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2-08-16T09:14:06.780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2年第7期 作者: 高 艳[导读] 这样,孩子在入园时见到有认识的小朋友,会比较容易且愉快地融入进集体。高 艳 (辽阳市文圣区教师进修学校 辽宁 辽阳 111000)
【摘 要】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转折期,当幼儿走入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和集体开始他的新生活时,幼儿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为此,我们应该家园配合,缓解幼儿入园焦虑:一、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做好入园准备;二、幼儿园要配合家长做好入园前的情感培养;三、教师要带领家长一起促进幼儿对入园的适应。【关键词】家园合作;分离焦虑;有效缓解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关键转折期,当一个3岁左右的幼儿离开亲近他的家人、熟悉的环境,走入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和集体开始他的新生活时,幼儿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
由于幼儿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不同,产生焦虑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整天自言自语“我要妈妈”;有的孩子一入园就紧搂着家长的脖子又哭又闹,死活不肯进门;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症状马上消失。幼儿出现的种种消极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如何使幼儿尽快消除焦虑和不安,让幼儿愿意并喜欢上幼儿园,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1.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做好入园准备
对幼儿来说,从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一下子过渡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犹如是“第二次断奶期”,极易产生焦虑,这也正是许多家长所担心的,但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积极做好入园准备,就可以有效缓解孩子入园的焦虑。
1.1 思想上做积极的引导。孩子入园前,家长不要对孩子做消极的心理暗示。有的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会在言行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例如:“这两天让孩子玩玩吧,上幼儿园里就不能这样自由玩了”。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也有的家长会这样训诫孩子:“不听话就送你到幼儿园去,让老师好好地管教你!”“我不要你了”等,会让孩子认为幼儿园是个惩罚自己的地方,从而产生抵触甚至恐惧的心理。家长应有意地对孩子进行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让他对幼儿园产生反感,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你这几天真听话,过两天我们到幼儿园去,那里有好多和你一样听话的好孩子,我们去那里玩好不好?”
1.2 生活上做积极的准备。孩子入园前,在生活上做好准备是很必要的,家长可以有意为孩子提供机会练习生活自理技能,例如锻炼孩子会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收玩具;告诉孩子遇到自己又不能办的事可以请求大人帮忙;家长也可带着孩子一起准备入园用具,陪孩子一起买新书包,家人赠送文具,祝贺孩子长大可以进入幼儿园,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长大了上幼儿园是件高兴的事情。此外,家长也可有意引导孩子接触其他要上幼儿园的孩子,和他们在一起玩耍、交往,然后结伴入园。这样,孩子在入园时见到有认识的小朋友,会比较容易且愉快地融入进集体。 2.幼儿园要配合家长做好入园前的情感培养
幼儿入园前的情感培养是消除幼儿陌生感的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孩子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所就读的幼儿园附近散步,观看小朋友在户外做游戏;幼儿园也要尽可能地为幼儿熟悉环境提供方便,如在幼儿离园的时间,让家长带孩子到活动场地玩;在不影响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允许幼儿参观一下班级活动,观看小朋友们上课或玩耍,或者安排孩子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在幼儿自由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与家长亲切交谈,让幼儿感到父母与教师很熟悉。教师也可以通过亲一亲、抱一抱尽快地拉近和孩子间的距离,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促使幼儿放心地与教师和小朋友交往。 3.教师要配合家长做好幼儿对入园的适应
3.1 做好幼儿表现调查。孩子入园时做好调查,把孩子在家中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家长担心的事情记录下来,了解幼儿,有针对性地从情感入手,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2 建立“幼儿家园表现小档案”。教师和家长一起,及时记录下孩子在园、在家的情绪表达、行为表现及采取的相应策略,进行互相反馈交流,既有利于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也有利于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冷静地分析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
3.3 召开家长会。家长的育儿知识有限,他们错误的教育行为往往会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虑。例如: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哭闹就心疼不已,不坚持天天入园,导致孩子分离焦虑的时间变长;有些家长怕孩子哭闹,趁孩子不注意时离开,导致孩子发现时哭闹不止,对家长产生不信任……因此,召开新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新生入园初期会出现的一些情绪表现以及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指导家长用正确有效的方法,稳定幼儿情绪,降低焦虑程度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家长的担忧心理。
3.4 用爱的呵护,让幼儿感受家的温暖。父母的怀抱是孩子安全的港湾。幼儿入园之初,老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教师,还更要像妈妈。将教师和妈妈两种角色要求融合在一起是托班教师定位的关键要求。教师用亲切的态度、温柔的抚摩、温和的语言与热情的拥抱可以唤起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依恋感,并在这种依恋感建立过程中,逐步地将幼儿园生活的规则和要求渗透进去,让孩子在感受像妈妈一样真情呵护的同时,渐渐接受集体生活的一些基本规则,从而适应幼儿园生活。 3.5 游戏介入,加快幼儿的适应性。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游戏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暂时忘却不愉快的情绪。二是游戏可以增加幼儿交往的概率和频率。因此结合主题教育,以游戏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会增加孩子们的愉快体验,使他们逐渐喜欢上同伴、喜欢上老师和幼儿园,实现入园的顺利过渡。 收稿日期:2012-06-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