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2020-09-05 来源:爱go旅游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达标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5分,作图2分,共40分)

1.下列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①日食和月食;②水中倒影;③

小孔成像;④池底“变浅”;⑤黑板“反光”;⑥雨后彩虹;⑦海市蜃楼。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____________;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_;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_。(均填序号) 2.

最近网络流传一幅“最丑”图片,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游泳者身子和腿都“变短”了,变“丑”的原因是光从______中斜射到______中时,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的缘故。

3.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眼在观察约25 cm远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

不易疲劳,通常把25 cm称为明视距离。若你的视力正常,则当你对着镜子梳妆时,你和镜子间的最适宜距离约是________cm。

4.阳光下,微风吹拂着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________现象;许多

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潢,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________反射。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 cm时,光屏上得到清晰

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增大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______。

6.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处的光屏上得到

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_______。 7.

如图所示是医用笔形手电筒的小灯泡,它的玻璃泡前部中央厚,边缘薄,请你解释这样做的物理道理:玻璃泡前部的中央厚、边缘薄构成了一个玻璃________,灯丝位于该透镜的焦点上,发出的发散光线经过凸透镜后________于主光轴射出,能够射得远,光线集中强度大。

(第7题) (第9题) (第10题)

8.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

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填“凸”或“凹”)透镜,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__(填“透镜”或“电路板”)。

9.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小华将一束激光射至空水槽底部的P

点,形成一个光斑,然后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___________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小华自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可折转光屏,利用它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__________内。

10.人站在游泳池边观察泳池的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______;正对着池壁,

向下看水中池壁的正方形瓷砖,看起来如图中的________的形状。 11.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一束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经凸透镜折射

后射入盛水的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请你完成此光斑形成的光路图。

(第11题) (第12题)

1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液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7°角,

如图所示。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97°,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请完成光路图,并标出折射角的大小。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意的)

1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平面镜成像形成的是( )

14.图中的光学实验研究出的物理规律不能解释所对应的光学现象的是( )

A.手影 B.透镜成像 C.筷子变“弯” D.彩虹

15.【新题】一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河边照相,观察到岸边的树木形成影像甲和

乙并将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都变 B.都不变 C.甲变,乙不变 D.甲不变,乙变

16.

某品牌的抬头显示器将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的图像反射到挡风玻璃,类似平面镜成像,如图,司机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 ) A.是实像 B.与图像左右相反 C.比图像要小 D.与图像上下相反

17.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

他的视网膜前。那么( )

A.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C.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D.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18.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对此做法解释

正确的光路图是( )

19.如图所示,小丽和小明相距2 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观看对

方,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

B.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靠近小明一定距离,可能看到小明眼睛正立的

C.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靠近小明一定距离,可能看到小明眼睛倒立的

D.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靠近小明一定距离,可能看到小明眼睛放大的

2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之内时,眼睛通过

凸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21.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

解释错误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阴浓”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

射而成的像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22.蜡烛S、某光学元件K和光屏P按图示位置放置在光具座上,烛焰、光学元

件K和光屏P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此时光屏上可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K是小孔并将光屏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上的像将变模糊 B.若K是凸透镜,则它的焦距满足f>15 cm

C.仅需水平移动S、K或P中的一个,即可判断K是否为小孔

D.若K是凸透镜并将其移至35.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将得到清晰的缩小

三、实验探究题(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16分,共30分)

23.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

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玻璃板,原因是既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________________。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__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4)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2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5)小强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3所示,用以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

律”实验,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等于________;若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镜面;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24.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

为15 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所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1)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___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30 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

另一侧距透镜30 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的焦距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 cm。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晶状体的焦距较________(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填“前”或“后”)方,故需戴________透镜矫正。

答案

一、1.①③;②⑤;④⑥⑦

2.水;空气;大于 点拨:游泳者身体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变短,是水中光线斜射到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变大,观察者逆着射入眼中光线看去,会看到高于实际位置的像。 3.12.5 4.反射;镜面 5.10;靠近;照相机

6.15~20 cm 点拨:因为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且像距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即40 cm>2f, f<30 cm<2f,化简后可得15 cm<f<20 cm。

7.凸透镜;平行 8.凸;虚;小于1倍焦距;电路板

9.向左移动;同一平面 点拨: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将光屏右半部分绕N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0.浅;② 11.解:如图所示。

12.解:53°;如图所示。

二、13.B 14.B 15.D 16.D 17.B

18.B 点拨: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将鱼叉到,故B正确。 19.C 20.C 21.C 22.C

三、23.(1)确定像的位置 (2)不点燃 (3)虚 (4)A (5)30°;靠近;不能 24.(1)放大;投影仪 (2)太大(或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3)小;小于;大;后;凸

点拨:(1)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此原理的是幻灯机或投影仪;(2)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像距太大(或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3)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说明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更强,此透镜的焦距小于15 cm。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焦距太大,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因此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可以用凸透镜制成的镜片进行矫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