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同细菌和真菌分布广,让学生了解接种和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为学生学习生物技术打下了基础。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情分析】
中学生比较好动,喜欢生动有趣的课,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比较大,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实验仪器设备也有所认识,这有助于他们学习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点;
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及生存条件 2、 能力目标
掌握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细菌的广泛分布,树立卫生意识,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细菌和真菌的图片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除了我们人和其他动植物外,还有其他的生物吗? 生:还有细菌。
教师:是的,在自然界中还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比如真菌中的木耳、香菇、灵芝、变质面包上的霉菌等等,还有细菌中的大肠杆菌、被广泛用于整形行业的肉毒杆菌、乳酸饮料中的乳酸菌等等。 (展示相关真菌和细菌的图片) 二、 观察菌落
教师:细菌很小,大部分的真菌的个体也比较小。(图片展示一枚钉子与钉子上的细菌的放大图)
教师:正是由于细菌和真菌都很小,平时我们肉眼很难观察到,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其实,平时我们生活中观察到的桔子上的绿毛,食物中的斑点都是成千上万个细菌或真菌组成的菌落。菌落就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设问:细菌的菌落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异同呢? (图片展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不同形态)
学生观察不同菌落的形态并分析讨论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异同。 小结: 大小 颜色 表面 细菌 小 白 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 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红、褐、绿、黄、黑 绒毛状、絮状、蜘蛛倍 网状 三、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教师:细菌和真菌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地研究细菌和真菌的结构和作用。当然,要研究首先就是要知道培养细菌的一般方法。
课件演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置培养基(琼脂,营养物质)——高温灭菌(除去杂菌)——接种(冷却后接种)——培养(恒温培养)
(结合展示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中所用到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的图片)
四、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部分真菌和细菌,现在同学们能否告诉我哪些环境中存在细菌或真菌?存在的是什么细菌或真菌?
学生:腐烂的水果上有霉菌、自来水中有大肠杆菌......
教师: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细菌和真菌,土壤中存在着根瘤菌,水中存在大肠杆菌,在极热条件下生活的嗜热链球菌,在寒冷环境中存在的李斯特菌,空气中更是存在各种各样数不清种类的细菌。 (展示提到的细菌或真菌的图片) 五、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讨论了什么环境中存在什么样的细菌和真菌了,那么是否有一些地方没有存在细菌或真菌或者说存在很少呢? 生:消毒水喷洒过的地方、冰箱中......
教师:这些地方之所以存在比较少的细菌或真菌是因为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有些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还需要氧气,而有些细菌的生存在有氧环境中则会被抑制。
教师: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常洗手常洗澡的好习惯不吃腐烂或不干净的食物,维护我们身体的健康。 六、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更是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细菌的菌落通常比较小,颜色为白色,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颜色多色,表面呈绒毛状或蜘蛛网状。我们还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是先配置培养基,然后进行高温灭菌,接着冷却接种,最后是恒温箱中进行培养。当然,细菌和
真菌的生存是需要一定条件,它们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还要有有机物。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 观察菌落:细菌、真菌 二、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置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三、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
四、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