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四章古代印度历史综述

2021-08-08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四章古代印度历史综述

古代印度历史综述

古代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指喜 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地区。我 国《史记》,《汉书》称为身毒,《后汉 书》称为天竺,唐代玄奘改译为印度。印 度作为地域名称是从印度河的名称引申而 来的。古代印度的版图包括现在的印度、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因分东西南北中五 大地区,故又称“五印度”、“五天竺”。 “印度”,美好明亮之意。

本章主要内容 哈拉巴文化 雅利安人 吠陀时代 孔雀王朝 阿育王 种姓制度。 宗教:吠陀、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

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化的发源地。 考古发现,大约在公元前3000多年时已经有了相 当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初具规模的城市居民 点,还有文字符号和图画。这是印度河流域的原 始居民达罗毗荼人(Dravida)创造的古老文化 (公元前2500―前1750)。因这一文明最早被发 现于哈拉巴,所以又称哈拉巴文化。约公元前18 世纪,随着雅利安人的入侵,哈拉巴文化文化消 失。

恒河 圣河 “恒河母亲”

印度雅利安人 约20XX年BC 希腊人、 拉丁人 的祖先 波罗的 海民族 进入波斯 进入印度 和斯拉 (伊朗) (前1750 夫人的 左右) 祖先 伊朗雅利安人与印度雅利安人同种族,同 一文化渊源,在语言、宗教、神话等方面 关系密切。 进入巴 比伦

雅利安人 (伏尔加河 流域)

吠陀时代哈拉巴文化衰亡以后,古印度历史进入了 “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600年); 这

一时期有丰富的传说材料,收集在被称为 “吠陀”的文献中。“吠陀”的意思是知识, 指神圣的或宗教的知识。吠陀是包括大量各种 知识的宗教文献。吠陀文献分为四部,即反映 “早期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900年)的 《梨俱吠陀》和反映“后期吠陀时代”(公元 前900―600年)的《沙摩吠陀》、《耶柔吠陀》 和《阿闼婆吠陀》。此外,反映后期吠陀时代 的还有解释吠陀的文献《梵书》、《森林书》 和《奥义书》。

早期吠陀时代,军事首领“罗^”、长老会议 “萨巴”和部落成员会议“萨米提”共同构成了 雅利安人军事民主制权力机构的三个要索。早期 吠陀时代末期,社会上开始出现了等级分化现象, 《梨俱吠陀》中提到了婆罗门、罗^尼亚、吠舍 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种姓制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对印度一种等级制度 的泛称,它包括瓦尔那制度和后来产生的^提制 度。在西方通常称其为喀斯特制度。后期吠陀时 代,四瓦尔那: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正式形成。

列国时代公元前6至4世纪是印度次大陆的列国 时代。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当公元前6世

纪初,次大陆北部有十六大国。到公元前 4世纪后期,列国为摩揭陀所统一。又因 为佛教产生于此时,故在史学上亦称为 “早期佛教时代”。

孔雀帝国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在乔低利耶的辅佐 下,领导印度河流域人民推翻了希腊侵略者的统 治,自立为王,建立了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 187年),并东进推翻了统治恒河流域的难陀王朝, 统一了北部印度。公元前305年,塞琉古入侵印度 河流域,遭失败,与旃陀罗笈多联姻。

阿育王(约前273―前232) 孔雀王朝最 伟大的人物, 被史学家认 为是世界文 明史上最杰 出的当政者 之一。电影《阿育王》海报

印度宗教 吠陀时期:多神崇拜,神明众多。主神为 天帝因陀罗(雷神、战神) 婆罗门时期:雅利安人建立婆罗门教、建 立四种姓制度。 公元前5、6世纪,佛教崛起,提倡四种姓 平等,婆罗门教

衰落。

公元4世纪,印度教(新婆罗门教)重 新崛起,佛教衰落。印度教以创造神梵天,守 护神毗湿奴,毁灭神湿婆三神为主神 。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入侵,986-1857 伊斯兰教徒统治印度。伊斯兰教与印度教互 相抗争,彼此渗透,促成锡克教产生。 公元13世纪,佛教在印度本土消亡。

梵天 Brahma 妻子为文 艺女神辩 才天,辩 才天是从 梵天的拇 指上生出 来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