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分析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我特别欣赏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做法: 孔子施教,各因其才。孔子有两个弟子,子路和冉有。有一天,两个弟子分别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孔子的回答却截然不同。对于性情谦卑的冉有,孔子让他遇事果断处理; 对于做事鲁莽的子路,孔子让他听从父亲和兄长的建议再去行动。孔子根据弟子的做事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建议。育人,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因材施教。
一、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 一) 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理念建设被忽视和虚化
目前,很多学校领导者很少思考学校的教育价值理念问题,不知道育人为本教育价值理念的真正含义。而更多在意的是一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学校升学率和学校各种竞赛获奖等方面的问题; 学校对师生有关育人为本教育价值理念的教育很少,很多学校的校训只是张贴在办公室内,导致教师对校训的内涵不理解,学生与家长也不理解。这种状况,导致教育价值理念只能留存在文件上、管理者的头脑里,并没有深入到广大师生的内心,成为真正的教育信念。
( 二) 多元化的教育下,教育价值理念与各主体相矛盾
1. 国家对现阶段学校教育要求是: 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其目的是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 从家长角度看,最希望的是学校能够提高学生将来升学方面的竞争力,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
3. 从学生的立场来看,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外,就是对丰富多彩和富有意义的学校的向往,对学习过程的成功体验、受表扬的快乐及友谊需求等。
4. 从教师角度看,现在每年都举行多次竞赛,没有学生优异的成绩,自己的晋级、评优就会没有希望。在这些多元的教育下,学校要形成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难度。
二、坚持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教育意义
( 一) 育人为本是践行素质教育的基础
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前提,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 依据人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主张开发人的个性。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服务于素质教育。首先,育人为本要人性化,把每一位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其次,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再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民主、平等的善待学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研究每一位学生、要相信每一位学生、要发展每一位学生。最后,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包括学校精神文化、知识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其发展等各方面的需求,充分体现出理解人、尊重人、服务人等人文关怀,实现其引导、激励陶冶和塑造人的目的。学校领导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不能把学校当成是帮助学生升学的组织,凡是对能提高学生成绩的工作就去做,而对不利于提高学生成绩的事情就不做。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素质教育下健康成长。
( 二)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育人为本,如果不是真正探求它的深刻内涵,将会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或成为一句响亮但无用的口号。对育人为本中的“人”正确的把握,是树立正确教育观的前提。
( 三) 育人为本是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明确化的前提要求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提供了思想沉淀,特别对人性的认识上,对人性假设所持的态度不同,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也是不同的。主张性善论的人,把教育目的与任务放在恢复人本所具有的“善”的天性。主张性恶论的人则强调环境的重要性,教育的目的则是通过外界的强加,促使受教育者原本的“恶”的去除。但人们对人的假设,至今未能验证到人本善还是人本恶。但两者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把教育的目的放到了人身上,但现在我更想进一步说明是教育目的应是培养和发展现实的、具体的人。
在 教育中“育人为本”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实践观。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教育者应当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育过程更加理性,教育活动更加关注人性。因此,教书育人应当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为根本目的,推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