输入/输出板卡并升级软件配置即可,不须更换控制器,无须对用户应用系统作任何改变。
MiNiCON大屏幕控制管理软件可向用户开放系统通讯协议,提供二次开发接口,满足开发应用软件的需求,并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满足用户指定的特别控制需要。
系统的高度集成性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的优势就在于高度的系统集成性,整个系统由一套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MiNiCON控制管理软件集中控制及管理,除进行投影设备管理、控制各种信号显示方式外,还可以现场自由添加控制RGB矩阵、视频矩阵等相关外围设备。
同时,MiNiCON软件可通过协议与监控系统、报警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等软件对接并协调工作,用户在同一个操作界面下就可以实现监控摄像机的远程控制、信号调用,报警触发信号显示,以及监控信号在投影屏幕和监视器上的切换显示,使多个系统达到高度集成、集中控制。
系统的易维护性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在兼顾优良性能的同时充分考虑易维护性及经济性,具有高性能、低损耗、易维护的特点,有效降低系统运行中的维护费用。
DVS投影单元采用快速开启后盖技术,色轮和灯泡均可快速更换,MiNiCON图像拼接控制器关键部件提供独特热插拔,确保系统不间断工作。控制系统具有自动恢复机制,在图像拼接控制器或控制计算机遭遇故障时,可一键快速实现系统还原,有效缩短了平均修复时间。
大屏幕系统主要设备技术规格
DVS-67-SXGA+L投影单元主要技术指标: 显示技术 分辨率 输出亮度 对比度 均匀度 光源 光源寿命 扫描频率 DLP技术(单片0.95\" 12° LVDS DMD芯片) SXGA+(1400×1050像素) 900ANSI(常规)/ 1100ANSI(高亮) 2000:1(典型值),100000:1(动态) >95% 3×6 LED 60000小时 (标准工作模式)、80000小时(经济工作模式) 水平:15kHz-120kHz,垂直:24Hz-120Hz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模拟RGB1 Dsub-15p(640×480-1920×1200) 5BNC(兼容RGBHV, YPbPr, CVBS) 模拟RGB2 支持720P, 1080p, 兼容NTSC, PAL, SECAM 输入 数字RGB1 标准板 数字RGB2 RS232 RS422 ETHERNET 数字RGB 输出 RS422 DVI-I(640×480-1920×1200) HDMI(支持HDCP) D-Sub 9p RJ45 RJ45,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 DVI-D RJ45 5BNC(兼容PIP : RGBHV, YPbPr, CVBS) 模拟RGB 支持720P, 1080p, 兼容NTSC, PAL, SECAM 扩展板 (可选) 输入 数字RGB1 S-Video 数字RGB2 数字RGB3 DVI-D(640×480-1920×1200) S-Video 3G SDI Display Port 3G SDI 输出 数字RGB 控制方式 电源 RS232C、RS422、ETHERNET网络 AC100V~240V@50/60Hz,1+1冗余电源(可选)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功率 工作温度 工作湿度 365W(高亮模式)、295W(标准模式)、265W(经济模式) 10℃~40℃,建议最佳工作温度22±5℃ 10%~90%,无凝露 尺寸规格:
产品型号 屏幕尺寸 (英寸) 屏幕宽度A(mm) 屏幕高度B(mm) 箱体高度C(mm) 箱体厚度D(mm)
建设完成后的DLP大屏幕显示系统可以满足以下要求:
能够与用户各种应用平台,如监测系统、指挥调度系统,CCTV视频监控系统、SCADA系统、ATS调度系统、EMCS环控系统、GPS系统、GIS系统等各类子系统进行连接集成。
可根据用户需要在大屏幕上任意显示各种动态、静态视频和计算机/工作站图文信息。
系统支持单屏、跨屏以及整屏显示模式,可实现多路动/静态信号窗口的缩放、移动、漫游等功能。
整套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上已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存储和处理能力满足远期扩展的要求
页脚内容
DVS-60 60″ 1219.2 914.4 1264.4 1254 779 860 DVS-67 67″ 1361.4 1021 1381 1361 856 900 DVS-80 80″ 1600 1200 1615 \\ 965.6 \\ 后维护 前维护 后维护 前维护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配置方案:
根据本项目工程需求,本设计方案提供的大屏幕投影拼接显示系统包括拼接单元组合墙体、图形拼接控制器、大屏控制控制管理软件、矩阵切换器、接口设备、专用线缆等,由以下部分组成:
DVS-67-SXGA+L投影显示单元 DZ-50投影单元底座 minicon图像拼接控制系统 minicon大屏幕控制管理软件 专用工程线缆
8(2*4)套 4套 1套 1套 8套
本大屏幕投影显示墙由8套67″ LED光源DLP一体化投影单元DVS-50组成,组合方式为2×8(行
列);
DVS-67单元屏幕尺寸:1361.4mm宽×1021mm高; 整屏显示面积为(1361.4mm ×4) ×(1021mm ×2)=5445.6mm×2042mm)
无缝拼接组合方式,物理拼缝小于0.5mm。
底座高度:暂定为800mm,具体尺寸待设计联络时确定;
具有内置图像处理器,可不依赖外部图像拼接控制器实现图像的分屏显示、拼接显示、整屏显示。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第五章 数据通信子系统
5.1 通讯链路需求
(1)内部数据网需求
监控中心侧与风电场侧之间需建设三条2M专线通道,一条用于两侧的安全I区之间传输SCADA数据,一条用于两侧的安全II区传输非实时数据,一条用于两侧的安全III区之间传输视频数据。 (2)内部网络电话需求
为实现远程监控中心侧与风电场之间内部联系通畅,需在远程监控中心侧与风电场侧之间建设内部网络电话。 (3)电力调度部门需求
为实现远程监控中心与各级调度间调度命令畅通,需在远程监控中心侧预留下列通信通道:
2M带宽的调度电话; 2M带宽的三区数据网通道; 2M带宽的二区数据网通道;
5.2 内部数据网建设方案
本项目传输通道拟租用运营商的(E1接口)电路,租用三条2M通道,其中一条通道给SCADA系统使用(主备),一条供两侧二区传输非实时数据使用,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另外一条2M通道。
本系统传输组网结构简单,通道为租用电路,网络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电路租用方和电路出租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分工界定。
方案如图5.1所示。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图5.1 内部数据网建设方案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第六章 视频监视子系统
6.1 视频中心系统组成
视频中心系统主要由服务器管理系统、存储系统、解码系统、控制系统、显示系统等组成。
同时监控中心系统还需保障系统来支撑平台业务。为保障中心系统的监控质量,中心需具备完善的机房基础保障和先进的网络设备、丰富的网络带宽和光纤资源;为保障平台的稳定运行,中心可采用双机双网配置,双机分别冗余部署在两个不同的网络中;为保障平台的网络安全,应在平台与MIS网、电力综合数据网之间配置防火墙,通过定义安全策略来实现网络安全;为保障平台的应急能力,可在报警服务器接入短信/彩信报警模块。
6.2 服务器管理系统
6.2.1 服务器
平台服务器可以分布式部署、独立运行,各服务器都可以支持应用集群的方式冗余进行配置和在线扩充,具备彼此的应用服务器接管能力。
服务器统一采用PC服务器;服务器应具备多CPU系统、高带宽系统总线、I/O总线,具有高速运算和联机事务处理(OLTP)能力,具备集群技术和系统容错能力;服务器应支持双路独立电源输入,采用机架式安装。
平台主要有以下服务器:中心管理服务器CMS、流媒体服务器VTD、移动视频转码服务器等。其他软件模块可安装在这些服务器实现功能。
6.2.1.1 管理服务器
管理服务器CMS是综合安全防范系统中心系统的核心单元,应实现前端设备、后端设备、各单元的信令转发控制处理,报警信息的接受和处理以及业务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支撑信息管理,同时也需要提供用户的认证、授权业务以及提供网络设备管理的应用支持,包括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等等。
6.2.1.2 流媒体服务器
流媒体服务器VTDU是综合安全防范系统系统的媒体处理单元,实现客户端对音视频的请求、接受、分发,流媒体服务器仅接受本域管理服务器的管辖,在管理服务器的控制下为用户或其他域提供服务。
流媒体服务器可实现集群部署,可实现分布式部署,即可向前端或其他流媒体服务器发起会话请求,也可以接受客户端设备或其他流媒体服务器的会话请求。
流媒体服务器能接受并缓存媒体流,进行媒体流分发,将一路音视频流复制成多路。
6.2.2 工作站
6.2.2.1 监控工作站
监控工作站负责对平台所辖厂区的实时预览、录像回放、环境量呈现、报警管理及视频、报警等系统信息的获取和控制。
C/S控制客户端专门用于对平台视频、环境量、报警调阅,对设备进行操作、控制,满足控制客户端的要求。
6.2.2.2 配置工作站
配置工作站负责对平台内部进行大屏配置、权限管理、录像管理、报警管理、安全管理、电子地图管理、模拟量数据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及厂区视频、报警等系统的配置管理。
B/S配置客户端专门用于对平台进行维护、配置和管理,满足配置客户端需要实现的功能。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6.3 存储系统
监控中心对前端重要区域及重要视频图像进行集中录像存储,前端系统采用视频处理单元实现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与集中备份存储的有效结合,可大大提高录像资料保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减少由于录像视频资源丢失带来的风险。
目前主流的网络存储模式多为IP-SAN(基于IP以太网络的SAN存储架构),该方式使用iSCSI协议代替光纤通道(FC)协议来传输数据,直接在IP网络上进行存储,iSCSI协议就是把SCSI命令包在TCP/IP 包中传输,即为SCSI over TCP/IP。
IP-SAN存储模式需要配套存储服务器,不但会增加服务器开支,而且可能多个系统故障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存储模式就应运而生。随着云技术的发展,云存储的应用大大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降低客户使用成本。
6.3.1 CVR存储模式
CVR ( Cloud Video Recorder ) 视频云存储设备是集编码设备管理、录像管理、存储和转发功能为一体的视频专用存储设备。即把录像功能和播放功能嵌入到存储设备中,实现编码器数据流直接写入存储,或通过流媒体转发写入存储。平台和客户端可以直接从存储中点播、下载。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图6-1 CVR媒体流走向图
采用CVR流存储的优势:
支持视频流经编码器直接写入存储设备,由平台或客户端直接从存储设备点播回放,减少了服务器的投入成本,避免服务器形成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
存储设备性能根据视频码流的特点优化,可以承受大量监控码流并发写入,大大提高了系统性能;
存储可以实现按需分配,存储容量可以根据监控规模的发展和增长来动态增长;
客户端、平台直接接入,可实现对监控数据的直接下载、检索、浏览和回放等;
可获得极高的录像导出速度,提供更流畅的录像回放质量,不再占用DVS/DVR资源数据,避免了编解码器网口的性能瓶颈;
存储具备检索功能,对于存储在CVR系统中的所有录像资源,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灵活、快速、准确的检索和回放;
部署简单,易扩展,支持分布式存储与集中式管理的机制;
高可靠性,存储设备间各自独立,任何单磁盘阵列的故障不会影响其他盘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阵的正常使用;
彻底解决以往模式反复读写造成的文件碎片问题;
采用流媒体协议解决了存储的掉电故障问题和存储的文件系统损坏导致的监控服务停止,数据丢失等故障问题;
突破通用存储逻辑卷的容量限制,提供超大容量录像卷。
6.3.2 存储配置
1) 需求容量计算
需要考虑前端监控路数、单路视频图像码流、录像时间、录像保存时间。 视频图像存储空间计算公式:单个通道24小时存储的存储容量(GB)=【视频码流大小(Mb)×60秒×60分×24小时×存储天数/8】/1024。
以一路视频图像在7天、15天、30天所需要的占用空间估算如下:
存储天数 7天 视频规格 1920*1080(HD1080P),8Mb码流(最佳图像效果) 1280*720(HD720P),4Mb码流(最佳图像效果) 720*576(D1),2Mb码流 (最佳图像效果)
2) 可用容量计算 磁盘容量损失: 标称2TB
的硬盘由于进制关系,其实际可用容量为
页脚内容
15天 30天 591 1266 2532 296 633 1266 148 317 633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2000/1.024/1.024/1.024=1862GB。
格式化损失:
如果一个裸硬盘空间要被某个文件系统识别并且存储该文件系统的数据,则需要被该文件系统进行格式化,而这个过程有一定的空间损失。(可以理解为毛坯房的装修,装修都会占用一定的空间,不同的装修风格占用的空间也不同)。CVR格式化损失通常为3%-5%,我们一般以5%计算。
RAID和热备盘损失:
RAID的主要特点是多硬盘冗余、并行工作,比起单盘模式性能高、可靠性强。RAID5中有1片盘的逻辑容量用于存储校验数据,热备盘用来做故障替换,不存储实际数据;经测试8-12块硬盘做一组RAID 5时读写性能最高,硬盘数量再往上增加,性能不会更好,增加到一定数量性能反而会有所下降。一台设备配置多组RAID可以分散磁盘坏掉时数据丢失的风险,如果多组RAID轮流工作还可以明显降低磁盘的故障率。根据项目经验,推荐16盘位配置1组RAID和1片热备盘,24盘位配置2组RAID和1或2片热备盘,48盘位配置3组RAID和2或3片热备盘(具体配置可根据项目情况进行调整)。
设备选择:
选择设备时,首先要考虑设备提供的存储容量是否能够满足需求,其次再考虑提供这么大存储容量的设备性能是否能够满足项目中前端并发写入,如果不能满足需要考虑更换更高性能产品或是选择更小盘位产品来分担设备压力。不同系列产品对并发录像数支持不同,根据实际项目前端码流和并发路数进行选择。
3) 应用实例
根据项目经验,推荐16盘位配置1组RAID和1片热备盘,24盘位配置2组RAID和1或2片热备盘,48盘位配置3组RAID和2或3片热备盘(具体配置可根据项目情况进行调整)。
1台DS-A1024R,配置24片2TB企业级SATA II硬盘,设备配置2组RAID5,另配置1片热备盘,考虑到RAID、热备盘和5%的空间格式化损失,本配置可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以提供的有效容量为:(24-(2+1)×1台)×1862×0.95/1024=38.28TB。
6.4 解码系统
监控中心的上墙视频都是取自前端网传过来的压缩视频,需要将压缩视频流解码才能进行上墙显示。视频解码主要分为解码器解码、视频综合平台解码方式。
解码系统能支持主动解码和被动解码两种模式: 1) 主动解码
又称动态解码,由解码器主动连接编码器请求数据流; 解码上墙,远程录像回放上墙。 2) 被动解码
解码器不会发起请求;
其他设备向解码器上传数据,解码器只有接到数据以后才开始解码; 电脑上录像文件回放上墙。
6.4.1 解码器
目前我们常用的解码器为DS-6300D系列和DS-6400HD-T系列。 1) DS-6300D系列
DS-6300D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协议、多种码流的传输方式,可支持高清720p视频流的解码输出,同时支持4CIF/DCIF/2CIF/CIF/QCIF分辨率图像解码;支持BNC和VGA同时解码输出;支持语音对讲、报警输入/输出、透明通道等功能,为大型电视墙解码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主要功能如下:
支持解码图像叠加前端编码设备的智能分析信息; 支持VGA、BNC接口解码输出; 支持主动解码和被动解码两种解码模式;
支持直连前端设备和通过流媒体转发的方式获取网络实时数据;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支持远程录像文件的解码输出;
支持透明通道传输,可远程控制DVR或DVS上连接的云台。 2) DS-6400HD-T
DS-6400HD-T支持高清1080P网络视频的解码输出;支持VGA、HDMI、BNC接口解码输出;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协议、多种码流的传输方式,为大型电视墙解码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主要功能如下:
支持HDMI、VGA、BNC三种输出接口;
HDMI和VGA输出分辨率最高都支持1920*1080; 支持主动解码和被动解码两种解码模式;
支持直连前端设备和通过流媒体转发的方式获取网络实时据; 支持大屏拼接功能,最多支持2*2、2*3、3*2、2*4、4*2的大屏拼
接;
支持远程录像文件的解码输出;
支持透明通道传输,可远程控制DVR或DVS上连接的云台。
6.4.2 视频综合平台
视频综合平台参考ATCA (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s Computing Architecture 高级电信计算架构 )标准设计,支持模拟及数字视频的矩阵切换、视频图像行为分析、视音频编解码、集中存储管理、网络实时预览、视频拼接上墙等功能,是一款集图像处理、网络功能、日志管理、用户和权限管理、设备维护于一体的电信级视频综合处理交换平台。
主要功能如下: 1) 硬件结构
标准机架式设计,运营级ATCA机箱系统; 插拔式模块化设计,可根据需求灵活扩展;
业务模块支持热插拔、双电源冗余、智能风扇自动调温,确保系统稳定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可靠;
双高速无阻塞背板设计,满足大容量视频数据高速交换的需求。 2) 矩阵切换控制
支持模拟、网络、数字视频信号的接入和切换输出; 支持高清、标清视频切换及输出; 模拟视频数字化后无压缩直接交换输出; 支持键盘控制切换;
模块化输入、输出板设计,可根据需求组合为各种规格的数字视频交换
矩阵;
支持多台视频综合平台光纤级联,扩展视频矩阵规模,实现多级矩阵级
联管理。
3) 视频编码输入
H.264视频压缩标准;
支持BNC、VGA、RGB、HDMI、DVI、HD-SDI、光纤接入编码; 支持复合流和视频流编码,复合流编码时音频和视频同步; 支持双码流技术。 4) 视频解码输出
支持BNC、VGA、DVI、HDMI输出显示;
支持BNC支持1/4画面分割显示,VGA、DVI、HDMI支持1/4/9/16
画面分割显示;
支持IPC、DVR、DVS视频解码上墙显示; 支持1080P及以下所有分辨率视频解码显示;
支持16个预设场景,用户可以自定义每个场景电视墙布局。 5) 大屏拼接
支持大屏拼接功能,最多支持15组大屏; 支持最大79个子屏进行拼接;
支持开窗和漫游功能,最多可实现开4个窗口。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6) 智能分析
支持视频场景智能分析报警图片上墙;
支持穿越警戒面检测、进入区域检测、离开区域检测、区域入侵检测; 支持徘徊检测、物品遗留检测、物品拿取检测、停车检测、人员聚集、
快速移动检测;
支持智能报警触发录像、定时录像、及其他方式报警录像;
支持视频场景突变报警;对于摄像机移动,遮挡等造成短时间内视频场
景信息发生大范围的变化时产生报警。
7) 录像与存储
支持定时录像、移动侦测录像; 支持录像的预录与延时; 支持冗余录像;
支持录像文件的锁定与解锁; 支持硬盘盘组管理;
支持NVR、CVR、NAS、IP-SAN等网络集中存储方式。 8) 网络功能
内置千兆交换机,具备多个千兆网口,用于网络视频的实时预览、解码
上墙及网络集中存储等;
支持TCP/IP协议簇,支持RTSP、TCP、UDP、RTP、PPPoE、DHCP、
DNS、DDNS、SADP等协议;
支持单播和组播;
支持网络扩展信号量报警输入输出控制; 支持远程控制模拟、数字视频的切换上墙;
支持远程获取和配置参数,支持远程导出和导入参数; 支持远程获取系统运行状态、系统日志; 支持远程重启、恢复默认设置、升级等日常维护。 9) 其他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支持本地报警输入输出控制、支持串行接口扩展信号量控制; 支持本地的大路数云台控制;
完备的操作、报警、异常及信息日志记录; 完备的用户权限管理,权限可细化到通道。
6.5 视频监控系统
6.5.1 主干交换机
平台需配置主干网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通过使用硬件交换机构实现了IP的路由功能,其优化的路由软件使得路由过程效率提高,解决了传统路由器软件路由的速度问题,可以说三层交换机具有“路由器的功能、交换机的性能”。
二层交换机会因为无法分割广播域而无法隔离广播风暴,采用传统的路由器,虽然可以隔离广播,但是性能又得不到保障。而三层交换机的性能非常高,既有三层路由的功能,又具有二层交换的网络速度。二层交换是基于MAC寻址,三层交换则是转发基于第三层地址的业务流;除了必要的路由决定过程外,大部分数据转发过程由二层交换处理,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
综合监控系统由于存在视频监控,需要传输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三层交换机具有QoS(服务质量)的控制功能,可以给不同的应用程序分配不同的带宽。
可以专门为视频传输预留一定量的专用带宽,相当于在网络中开辟了专用通道,其他的应用程序不能占用这些预留的带宽,因此能够保证视频流传输的稳定性。而普通的二层交换机就没有这种特性,因此在传输视频数据时,就会出现视频忽快忽慢的抖动现象。
视频点播(VOD)也是用户经常使用的业务。但是由于有些视频点播系统使用广播来传输,而广播包是不能实现跨网段的,这样VOD就不能实现跨网段进行;如果采用单播形式实现VOD,虽然可以实现跨网段,但是支持的同时连接数就非常少,一般几十个连接就占用了全部带宽。而三层交换机具有组播功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能,VOD的数据包以组播的形式发向各个子网,既实现了跨网段传输,又保证了VOD的性能。
6.5.2 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或专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防火墙主要由服务访问规则、验证工具、包过滤和应用网关4个部分组成。
防火墙是解决网络边界安全的重要设备,它主要工作在网络层之下,通过对协议、地址和服务端口的识别和控制达到防范入侵的目的,可以有效的防范基于业务端口的攻击。
防火墙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最基本功能就是控制在计算机网络中,不同信任程度区域间传送的数据流。例如互联网是不可信任的区域,而内部网络是高度信任的区域。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信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它允许你授权的用户进入你的网络,同时将未授权的用户隔离在网络之外,以避免安全策略中禁止的一些通信,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你的网络。换句话说,如果不通过防火墙,MIS网用户就无法访问Internet,Internet上的人也无法和MIS网用户进行通信。
防火墙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入侵者必须首先穿越防火墙的安全防线,才能接触目标计算机,用户可以将防火墙配置成许多不同保护级别。平台需冗余配备1000M防火墙。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第七章 生产管理子系统
7.1 系统配置方案
7.1.1 系统体系架构
7.1.1.1 SOA架构
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软件系统架构,将服务(SERVICE)作为整个SOA的核心,从而简化系统的开发,使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保证系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
SOA可通过互联网服务器发布,从而突破企业内网的限制,实现与供
应链上下游伙伴业务的紧密结合。
SOA与平台无关,减少了业务应用实现的限制。要将企业的业务伙伴
整合到企业的“大”业务系统中,对其业务伙伴具体采用什么技术没有限制。
SOA具有低耦合性特点,增加和减少业务伙伴对整个业务系统的影响
较低。在企业与各业务伙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节省的费用会越来越多。
SOA具有可按模块分阶段进行实施的优势。可以成功一步再做下一步,
将实施对企业的冲击减少到最小。
7.1.1.2 应用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三层/多层应用体系架构,基于多平台支持、分布式计算、高安全性和操作简单等特性设计。
系统总体采用三层体系结构(表示层/中间层/数据层)。其中,客户端不能直接访问数据服务器,所有对数据服务器的访问都必须通过中间层服务完成,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提高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三层体系结构可大幅度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基本上实现了客户端免维护。
三层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3-1 管理系统体系架构
(1) 表示层
表示层的任务是从客户端的浏览器向网络中的Web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Web服务器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后使用HTTP协议把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传送给客户端,客户端接受传来的数据和信息,并通过Web浏览器显示出来。
(2) 中间层
中间层承担业务逻辑和数据库访问的代理工作。
中间层在接受到客户端的请求之后,首先需要执行相应的扩展应用程序与数据库进行连接,通过SQL语句等方式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数据处理申请,然后将数据库服务器的处理结果提交给客户端。
(3) 数据层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数据层的任务是接受Web服务器对数据库操作的请求,实现对数据库查询、修改、更新等操作,并把运行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
综上所述,为了便于系统的安装、维护和使用,采用扩展性能好并且有符合信息化发展方向的分布式三层应用模式无疑是最佳选择。
7.1.1.3 组件化程序设计
系统的设计采用组件化思想,即把管理信息系统拆分为一系列功能相对独立的组件,所有的组件相互协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各种功能及业务逻辑均以组件方式开发,实现“软件总线”和“热插拔”的功能,保证系统能够快速地开发和部署。
而且以后系统的扩展和升级都很方便,对已经运行的系统没有影响。当系统的外界软硬件环境发生变化或者用户需求有所更改时,并不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修改和重新安装,只需要替换相应的组件,就可以进行软件升级或业务流程的更改。
图3-2 组件化设计
7.1.1.4 使用面向对象技术
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思想,生成的代码效率高、可靠性好、可维护性强、易于扩展。
7.1.2 系统部署方案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管理信息系统支持数据中心集中(B/S)部署和数据中心分布式(C/S)部署。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可直接利用当前的局域网络部署,不需要对网络进行改造即可满足系统对网络的要求。
B/S(Browser/Server)结构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 。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7.1.3 系统特点
7.1.3.1 面向管理,实现闭环
“闭环管理”可以堵塞工作漏洞,提高工作效率,执行好制度,落实好责任,规范企业的各项管理,是目前电力企业积极提倡的管理方式。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条件所限,许多工作没有形成“闭环管理”。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闭环管理”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多种手段保障了企业管理的闭环,是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闭环管理的实现手段包括:
3.1.3.1.1 流程闭锁
系统对相关业务进行闭锁,确保工作按照正常流程执行: 填写内容闭锁; 签名后锁定相关内容; 工单批准后方能建立工作票; 工作票关联工单等。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图3-3 流程图
3.1.3.1.2 工作流程跟踪管理
系统可以跟踪每个工作的流程,管理者能够实时的了解工作的执行情况,以便对工作进行安排或调整。系统可以跟踪的内容包括工作中已完成的内容、完成时间、完成人、当前正在执行的内容、本工作中剩余的内容等。
3.1.3.1.3 流程考核与优化
通过流程记录各个环节的处理时间,对超时进行考核,并对流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限时启动考核; 限时处理考核; 完成情况考核; 流程节点用时统计等。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图3-4 流程考核图
3.1.3.1.4 任务反馈信息
管理人员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可以设定任务的反馈信息,这样当任务的接收者打开任务时,系统会自动给任务的管理人员发出反馈,根据反馈情况,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每个任务的接收和完成情况。对于没有及时接收任务的用户,管理人员可以采用电话通知等方式进行二次通知,以避免任务的拖延。
3.1.3.1.5 任务到期前的提醒
管理人员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可以设定该任务的要求完成时间,系统会在任务到期前的某个时间给相应的任务责任人发出警告提示,督促该任务的执行。
3.1.3.1.6 上溢功能
管理人员可以对一些比较重要的任务设置“上溢”属性,例如计划工作、定期性工作、重要的设备缺陷、重要的事项等,具有“上溢”属性的任务,如果到期后没有完成,则系统除了提示该任务的直接责任人外,还会提示责任人的上一级管理人员,上级管理人员看到提示后,可以及时督促相关人员进行工作。并且支持持续监督,也就是具有逐级上溢功能。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图3-5 上溢功能
3.1.3.1.7 未完成任务的黑名单
系统可以根据任务的反馈信息,对相关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查询统计,以督促相关人员及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如管理人员可以查询没有完成某个任务的人员、某个人员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完成的任务等。
7.1.3.2 简单易用
应用软件的主要作用是为使用者带来方便,减轻使用者的劳动强度,规范使用者的操作,同时加强对管理的数据支持。
针对简单易用,系统的功能实现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3.1.3.2.1 单点登陆
系统中各个模块共用一套部门人员以及权限信息表,这些信息与人事劳资模块中使用的人员信息同步,这样可以保证人员的一致。对于用户的权限,采用统一设置的方式实现,这样既可以保证权限分配的简单统一,又能方便对权限的浏览查看。在登陆时,采用统一的登陆界面,用户登陆系统后,系统会缓存用户信息,当用户切换到其他模块时,不用再次登陆系统。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3.1.3.2.2 图形应用
图形化操作具有直观、快捷等优点,更符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系统中将包含生产现场的所有系统图(一次、二次、风机、光伏设备等),使用者可以在图形上进行多种便捷操作,例如:台帐查看、缺陷录入、设备履历信息查看,并可通过在系统图上模拟操作生成自己所需的文本。
图形生成工作票安全措施; 图形生成操作任务、操作步骤; 图形生成运行记事; 图形查看运行方式; 图形查看台帐信息等。
图3-6 图形应用
3.1.3.2.3 面向用户
系统可灵活设置每个岗位的首页内容。不同岗位的用户登录后,系统将该用户关心的数据和待办事宜分门别类的进行组织展现,用户在这一个界面上就可以完成相应的工作。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3.1.3.2.4 智能导航
根据实际业务,为相关业务提供相应功能按钮,使系统操作更加人性化。 根据检修计划填写工单; 工单中提交物资申请; 根据事故异常填写缺陷; 工作票中回填修试记录; 工作票中回填缺陷等。
3.1.3.2.5 多入口
系统为同一个功能提供多个入口,使用户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菜单中建缺陷; 巡视中建缺陷; 故障中建缺陷; 图形中建缺陷; 台帐中建缺陷等。
图3-7 功能多入口
3.1.3.2.6 快捷规范化输入
系统提供多种输入方式的支持,及对输入内容的合法性检查,实现输入的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快捷、规范:
常用词输入
电力系统中的许多输入具有规律性,比如工作票中的工作内容及地点、安全措施、危险点和控制措施等。充分研究各种输入规律,使用户在不同的输入区域进行输入时,系统会弹出不同的备选内容,供用户选择输入,由于系统弹出的只是与该输入区域有关的常用词,相当于对常用词进行了预先过滤,可大大提高用户的选择输入速度。
图3-8 快捷规范化输入
选择输入
对于比较有规律的输入内容,可以将相应的内容进行维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直接通过选择输入,可以选择输入的内容包括:人员选择、部门选择、时间选择、常用数量单位选择等。
共享输入
主要包括数据的一输多用和根据操作自动生成相应的内容。比如:巡视数据上传后,根据巡视过程中发现的缺陷生成缺陷单等。
跟随输入
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当前输入自动填充相应的其他内容,比如:人员签名后,系统会自动填写其单位班组等。
信息的批量生成、复制和修改;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自动计算;
输入内容的一致性检查; 时间合法性检查等。
3.1.3.2.7 办公助手
本系统中设置办公助手功能,不仅可以把系统内各个模块的提示信息和报警信息整合到办公助手的界面中,还可以和OA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接口,对待办事宜进行统一管理。用户在办公助手中可以直接查看和浏览本系统产生的待办事宜和报警的具体内容。
7.1.3.3 信息一体化
3.1.3.3.1 信息共享
多处用到的信息或数据仅需输入一次,其他地方直接引用,减少输入量: 巡视信息与缺陷信息共享; 缺陷信息与检修计划共享; 值长与其他岗位运行记事共享; 工单与工作票共享; 工作票与缺陷共享等。
图3-9 信息共享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3.1.3.3.2 信息伴生
一项工作完成后,其他的相关记录自动形成,不需重复录入: 消缺后自动在设备履历中生成缺陷记录; 缺陷登记后生成运行记事; 两票执行后生成两票记录; 两票审核、执行生成运行记事等。
图3-10 信息伴生
3.1.3.3.3 信息关联与集成
相关信息自动关联,便于查看和操作:
通过设备直接查看其零部件和备品备件信息; 通过设备直接查看运行台时、不安全事件; 通过设备直接查看对应的缺陷、修试、工作票; 通过缺陷查看对应的设备、工作票;
通过巡视记录查看对应的设备、缺陷及抄录信息等。
7.2 系统功能设计
7.2.1 设备管理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7.2.1.1 设备台帐管理
3.2.1.1.1 设备基本信息
风电场、光伏电站所有的设备都应该建立相应的台帐信息,具体内容包括:设备基本信息,备品备件信息,型号规格信息,状态检测信息,采购信息,保修信息,维修成本信息,相关责任单位,备注信息,技术参数和文档信息等等。
(1) 设备基本信息可以定义设备唯一的编码,件号、序列号信息,设备类型、类别、空间位置,制造厂家、供应厂家等;
(2) 在设备备品备件标签可以定义设备所需的备品备件名称,数量,方便维修和管理人员使用;
(3) 型号规格标签定义设备所属的某一型号的设备共性的参数; (4) 采购信息:定义设备采购日期,价格,实际投运日期等; (5) 保修信息:一个设备可以有多项保修条款,如整机保修,核心部件保修等。维修人员在维修时可方便地查到设备保修信息,从而避免损失;
(6) 成本/年:针对该设备每年的维护成本自动在此显示;
(7) 相关责任单位:可以是内部生产、检修部门,或制造商、供应商; (8) 备注信息:可以在此添加对设备的一些注释说明; (9) 技术参数:设备个体所具有的一些参数信息可在此定义; (10) 文档信息:与设备有关图纸、说明书、手册等皆可在此连接。
3.2.1.1.2 设备检修经历
设备检修模块根据系统设置或者用户的选择把设备的维修情况自动存入设备的维修历史中,该模块与设备检修管理模块接口,自动的读取这些数据,实现设备维修历史的动态管理。而且可以根据设备的检修历史形成所要的报表。
3.2.1.1.3 设备图形化管理
通过系统图,实现对设备台帐、缺陷等信息新增、查看等操作。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3.2.1.1.4 设备缺陷经历
与缺陷管理模块接口,读取缺陷管理中记录的设备缺陷信息。可以对设备缺陷的查询、汇总、统计和分析。而且可以形成对应设备类型的缺陷库,形成消缺经验库。
针对设备的每一条缺陷,可以查看缺陷的发生时间、现象、处理部门以及消缺经历、消缺所用到的两票信息。
3.2.1.1.5 定检记录
根据定检计划自动生成的定检工单的执行过程作为设备的定检记录,设备台帐关联与该设备相关的所有的定检历史记录。
3.2.1.1.6 设备规范
设备台帐关联与该设备相关的所有的设备规范。
3.2.1.1.7 设备状态
系统通过人工调整、接口获取等方式读取设备状态,并以图形形式进行动态显示。
7.2.1.2 设备异动管理
(1) 提供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风电场的任一设备,从它们被采购到公司那一刻起,中间的使用、维修,拆下、装上,直到最后的报废,都在系统中被跟踪。每次移动的时间、地点、操作人等信息,都在系统中被记录。
(2) 异动申请和相关审批:设备的异动是设备的关键信息,需要通过异动申请的申请流程来完成设备异动的审批手续。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设备异动。
7.2.1.3 设备评级管理
将设备及部件的当前性能、状态记录在系统内,对设备进行评级,为预防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性维修提供指导,给上级主管单位呈送报告。
对于新能源电厂而言,设备评级的周期如下:
(1) 主设备,一般指发电机、220KV变压器等,一年作两次评级,评级的时间是每年的一月和七月。
(2) 主附设备,如6KV发电机等设备,一年作两次评级,评级的时间是每年的一月和七月。
(3) 除主设备和主附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一年作一次评级,评级的时间是每年的一月。
设备评级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设备的出力、设备的经济性、安全性、设备的健康状况、设备相关的控制系统的状况、相关驱动设备的情况,一些定量指标也作为某些设备的评级标准之一。
设备评级的结果是将电厂中的设备分为一类设备、二类设备、三类设备: (1) 一类设备是指设备满负荷运行,其他的评价指标基本合格。 (2) 二类设备是指设备满负荷运行,其他的评价指标部分允许不合格,只要不影响设备的带负载能力。
(3) 三类设备是指设备影响出力,带不足负荷。
设备评级的过程是设备主人审核-->运行部门审核-->生技部门审核-->总工签发-->出具报表。
(1) 设备评级申请和相关审批:设备的评级是设备等级变动的管理环节,需要通过设备评级的审批流程来完成设备评级的整个过程。审批通过后,设备的评级信息即可在设备台帐中体现。
(2) 设备评级结束后,电厂向上级主管公司提交《设备完好率》和《一类设备率》两种报表。
7.2.1.4 故障代码管理
故障代码管理是按照设备的种类统一建立设备的故障体系结构,为检修工作做指导工作,所有检修人员共享检修经验。故障代码是用于识别故障层次结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构的名称。采用在“问题-原因-维修措施”框架上创建的三层层次结构。其中问题是症状表示出现问题的现象;原因是引起问题的症结所在;维修措施是指明用来修复问题的具体方法。
7.2.2 缺陷管理
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设备的缺陷进行登录、消缺、延期、验收、分类、分析等管理。
系统可定义缺陷类型,不同类型的缺陷采用不同的处理策略和时间要求,可按照缺陷通知时间和缺陷类型的消除时间要求,对未消缺陷和未按时消缺的缺陷进行颜色报警。
缺陷处理完成后用户可以根据缺陷的分类、设备的分类、发现人、处理人等多个条件进行统计查询,也可以针对一类设备进行按时间段的分析等等。
除功能上能完全满足条件外,系统还有以下优点: (1) 密码签名及签名区保护功能
缺陷单中所有的签名点,不能使用键盘直接输入用户姓名,也不能通过常用词输入。只有用户输入正确的密码后,用户的姓名才能显示在签名点上。
系统要求签名人必须是当前登录人,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一个用户在缺陷单签名点签名后,系统会锁定其填写的相关内容,使其变为“只读”的签名保护区。这样就能够保证用户填写的内容不会被别人“冒名”改动。
(2) 填写内容完整性检查功能
用户填写完缺陷单后,系统检查填写内容的完整性。缺陷单的填写要求比较严格,大部分单位要求缺陷单中的每项内容都必须填写,没有内容可填的地方应填写“无”。
本系统具有检查“空元件”的功能,如果用户填写内容不完整,或用户忘记了签名,则系统提示用户,禁止用户提交缺陷单。
(3) 用户角色及权限检查功能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用户填写缺陷单时,系统自动检查用户的角色和填写权限。
用户的权限主要包括:创建新缺陷单权限、审核权限、处理权限、验收权限等。用户的权限各不相同。
用户的权限同时也决定用户可以在缺陷单上签名的位置。如:只有具有“审核”权限的用户才可以在“缺陷单审核人”处签名。
如果用户的角色和填写权限与缺陷单的要求不符,则系统提示用户,禁止用户填写缺陷单。
(4) 与工作票关联管理
通过与工作票关联,用户开工作票时可以直接使用该缺陷单要处理的缺陷内容。
(5) 常用词库、术语库规范化文本输入
为方便用户的文本输入,系统中加入了常用词功能。通过调用常用词,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缺陷内容的输入。
(6) 与设备管理系统的接口
本系统的设备可以取自设备管理系统,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统一和名称的标准,也可以在设备管理系统中根据设备来查看该设备的缺陷信息。
(7) 方便选择设备窗口
在填写缺陷时用户可以不用录入设备名称等信息,双击该填写设备名称的录入框时系统弹出选择设备的对话框,用户根据类别等信息可以方便的查到设备,双击该设备即可自动填写上设备的名称等相关信息。
(8) 开放的编辑平台
该模块具有开放的编辑平台。当缺陷单或用户信息发生变化时,如:当缺陷单版面、缺陷单流程或用户角色、权限发生变化时,不用开发厂家改动程序代码,用户自己就可以对缺陷单版面进行修改或重新定义缺陷单流程,使之适合变化后的系统要求。一般用户经过半天的培训就可掌握编辑平台的基本操作。开放的编辑平台使得用户可以自己维护系统,不再依赖于开发厂家。
该平台可以编辑的内容包括缺陷单版面编辑、缺陷单状态定义、缺陷单流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程定义、角色定义、单位信息定义、人员信息定义、签名点及签名保护区定义、常用词、术语库维护及词频调整、缺陷单填写权限定义、编号管理方式定义、打印设置以及一些常用信息的维护等等内容。
7.2.2.1 缺陷定义
系统提供的开发平台维护模块对缺陷的相关信息进行维护,管理用户使用本模块还可以对以下相关信息进行维护:
缺陷等级
用于建立或修改本单位的缺陷类型。例如可以分为一类缺陷、二类缺陷、三类缺陷、四类缺陷,也可以分为紧急缺陷和一般缺陷等。并且可以为不同类型的缺陷设置不同的处理期限要求。
缺陷种类
定义或修改单位设备的常见缺陷。当你建立一个缺陷消除申请时设备缺陷用于描述一台设备出了什么问题。如,漏油、漏气、电机过热、齿轮箱大齿轮损坏等。
缺陷内容
如果某一类设备可能出现的缺陷比较有规律,则可以定义缺陷内容。即将可能出现的缺陷定义到系统中,一旦发现缺陷,通过快速的选择,即可输入缺陷的内容。
缺陷处理期限
不同类型的缺陷,要求的处理期限不同。系统中可以对每种缺陷的处理期限进行设定。一旦系统中的缺陷超期未处理,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相应的用户尽快处理缺陷。
延期原因
如果缺陷需要延期消缺,则需要对缺陷做出延期处理并注明延期原因,比如:缺备件、大小修处理等。系统中可以对延期的原因进行维护,包括延期原因的添加、删除、修改等。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设备分类
如果单位已经具有设备管理系统,则缺陷管理中的设备分类和设备信息应该从设备管理系统中得到。设备的每次缺陷信息也会记录到设备管理系统中,以便于对设备运行的状况和设备的质量进行对照分析。如果没有设备管理系统,则需要对设备的信息进行维护,首先根据设备的用途或者位置将设备进行分类。用户可以添加、修改、删除系统中的设备类型。
缺陷关联设备信息
可通过缺陷直接查看设备的台账信息,用户可及时对设备的技术参数及运行历史情况进行查看。
7.2.2.2 缺陷登录和分配
运行人员发现设备的缺陷后,应及时的将缺陷登录到缺陷管理系统中,形成缺陷单。在登录中需要填写或选择以下内容:缺陷编号、发现班组、发现人员、发现时间、缺陷类型、设备信息(编号、名称、大类、小类)、部件名称、缺陷分类、缺陷描述等。缺陷单提交后,由缺陷鉴定人员对该缺陷进行鉴定,鉴定后的缺陷单根据管理流程发送至相关设备管理部门。需要鉴定的内容包括:鉴定人、鉴定时间、计划时间、延时时间、限定时间、批准人、下发时间、下发人等内容。
对于已经鉴定的缺陷,相关单位应该及时处理。对于超过处理期限而又未处理的缺陷,系统会发出声音和颜色报警,提示用户尽快处理。
7.2.2.3 缺陷处理记录
相关单位和人员处理缺陷时,应该在系统中对缺陷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记录的处理信息包括:缺陷状态、消除人、被通知单位、消除时间、消除工时、缺陷处理办法、处理结果以及转移上交等信息。
7.2.2.4 申请缺陷处理延期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对于不能及时处理的缺陷,相关人员应该提出缺陷单延期申请,在延期申请中需要对延期信息作详细记录,包括申请延期的原因,延期时间等。在延期申请批准之前,该缺陷单仍按照正常流程对待。
7.2.2.5 缺陷处理延期确认
对于系统中提出的延期处理申请,相关人员应及时做出回应。对于确实需要延期处理的缺陷,则输入防范措施进行确认,同时解除报警,如果需要重新处理该缺陷,则通过重新输入缺陷处理时间开始对该缺陷处理再报警。如果不对延期申请进行认定,则该缺陷单仍按照正常流程流传,系统对缺陷处理继续报警。
7.2.2.6 缺陷处理的验收
缺陷处理完毕后,需要对处理的情况进行验收。验收时需要填写的内容包括:缺陷是否已消除、验收帐号、消除人、消除时间、验收人、验收时间、超时、验收情况等。对于已经验收的缺陷,解除缺陷处理申请和程序报警。验收后,将本次的缺陷信息和消缺保存到设备的维修历史,为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参考。
7.2.2.7 缺陷登记和处理情况查询统计
系统提供完善全面的查询统计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各种条件对缺陷的情况进行查询,查询的条件包括:消缺序号、设备编号、设备名称、鉴定人、发现人、缺陷类型、工单状态、被通知单位、设备缺陷、发现时间、消缺时间等。
用户也可以对各个单位或班组每个月或每年的缺陷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的结果能够以各种形式展示,如:表格、柱状图、饼图等,并可以将统计的结果打印输出,以便对相应单位进行考核奖励。
7.2.3 操作票管理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7.2.3.1 操作票填写
用于新建操作票。
(1) 按照多种组织方式组织操作票信息,提供操作票列表显示。 (2) 提供通过在一次系统图上点击模拟生成操作任务和操作步骤功能。 (3) 提供系统图编辑修改功能,系统图应采用矢量图绘制,并可以在各系统图之间方便切换。
(4) 提供设备状态调整功能。当系统中的设备状态与实际的设备状态不一致时,调整系统中设备状态,使之与实际状态保持一致。
(5) 提供使用典型票和历史票拟票功能。可以根据一张历史票或典型票复制出一张新票。下图是从存档票复制一张新票的界面。
(6) 操作票拟制过程中支持票面数据合法性验证,避免错票的出现。 (7) 提供五防闭锁智能逻辑判断功能。在通过图形生成操作步骤时,根据维护好的防误逻辑规则进行防误校验,判断各种错误操作,并且提示错误操作的原因,同时禁止在操作票上记录该项错误操作。
(8) 提供操作步骤重演及正确性验证功能:在调出典型票直接使用前,提供自动校验功能,确保此标准票与当前的运行方式相符;对模拟生成的操作票进行了编辑(插入或删除一行)后,提供自动校验功能,确保操作票编辑后,其闭锁逻辑仍然正确。
(9) 提供密码签名功能,操作票中的操作人、监护人、值班负责人等应通过密码签名实现。
在图形开票的过程中,系统应具有严格的逻辑闭锁功能,防止发生误操作。用户可以方便地自定义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扩展逻辑判断功能,当现场设备发生改变时,管理员自己能够对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编辑和改动。系统能够实现以下逻辑判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Ø 带负荷拉刀闸。 Ø 带负荷合刀闸。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Ø 带电挂地线。 Ø 带电合接地刀闸。 Ø 带接地线送电。
Ø 停电先拉线路侧刀闸,后拉母线侧刀闸。 Ø 送电先合母线侧刀闸,后合线路侧刀闸。 Ø 倒母线时,母联开关应在合位。 Ø 倒旁路时,用开关解合环。 Ø 挂地线前先验电。 Ø 合接地刀闸前先验电。
Ø 送电前检查送电范围内确无对地短路。
7.2.3.2 操作票审核
用于在操作人填写完操作票后,监护人审核操作票。 (1) 系统提供待审核操作票的列表显示功能。
(2) 当监护人发现票中内容填写不正确时可以通知操作人修改后再审核签字;也提供监护人自己修改后,让操作人审核签字功能。
7.2.3.3 操作票执行
用于在操作票审核完毕后,打印执行时。
(1) 提供待执行操作票的列表显示功能,列表中显示的信息及顺序能够进行维护。
(2) 提供操作票自动编号功能,编号方式应能方便的编辑维护,满足管理方式变化的需求。
(3) 提供操作票打印功能,并在打印时自动生成票号。对于操作步骤比较多需要多页打印的情况,系统提供自动分页打印的功能。
7.2.3.4 操作票终结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用于在操作票执行完毕后,用户补充(回填)操作票的信息,并终结操作票。
(1) 提供待终结操作票的列表显示功能。
(2) 提供运行方式自动调整功能:根据回填的“实际操作的步数”自动调整操作票生成系统中设备的运行方式,保证操作票生成系统中的设备状态和现场设备的状态始终一致。
(3) 提供将回填的工作票自动归档功能,以便查询统计。
7.2.3.5 操作票审核评估
提供对已执行操作票的审核评估功能,操作票合格率根据该评估结果统计。 (1) 提供班组、部门、安监三级操作票审核功能,并规定每级单位的审核比例。
(2) 提供按照操作票执行状态统计。
7.2.3.6 操作票查询、统计
提供操作票查询、统计功能。用于操作票查询或月度查看操作票合格率时。 (1) 按照部门-班组-年月的组织方式组织操作票查询结果或操作票合格率统计信息。
(2) 提供操作票查询结果、统计结果导出功能。 (3) 操作票统计条件包括:
a) 可以按月、季、年度统计,统计时间段可以任意设置。 b) 可以按合格、不合格,对操作票的数量进行统计。 c) 可以按操作人和监护人统计。 d) 可以按具体人员统计。 e) 可以按照指定的关键字统计。 f) 操作任务数量。 g) 操作项目数量。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h) 操作票合格率。
i) 按操作任务关键字统计操作任务数量和操作项目数量。 j) 对\"未操作\"的操作票只统计操作任务数量。
k) 千次操作统计:维护用户可以设置千次操作的规则,如一个检查项相当于0.5个操作;监护人的工作量为操作人的50%。在进行操作存档的时候,系统根据回填内容计算出相关人员在该票中的操作次数。
7.2.3.7 操作票维护
(1) 操作票格式定义:提供操作票格式修改功能,可以编辑修改操作票的样式,并能快速适应票面的变化要求。包括:
a) 打印的幅面设置:更改操作票的打印页面,既支持标准的A3、A4、B5等常用纸张,也支持自定义大小的纸张。
b) 票面设置:可以编辑操作票的样式,包括文本的显示位置、票面中各项内容的字体大小以及每页显示的行数等信息。
c) 票流程设置:应具有图形化的流程定义界面,可以方便的设置操作票的流程,并定义操作票中签名的顺序。
(2) 系统的日志记录功能:提供自动记录日志功能,记录相关人员在系统中的所有重要操作,形成操作日志。通过日志可以查阅开票的情况、对操作票的更改情况(更改页号、闭锁逻辑关系、运行方式等)。
(3) 可通过日志浏览界面查看每个用户的操作记录。
7.2.3.8 典型操作票维护
提供典型操作票的填写、审核、转典型功能,用于维护典型操作票时。 (1) 提供典型操作票批量导入功能。对于符合要求的Excel格式的典型票,可直接批量导入系统;
(2) 提供将存档操作票转为典型操作票功能; (3) 提供新建操作票审核后转为典型票功能。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7.2.4 工作票管理
7.2.4.1 基本功能
在工作票系统的流程中,各个流程都可能用到的功能。
(1) 提供工作票填写完整性检查功能,在工作票的内容遗忘填写时,给用户以提示,并产生闭锁,禁止工作票进入下一流程。
(2) 提供密码签名功能,系统中的签名点采用密码签名,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3) 提供填写内容条件约束功能,防止填写错误,对于时间、人员等,根据设置的条件进行判断。
(4) 提供开票流程控制功能。工作票内容依照开票流程逐级依次填写、审批。控制内容的填写次序,将当前不能填写的内容锁定,仅开放流程允许填写的内容,并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分,防止越级填写。
(5) 提供来票自动提醒功能。当接收人收到工作票时,以待办事宜、弹出对话框或声音提示等方式提醒相关责任人,保证工作票快速流转。
(6) 提供附票定制功能。工作票可以建立附票,附票随主票一起流转。
7.2.4.2 工作票填写
提供工作票拟票填写功能,用于现场施工或检修拟制工作票。
(1) 提供电气第一种工作票、电气第二种工作票、电缆第一种工作票、电缆第二种工作票、带电作业票、危险点预控卡、作业安全措施票等填写功能。
(2) 提供工作票与设备的关联功能。 (3) 系统提供新建工作票功能。
(4) 系统提供使用典型票和历史票拟票功能。
(5) 系统提供图形化填写安全措施功能。图形化填写安全措施是工作票的一种拟制手段,工作票整个处理流程不发生改变。
(6) 系统按照部门-班组-工作票种类-年月等多种组织方式组织工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作票信息。
(7) 提供工作票列表显示功能、提供工作票票面“所见即所得”的显示方式。
(8) 提供工作票票面数据合法性验证功能,避免错票的出现。 (9) 系统提供工作票内容填写完整性检查,防止漏项填写。 (10) 提供在一次系统图上模拟生成工作任务和安全措施功能。 (11) 支持剪贴图操作,在工作票中需要画示意图的地方,可以在一次系统图中选择需要的区域进行剪切,然后直接粘贴到工作票中的相应栏目或者进行二次编辑后再粘贴到工作票中的相应栏目,粘贴的图形能够根据区域自动缩放,系统通过颜色或不同的线型(如:虚线和实线)区分带电和不带电的设备及线路。
(12) 系统提供根据危险点标准库生成当前票中的危险点和控制措施。
7.2.4.3 工作票签发
提供工作票签发功能,用于工作负责人填写完工作票发送给签发人时。 (1) 提供待签发工作票的列表显示功能。 (2) 提供将填写不合格工作票退回功能。
(3) 提供签发后自动填写签发时间并将工作票自动发送功能。
7.2.4.4 工作票接收
提供工作票接收功能,用于签发人填写完工作票并发送给值班负责人接收时。
(1) 提供待接收工作票的列表显示功能。 (2) 提供将填写不合格工作票退回功能。
(3) 提供值班负责人签字后,自动填写工作票接收时间并自动将工作票发送功能。
3.2.4.5 工作票许可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提供工作票许可功能,用于值班负责人签收工作票后并发送给工作许可人时。
(1) 提供待许可工作票的列表显示功能。
(2) 提供许可工作票并打印功能,并自动生成票号的功能;提供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作票可以采用不同纸张、不同方向进行打印。
7.2.4.5 工作票终结
提供工作票终结功能,用于现场工作已经完成,回填并终结工作票时。 (1) 提供待终结工作票的列表显示功能。
(2) 提供根据工作票打印后现场工作的情况,回填并终结工作票功能。 (3) 提供将回填的工作票自动归档功能,以便查询统计。
7.2.4.6 工作票审核评估
提供对已终结工作票评估功能。
(1) 提供对终结工作票的三级审核评估功能,工作票合格率根据该评估结果统计。
(2) 系统按照车间-班组-工作票种类-年月等多种组织方式组织工作票信息。
(3) 系统提供按照工作票执行状态统计。
7.2.4.7 工作票查询、统计
提供工作票查询、统计功能,用于工作票查询或月度查看工作票合格率时。 (1) 按照部门-班组-年月的组织方式组织工作票查询结果或工作票合格率统计信息。
(2) 提供工作票查询结果、统计结果导出功能。
7.2.4.8 典型票维护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提供典型工作票的填写、审核、转典型功能,用于维护典型工作票时 (1) 提供典型工作票批量导入功能。 (2) 提供存档工作票转为典型工作票功能。 (3) 提供新建工作票审核后转为典型票功能。
7.2.5 检修管理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检修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企业自身效益,要求不断提升检修的管理水平;检修管理主要包括检修项目管理、外委服务管理、文件包管理、状态检修管理、定期检修管理、日常检修管理等。设备检修管理主要以工单的审批、执行为主线,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工单中涉及到的工作流程、人力资源、物资、技术、安全、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备品备件的成本、工具成本)等信息集成起来,最大限度的优化维修相关的各方面管理工作,提升设备检修的科学管理水平。
7.2.5.1 检修计划管理
(1) 日常检修下发:设置日常检修工作的工作内容、责任人、完成时限、考评得分、验收人等基本信息。
(2) 日常工单信息:日常工单是日常检修工作执行的载体,信息包括:工单号、状态、位置编码、位置名称、设备编码、设备名称、机组、专业、检修单位、生成日期、责任部门、项目编号、工作内容、工序信息、物料信息、检修情况总结、设备维修技术记录、 维修评价及未解决问题、点检员等。
(3) 日常检修执行:日常检修工作下发之后,相应责任人填写完成情况、完成时间等信息。
(4) 日常检修验收:日常检修工作完成后,要经过相应负责人审核才能确认完成,填写验收意见。
7.2.5.2 检修项目管理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系统实现对设备多种维修方式的管理支持,如技改、ABCD级检修、紧急检修、计划检修等的综合管理。检修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3.2.5.2.1 基础信息管理
(1) 基础信息定义:对现有检修项目的基础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包括:检修项目类别、专业、系统、机组类型、技术措施、项目来源和检修等级,将这些数据制定统一的标识,便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目的。
(2) 检修准备计划模板:用于在以后的检修准备工作计划策划时可以直接复制使用。信息包括准备工作项目、执行部门或负责人(不是必填项)、主持人(不是必填项)、开始日期(相对日期)、完成日期(相对日期)、备注。
(3) 标准检修项目管理:用于在以后检修项目策划时可以直接复制使用,信息包括模板名称、编号、所属机组类型、检修等级、编制人、编制部门、编制日期、修改人、修改日期等信息。
(4) 标准项目工单管理:按照标准检修项目工作任务的分解原则,将标准项目的检修任务分解成标准的工作任务单。
3.2.5.2.2 检修工作的发起
检修工作主要来源包括技改、设备缺陷、定期维护项目、设备的ABCD级检修项目。
(1) 技改。根据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提出技改计划,经上报批准后,可以进行技改检修。
(2) 设备缺陷:缺陷管理实现从缺陷登记、缺陷通知、缺陷处理、缺陷验收、缺陷考核、缺陷分类统计的闭环控制,缺陷登记确认后就是一个维修工作的开始,是维修工作的来源。
(3) 定期维护项目:设备部门定期预防性维护工作,一般都是周期性的工作,对于周期性的工作,系统能够自动生成检修计划,并自动关联标准工单、标准工作票、标准操作票等相关内容。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4) ABCD级检修:根据电厂的三年滚动计划,产生具体的检修工作内容,每次检修任务中包含若干个子项目,这样一层一层细分,最后形成的每一个子项目就是一个具体的检修工作。
3.2.5.2.3 检修工作准备
在这阶段主要是对检修工作进行技术安排,安排检修工作的操作步骤、每项工作需要的技术工种、人数、需要的备件种类、数量、需要的服务支持,检修工作需要进行的安全措施,检修工作的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能对安排的工作进行排程,根据生产时间、设备状况、备件情况在合适时间安排合适的人员进行维修工作。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这个过程来进行工作准备、环境准备、备件领取管理。
图3-12 检修工作
3.2.5.2.4 检修验收
工作验收是对检修工作进行验收确认,对设备的检修结果进行考核,由检修和运行人员一起进行验收,确认人员工时、物料消耗、工器具使用以及各种采购服务的实际发生情况,做好实际发生数据的记录,并仔细填写检修交代,为设备的运行管理打好基础。
在验收过程中,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可以直接查看相应的检修项目,并把现场的情况拍照,直接上传到信息系统中。
3.2.5.2.5 检修工作总结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每次检修工作结束后,需要对检修情况进行总结,总结的信息可以进入专家分析系统,通过对设备故障的积累,建立设备故障信息,针对该种故障从表现到问题本质积累原因,最后形成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方便以后进行检修故障快速查询,快速找到检修方法,节约检修时间,保证设备正常工作时间。
3.2.5.2.6 查询统计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查询统计每个设备的历史检修情况
3.2.5.2.7 检修与其他系统的信息共享
通过信息共享,检修与其他系统模块关联。
图3-2 检修管理的信息共享
7.2.5.3 检修物料需求管理
检修物料需求管理是实现日常维护和机组检修项目物料需求的申请、审批、领用的功能。
(1) 能够实现与设备信息的关联;系统通过设备的KKS编码,将检修物料与设备关联起来,这样每次检修结束后,系统会将每次检修的物料等信息自动记录到相应的设备,用户就可以查询每个设备的检修物料需求等信息,为制定科学的库存和采购提供数据支持。
(2) 能够实现与检修项目的关联;将物料的需求及使用情况与检修项目进行关联,系统可以统计每次检修的物料使用情况。
(3) 能够实现与检修费用计划的关联;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4) 能够实现与物资台帐的关联; (5) 能够实现新物资的处理功能;
(6) 能够实现物资计划的修改过程的记录; (7) 能够实现可视化的工作流审批机制; (8) 能够实现物资采购情况的查询功能; (9) 能够实现物资领料单的打印功能。
7.2.5.4 检修文件包管理
(1) 文件包信息:主要包括文件包编号、文件包名称、设备编码、检修工序信息、质检点信息、备件信息、添加人、添加时间、审核时间等。
(2) 文件包的建立和相关审批:文件包是设备检修的标准规程,需要通过文件包的审批流程来完成设备评级的整个过程。
7.2.5.5 检修记录管理
检修班组每次设备检修任务(重大缺陷的处理、更新改造等)后,需要对其所负责的设备的检修经过做记录,以备查询。
设备检修管理主要管理设备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数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历史数据:设备消缺历史数据、设备定检的历史数据、设备大小修的历史检修数据。这三方面的数据分别由消缺管理、定检管理、大小修管理在设备维护过程中产生。系统将自动的提取到本功能中来。
对于设备的检修成本、检修历史和定值管理等进行详尽的记录,提供详尽故障分析和检修分析,形成检修经验的积累,为今后的检修活动提供科学指导。
(1) 能够实现与设备信息的关联;通过与设备的关联,可以方便的查询每个设备的检修情况。
(2) 能够通过设备系统图或设备树选择需要记录的设备,针对该设备填写相应的检修内容。系统的系统图采用矢量图绘制,其中的每个设备都可以进行填写检修记录、填写维护记录、填写缺陷等操作。用户也可以通过KKS编码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形成的设备分类树,快速找到相关的设备,填写其检修记录、维护记录、缺陷等操作。
7.2.5.6 检修交代管理
检修交代是设备检修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维修部门和运行部门沟通的纽带,检修交代需要详细的记录检修过程的相关信息,包括检修消除的缺陷、更换的配件、设备的其他异动信息。通过与设备的关联,可以将检修交代中配件的更换信息与设备的运行台式联系起来,便于用户了解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通过检修交代管理可也让运行人员很方便了解检修内容、检修情况、发现问题、注意事项以及运行专工危险点控制要求,减少事故的发生。
(1) 能够实现与设备信息的关联;检修交代中记录的配件更换信息,特别是轴承等需要定时更换的设备,系统将根据检修交代的记录重新开始计时。
(2) 能够实现与检修项目的关联;通过与检修项目的关联,能够保证检修交代自动读取检修项目的想信息,并真实的反映检修项目的质量情况。
(3) 能够实现与工作票的关联;系统可以采用检修交代与工作票闭锁的措施,保证每个项目检修交代的填写情况和填写质量。
(4) 能够实现可视化的工作流审批机制; (5) 能够实现待办任务的提醒功能。
7.2.6 工单管理
检修工单管理是对工单从申请、准备、批准、执行、完工、报告、验收关闭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针对多项维修任务能有效地进行任务安排和维修资源调度,并能自动反映和准确记录维修活动中发生各项财务成本信息。
工单是各种检修方式的核心,由各种检修方式根据需要生成和驱动。 通过工单申请、工单处理(工作票和操作票的两票管理)、工单成本汇总,对由缺陷产生的工单、预防性维护工单和由项目产生的请求工单,进行人员、备件、工具、工作步骤、工作进度等的计划、审批、执行、检查、完工报告,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跟踪工单状态,凭借工单上人员时间、所耗物料、工具和服务等信息,汇总维修、维护任务成本,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分析比较。
系统将提供工单登记、工单计划、工单安排、资源平衡、工单实际、工单结算以及工单统计等功能。通过物资需求清单、人力清单、工具使用清单,以及工单的结算,最大化的实现检修作业的成本控制,及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成本统计及跟踪。
系统提供项目、工单、工作票及操作票等的关联。
图3-13 工单管理
(1) 实现与设备信息的关联;系统通过设备的KKS编码,将工单与设备关联起来,工单结束后,系统会将工单的工时、人力、费用等信息自动记录到相应的设备,这样,用户就可以查询每个设备的检修费用等信息,为制定科学的检修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2) 实现与检修项目的关联; (3) 实现与检修费用计划的关联;
(4) 实现从设备缺陷生成检修工单的功能;系统能够通过设备缺陷直接生成检修工单,并将缺陷中的相关信息自动提取到工单中。
(5) 实现与物料需求的关联; (6) 实现与工作票的管理;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7) 实现与检修记录的管理; (8) 实现可视化的工作流审批机制; (9) 实现检修任务的验收功能;
(10) 实现检修文档的挂接功能。系统提供检修文档的上传功能,能够将审核过的检修文档上传到服务器,并与工单挂接。
7.2.7 门户界面
应能与集控系统实时通讯,实现对单台风机、整个风场、新能源公司三个级别的实时状态监视和管理功能,具有移动终端登录功能,为各级管理者提供异地、远程监督管理功能。
7.2.7.1 风机监测门户
应能实现对新能源公司下属的以单个新能源电站为单位的风机/光伏信息集中显示,信息应包括:
1)以风机/光伏为主体的信息包括:风机/光伏总出力、平均风速、平均温度、处于各种状态的风机/光伏数目、各个风机/光伏的主要参数等。
2)以风机/光伏为主体的信息包括:风机/光伏运行状态、故障信息、风速信息、功率信息、发电机转速信息、偏航信息、风机/光伏运行温度/电压/电流等信息。
7.2.7.2 电站级门户
电站级门户管理应实现对登录用户所在风电场(光伏电站)总功率、风速、发电量、缺陷、故障时间、工作票、工作日志、待办任务等信息的统计及移动终端登陆管理功能,同时包含其他电场设备运行概况、发电量等信息。
7.2.7.3 新能源公司级门户
应实现对公司级发电量、上网电量、待办任务等信息的统计;公司总体生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产情况的综合统计、下辖电场设备运行情况统计、发电量对比分析、上网电量对比分析等功能;能查询公司下辖风场当月缺陷流程统计、缺陷种类、关键绩效指标等信息。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第八章 供货清单
8.1 硬件清单
序号 一 1 1.1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1 2 3 按需 3 单位 套 套 台 台 块 台 风电场站端SCADA子系统 按一个风电子站配置,若多个子站类推 风电场端硬件配置 硬件设备 1.2 风电场端通信网关机机柜 1.3 风电场端网络设备柜 (6个10/100M网络,16个串口) NetKeeper 2000 S5120-28PI(24个1.8 网络交换机 10/100/1000Base-T) 1.9 OPC服务器 OPC协议转换2个10/100/网口 光电转换设备、光缆、网络水晶头,串口1.10 通讯附件 接口,网络配线架,电源插座(根据现场情况按照用户要求配置) 二 1 1.1 光伏站端SCADA子系统 光伏电站端硬件配置 硬件设备 光伏电站端通信网关机机1.2 柜 按一个光伏子站配置,若多个子站类推 1.4 风电场端通信网关机 1.5 1.6 边缘路由器 子站E1扩展卡 1.7 纵向加密装置 ,3 台 按需 台 1 套 1 套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1.3 光伏电站端网络设备柜 (6个10/100M网络,16个串口) NetKeeper 2000 S5120-28PI(24个1 2 3 按需 3 套 台 台 块 台 1.4 光伏电站端通信网关机 1.5 1.6 边缘路由器 子站E1扩展卡 1.7 纵向加密装置 1.8 网络交换机 10/100/1000Base-T) 1.9 OPC服务器 OPC协议转换2个10/100/网口 光电转换设备、光缆、网络水晶头,串口1.10 通讯附件 接口,网络配线架,电源插座(根据现场情况按照用户要求配置) 三 1 新能源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服务器柜 TSS-3PB 2U机架式,4个RS232串1.1 时间同步装置 口输出,2个网络口输出,支持NTP对时 服务器;;CPU:4×INTEL E7-8837 8C 2.67GHz; 内存:64G;硬盘:2×1T SAS 10K(RAID5);显卡:集成;网卡:2×1G1.2 前置采集服务器 集成网口,2×双口1G网卡,2×8G单口HBA卡; 光驱:DVD-RW;安装方式:机架式(含上架套件);电源及附件:冗余电源;辅助参数:五年7×24小时质保服务; ,3 台 按需 台 1 套 1 台 2 台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服务器;;CPU:4×INTEL E7-8837 8C 2.67GHz; 内存:64G;硬盘:2×1T SAS 10K(RAID5);显卡:集成;网卡:2×1G1.3 SCADA服务器 集成网口,2×双口1G网卡,2×8G单口HBA卡; 光驱:DVD-RW;安装方式:机架式(含上架套件);电源及附件:冗余电源;辅助参数:五年7×24小时质保服务; 服务器;;CPU:4×INTEL E7-8837 8C 2.67GHz; 内存:64G;硬盘:6×1T SAS 10K(RAID5);显卡:集成;网卡:2×1G1.4 历史数据服务器 集成网口,2×双口1G网卡,2×8G单口HBA卡; 光驱:DVD-RW;安装方式:机架式(含上架套件);电源及附件:冗余电源;辅助参数:五年7×24小时质保服务; V7000 磁盘阵列 双控制器(8GB cache) 1.5 磁盘阵列 8个8GB FC主机接口 硬盘:SAS 15Krpm 300GB×10 冗余电源、风扇 五年7×24小时质保服务 1.6 web服务器 服务器;;CPU:4×INTEL E7-8837 8C 1 台 1 台 2 台 2 台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2.67GHz; 内存:64G;硬盘:2×1T SAS 10K(RAID5);显卡:集成;网卡:2×1G集成网口,2×双口1G网卡,2×8G单口HBA卡; 光驱:DVD-RW;安装方式:机架式(含上架套件);电源及附件:冗余电源;辅助参数:五年7×24小时质保服务; 服务器;;CPU:4×INTEL E7-8837 8C 2.67GHz; 内存:64G;硬盘:4×300G SAS 10K(RAID5);显卡:集成;网卡:2×1G1.7 电能量采集服务器 集成网口,2×双口1G网卡,2×8G单口HBA卡; 光驱:DVD-RW;安装方式:机架式(含上架套件);电源及附件:冗余电源;辅助参数:五年7×24小时质保服务; 服务器;;CPU:4×INTEL E7-8837 8C 2.67GHz; 内存:64G;硬盘:4×300G SAS 10K(RAID5);显卡:集成;网卡:2×1G1.8 风功率预测服务器 集成网口,2×双口1G网卡,2×8G单口HBA卡; 光驱:DVD-RW;安装方式:机架式(含上架套件);电源及附件:冗余电源;辅助参数:五年7×24小时质保服务; 1 台 1 台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含17英寸液晶显示器;键盘,鼠标; 1.9 液晶套件 4端口键盘鼠标显示KVM; 1.10 柜体及附件 2 网络设备柜 42U标准服务器机柜 4 套 4 面 H3C 2.1 数据采集网络交换机 S5120-28PI(24个10/100/1000Base-T) H3C 1 台 2.2 SCADA系统网络交换机 S5120-28PI(24个10/100/1000Base-T) H3C 1 台 2.3 III区网络交换机 S5120-28PI(24个10/100/1000Base-T) H3C 2 台 2.4 II区网络交换机 S5120-28PI(24个10/100/1000Base-T) 1 台 2.5 2.6 2.7 2.8 2.9 主站纵向加密 正向网络安全隔离装置 防火墙 核心路由器 主站E1扩展卡 NARI NetKeeper2000 NARI SysKeeper2000 42U标准服务器机柜|600×1000 3 1 2 3 按需 2 台 台 台 台 块 面 2.10 柜体及附件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不低于以下配置 cpu Intel Xeon E5-1603 2.8 10M 1066 4C 130W CPU 内存 4G ECC DDR3 硬盘 500GB 7200 RPM SATA 3 操作员工作站 显卡 NVIDIA NVS 300 512MB 光驱 DVD-ROM 鼠标 USB标准鼠标 键盘 USB标准键盘 网卡 双千兆网卡 不低于以下配置 cpu Intel Xeon E5-1603 2.8 10M 1066 4C 130W CPU 内存 4G ECC DDR3 硬盘 500GB 7200 RPM SATA 4 工程师工作站 显卡 NVIDIA NVS 300 512MB 光驱 DVD-ROM 鼠标 USB标准鼠标 键盘 USB标准键盘 网卡 双千兆网卡 不低于以下配置 cpu Intel Xeon E5-1603 2.8 10M 1066 4C 130W CPU 5 报表/语音报警工作站 内存 4G ECC DDR3 硬盘 500GB 7200 RPM SATA 显卡 NVIDIA NVS 300 512MB 1 台 1 台 3 台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光驱 DVD-ROM 鼠标 USB标准鼠标 键盘 USB标准键盘 网卡 双千兆网卡 不低于以下配置 cpu Intel Xeon E5-1603 2.8 10M 1066 4C 130W CPU 内存 4G ECC DDR3 硬盘 500GB 7200 RPM SATA 6 风功率预测工作站 显卡 NVIDIA NVS 300 512MB 光驱 DVD-ROM 鼠标 USB标准鼠标 键盘 USB标准键盘 网卡 双千兆网卡 不低于以下配置 cpu Intel Xeon E5-1603 2.8 10M 1066 4C 130W CPU 内存 4G ECC DDR3 硬盘 500GB 7200 RPM SATA 7 电能量采集工作站 显卡 NVIDIA NVS 300 512MB 光驱 DVD-ROM 鼠标 USB标准鼠标 键盘 USB标准键盘 网卡 双千兆网卡 8 9 液晶显示器 音响报警 22“ 页脚内容
1 台 1 台 7 3 台 套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10 11 12 13 14 远程Modem 网络黑白激光打印机 操作员工作台 超五类线 屏蔽双绞线 HP M706N A3 6工位 光电转换设备、光缆、网络水晶头,串口1 1 2 按需 按需 台 台 套 米 米 15 通讯附件 接口,网络配线架,电源插座(根据现场情况按照用户要求配置) 1 套 16 大屏幕显示系统 DVS-67 SXGA+L DLP SXGA 1 套 16.1 67英寸单元 1400*1050 16.2 投影单元基座 16.3 图像拼接控制器 16.4 集成控制软件 16.5 电缆等附件 四 1 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 远程视频监控柜 服务器;;CPU:4×INTEL E7-8837 8C 2.67GHz; 内存:64G;硬盘:4×300G SAS 10K(RAID5);显卡:集成;网卡:2×1G1.1 管理服务器 集成网口,2×双口1G网卡,2×8G单口HBA卡; 光驱:DVD-RW;安装方式:机架式(含上架套件);电源及附件:冗余电源;辅助参数:五年7×24小时质保服务; 页脚内容
2X4 台 DZ-67 MINICON Vision DWCS 4 1 1 8 只 台 套 套 1 台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服务器;;CPU:4×INTEL E7-8837 8C 2.67GHz; 内存:64G;硬盘:4×300G SAS 10K(RAID5);显卡:集成;网卡:2×1G1.2 流媒体服务器 集成网口,2×双口1G网卡,2×8G单口HBA卡; 光驱:DVD-RW;安装方式:机架式(含上架套件);电源及附件:冗余电源;辅助参数:五年7×24小时质保服务; 1.3 视频解码器 网络硬盘录像机 16路 1.4 2T容量 含17英寸液晶显示器;键盘,鼠标; 1.5 液晶套件 4端口键盘鼠标显示KVM; 1.6 柜体及附件 42U标准服务器机柜|600×1000 1 台 4路解码,含配套键盘 1 套 DS-7316HF-ST,2T硬盘 按需 套 1 套 1 面 不低于以下配置 cpu Intel Xeon E5-1603 2.8 10M 1066 4C 130W CPU 内存 4G ECC DDR3 硬盘 500GB 7200 RPM SATA 2 监控端 显卡 NVIDIA NVS 300 512MB 光驱 DVD-ROM 鼠标 USB标准鼠标 键盘 USB标准键盘 网卡 双千兆网卡 3 液晶显示器 22寸 1 台 1 台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光电转换设备、光缆、网络水晶头,串口4 通讯附件 接口,网络配线架,电源插座(根据现场情况按照用户要求配置) 五 1 生产管理子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柜 服务器;;CPU:4×INTEL E7-8837 8C 2.67GHz; 内存:64G;硬盘:4×300G SAS 10K(RAID5);显卡:集成;网卡:2×1G1.1 数据库服务器 集成网口,2×双口1G网卡,2×8G单口HBA卡; 光驱:DVD-RW;安装方式:机架式(含上架套件);电源及附件:冗余电源;辅助参数:五年7×24小时质保服务; 服务器;;CPU:4×INTEL E7-8837 8C 2.67GHz; 内存:64G;硬盘:4×300G SAS 10K(RAID5);显卡:集成;网卡:2×1G1.2 应用服务器服务器 集成网口,2×双口1G网卡,2×8G单口HBA卡; 光驱:DVD-RW;安装方式:机架式(含上架套件);电源及附件:冗余电源;辅助参数:五年7×24小时质保服务; 1 台 1 台 1 套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服务器;;CPU:4×INTEL E7-8837 8C 2.67GHz; 内存:64G;硬盘:4×300G SAS 10K(RAID5);显卡:集成;网卡:2×1G1.3 WEB服务器 集成网口,2×双口1G网卡,2×8G单口HBA卡; 光驱:DVD-RW;安装方式:机架式(含上架套件);电源及附件:冗余电源;辅助参数:五年7×24小时质保服务; 含17英寸液晶显示器;键盘,鼠标; 1.4 液晶套件 4端口键盘鼠标显示KVM; 1.5 柜体及附件 42U标准服务器机柜|600×1000 1 台 1 套 1 面 不低于以下配置 cpu Intel Xeon E5-1603 2.8 10M 1066 4C 130W CPU 内存 4G ECC DDR3 硬盘 500GB 7200 RPM SATA 2 生产管理系统工作站 显卡 NVIDIA NVS 300 512MB 光驱 DVD-ROM 鼠标 USB标准鼠标 键盘 USB标准键盘 网卡 双千兆网卡 3 液晶显示器 22寸 光电转换设备、光缆、网络水晶头,串口4 通讯附件 接口,网络配线架,电源插座(根据现场情况按照用户要求配置) 1 套 1 台 1 台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六 1 2 其他 不间断电源 精密空调 电力通道传输所需的通讯 按30KVA/6H初步设计 具体规格型号待确认 1 业主 套 七 设备 向供电公司/电信运营商购买 提供 8.2 软件清单
序号 一 1 001 名称 站端SCADA子系统 风电场端软件配置 应用软件 含风机监控系统通信组态监视软件; 风机规约接入处理软件; 风机箱变数据接入处理软件; 气象信息采集处理软件; 与升压站监控系统通信处理软件; 风场侧数据采集软件 与远程集控系统进行数据交互软件; 风机电网模型的转换软件; 实时数据库处理软件; 历史数据库处理软件; 智能设备通信集成软件。 2 001 光伏电站端软件配置 应用软件 1 套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位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含光伏电站监控系统通信组态监视软件; 光伏电站规约接入处理软件; 光伏电站逆变器、汇流箱、箱变数据接入处理软件; 光伏电站侧数据采集软件 光伏电站气象信息采集处理软件; 与升压站监控系统通信处理软件; 与远程集控系统进行数据交互软件; 实时数据库处理软件; 历史数据库处理软件; 智能设备通信集成软件; 三 1 新能源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系统软件 UNIX/Red Hat企业级Linux 数据库优化配置服务,多用户Oracle 关系数据库软件 1.2 2 2.1 应用软件 新能源远程集中监控系统 软件 风电场群、光伏电站群集中监视控制、 1、新能源监视控制软件 2.2 新能源电压优化控制 网络通讯管理、实时和历史数据库管理、 2、系统管理软件 2.3 管理、安全管理、定时任务管理 3、数据采集软件 数据采集管理,含OPC、MODBUS、1 套 进程管理、系统管理、权限管理、日志1 套 新能源综合调度、新能源发电优化控制、1 套 11g 1 套 1 套 1 套 1.1 操作系统软件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2.4 IEC101、IEC104等国内外主流规约解释处理程序、报文监视 4、数据处理软件 2.5 5、智能报表软件 2.6 6、图形系统软件 2.7 7、智能告警处理软件 2.8 8、Web功能软件 2.9 数据统计、公式计算、越限处理、数据1 存储 套 报表编辑、报表浏览、报表打印 1 套 图形编辑、图形浏览、曲线工具、界面1 集成 套 分级分类处理、报警筛选、短消息告警 1 套 含III区数据中心、安全Web浏览、数1 据整合发布功能 风机建模、风机监控与控制、风机故障套 9、风电应用软件 2.10 节控制、风机群控 光伏电站建模、光伏电站监控与控制、 10、光伏应用软件 2.11 控制、光伏逆变器群控 四 1 1.1 1.2 1.3 1.4 五 1 远程视频监控子系统 软件 视频监视系统软件 视频监视系统软件 视频监视系统软件 视频监视系统软件 生产管理信息子系统 软件 流媒体服务软件 管理服务软件 WEB服务软件 客户端软件 1 1 1 1 套 套 套 套 光伏电站故障分析、光伏电站功率调节1 套 分析、风机电网模型转换、风机功率调1 套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包括设备台帐基本信息、设备异动管理、1.1 设备台账管理 设备评级管理、设备停服役管理等功能。 包括对设备的缺陷的登录、消缺、延期、1.2 设备缺陷管理 验收、分类、分析等管理。 包括运检值班管理、交接班管理、定期1.3 运检值班管理 工作、运行日志管理、登记本记录等。 包括物资出入库管理、合同管理、采购计划管理、财务稽核、物资报表生成、1.4 物资管理 库存物资查询、单据查询、合同及计划查询。 包括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巡视验收作业指1.5 巡视管理 导书管理和巡视任务管理以及 PDA掌上电脑应用。 包括对检修计划的审批、发布、综合检索功能,对计划进行汇总、分析。对于1.6 检修管理 年度计划,可以分解为月度计划、周计划。 包括工作票填写、工作票审核、工作票1.7 工作票管理 执行、工作票终结、工作票审核评估、工作票查询统计、典型工作票维护等。 包括操作票填写、操作票审核、操作票1.8 操作票管理 执行、操作票终结、操作票审核评估、操作票查询统计、典型操作票维护等。 包括工器具台帐管理的录入、变更、查1.9 工器具管理 询以及统计等功能。 2.10 工单管理 包括对工单的审批、执行,工单中涉及1 套 1 套 1 套 1 套 1 套 1 套 1 套 1 套 1 套 1 套 页脚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文本体例
到的工作流程、人力资源、物资、技术、安全、成本进行集成,优化管理。 能够支持移动作业,现场巡视,查看设2.11 移动终端支持 备台帐信息,工单和两票信息的下载执行等功能。 1 套
页脚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