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巴塞尔协议Ⅲ实施时限逐步临近,针对商业银行主要风险的监管要求将大幅提升。其中,市场风险国际新监管标准的复杂程度已在业界达成一定共识。在市场风险国际新监管标准的框架下,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的划分标准更加明确;新标准法的整体计量框架出现颠覆性改变,更加反映风险敏感性;内模法的模型审批程序和评估标准更加严格,捕捉尾部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新监管标准的过程中将面临较大挑战,市场风险整体管理架构需要进一步下沉至交易台层面,计量的复杂性和精确性大幅提高,账簿划分标准以及与会计准则的一致性也有待明确。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需积极研究国际新监管标准,密切跟踪国际规则的本地化进程,尽快开展市场风险管理升级工作,加快提升自身市场风险计量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市场风险;巴塞尔协议Ⅲ;资本监管;敏感度法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19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BCBS)正式对外发布《市场风险最低资本要求》(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 for Market Risk)。至此,巴塞尔协议Ⅲ(以下简称Basel Ⅲ)框架下的市场风险监管要求最终定版,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市场风险管理的反思与监管规则修订工作正式告一段落。深入学习国际新监管标准的监管思路及要求,对我国监管部门以及银行同业市场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进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市场风险资本监管及银行内部管理,国内学者及从业人员一直在持续跟踪分析。王胜邦和张漫春(2011)基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指出当时的市场风险资本计量框架存在交易头
1罗瑜,经济学博士,助理研究员,华夏银行风险管理部,luoyu608@126.com;赵蕊,金融学硕士,华
夏银行风险管理部,zhzhaorui@hxb.com.cn;陈璐,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华夏银行风险管理部,zhchenl@hxb.com.cn。作者感谢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人的意见,文责自负。
2巴塞尔协议Ⅲ市场风险新监管标准实施对商业银行的挑战总第96期
寸假设不合理、风险参数稳定性不足以及未考虑内生流动性影响等问题;同时提出,完善市场风险资本监管制度必须要明确交易账簿和银行账簿的划分等。黄志凌(2013)也提出商业银行需要重新审视市场风险的范围与内容,并应反思如何科学计量、有效管控市场风险。巴曙松等(2013)、綦相(2014)分别对巴塞尔市场风险资本计量框架全面改革等监管进展进行了跟踪分析。2017年年底,BaselⅢ最终版推出后,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肖远企(2018)对国际监管框架改革的最新内容进行了梳理,解释并评价了改革的内在逻辑和监管意图,提出金融危机是国际监管改革的外部驱动因素,提高风险承担成本是改革的主线,约束银行经营管理行为则是改革的剑锋所指。王胜邦(2018)对BaselⅢ最终版的整体思路和核心内容进行了概述,并简述了BaselⅢ的实施对商业银行资本的影响程度。孙若鹏(2018)系统分析了BaselⅢ最终版的颁布对未来发展的导向作用,并提出商业银行应完善自我主动管理体系,降低对市场力量的过度依赖。但整体而言,目前国内对BaselⅢ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整体框架层面,对于具体风险监管要求的研究较少。本文对市场风险国际新监管要求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改革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困难,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后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阐述了金融危机发生后市场风险国际监管标准的演变;第三部分介绍了市场风险新监管标准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实践困难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为总结和建议。
二、市场风险国际监管标准的演变
巴塞尔委员会从1996年开始对市场风险提出最低资本要求(BCBS,1996)。在BaselⅡ的监管框架下,市场风险的业务覆盖范围基本明确1,初步搭建了标准法和內模法两大分析框架;
2同时,BaselⅡ还专门设定了一个用于防范市场风险的第三支柱资本(Tier 3)。但从2007~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银行业的实际损失情况看,原有框架下的市场风险资本远远不足以抵御如此巨大的市场压力。因此,巴塞尔委员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基于尾部风险和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对计量模型进行了优化、改进。
(一)国际金融危机至Basel2.5阶段,重点引入压力风险价值和附加资本
市场风险资本计提的根本目标,是保障银行持有足够资本用于吸收交易账簿下金融工具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原有框架对损失的反映不足,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的划分标准不明确。账簿划分主要依赖于银行的主观意愿,存在监管套利空间,部分银行可能会通过调整金融工具的账簿分类来降低资本计提。二是市场风险标准法缺乏风险敏感性。其计算依据很难与实际风险敏感因子对应起来,且计量参数自1996年初建以来就
1即交易账簿的利率和股权风险,交易账簿和银行账簿的外汇风险和商品风险。22010
年,Basel III取消了第三支柱资本的安排。
2019年第12期3再也没有更新过,很难对市场风险內模法形成有效验证。三是市场风险內模法的风险覆盖范围不足。原有內模法无法包含所有实质性风险驱动因素,例如未考虑市场流动性不足对于金融产品变现能力的影响等。
鉴于上述问题,巴塞尔委员会在2009年对市场风险框架进行了修订,通常称之为“Basel 2.5”(BCBS,2009)。Basel 2.5引进了压力风险价值(Stress Value-at-Risk,SVaR)的概念,以弥补风险价值(Value-at-Risk,VaR)对压力情景下的市场损失估计不足的情况;同时,还引入了附加资本的概念,以计量非资产证券化类信用产品的违约风险和信用评级迁移风险。Basel 2.5除将大部分的资产证券化头寸排除在了內模法的计量范围之外,还对相关性交易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以减少银行在账簿之间进行监管套利。
(二)Basel 2.5至BaselⅢ阶段,全面推进FRTB改革
尽管Basel2.5确实指向了BaselⅡ中市场风险监管的一些明显问题,且巴塞尔委员会也承认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原则性、结构性的,但并没有在Basel 2.5中得到根本性解决。例如,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之间的界限仍未明确,引入SVaR仍然无法估算市场流动性消失的影响,以及标准法的风险敏感性不足问题没有得到正视等等。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市场风险最低资本要求框架。2012年,巴塞尔委员会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发布了对于市场风险监管的重新审视文件(Fundamental Review of the Trading Book,简称FRTB)(BCBS,2012),随后又分别于2013年、2014年更新了征求意见稿,最终于2016年发布了《市场风险最低资本要求》(BCBS,2016),对市场风险资本监管框架进行了全面修订,重新搭建了巴塞尔Ⅲ下的市场风险监管框架。
2016版监管标准出台后,全球银行业的反应并不积极甚至是负面的。意见主要集中于计量方法过于复杂、市场风险资本大幅上升等方面。综合各方面的反应,巴塞尔委员会将新监管标准实施时间从2019年1月1日推迟至2022年1月1日,并于2017年推出了一个简化版的新标准法(BCBS,2017),供总资产规模或者交易账簿规模较小的银行使用。《市场风险最低资本要求》最终版(BCBS,2019)已于2019年1月正式发布。
从国内市场风险监管看,国内监管机构的整体思路与巴塞尔委员会保持一致,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市场风险监管框架引入和建立期,2004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市场风险的内容与BaselⅠ保持高度一致。第二阶段为2009年至今,我国在2019年正式成为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的成员国,国内监管向国际标准快速靠拢。在市场风险监管方面,2010年原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以及2012年发布并一直沿用至今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都引入Basel 2.5中市场风险监管的部分核心内容,如SVaR等。而2016年至2019年的新监管标准,由于其推出的时间尚短,且一直处于持续修订中,国内监管部门尚未引进。
4巴塞尔协议Ⅲ市场风险新监管标准实施对商业银行的挑战总第96期
三、市场风险新监管标准改革的主要内容
市场风险国际新监管标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的划分、市场风险新标准法和市场风险新內模法。其中,在账簿划分方面,除了坚持将“以交易为目的”作为交易账簿划分的必要条件以外,还对主要工具的账簿划分、金融工具变更账簿归属以及内部风险转移等情况的确认和资本处理进行了明确。在标准法计量方面,通过七大风险类别、三个风险维度(Delta、Vega和Curvature)的交叉计量,细化了风险资本要求,更能体现风险敏感性特征,也进一步增强与市场风险内模法以及内部管理的一致性。在內模法计量方面,除了使用预期损失(Expected Shortfall,ES)代替VaR计量风险损失、引入流动性期限等计量方法上的转变外,还引入了更加严格的模型审批程序和评估标准,进一步将內模法审批范围由银行整体下沉到每个交易台,强化了对內模法使用的持续监控和审慎管理。
(一)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的划分更加严格
市场风险国际新监管标准用大量篇幅界定了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的界线。
一是继续将“以交易为目的”作为交易账簿工具的必要条件。沿袭BaselⅡ的说法,继续强调当银行持有金融工具的目的是为了短期内重新销售、从短期价格变化中获利、锁定套利收益或者对冲上述三类交易中的风险时,即可认为是以交易为目的,就应将该工具划分至交易账簿。被划分至交易账簿的工具必须每日进行估值,并在损益表中记录损益。
二是明确列示了哪些工具应被划分至交易账簿。其中,在会计分类上属于以交易目的持有的金融资产或负债1、做市交易工具、可做穿透管理或者能够获得每日报价等必要信息的基金权益类投资、上市公司股权以及期权类产品等,在符合交易目的的前提下,理论上均应划分至交易账簿。而包销承诺、对银行账簿的债权或股权头寸进行净卖出的工具等,除非银行能够证明这些工具并不是“以交易为目的持有”并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原则上也应被划分至交易账簿。
三是明确列示了哪些工具应该被划分至银行账簿。一般而言,如果不是以交易目的持有,且不属于上述应归至交易账簿的工具,就应该被划分至银行账簿。如无特殊规定,非上市股权、银行发行资产证券化资产池中的基础资产、房地产2、零售或中小企业债权等工具必须被划分至银行账簿。
四是明确限制工具在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之间的互转。起初将金融工具划分至银行账簿或交易账簿后,严格限制银行自行调整账簿划分的行为。只有在极少数情况3下,并得到监管部
1对应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 9,IFRS9)框架下,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
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指直接持有房地产或房地产衍生品。3可能的情形包括:一家银行永久关闭交易台、会计准则变化导致一个工具可以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等。
2019年第12期5门的批准后,才能在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间转移工具。单纯的市场事件1并不能构成改变金融工具账簿分类的理由。为防止银行通过账簿重新划分套利,需要在账簿重新划分前后分别计算资本计提。一旦账簿重新划分导致资本节约,就需要将节约的资本作为第一支柱资本计提,并一直持续到相关头寸到期或终止。
五是明确了银行内部风险转移的资本计提。银行内部在银行账簿、交易账簿,以及这两种账簿之间的风险转移,均被称为内部风险转移。从交易向银行账簿的内部风险转移,不需要在计提监管资本时考虑;但从银行账簿向交易账簿的内部风险转移,则需要在计提监管资本时做特殊处理。
(二)标准法计量更加体现风险敏感性
为更加充分地体现风险敏感性,市场风险新监管框架进行了颠覆性修改(见图1)。修改后的标准法基于对每类金融工具的Delta、Vega和Curvature敏感度风险计量,考虑不同风险组合篮子内部不同金融工具及跨组合篮子之间的相关性,在统一计量框架的基础上,尽可能体现风险敏感性特征。同时,修订了交易账簿下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计量,增加了对奇异性金融产品2等的剩余风险附加,提高了风险计量的审慎程度。新标准法具体包含三部分的资本计提:敏感度资本、违约风险资本计提以及剩余风险附加。
图1:修订后的市场风险标准化框架
1. 敏感度资本细分为七大风险类别,使用Delta等三大风险维度进行计量
敏感度风险的资本要求通过加总不同风险类别的Delta、Vega和Curvature三类风险测度值得出,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识别每个金融工具中隐含的七类风险。分别是:一般利率风险(General Interest Rate Risk,GIRR)、信用利差风险-非资产证券化、信用利差风险-资产证券化(关联性交易组合,Correlation Trading Portfolio,CTP)、信用利差风险-资产证券化(非关联性交易组合,Non-Correlation Trading Portfolio,Non-CTP)、股权风险、商品风险、外汇风险。
1例如一种工具的流动性或交易目的的变化。
2奇异资产(Exotic Assets),例如,与长寿风险、天气、自然灾害等相关的资产暴露。
6巴塞尔协议Ⅲ市场风险新监管标准实施对商业银行的挑战总第96期
第二步:在每个风险类别归属下,将每个金融工具划归至不同的组合篮子。具有相同特性的一系列风险因子被划归至一个风险组合篮子。不同风险类别的风险组合篮子划分标准不同,每个风险类别下的Delta、Vega和Curvature风险组合篮子的划分方式相同。具体至主要风险类别,一般利率风险的一个组合篮子为每个币种对应的无风险收益率曲线。三类信用利差风险依据信用质量和行业1划分。股权风险主要依据市场总市值、经济体和行业,商品风险依据不同的商品类型,而汇率风险则以金融工具货币与报告货币之间的汇率划分。
第三步:分别计算特定金融工具的Delta、Vega和Curvature风险敏感度。其中,Delta风险被定义为风险因子变动一个很小幅度导致金融工具市值的变化,对应风险因子变化的一阶导数。例如,一般利率风险的Delta为无风险收益率曲线上某个期限变化1个基点导致金融工具的市值变化2。其他类别风险因子的Delta定义类似,分别对应信用利差、股票即期价格(回购利率)、商品现货价格、汇率等风险因子的变化。除去少数奇异资产外,交易账簿所有工具都需要计算Delta风险敏感度资本。
Vega和Curvature风险计量仅针对包含期权或者隐含提前支付权的产品,不含期权的产品不需要计量Vega和Curvature风险。其中,Vega对应期权底层资产价格波动对期权价值的影响,风险资本为Vega和隐含波动率的乘积3。银行需使用其独立风险控制部门的定价模型确定对Vega和隐含波动率的估计。Curvature风险对应风险因子的二阶导数变化,需要针对期权产品中的每个风险因子计量向上冲击和向下冲击两个压力情景的风险资本计提,同时剔除其中的Delta风险资本。两类情景中损失较大的将作为Curvature风险计提资本。
第四步:每类风险类别下的风险因子要按照设定节点(不同期限、信用类别等)乘以对应的风险权重,计算加权风险敏感性。其中,Delta风险权重由巴塞尔委员会统一给出。如一般利率风险类别下,某种货币的无风险收益率曲线上的10个期限节点,分别具有不同的权重。Vega风险权重主要考虑不同风险类别的流动性时限,即将市场缺乏流动性的风险考虑在内。Curvature风险权重也需要区分不同的风险类别。对于一般利率风险、信用利差风险和商品风险而言,Curvature风险权重为将该风险类别中最高的分组风险权重应用至所有组别4。对于外汇和股权风险,Curvature风险权重基本采用与Delta风险相同的权重5。
1资产证券化(non-CTP)还需要区分资产证券化层级。2其公式为
,rt为节点t的无风险收益率;cst为节点t的信用利差;Vi为工具i
相对于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和信用利差曲线的市场价格函数。3即。
4例如,在计算一般利率风险时,0.25
年这个期限点的风险权重最高,就需要将其当作整条无风险收益率曲线所有节点的Curvature风险权重。5对于外汇风险来说,当交易货币不涉及银行报告货币时,可将算出来的Curvature风险资本除以1.5的系数。经监管部门同意,也可对所有的外汇交易(包括底层资产是报告货币)施加冲击得到的Curvature风险资本统一除以1.5。
2019年第12期7第五步:基于组合篮子内的相关系数,在组合内部进行加权汇总1。相关系数由巴塞尔委员会给定,或根据规则生成。其中,Delta和Vega风险分别根据相应系数单独计量。而对于Curvature风险来说,通常Curvature风险的相关系数均为Delta相关系数的平方,但非资产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中关联性交易组合的信用利差风险除外,其Curvature相关系数仅仅取决于两个产品是否相同。
第六步:在同一风险类别内进行跨组合的风险加权汇总。Delta、Vega以及Curvature风险的加总均需基于给定的组合间相关性rbc计算得出。Delta、Vega和Curvature风险的简单加总就是该风险类别的敏感度风险。
此外,为了反映在金融紧张时期相关性上升或下降的风险,每个风险类别均需要计量三种不同情景下的风险指标。情景设定根据对组合内相关系数作为敏感度资本。
和组合间相关参数
的变化加以
区分。银行需要分别简单加总每个情景下所有风险类别的敏感度资本,取三种情景下的最大值
一、识别所有包含一般利率风险的产品
金融产品
利率债、企业债、利率衍生品…
二、将所有涉及一般利率风险的金融产品划分为不同组合篮子(bucket)
CNY、USD、EUR…
划分货币篮子时,不区分金融产品,只关注货币品种
三、针对无风险收益率曲线上的不同期限节点,计算Delta风险敏感度sk,rt
sk,rt=
Vi(rt+0.0001,cst)-Vi(rt,cst)
0.0001
1.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可选银行间借贷利率(BOR)对应的互换曲线、主权债券曲线等;2.期限节点分为:3M、6M..30Y共计10个期限节点。
四、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给定的不同期限点
对应的风险权重,计算对应曲线、对应期限节点的加权风险
WSk=RWk ×Sk
1.不同期限的风险权重由巴基尔委员会指定,如3M期限的风险权重为1.70%。
2.对于本国报告货币(CNY)及部分特定货币(USD、EUR等),银行可自行判断将上述风险校重僚以2的算术平方根,3M的风险权重将变为1.7%/2=1.2%。
五、基于相关系数ρ,在组合内进行加权汇总
Kb=
∑kWS+∑∑ρWSWS
2k
kk≠l
klkl
区分高度、中度、低度三种相关情景,取不同的ρ值。
六、基于相关系数γ,跨组合汇总GIRR Delta风险
Delta=
∑
b
K2b+
∑∑γ
bc≠b
bcbc
SS
1.区分高度、中度、低度三种相关情景,取不同的γ值。
2.在三种情景下,分别简单加总所有风险类别的Delta、Vega和Curvature风险,取三种情景下的最大值为敏感度资本。
图2:以GIRR Delta风险为例的敏感度计量流程
1组合内的风险加总公式为:
,其中kb为组合b的风险头寸,WSk和WSj
分别为对应风险因子的加权后风险,ρki为提前给定的相关性。
8巴塞尔协议Ⅲ市场风险新监管标准实施对商业银行的挑战总第96期
2. 提出违约风险资本要求,以充分捕捉尾部风险
市场风险新监管框架下的违约风险特指“跳跃至违约风险”(Jump-to-Default简称JTD)。其目的是捕捉违约的尾部风险事件,并与信用利差风险要有所区分。后者主要反映预期违约损失,并已在金融工具的市值变化中予以反映。JTD风险是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名义本金(面值)以及该工具累计已实现损失的函数。需要计算JTD风险的金融工具包括:非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关联性交易和非关联性交易组合)。三大风险类别必须分别计算,相互不存在分散效应。
JTD风险的计量逻辑如下:第一步,分别计算每个风险暴露的跳跃至违约风险暴露(gross JTD)。第二步,对于同一债务人来说,在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情景下,其多头和空头头寸可以相互抵消,得到某个债务人的净多头或净空头头寸。第三步,净跳跃至违约头寸被划分至不同的组合篮子。非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划分为公司、主权、地方政府/市政组合。资产证券化(非关联性交易组合)的组合篮子划分则要基于底层资产类别及其地理区域。资产证券化(CTP)的组合篮子划分主要基于指数。第四步,在一个组合篮子内,基于多头和空头头寸计算出来一个对冲收益比例。该比例将作为折扣系数乘上净空头头寸,用于对冲净多头头寸。第五步,组合篮子的JTD风险将在组合间进行简单加总,得出总的跳跃至违约风险。
3.剩余风险附加重点针对奇异性资产和部分特殊风险类型
在标准化框架下,所有包含剩余风险的金融工具都需要单独计算剩余风险附加,主要涉及两类情形。第一类情形,是在底层资产是奇异资产等情况时,需要计算剩余风险附加,附加资本为工具的总面值简单加总后乘以1.0%。第二类情形,是在金融工具涉及缺口风险1、相关性风险2、行为性风险3等类型风险时,需要计量剩余风险附加,附加资本为工具的总面值简单加总后乘以0.1%。
4. 简化版标准法基本沿袭了原有计量理念
根据国际新监管标准的规定,资产规模或者交易账簿规模较小的银行,在满足一定标准的前提下4,可以经监管部门批准后使用简化版的标准法。简化版标准法的资本要求为利率、汇率、外汇和商品四个风险类别调整后的资本汇总。其计量思路基本沿袭了巴塞尔Ⅱ的市场风险计量,对于风险敏感度的反映能力相对较弱,具体计量规则不做赘述。
从表1可看出,新标准法覆盖的风险范围更广泛,风险分类更细化。其计量频率从季度调
1底层资产的很小变动会引起期权Vega产生巨大变化,导致套保不足。
2金融工具对应多个底层资产,底层资产间的相关性变化将导致该工具价值发生变化。3客户提前支付或提前还款等行为变化。
4可供监管部门选择的标准包括:(1)银行不能是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G-SIB);(2)银行的任何交易台
都不能使用內模法计量资本;(3)银行不能持有任何相关性交易头寸等。
2019年第12期9整至月度,风险因子的敏感度计量要求更加充分。新标准法还从不同情景下金融工具之间相关性关系变化的角度出发,在模型中引入了风险传染的思路,整体计量的科学性、严谨性均有较大提升。从管理上看,其明确提出了标准法作为內模法的计量下限,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使用內模法降低资本支出导致风险不能得到有效防范的风险。
表1:新旧标准法差异对比新标准法
风险分类
旧标准法
利率、股票、外汇、商品、信用利差-证券化(关利率、股票、外汇、商品、期权联交易)、信用利差-证券化(非关联交易)、信用利差-非证券化
拆分无风险利率风险因子和信用利差风险因子,按剩余期限、评级、币种进行风险权重并按固定期限、评级、币种、行业进行风险权的划分重的划分
考虑风险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冲因素
不考虑相关性
敏感度风险(Delta、Vega、Curvature)、违约名义本金、市值、头寸风险和剩余风险
在交易层面进行风险因子识别后,从风险因子在交易层面进行风险识别、划分后,直到风险分组的层级顺序,分层汇总风险敞口,接将风险敞口汇总到风险大类上最后汇总到风险大类上每月
区分是否为资产证券化产品,且考虑相关性
每季度无特定风险
风险因子相关性因素计量指标计量维度计量频率违约风险汇总方法
与内模法关系作为新内模法下限
考虑不同风险因子和风险类型之间的相关性,计直接加总算高、中、低三种情境下的资本,选取最大的
(三)内模法更加能够反映尾部风险
为确保内部模型法能够有效评估风险,新监管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内模法的准入和计量规则,从模型审批、尾部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以及不可建模风险因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细化。一是引入更严格的模型审批程序和评估标准。内模法的审批范围由银行整体层面下沉到交易台层级,既限制了银行通过内部模型法减少资本计提的监管套利行为,也有助于避免银行因采用内模法出现资本大幅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二是提升模型捕捉尾部风险的能力,采用ES模型替代原来的VaR模型。三是引入流动性期限的概念。根据不同风险因子的流动性特点分组,每组对应一个流动性期限(Liquidity Horizon),以反映在压力期平仓或对冲所需的时间。四是采用违约风险资本替代新增风险资本。考虑到ES计量已经涵盖迁移风险,使用违约风险资本替代原本为了捕捉违约和迁移风险的新增风险资本,有助于准确反映违约风险。五是明确区分可建模和不可建模因子。银行只能将拥有足够可观测数据的可建模因子纳入一般的ES模型,不可建模因子必须使用压力测试情景下的ES模型确定资本要求。
1. 内模法审批流程进一步规范
10巴塞尔协议Ⅲ市场风险新监管标准实施对商业银行的挑战总第96期
银行使用内模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必须同时满足定性和定量标准,并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审批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步骤(见图3):
第一步,根据定性和定量因素,对银行的组织架构(包括交易台定义及框架)及全行内部风险资本模型进行全面评估。银行需建立独立的风险团队,并对风险敞口及限额进行评估报告,定期开展压力测试,且有独立团队对模型进行持续验证。
第二步,将內模法的适用性评估下沉至交易台层面。使用内模法计量资本的交易台,均需持续满足返回检验和损益归因测试标准,按季度检验。如交易台无法满足最低标准,则不能再继续使用內模法,而需使用标准法计量资本,且原则上一年以内不得纳入内模法计量范围。
第三步,对于使用内模法的交易台,首先应确定模型所包含的风险因子。除非监管特殊批准,所有标准法下覆盖的风险因子以及用于产品定价的风险因子都应被包含在内模法的模型计量范围内。其次,确定可建模风险因子。所有风险因子必须评估合格后才可作为可建模风险因子,使用内模法计量ES,而不合格的风险因子则必须使用压力情景计量压力ES。可建模因子应可提供连续报价,且获得真实价格1。
最后,根据新监管框架要求,基于宏观审慎角度,银行还应至少每月对各交易台开展一次标准法资本计量,以便随时比较标准法和内模法的计量结果。一旦交易台无法满足监管对内模法的适用性要求,就需要使用标准法计量资本。
第一步
全面评估全行 层面的内部风 险资本模型通过
未通过
对整个交易账 簿使用标准法
第二步
银行自行决定 哪些交易台采 用内部模型法通过
如不实行
对交易台使用 标准法
未通过
内部模型去全口径ES违约风险资本不可建模因子
标准法敏感性风险违约风险资本剩余风险附加
第三步
运用损益归因 和返回检验评 估内部模型法通过
第三步
单个风险因素 分析图3:修订后的市场风险内模法审批程序
1可获得的真实价格:该风险因子每年应至少有24个可观测到的真实价格,相邻的两个连续观测值最多
相隔一个月。
2019年第12期112. 应用审核标准更加审慎
一是分别针对银行整体和交易台层面开展返回检验。针对银行整体层面而言,需要每日分别将实际损益(Actual Profit and Loss)、假设损益(Hypothetical Profit and Loss)两个指标与置信水平99%、持有期1天的VaR进行对比。当损失大于VaR值时,即为出现突破1。最终的突破次数为上述两类突破中的较大者。测试结果根据突破次数划分为绿、黄、红三个区(详见表2),测试结果在绿区不会产生附加资本;落于黄区时,银行仍可使用内模法,但会有不同程度的资本增加;测试结果落在红区,监管部门可选择大幅上调资本乘数或禁止银行继续使用内模法计量资本。对交易台层级的返回检验方法与全行层面一致,但如果在12个月内,99%置信水平的VaR被突破12次以上,或97.5%置信水平的VaR被突破30次以上,则该交易台必须使用标准法计量资本。
表2:返回检验结果表
返回检验区域
突破次数
012345678910或以上
风险资本乘数
1.501.501.501.501.501.701.761.831.881.922.00
绿区(Green zone)
黄区(Amber zone)
红区(Red zone)
二是通过比较风险理论损益和假设损益,开展损益归因。与返回检验不同,损益归因测试主要检验交易台风险管理模型中包含的风险因子能否捕捉影响损益的真实驱动因子,需对每个交易台自己计算的风险理论损益(Risk-theoretical Profit and Loss)和风控部门计算的假设损益进行比较,以确保交易台的定价模型和资本计量模型的风险因子覆盖范围保持一致。损益归因测试的结果同样分为绿、黄、红三个区。测试结果处于红区时,不能使用内模法计量资本,直至交易台连续12个月的测试结果处于绿区才可使用。如果测试结果处于黄区,交易台不会被禁止使用内模法,但需要计提附加资本。
三是压力测试应涵盖各种小概率事件。压力测试分别基于交易台和银行整体层面开展,测试情景必须包含导致交易出现重大损失(收益),以及使得组合的风险控制变得非常困难的情况,要涵盖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对应的各种小概率事件。委员会建议银行的压力测试情景可以包含三种:(1)监管情景;(2)模拟历史情景;(3)银行根据自身投资组合特点制定的不利情景。
3. 计量明确区分可建模、不可建模以及违约风险
1出现任何损益,或
VaR值无法计算,或没有结果的情况,也将被视为一次突破。
12巴塞尔协议Ⅲ市场风险新监管标准实施对商业银行的挑战总第96期
新框架下的内模法计量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可建模风险因子的风险资本、不可建模风险因子的风险资本以及违约风险资本。
(1)可建模风险因子资本计量以ES模型为基础
根据新监管要求,使用内模法的银行需建立适当的ES模型。银行在建立ES估值模型时可有一定的灵活度,但至少要满足以下步骤:
一是每日计量全行口径和每个交易台的ES(单尾置信区间为97.5%)。ES计量必须反映各风险因子对应的流动性期限。为增加模型的稳定性,降低小概率事件的干扰,巴塞尔委员会将计量模型的置信水平从99%下调至97.5%,取消了巴塞尔2.5提出的SVaR的计量要求,转而使用压力情景数据对ES值进行放大修正,用以捕捉极端情景的损失情况。
二是对组合ES进行压力期校准。首先,基于最近12个月的市场数据,对主要风险因子集和全量风险因子集进行比较,以得到压力期校准后的ES。主要风险因子集应至少能反映75%的全量ES变化。
三是计算跨风险类别的组合资本和单一风险因子资本之和1,得到可建模风险因子资本。其中,跨风险类别的组合资本IMCC(C)为考虑了风险分散效果的组合ES,单一风险因子资本之和IMCC(Ci)为不考虑风险分散效果下,单一风险因子的ES之和。然后,再将跨风险类别组合资本乘以系数ρ(ρ=0.5),将单一风险因子资本之和乘以(1-ρ),计算得出总的可建模风险因子资本。
(2)不可建模风险因子资本计量以压力情景下的ES为基础
对不可建模风险因子的资本计量,应在压力情景下开展。通过分别计算特定信用利差风险因子、特定股权风险因子以及其他不可建模风险因子平方和的平方根,直接加总得出总的不可建模风险因子资本。其中,特定信用利差风险因子、特定股权风险因子的相关性均为0,其他不可建模风险因子的相关系数为ρ(ρ=0.6)。压力情景的选取应至少与计量可建模风险因子ES使用的压力情景同样审慎。每个不可建模风险因子的流动性期限,不得小于20天。
(3)违约风险资本以VaR模型为基础
根据新监管框架的要求,银行必须建立独立的违约风险资本内部计量模型,并需要满足以下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违约风险资本的计量模型必须使用VaR模型。VaR值的计量应满足一年期流动性期限以及单尾99.9%的置信度要求,而违约相关性需基于包含压力期在内的过去10年的历史数据得出。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的预测值应使用已获得批准的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2。
1跨风险类别组合足本和单一风险因子资本之和的公式分别为2如果没有上述预测值,则银行需使用
和。IRB方法计算并满足监管要求。
2019年第12期13二是违约风险资本必须基于每个债务人单独计算。同一债务人的多头和空头暴露可以净额结算,但如果该暴露涉及不同工具,则净额结算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工具损失不同的情况。对于不同债务人的多空头寸计量,建模时既要考虑该头寸的基准风险(Basis Risk),也要考虑该头寸中潜在的违约风险抵消的因素。另外,模型中必须包含主权暴露、股权头寸以及违约债务头寸,还应能够反映发行人和市场的集中度影响。
三是总的违约风险资本应为最近12周违约风险资本的平均值与最近一期违约风险资本之中的最大者。违约风险资本计量使用了较高的置信区间和较长的持有期,使得标准的返回检验方法(99.9%置信度,一年持有期)不再适用。银行应采用其他间接方法检验违约风险模型,如压力测试、敏感度分析和情景分析等。
总体看,内部模型法下的风险资本最终应等于可建模和不可建模风险因子的资本之和,以及违约风险资本的加总值。
4. 市场风险內模法资本以交易台为维度进行汇总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银行的市场风险资本总额应等于使用内模法的交易台的风险资本与使用标准法的交易台的风险资本之和;如果有一个以上交易台的损益归因检验处于预警区(黄区),还应计算附加资本(Capital Surcharge)。附加资本1等于预警交易台的内模法资本与该交易台的标准法资本之差,乘以系数k得出。其中,系数k等于各预警交易台的资本之和除以处于安全区(绿区)和预警区(黄区)的所有交易台的资本之和,再乘以0.5。附加资本不得小于0。
总体看,市场风险新內模法看似是使用ES代替VaR的计量,整体计量思路并未出现大的变化,但实质上对商业银行使用內模法计量市场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见表3)。
表3:新旧内模法差异对比
新内模法
审批维度计量模型计量频率相关性因素流动性因素计量指标违约风险
交易台ES月度
考虑风险因子之间的
相关性、对冲因素考虑不同产品的流动性期限从20天到120天不等可建模风险因子ES和不可建模风险因子ES
违约风险资本
旧内模法全行VaR季度不考虑相关性考虑10天持有期一般VaR和SVaR新增风险资本
1
。
14巴塞尔协议Ⅲ市场风险新监管标准实施对商业银行的挑战总第96期
四、商业银行实施国际新监管标准面临的困难
从Basel III市场风险资本计量的改革在各国监管部门的实施进展情况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改革进度较慢,实施周期较长。目前,除英国监管当局计划于2022年实施新标准以外,其他国家普遍计划在2022~2024年之间实施。与欧美国家相比,新兴国家的实施进度反而更快。例如,沙特当地的监管部门已明确将于2021年实施新标准,并要求金融机构全部采用标准法计量;南非预计也将于明年推行新监管要求。就我国的情况而言,部分大型股份制银行和业内先进银行已经开展了新标准法的实施工作,其他银行也陆续开展了新监管标准的前期筹备工作。从新标准法的测算结果来看,整体市场风险资本占用规模有所上涨,但鉴于每家银行的测算工具以及对于测算数据的处理和加工情况均有所不同,暂时无法将各家银行测算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随着市场风险国际新监管标准的最终定版,我国监管部门将逐步推动相关要求的本地化。总体看,我国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相对落后于发达经济体,金融产品种类较少、复杂程度较低,尤其是期权类衍生产品较少。这在客观上降低了新监管标准的实施难度;但同时,缺乏复杂金融工具的磨练也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手段单一、计量方法简单且应用性不强等问题,使后续可能会面临市场风险计量的复杂性与市场化业务发展规模不匹配的问题,带来较高的管理成本。自2016版国际监管标准发布后,根据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的测算结果看,大部分银行的市场风险资本均出现了明显增加。尽管2019版国际监管标准的要求有所放松,但预计市场风险资本仍会出现较明显上升。
(一)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的具体标准亟待明确,新会计准则和金融工具创新发展给账簿划分带来较大困难
一是根据市场风险国际监管新规的要求,除了“以交易为目的”的宗旨不变外,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之间的划分规定均更加严格细致,金融工具在账簿间的重新归类、以及内部风险转移交易的资本处理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而国内账簿划分要求仍主要源于2004年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且多是原则性要求。因此,有必要借鉴最新的国际新监管要求,对管理体系的全面性和管控要求的刚性管控力度进行明确细化。
二是随着IFRS9会计准则1在商业银行的推行,业界原本将会计四分类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直接划分至交易账簿的做法受到了挑战。按照IFRS9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被定义为除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之外的资产。这实际上充当了兜底的角色。部分难以计量的现金流、满足不了摊余成本计量的资产,均被归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范畴,如一些非标类资产。但这部分资产很难满足以交易为目的的原则,会计分类与风险管理之间出现了较大背离,需要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梳理。这也给
1详见《企业会计准则第
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019年第12期15国际新监管标准的落地带来一定困难。
三是随着市场不断创新发展,金融工具的风险实质确认难度也在上升,进而会影响账簿划分的准确性。以基金投资为例,按照国际新监管标准,正常的基金投资应被划分至银行账簿,但当基金投资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时,就可划分至交易账簿。两个条件分别为,基金可穿透至底层资产、且银行能够获得第三方验证的基金配置;或者银行能获得基金的每日价格,且了解基金的管理章程或监管要求。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基金投资的穿透式管理仍处于磨合阶段,穿透管理应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基金管理章程的标准确定等,都有待进一步细化探讨。
(二)市场风险管理层级需进一步下沉细化,风险计量、损益管理及资本分配的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市场风险管理需下沉至交易台,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理的精细化要求。市场风险计量、管理的主要目标将不再是银行整个交易账簿,而是要细化下沉至各个交易台,即基于交易台层级进行审批计量,并开展返回检验和损益归因测试等工作。交易台必须具备完善的经营策略、清晰的风险管理框架以及独立的损益和风险计量能力。这与国内银行现行的交易部门定义、交易台职责划分等管理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后续还需加强交易台与风险资本计量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商。基于交易台划分的必要性与系统、人员、数据等一整套管理体系搭建和运维成本平衡的考量,应建立与自身经营相配套的交易台划分、计量和审批管理制度,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提高市场风险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是前、中、后台需要进一步统一损益计量规则,并加强损益校准和结果比对。国际新监管标准不仅仅是针对风险中台计量方法的改革,更是对前、中、后台协同合作和参与方式的变革。新标准除要求交易台和风险资本计量部门独立估值之外,还要求银行对使用內模法的交易台开展损益归因测试,对交易台和风险资本计量部门的损益计量结果逐日比对。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的交易部门、风险资本计量部门以及后台记账部门对损益计量的规则仍存在一定差异。前、中、后台损益计量远未达到单独计量、逻辑一致、相互比对的要求,部分银行风险中台的损益计量作用趋于弱化,甚至与后台会计损益毫无关系,与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存在较大偏离。后续,有必要根据国际新监管规则的要求,对银行交易台、资本计量部门以及后台记账部门的损益管理架构及计量比对规则等做进一步梳理。
三是标准法计量仍主要停留在监管层面,与内部资本分配管理的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考虑到巴塞尔委员会将标准法作为了內模法的下限,不少银行可能会直接应用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而尽管新标准法计量的起点为风险敏感度,已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内部管理需要。但其大量权重、相关系数等均由巴塞尔委员会给定,经济意义可解释性较差,是否适用于中国国情也有待观察。内部管理中,标准法难以分拆管理,交易头寸的资本计量结果主要基于系统内静态数据的划分维度,例如行业分类、评级等信息。如果标准法的划分维度无法完全匹配内部
16巴塞尔协议Ⅲ市场风险新监管标准实施对商业银行的挑战总第96期
管理需要,那么通过资本引导资源配置的问题就仍然存在,“风险计量与资本管理两张皮”的问题也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三)市场风险计量和验证的复杂性大幅提升,数据治理和系统建设面临较大挑战一是计量运算逻辑复杂,运算量大幅上升。一方面,市场风险标准法计量框架需要全面重塑,针对七大风险类别分别开展敏感性计量,并在此基础上搭建风险权重、相关系数加总等整套体系。另一方面,市场风险內模法的计量需要进一步细化,风险计量从风险中台拓展至交易前台同步开展,计量的颗粒度也进一步细化,复杂性和难度均大幅度提升。这将对系统的运行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需要通过合理规划系统中的计算层级和管理层级等相关配置,来满足日常损益测算、风险计量等管理要求。
二是验证要求大幅度提升,更加强调日常风险管理中的持续验证。国际新监管标准再次强调,验证的目的在于确保模型不会低估风险。在原有第三方团队独立验证、初始验证与持续验证并存的基础上,国际新监管标准要求银行在市场出现重大结构性变化或投资组合结构出现较大变化时,均要开展验证,内容涵盖返回检验、损益归因等多个方面。同时,明确的外部审计和监管部门验证要求也覆盖了验证独立性、全面性、准确性及数据透明性等要求。当前的市场风险验证往往局限于系统投产前验证,对模型的持续验证也较多地关注数据完整性、以及返回检验等,并未涵盖损益归因等内容,更缺乏市场重大变化时的模型验证动作。后续,需要根据新监管标准的要求进一步细化。
三是存在大量估算数据,容易影响模型的准确性。新监管框架提出了大量的数据和系统要求,涉及利率、汇率以及股票、商品价格等风险敏感信息,对于市场数据的获取数量以及价格的真实性、可获取性均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从我国现有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看,确实存在因金融市场深度、广度不够导致基础数据不足的问题,进而会影响模型的准确性。例如,在利率未能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对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的选择难以达成共识,将影响一般利率风险、信用利差风险等一系列风险的计量结果。而资产证券化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也会导致市场自身难以形成完整、有效、及时的信用利差曲线,最终会影响资产证券化相关产品的估值及风险计量的准确性。市场公开数据的缺陷需要风险计量人员依据经验对数据进行选择、差值、校准,这也对市场风险管理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总结和建议
随着BaselⅢ国际监管规则在国内的逐步落地,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要求将大幅提升。具体至市场风险方面,按照巴塞尔Ⅲ的进度安排,新监管要求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尽管国内具体监管要求尚未出台,但国际新监管标准的监管理念和部分普适性要求,已经可以作为国内市场风险管理的标杆,推动金融业市场风险管理升级,提升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计量
2019年第12期17和管理水平。本文结合国际新监管标准的要求,建议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推进新监管标准的实施。
(一)结合新会计准则和金融创新,逐步优化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准确定义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的关系。根据国内IFRS9落地实施情况,综合分析会计分类和风险计量之间的关系,明确界定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加强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风险识别,加强对基金等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识别,开展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和风险管理。二是细化交易台划分标准。针对不同交易台,制定明确的交易策略和授权体系,制定相应的限额管理、风险计量和信息报告要求。逐步将基于交易台层级的返回检验和损益归因等先进管理要求引入至本行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中。三是加强市场风险业务估值管理。要提高前、中、后台在价格等关键计量数据基础和损益计量规则等方面的一致性,理顺风险计量与估值损益管理的流程,加强市场风险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加快推动数据治理和系统建设,为精细化计量提供基础
一是做好数据积累和清洗工作。基于风险计量和管理实践的要求,加快对行内外市场风险管理数据的积累和清洗,逐步引入基金、期权等业务的价格信息,确保所选用的数据能够代表市场的真实价格,加强对市场报价的连续性管理,确保市场报价定期有效更新,提高市场风险估值质量。二是加快优化市场风险管理系统。细化系统基于交易台层级的估值、计量和管理功能,加强对ES、VaR等关键指标的监测评估和压力测试分析。三是提升市场风险计量精细化程度。应借鉴国际新监管标准,逐步开展以敏感度为基础的新标准法和以ES为核心的內模法计量,细化模型管理和内部验证工作,在现有的返回检验基础上强化持续验证要求。
(三)积极开展试测算,推动新监管落地前期工作
一方面,应积极开展新监管标准的试测算工作。根据国际新监管标准,基于新标准法给定的风险权重和相关系数,准确评估新监管规则实施的影响,测算本行市场风险资本的变化情况,做好市场风险资本储备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内具体规则的落地工作。从银行实践角度,积极研究探索国际新监管规则在国内落地过程中的适应性,及早发现相关问题及争议点,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法,为监管部门出台相应规则建言献策。
(四)结合国际实践,有序推进新监管标准的实施
一是建议监管部门综合考虑国际新监管标准和国内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新标准法及简化版新标准法的机构适用范围,尽快出台立足于我国实际的监管准则要求。二是建议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风险估值及敏感度测算等需要的基础数据信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适合我国金融市场的数据库或数据池,为市场风险资本管理落地实施,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建议深入了解我国商业银行对新监管标准的实施进程和面临的困难,引导商业银行有序推进新监管标准的实施。
18巴塞尔协议Ⅲ市场风险新监管标准实施对商业银行的挑战总第96期
参考文献
1. 王胜邦和张漫春,市场风险资本监管制度的演进:以VaR模型为重点的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第11期,65-74。
2. 巴曙松、金玲玲和朱元倩,巴塞尔Ⅲ下市场风险资本框架的改革及中国商业银行的应用,金融发展研究,2013年第1期,3-8。
3. 黄志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若干思考,金融监管研究,2013年第8期,21-33。4. 綦相,交易账户市场风险资本计量方法的改革与完善,金融会计,2014年第8期,36-43。5. 肖远企,巴塞尔Ⅲ改革的“终结”与逻辑,中国金融,2018年第1期,85-87。
6. 王胜邦,巴塞尔Ⅲ最终方案的总体思路与国际影响,中国金融,2018年第2期,81-84。
7. 孙若鹏,《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版的背景、变化及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金融监管研究,2018年第10期,33-48。
8. BCBS, Amendment to the Capital Accord to Incorporate Market Risks, January 1996.9. BCBS, Fundamental Review of the Trading Book, May 2012.
10. BCBS,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 June 2006.11. BCBS, 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 for Market Risk, January 2016.12. BCBS, 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 for Market Risk, January 2019.13. BCBS, Revisions to the BaselⅢ Market Risk Framework, July 2009.
14. BCBS, Simplified Alternative to the 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Market Risk Capital Requirements--Consultative Documents, June 2017.
Abstract: With the time limi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Basel III approaching,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major risks of commercial banks will be greatly enhanced. The complexity of the new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standards for market risk has been generally recognized in the banking system.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new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standards for market risk, the boundary between banking book and trading book is clearer. The overall measurement framework of the new standardized approach has undergone subversive changes, which is reflecting more the risk sensitivity. The approval procedures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the internal model approach are stricter, and the ability to capture tail risk is further enhanced.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will face great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new regulatory standards. The overall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market risk needs to further sink to the level of trading desk, also the complexity and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Furthermor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book division standard with IFRS9 standards also needs to be clarified. Therefore,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actively study the new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standards, closely follow the localization process of Basel III, carry out the upgrading of market risk manage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own market risk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level.
Key Words: Market Risk; Basel III; Capital Supervision; Sensitivities-based Method
(编辑:关天颖;校对:尤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