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卫生经济学结课论文

2024-09-07 来源:爱go旅游网


“看病贵”问题与医药体制

丁媛

12级五年临床1班

目录

摘要 …………………………………………………………………………………3

引言 …………………………………………………………………………………3

1、我国药品及其市场的概况………………………………………………………4

1.1药价形成机制……………………………………………………………………4

1.2药品市场及其发展趋势…………………………………………………………4

1.3医药行业的基本情况……………………………………………………………4

2、药价浮涨的主要原因 …………………………………………………………4

2.1现在医药体制模式是根本原因…………………………………………………4

2.2医药合业下, 药品市场的开放导致药品费用快速增长………………………4

2.3医院药品价格的上涨是推动药品费用上涨的主要因素………………………4

2.4药品垄断推动药价虚高…………………………………………………………4

2.5 国家医保目录的制定机制不完善 ……………………………………………5

3、降低药价的几点措施 ……………………………………………………………5

3.1建立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5

3.2消除医院对药品销售市场的垄断………………………………………………5

3.3提高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的参谋和决策水平,为医药卫生培养人才…………5

3.4创新价格监管机制、改进价格监管方式………………………………………5

4结束语 ……………………………………………………………………………5

摘要 :社会和政府一直将医药价格改革的目的确定为降低社会医疗负担,

但降低了药品的价格就导致医院收入的大幅度降低和亏损增大,影响了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 终将损害患者的利益。面临这样一个两难的局面,新医改试图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等措施治理“药价虚高”的努力并未奏效,令社会再次体会到医改的艰巨复杂。本文将就此分析医改背景下药价虚高的原因,探讨如何解决药价虚高,以真正实现医改目标

关键词:医药体制;医改;医药市场;药价;看病贵;

引言: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的推进,原有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城市推出了社会医疗保险,而农村也在为新的医疗保障体系奋斗,以及一系列“农转非”的举措。而此时的医疗服务已经趋向市场化。在医疗服务方面,各种类型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尤其是医院,已经全面走向市场化。来自政府的拨款占其收入的比重已经微不足道,而所谓的“业务收入”,也就是医疗服务收入和出售药品的收入,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医疗服务市场化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看病难、看病贵”。

然而新医改方案实施刚满一年之际,突然爆出了很多负面新闻: 出厂价仅为15.5 元的芦笋片,进入医院后售价高达213 元。一支原本仅售19 元的普通“止喘灵气雾剂”,更换一下包装便涨到280 元,在消费者提出质疑后,价格又很快回落到58.5 元。一种叫“恩丹西酮”的癌症治疗药据悉成本不足4 元,但在医院的零售价却达每支80 元到90 元。于是对新医改的质疑声渐起。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些药价暴涨?医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下面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目前普遍推崇的方法和措施供参考。

1我国药品及其市场的概况

1.1药价形成机制 指我国现阶段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据药价形成机制,药品价格的形成基本上分三种:①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价格; ②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进入各省医保补充目录的药品,则由所在省制定指导价格; ③其余的药品,按照市场状况自主定价。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药品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后,将从企业自主定价转为由价格主管部门定价,按规定程序核定最高零售限价。

1.2药品市场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从事药品批发企业18000家。从事药品零售的渠道主要有医院,药店,部分超市和商店。其中医院承担了药品销售的绝大部分,但近来有所下降;零售药店承担的销售有较大增长。

1.3医药行业的基本情况 ①是经营销售和生产药品的大中小型企业很多;②虽然经营和生产的企业很多,但是大分散、小集中导致企业集中度很低;③经营的企业太多,重复建设生产,导致过多的药品堆积;④有些企业的经营模式很优秀,但是生产经验和技术相对落后;⑤企业或政府真正供给制药相关产业的经费少;⑥竞争环境不好导致利润降低,企业间互相的竞争力都很低;⑦缺乏人才培养;⑧政府研发药材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2]

2 药价浮涨的主要原因

2.1 现在医药体制模式是主要原因 我国的城镇医药卫生体制可以简略地描述为: 公立医院主要筹资来源是收费(政府的卫生投入已少于16%); 采用医药合业体制也就是医院销售药品, 药品收入几乎成为医院的主要收入支柱; 医疗费的个人支付是卫生筹资的主要形式, 居民医药费支付已占到60%, 波动巨大的疾病费用的风险主要由个人承担。在这一体制下, 存在如下主要矛盾: 医院依赖药品作为收入来源, 形成医疗之名与收入之利之间的不一致, 是医院用药不合理和不规范行为的内因; 医院销售药品, 借助医疗的特殊信息不对称性形成对药品的垄断权, 是虚高药价产生的根源[3]; 由个人为主承担疾病风险, 使普通家庭无法承受大病的负担,导致因病致贫, 造成社会不公,是看不起病的内在反映。

2.2 医药合业的情况下, 药品市场的开放导致药品费用快速增长 从上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以后, 国家开始对医药领域进行改革,中央下放了药品的经营管理权和价格的定价权[4],并于1992 年开始放开药品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里几乎全部的药品价格。在医院药局,药品价格一路飚升,新药,合资药, 进口药纷纷上市, 医疗机构收益日见好转,医疗条件日见改善,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但另一方面,患者的医疗, 药品费用则快速增。

2.3医院药品价格的上涨是推动药品费用上涨的主要因素(即以药养医) 药品费用的增长因素含有药厂新药开发和生产成本增加的推动因素; 有医疗需求增加和需求提高的拉动因素; 更有医疗机构利用对药品销售的垄断权抬高价格的营利因素-。在以上三大因素中, 虚高零售价的倍增远超过药品生产成本的增加(零售价格可以是出厂价10 倍甚至更高)[5], 也超过了人口增加和医疗需求增加所增大的药品费用部分。

2.4药品垄断推动药价虚高 医药合业产生两大垄断,一是医院的销售垄断,

二是医生的药品垄断,两大垄断产生垄断高价,形成的垄断利益由两大垄断势力瓜分[6] 医药合业体制不破除, 医院对药品的垄断就不能解除,药品垄断高价的动因就一直存在, 即使有政府的严厉管制, 医院和药厂勾结,总可以通过繁杂多样的药品变形而获得新形式的垄断价格, 这是药品与其他产品在垄断价格管制方面的根本差别.

2.5 国家医保目录的制定机制不完善 国家医保目录的制定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但价格制定,在国家发改委,这导致在国家医保目录公布新品种时,发改委并不能立刻制定出相应的价格,而是要在各省进行价格调研后,才能拿出政府定价。而物价部门如何能真正了解企业的真实成本,核实众多药品的价格信息,本身就是个难题,由于需要开展成本价格调查等工作,药品从进入医保目录到政府核定限价标准,需要一定时间。为不影响市场供应,按政策规定,在政府未定价前,经营者可以暂按市场实际价格执行。于是一些企业就会钻这个漏洞,在进入医保目录后,在发改委核定价格前涨价。

3 降低药价的几点措施

3.1建立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自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药品价格如果制定得过低,企业的利润空间必然被大大挤压。企业为了生存,只能拼命压缩成本,药物的质量就可能得不到保证。又或者,原来生产基本药物的企业由于无利可图,转而生产非基本药物,必然造成医院基本药物供应不足,从而可能让消费者从原来的“看不起病”变成“买不到药治病”。因此,在实施新医改方案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于药品成本要严格认定,及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价格; 另一方面,应为医药生产企业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以免伤害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影响我国医药市场的稳定。

3.2消除医院对药品销售市场的垄断 医院对药品销售的垄断终将导致药品的垄断高价,以药品的复杂多样和易变,任何形式的药品价格管理都无法将其限制住,而且管理成本非常高。最好的办法就是破除医院对药品销售的垄断, 实现医药分业, 以市场的充分竞争来自动调节千万种药品的价格。在此基础上,政府的管理职能就是规制形形色色的药品市场垄断行为,在保证药品使用安全的前提下促进药品市场的充分竞争。[7]

3.3提高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的参谋水平和决策水平,为医药卫生培养人才 地方价格主管部门承担着地方医疗保险目录药品的定价和国家定价药品的调查、认证等方面的工作, 而从全国情况来看, 具体从事药品价格管理的人员, 每个省不到一个人, 面对人手少、任务重、定价要求高的实际, 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必须改进工作方法, 充分利用协会、学会等中介组织,发挥集体的智慧, 群策群力攻克难关。[8]

3.4创新价格监管机制、改进价格监管方式 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 要管好药品价格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坚持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许多可以通过市场形的价格, 尽可能少用政府直接监管的方式, 有些需要政府监管的药品或器械也要尽可能少用直接定价的方式。

4结束语

医疗体制改革和药品价格体制改革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很多, 也很复杂。但是, 只要我们坚持把最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积极、稳妥、切实、适度的原则, 坚持以降为主的政策不动摇, 药品价格秩序一定会得到好转,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并将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和长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晓明,罗五金等,卫生经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王克春, 李崇岩, 寿凌云《 药价虚高的诊断与治理》。 浙江科技学院学

报,2004,16(3),41---45

【3】 尹爱田, 钱东福, 程艳敏, 等。控制医院药品费用过高策略的政府行

为。 中国卫生经济,2004,23(9):22-23

【4】 张仁伟,胡善联,张崖冰。中国药品费用增长情况分析。中华医院管理

杂志,2002,18(11):648-650

【5】 王克春,李崇岩, 寿凌云。 药价虚高的诊断与治理。 浙江科技学院学

报,2004,16(3):41-45

【6】 王克春医药价格,改革能降低患者负担吗。中国卫生经济,2005,24(6):

36-38

【7】 季树忠.对深化医药价格改革的几点思考.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10):

30-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