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国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测试考试卷(四)历史试卷【带答案】

2020-05-15 来源:爱go旅游网


2020届全国名师联盟高三上学期入学测试考试卷

历 史 (四)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汤举伊尹为相,仲虺为左相,“任以国政”;商后期的国王武丁,选拔奴隶出身的傅说,“举以为相,殷国大治”;西周设太宰(相)综理国家政务。材料可用来说明“相” A.已经得到国君极大信任 B.在国家治理中举足轻重 C.已经分割国君部分权力 D.在王朝更迭中权力强化

2.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

A.战国时代牛耕开始普及 B.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 C.中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D.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3.西汉刘邦至吕后时期,汉朝以郡国并行方式实行过特殊的东方政策,即在要求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治。据此可知,西汉初期 A.朝廷在有意缓解文化冲突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激化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4.下表列举了部分中国思想史上杰出的无神论思想家及其著作,这些思想成果

A.有效地抑制了宗教思想的传播 B.传承了中国哲学的理性精神 C.调和了其与主流思想间的矛盾 D.体现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达

5.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 B.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 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

6.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方家以磁石面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偶又)不全南也。材料可用来说明

A.人们已在关注指南针性能 B.指南针尚未被人们广泛使用 C.当时指南针技术尚不成熟 D.沈括对指南针缺乏辩证认识

7.明清之际,王夫之要求“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顾炎武强调用“修己治人之实学”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谈”,王夫之批判了理学宣扬的“天命论”、“生知论”。材料表明这一时期思想界 A.主张恢复经世致用思想 B.对传统理学进行了反思 8.下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兵力对比表。由此表可知这次战争战役

第一次广州之战 虎门之战 第一次大沽之战 八里桥之战 时间 1856.10 1856.11 1858.09 1860.05 英国 439 1380 660 3500 法国 518 1500 英法联军 1178 5000 中国 15000 1700 10000 34000 C.受到了中外交流的影响 D.出现了反儒的思想倾向

A.是由英法两国共同发动的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D.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

9.1903年8月,清政府正式成立了商务部,在各部中仅次于外务部。后又颁布了《公司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破产律》等一系列商业法律,对经营商务作了具体规定。这一系列改革和法令的推行

A.有助于改变农本商末的观念 B.表明清朝经济立法趋于完备 C.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推动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10.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据此可知,任鸿隽认为 A.新文化运动方向已转移 B.科学对民主有奠基作用 C.科学革命成为当务之急 D.民主须与科学相互结合

11.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开始从国情出发制定政策 B.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农村 C.把组织农民作为主要任务 D.对中国革命认识逐渐深入

12.1938~1940年,中国西南五省新设银行8家、分支行355处。其中,四川有176处,云南有43处,贵州有15处,广西有51处,西康有25处。到1945年8月,西南五省的银行业发展至总行有255家,分支有1320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蓬勃开展 B.西南地区政治环境日益改善 C.工业内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D.政府大力扶持金融业的发展

13.在中共七大上,刘少奇指出,毛泽东思想指导了并且正在指导着中国人民获得彻底解放,并对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有益的贡献。由此可知毛泽东思想 A.在发展中实现了不断完善 B.指导民族解放具有普遍性 C.指导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D.侧重于弱小民族解放斗争

14.下表反映了1949—1955年我国私营工业加工订货的发展情况(单位:亿元)。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加工订货、统购包8.11 销价值 占比(%) 自产自销价值 占比(%) 11.88 60.17 88.12 28.83 51.80 71.17 71 57.97 57.29 56.04 28 43.96 61.84 50.02 38.16 78.53 22.20 21.47 81.69 13.31 18.31 20.98 43.21 58.98 81.07 81.21 59.35 A.私营工业逐渐失去独立地位 B.私营工业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C.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已完成 D.加工订货成为工业改造的主要手段

15.浙江大学陈剩勇教授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性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材料可以表明

A.新中国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 B.政治协商制度独具中国特色 C.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 D.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国情

16.进入2010年后,中国高校招聘老师,大都要求应聘者拥有博士学位,在此基础上,会有一些附加条件:是否是“海归”,本科是否是“985”院校。材料反映出我国 A.新时期学位科技含量下降 B.新时期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C.高等教育的精英意识增强 D.国民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17.普罗泰戈拉指出,社会事物对人有好处、有用时才是好的,才有存在的理由;对人没有好处或无用时则应抛弃。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古希腊

A.神灵崇拜已丧失 B.社会生活的倒退 C.人文意识的觉醒 D.个人主义已泛滥

18.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 A.隔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C.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促进非洲文化的近代化 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19.1871年德国统一后,由于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所以帝国议会无权通过任何对政府的不信任

案,也无权监督政府或要求政府报告政务。材料表明近代德国 帝国议会已形同虚设 B.民主的发展较为缓慢 C.有其独特的民主政体 D.政府权力受限制较小

20.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之一是 A.旗帜鲜明 B.永不妥协 C.有序革命 D.联合斗争

21.下表为1885-1913年英美专利注册数比较表。据此推知

美国 年度 1885-1889 1895-1899 1905-1909 1913 英国 发明和设计专利注册数 9371 13419 15423 16599 21666 31680 33220 33917 对外国居民颁布数 1609 2272 3556 4212 A.英国无力引领世界科技前沿 B.移民成为美国科技发展动力 C.美国经济发展潜力与日俱增 D.美国经济实力开始超越英国

22.司各特的小说向法国文坛吹来了有悖于纯粹依赖凭空想象原则的新鲜空气,以对真实辉煌画面的描绘、繁华人物的展示、盛大场合的铺张,吸引了大批读者。这表明司各特的小说 A.引领了现实主义新篇章 B.修正了浪漫主义的缺陷 C.有再现社会风貌的特色 D.体现了文学风格的融合

23.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承诺“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这些举措

A.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 C.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

B.深受凯恩斯主义影响 D.消除了美国经济危机

24.下图漫画反映的信息较准确的是

A.俄罗斯在阻挠北约东扩 B.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东扩 C.多极化中的“冷战”思维 D.东西对抗主导国际局势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25题、第26题为必考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题~第29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赦免是中国古代封建君主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手段,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赦免,把它当作稳固皇权的重要措施。赦免在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一种社会措施,而是原始社会典籍中出现的一类有关“仁政”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赦免具有临时性、随意性,诸侯中的大赦之法基本上都是特赦。汉代以后,统治者开始经常性的使用赦免,《后汉书》记载:光武帝刘秀下诏:“顷狱多冤人,用刑深刻,朕甚愍之”因而大赦天下,使人们从事生产。赦免权力开始逐渐的收归中央,赦免成为一种习惯法,名目和次数也日益增多。

——摘编自袁文超《中国古代赦免现象分析》

材料二

从自然法在欧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西方近代法治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在西方国家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在治理国家的道德和法律手段的争论中,人治观虽显赫一时但瞬间便悠忽不现,“人类理性所体现之正义,高于一切”。启蒙思想家们大都认为,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统治者行使的权力是人民的共同权力。西方法治主义者在性恶论的基础上,敏锐的捕捉到权力专制的天性,因而便给权力重新解构、定为、整合。以近代法的理性主义对权力进行道德约束,以三权分立对权力进行制度约束,使权力之间相互制约。

——摘编自于语和《中国礼治与西方法治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赦免制度的演变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治的特征。(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赦免制度和西方近代法治对各自社会产生的影响。(11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洋务派在科技实践活动中视野逐渐开阔,开始认识到西方的“长技”背后还有支撑着“长技”的系统的科技知识,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知识层面和西方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认识到科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形成了知识科技观。知识科技观又进一步影响了洋务运动中的各项科技实践活动,洋务派紧密结合中国近代实际,通过设译馆、翻译大量西方自然科学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科技成果,举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接受欧风美雨洗礼等方式,使当时的中国广泛汲取西方的科学知识、科学理论。对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论洋务派科技观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51年6月,在台湾稳定了阵脚的国民党政府公布施行“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条例的核心为佃农对地主缴纳的地租,以全年收获量的37.5%为上限。同时公布相关法律,规定要签订书面佃耕契约、延长契约期间、限制佃耕地的收回等。值得一提的是,农地的“正产物”是指稻米、甘薯等,以1947、1948年的平均值为计算依据,而非依每年收获量的37.5%重新计算。台湾土地改革政策是一连串巧妙的政策,将地利盈收部分转往官方。三七五减租之后,大部分地主因为害怕受处分,于是主动与佃农签约,只要佃农耕作若干时期,该田地便属于佃农,不必再缴租。而政府方面为了补偿地主,以向其盐、纸、农林、工矿这四大国业股票作为补偿。地主除了获得股票、债券作为补偿外还能保有部分土地,不会一无所有,消除了地主暴‘力反’抗的风险。于是部分佃农转而成为自耕农,也有余钱可存款。

——摘编自孔夫子旧书网《揭秘台湾“三七五”减租》

(1)根据材料指出台湾“三七五”减租实施的背景及“三七五”减租的措施。(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七五”减租的影响。(5分)

2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二战之前,英国拥有人口4800万,赖以生存的食物有2/3从国外进口,二战爆发后,德国对英国轮番轰炸并以海军截断了英国海上运输线。英国农业部以政府名义收购200万英亩农田,组织农夫耕种,政府还鼓励人们利用周围草地、后院,甚至是德国空袭炸出的土坑种菜。英国由于食物匮乏,很多人只能吃到面包果酱,没法做到均衡饮食,经过多次讨论,政府决定从1940年1月8日起实行实物配给制。老百姓有了相对充足的营养需求,有了充足的体能,绝大多数百姓都愿意参军参战,保卫国家。

——摘编自羊女《英国熬过二战饥荒》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熬过二战饥荒措施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熬过二战饥荒的影响。(6分) 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14年,严复在给钱存如的信中说,德意志联邦,乃不幸居于威廉二世统治之下。轻用其民,以与四五列强为战……顾计所不及者,英人之所助法、比也,列日之致死为抗也。奥人之节节失败也。至于今,所期于半月十日之目的(战胜法国),乃遥遥而犹未达,而法、比乃皆迁都也,英人则节节为持久之画,疏通后路维持海权,联合三国,不许单独媾和。

1917年2月,严复明确主张对德断交,并认为若坐失对德宣战良机,甚或“一无所得,两不讨好”,将贻害无穷。严复学贯中西,前期着力于对西学的评价工作,后期对西方文明尚武、自私的揭露。从谴责战争的罪恶走向反省西方文明的缺陷,再到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严复这些对西方文明的批评言辞,与战时在西方出现的“西方的没落”的声音相似。

——摘编自欧阳泽生《严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在一战时的基本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在一战时基本主张的影响。(9分)

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

历 史 (四)

第Ⅰ卷

1.

【答案】B 2.

【答案】C 3.

【答案】A 4.

【答案】B 5.

【答案】D 6.

【答案】A 7.

【答案】 B 8.

【答案】C 9.

【答案】A 10.

【答案】D 11.

【答案】D 12.

【答案】C 13.

【答案】B 14.

【答案】A

15.

【答案】D 16.

【答案】B 17.

【答案】C 18.

【答案】D 19. 【答案】C 20.

【答案】A 21.

【答案】C 22.

【答案】C 23.

【答案】C 24. 【答案】C

第II卷

25.(25分) 【答案】

(1)趋势:由仁政思想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或:治国)措施;由临时、随意到经常使用;赦免权力逐渐被中央政府收回;赦免的名目和次数增多。(8分)

(2)特征:排斥专制,推崇法治;理性至上,主权在民;制度保障,限制权力。(6分) (3)影响:中国,有利于减少冤案、安抚民心,为社会生产补充劳动力;强化了中国的皇权专制统治,使人治凌驾于法治之上,削弱了法律的权威。(6分)西方,有效避免了专制独裁局面的出

现,为民主政治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5分) 26.(12分) 【答案】

示例:材料观点:洋务派知识科技观使当时中国得以广泛汲取西方的科学知识和理论。(3分) 评析: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洋务派从认识到西方科技领先于中国的“其然”,又逐渐对西方科技领先于中国的“所以然”进行了探索。在这种知识科技观的指导下,洋务派紧密结合中国实际,设译馆、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进一步学习西方的科技理论和科技成果。(6分)

结论:尽管洋务派对西方领先于中国没有根本性的认知,但是洋务派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科技观及其所做的一系列努力,还是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3分) 27.(15分) 【答案】

(1)背景:国民政府在大陆的失败促使其总结失败教训;国民政府在台湾的统治基本稳定。(4分) 措施:限制地租的最高上限;以法律形式保障佃农耕作权;根据1947年、1948年平均值,实行定额制。(6分)

(2)影响:增加了政府的土地收入;缓和了台湾地区的社会矛盾;提高了台湾地区的佃农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5分) 28.(15分) 【答案】

(1)特点:政府积极参与,动员民众组织生产自救;利用行政手段推行实物配给;注重民众的饮食均衡。(9分)

(2)影响:使英国民众度过了二战饥荒;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英国在战争中提供了兵源,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6分) 29.(15分) 【答案】

(1)基本主张:德国轻率与欧洲列强开展不是明智之举;对英法与德国作持久战予以赞成;主张中国对德断交,并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重估中西方文明价值。(9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为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利于改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助于国人辩证的认识中西方文明。(6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