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交通走向智慧交通
From Smart Transportation to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杨东援
其实是需要加以明确界定和区分的。“智能”更多是技术系统所具有的一种属性,而“智能交通”与“智慧交通”,两个看起来相似,且被许多人混用的技术概念,“智慧”则与“人”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关联,是人-机系统才配赋予的属性。强调两者的差异和内涵,看似非常“学究气”,但是在交通体系变革中却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完全不是在研究一个单纯的技术系统,而是在研究“社会-技术”系统。通过区分两者差异,界定相应技术内涵,将有利于更好明确未来系统的层次结构,既防止对当前系统开发提出过多需求而造成初期推进困难,又避免缺少前瞻性导致所开发系统不能适应进化而被废弃。
的演化过程,强调体系变革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突出智能交通与智慧交通的区别,其本质是强调从单纯技术系统向社会-技术系统通流问题到解决空间活动系统的组织问题,从解决出行问题到解决生活模式的引导问城市交通外部环境不断发生演变,因而其对策体系随之发生变革:从解决网络交题,从恢弘巨作但相对粗放的对策体系向精细化、精准化的对策体系转换。社会的质的变化,要求城市交通不仅实现技术进步,而且要创造新型服务,并进一步实现现代社会治理,由此产生将交通系统变革从技术领域向社会领域逐步延展的问题。城市交通的复杂性,就在于其中的各种行为主体具有自主适应性,会根据环境变化和相关主体行为变化,调整自身的行为模式和行动策略,从而产生了系统演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于这类复杂适应系统,是不可能采用物理逻辑来简单实现智能控制的。需要更高层面的智慧——人的智慧,来不断重新审视在原有认识基础上所建立的控制规则体系的适应性和正确性,并加以评估、研究和修正。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强调未来的交通系统不能止步于智能交通,必须逐步迈向智慧交通。
智能系统运行控制、智能服务系统管控,以及社会发展的智能治理,这样三层控制逻智慧交通是采用技术和政策手段,解决交通领域社会问题的人机混合系统,包含辑。
道路交通协同管理等,均是这一层次中的典型应用。
最里层是围绕相对单纯的技术系统,遵循物理法则进行的优化控制。智能驾驶、通服务消费者(需求方)、交通服务提供商(供给方),遵循进化博弈规则进行关系中间层拓展到对依托技术系统所提供社会服务的管控。政府(规则制定者)、交和行为演化,共享单车的荣衰证明了这一层次管控的重要性。汽车共享、MaaS等则是这一层次的典型问题。
管理协调、维护空间正义、公共资源配置、居民生活模式引导等战略性调控问题。在最外层所涉及的问题最为复杂,包括城市空间活动系统组织、跨行政区和部门的这一层次中,控制者(权力掌控者)已经不能超脱于受控系统之外,其自身就是受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社会控制论的原则,管理者有效地直面自身认识、立场等方面的局限,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和革命,也成为系统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基于大数据全面地把握问题、通过舆情分析及时把握民意、基于证据的群决策等,是支持战略调控的重要技术手段。
年交通领域重点专项8.1,以及2019年交通领域重点专项2.2,就分别涉及智能治理、智事实上,未来交通系统的多样性控制要求已经被许多研究者所关注。科技部2018能服务两个层次的技术研究工作。
(本文作者系同济大学 教授)
1
主管单位: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办单位:上海市交通港航发展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交通与港航》编辑部编委会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马万经 王 炜 王雪松 孙立军孙永海 孙 剑 冯苏苇 叶霞飞刘 攀 刘伟杰 寿建敏 李 彬杨东援 杨晓光 杨 涛 杨俊琴严新平 陆锡明 陆 键 陆林军陈小鸿 陈继红 张晓春 张天然张 戎 苏 奎 汪传旭 佟成权林 群 茅伯科 罗 斌 施 欣施 勇 郭继孚 顾大松 景国胜韩 皓 滕 靖 薛美根 编辑部:主 编:陈文彬编辑部主任:王 梅 编 辑:应 姗 裴志康美术编辑:董 翌英语翻译:杨 颖地 址:上海市衡山路706号邮 编:200030电 话:021-33390570传 真:021-33390579邮 箱:cs312096@163.com pu311268@163.com印 刷:上海长鹰印刷厂国内总发行:上海市报刊发行局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局邮发代号:4-649国外发行:中国出版对外贸易公司 上海分公司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7491CN 31-2096/TU定价:15.00元本期特约撰稿人:杨东援 教授、博导,曾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交通大数据、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信息工程、社会物流系统规划。 曾经主持“上海世博交通体系规划”、“深圳市城市交通仿真系统”、“动态交通分配理论研究”、深圳等12个省市物流系统规划、合肥等5个城市公交系统规划、惠州等5个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技术研究、开发及示范工程”、“杭州湾通道可行性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交通系统诱导与控制”等。获华夏奖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等奖项。出版《大数据环境下城市交通分析技术》等专著。发表论文100余篇。 本刊已入编“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不再另行发放。作者如不同意将文章入编,投稿时敬请说明。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