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视阈下“马”意象的翻译——基于《蒙古秘史》的个案分析-论文
2021-11-10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4年11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1.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ites(Social Sciences) NOV.20l4 第4O卷第6期 Vo1.40 No.6 文化语言学视阈下“马"意象的翻译 基于《蒙古秘史》的个案分析 乌斯嘎拉 ,宋文娟2 (1.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2.大连外国语大学应用英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摘要]解读蒙古族草原文化及其典籍,都离不开其忠诚的伙伴一一马。因此对马给予重视,对其进 行独立研究甚为必要。文章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参考语义学义素分析方法,提出意象要素分析方法, 研究了蒙古族文史巨著《蒙古秘史》及其乌尔贡格·奥侬英译本(此后简称奥译本)中体现出的蒙古语马意象 的英译问题。实践分析证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翻译研究具有借鉴价值,意象要素分析方法也可为其他语 言文化的意象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马意象:意象要素;《蒙古秘史》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15(2014)06-0033-04 蒙古语中关于马的词汇极为丰富,对马有极其细致的描 象的有效手段或工具。由于意象和经验(或体验)紧密联系,而 述,包括其体型、性别、年龄及毛色托。这一点在蒙古族文史巨 多数体验是由社会文化构建成的,所以文化性体验不可避免 著《蒙古秘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蒙古秘史》(此后简称《秘 地制约着意象,形成文化性意象。( 不同的文化经历或文化体 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族形成、发展、壮大历程的历史文化典 验必然产生特定的意象,而特定的意象必然产生特定的语言 籍,它涉及13世纪中叶前蒙古族政治、军事、文化、语言等多 表达方法。本文基于这一观点,以蒙古族典籍《蒙古秘史》为文 方面内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 马作为早期蒙古人民生 本材料,马类词汇为研究对象,尝试性地探讨了蒙古文化中的 活中重要的生产、交通工具及忠诚的伙伴,在《秘史》字里行间 马意象具有哪些鲜明文化因素,用英语呈现时发生了哪些现 处处可见。《秘史》呈现的马意象中虽不乏普通马意象,更多的 象,这些现象由哪些因素引起,并且可以得到如何解决等问 是从蒙古文化独特的视野进行描绘的细腻、丰富的马意象。本 题。 文尝试从文化语言学意象分析的角度,对《秘史》中的马意象 进行梳理,以探讨原蒙语文化中的马意象在《秘史》英译本中 得到了如何的呈现。研究选取现有三个全译本(1982年的柯立 二、《蒙古秘史》中的“马”意象 (一)“马”类词汇分类 方面为使读者对《秘史》中马类词汇有大概的认识,另 甫译本,2004年的罗依果译本,2001年的奥侬译本)中的奥译 本[2]为语料,其特色在于注重对文化内涵的传达与解释。 方面也为方便后文的分析,本文首先对《秘史》中出现的马 1.泛称 类词汇进行了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基于文化语言学的马意象翻译研究 文化语言学(Cultural Linguistics)由美国人类学家帕尔默 泛称是指表示马的总的名称。如mori,单纯地表示“马”的 (Gary B.Palmer)于1996年提出,是一个以意象为核心的人类 意思,没有其他特别涵义;再如adu’u,表示”马匹、马群”的涵 语言学领域的理论。意象(imagery)是心理表征,最初是感觉器 义,也属总体上指称马。 官所得到的直接感性经验的概念类比(conceptual analogs),与 2.专称 现实具有相似性。[3)人类对所谓外部世界或生活经验的交流 专称是指根据马的公/母、年龄等特性进行区分指代的专 其实只是间接性的,人类交流的真正本质其实是心理意象 门的名称。例如unuqa,表示“驹”的意思,专指出生不到一岁的 (mental images)的交流(Palmer,1996:53 o[4】而语言为人类进 小马;da’aq指称一至两岁的小马;让ri’e指三到五岁的未被阉 行心理意象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即语言成为了人们沟通意 割的公马;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 t+会科学基金项目“蒙古族自然崇拜及其生态意识研究”(项目编号:14xMz070)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乌斯嘎拉,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33· 3.限定名称 “意象构成要素”是借鉴了语义学中构成词义的义素 限定名称指围绕马的外貌(包含毛色和外表)、特征等因 (seme)的提法。我们认为可以像义素分析(seme analysis) ̄Jg样 素描述或指代马的其他类名称。《秘史》中的例子有oqodur 做意象要素分析,以指导或辅助文化语言学中词汇意象的分 a ̄rgi qongqor,其中oqodur表示”马的尾巴稀疏或短”的意思, 析探讨。义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义单位,它是通过比较分析相 a ̄rgi是强调或凸显牲畜毛色的词汇,qongqor是指毛色为黄色 关词语的义项而得到的词义的区别特征。本文归纳出的马意 的马,合起来指一匹秃尾巴(或短尾巴)的黄颜色马;再例如, 象构成要素并非是最小成分单位,但它们确实是通过比较分 soqor qali’un mori,其中soqor意为“瞎的”,qali。un表示“马或牛 析相关马类词汇构成的意象而得到的区别性特征。下面即为 的毛色以浅色为主,鬃毛与尾巴黑色居多,脊背中线为黑色” 笔者分析《秘史》中马类词汇表达,总结出的蒙古文化中“马意 的外貌,合起来描述一匹视力有问题、黑鬃黑尾、黑脊背的马。 象”的构成要素。 从《秘史》中马类词汇丰富的表达可以发现蒙古语里表达 古草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蒙语中构成马意象的要素 表1.“年龄”要素 在描述或表达马意象时,第一个重要因素为“年龄”。包含 所示。 和描述马的词汇纷繁多样,细致明确。这也再次印证了马在蒙 年龄这一要素的多数马类词汇集中在专称这一类别里,如表1 从这里开始文章中全部蒙语拉丁文转写都参照阿尔达扎 布的新译集注《蒙古秘史》㈤中提供的拉丁文转写。 第二个表达马意象的要素为性别区分。此类词汇例子在第 二类专称中最为常见。 表2.“性别”要素 第三个不可或缺的马意象要素为“阉割,未阉割”的区别。 以上三类意象要素通常就包含在了指称马的词汇里,所 这一因素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在蒙古族游牧生活中,出于控制 以往往一个单词本身就已经蕴含了丰富的意象要素。下面我 畜群数目的考虑,通常除了留下一两头种马外,其他公马都是 们就借鉴义素分析常用的标记方法,从整体上对比观察这三 要进行阉割的。阉割后的公马无论是在用途还是体态特征上 类马意象要素在某些词汇中的体现。 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区分这一特点也至关重要。 表3.“年龄”。“性别”、“阉割”三要素综合表 第四个表达某种马意象时常涉及的因素为“外貌”或“毛 里的词汇通常是包含外貌因素的典型例子。 色”特征。正如前面“限定名称”的概念所示,归类为限定名称 34· 表4.“外貌”要素 蒙语 aman caqan qula 含义 白嘴的、黄颜色马 soqorqali’1.Lrl mori oqodur dargi qongqor 视力有问题、黑鬃黑尾、黑脊背的马 秃尾巴(或短尾巴)的黄颜色马 j ̄sotu boro 红褐色的(马) 表5.蒙、英两种语言的例子比较 对比第一列的蒙语与第二列的英语翻译,清楚地发现在 2.原文:qolda’aritu,qodoli se’tl It li,oroq ingqula 呈现同一个马意象时,蒙语用词简洁,而英语需要较多的词汇 来表达。这种语言表达上体现的差异实际上也能折射出蒙语 有鞍疮的 秃尾 黑脊梁青白马 译文:of-white。fleet-feeted horse with a mangy tail and its black-striped 和英语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蒙古文化根植于草原游牧 sores along 文化,蒙语词库中与游牧生活相关的词汇占较大比例。在漫长 例1中,蒙语里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口鼻部为白色”这一 的历史长河中,蒙古文化出于语言交流的经济性,不仅创造了 特征,其后是“黄色的马”,倾向于将读者吸引到马的“口鼻部 大量、详细的描述游牧生活的字词,而且对部分字词赋予了比 为白色”这一特点上。然而,英译文里先呈现的是yeUow horse 其他文化更多、更丰富的内涵。这一点在马这个草原动物身上 这个主体,将white muzzle这一特点用介词with接在主体后, horse为主,white muzzle为一个伴随的次要特 也得到了体现。拿表5中蒙语qali’U一词来说,它本身就包含 给读者以yeUow 了1).a fawn horse(浅色的马);2).with a black main and tail(鬃毛 征的印象。例2情况稍微复杂,但道理相似。原文中更为突出 与尾巴黑色居多,脊背中线为黑色外貌的马)两方面的丰富信 的“有鞍疮”及“秃尾”的特征在英文翻译中仍用介词with引到 息,所以要描述一个相同的马意象,英语需要用较多的修饰成 句子尾部,给读者以伴随、次要的印象。这一现象与蒙英两种 分来进行弥补。 (二)意象整体相近,侧重不同 语言的语法等制约有一定关系。蒙语中名词前可带有复杂的 修饰成分(修饰成分只能出现在名词前,而不能在其后)。相比 意象整体相近是指蒙语原文呈现的马意象被译入英语 之下,在英语里,较简单的名词修饰成分通常在名词前出现, 时,该意象中包含的要素(细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原文读 而复杂的修饰成分则通过定语从句或with伴随句出现在名词 者与译文读者的脑海里塑造的图像整体相同。而侧重不同指 之后。 虽然整体意象相同,但这一意象的某些特点、某些成分在原文 (三)意象移植不完整 和英译文中得到的强调和侧重不同。例如: 1.原文:anlan aqan qula 意象在翻译过程中有所缺省是不可避免的。蒙古文化长 期以来依赖游牧经济,自然对北方草原生活有着细致的观察, 因此也造就了蒙古语中丰富独特的草原词库。而英语文化中 虽也有描述草原文化的词汇,但相比蒙古文化可能还是略显 鼻口白色的黄色的马 译文:yeHow warhorse with the white mouth 35· 那么应在意象要素分析后用英语进行完整的构建。 不足。在这里我们探讨一个例子:aqta一词在《秘史》中出现多 重要角色,次,指“3岁以上阉割的马”。这个词在大部分情况下被译为 五、结语 gelding,而下面是gelding一词在维基百科(Wikipedia)㈤中的 解释。 Gelding:B gelding is a castrated horse Or other equine such 8s adonkey Oramule. 本文借鉴文化语言学“意象”这一核心概念,首先通过观 察分析蒙古语马类词汇,归纳出了蒙古文化中构建马意象的 五个主要因素,即年龄、性别、阉割与否、外貌、体态特征等。其 次,通过对比分析《蒙古秘史》蒙语原文和英译文中的马意象 很明显。英语里对gelding的界定并没有涉及“年龄”这一 表达,揭示了马意象被译人英语时出现的三种现象并提出了 马意象要素,因此gelding并没有完整地呈现蒙语aqta一词构 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证明,虽然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人 建的意象。 四、马意象的英译方法探讨 类语言学领域的理论,但是它对翻译研究也有可借鉴的意义。 本文只探讨了马意象的呈现问题。希望这种意象分析方法可 从本文的剖析和举例可以看出,蒙古语中的马意象相对 以推而广之,为其他民族语言文化的意象展示起到抛砖引玉 其他语言文化而言较为细致和多元。因此,若想将蒙语中的马 的作用。 意象较完整地在另一种语言里呈现给读者,对其进行意象要 素的解析后再翻译将会有效提升准确性。针对蒙语中马意象 英译时出现的三类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王宏印。邢力.追寻远逝的草原记忆:《蒙古秘史》的复原、转移及传 首先,要解决英译文冗长的问题,一则可以用简短词汇在 (1]文内翻译后,在脚注部分多加进行解释;二则根据语境需求对 次要信息省略,选择性地构建主要意象成分。 其次,针对意象整体相近,侧重不同的现象,我们认为不 应强制性改正。如果译者倾向于以英语表达为标准,那么出于 语言限制对意象要素进行适当调整并无大碍。而如果译者倾 播研究[J].中国翻译,2006,(6). [2)Onon,Urgunge.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The Life and Times ofChinggis Khan[M].Richmond:Cu ̄on Press,2001. [3]纪玉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思路[J].外国语,2002,(2) [4]Palmer.G.B.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M).Austin: University ofTexas Press,1996. 向于选择适度牺牲英语连贯性来完整呈现蒙语中的马意象, 那么这同样值得肯定。 体情况而做不同处理。如果是为防止英译文的冗长问题,那么 [5]董广才,冷慧,刘佳.吸纳、修正与重组——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 认知语言学体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3). 版社.2005. 最后,意象移植不完整是个相对性的问题,即需要依据具 [6]阿尔达扎布.新译集注《蒙古秘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 次要意象要素的缺失可以不做追究。但是,如果所涉及的马是 [7]wikipedia.gelding[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Gelding. A Translation Study of Horse Image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inguistics Based ontheCaseAnalysis ofTheSecretHistoryoftheMongols Wusigala,SONG Wen-juan (Dalian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Datin 1a 1 6044,China) Abstract:It is dificult fto understand Mongolian prairie culture and classic works without refering to their loyal companions-horses.Therefore,carrying out independent researches about them with specil aattention is a necessity. In light of he tmethod of seme analysis in Semantics,the notion of image naalysis is brought up and印plied in he tstudy of the translations of horse imagery in the Mongolian classic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by Urgonge Onon from he tperspective of 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Practical analyses manifest hatt 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 has referential signiifcance for translation studies.and that the meth0d of image analysis Can be applied to bring Hew insights into the imagery studies of other languages nd acultures. Key Words:Cultural linguistics;Horse imagery;Image analysis;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 (责任编辑僧格)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