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反思

2021-09-07 来源:爱go旅游网
文学界·文化万象

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反思

赵莹,刘娜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

摘要:文化是与我们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在21世纪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正确认识全球化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就成了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处于文化全球化时代,反思由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认同并行发展以及如何在文化全球化冲突中实现民族文化认同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文化全球化;民族文化;全球化文化中图分类号:A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10-0281-02

1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及其主要表现

当今人类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对于全球化概念的理解最常见的是把全球化看作一种经济现象或一种进化过程,其实全球化趋势的形成从根本上讲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分工的不断扩大,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也在不断增多,从而打破了各国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克服民族生产和民族分工的狭隘性、片面性,实现全面的交往。在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生产力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逐渐消除了过去落后地区和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由此可见,全球化时代到来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它把每一个民族,而且把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都纳入到全球化进程之中,文化也自然包括其中。全球化拓宽了跨文化交流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其内容,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全球化,但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是从文化的视角去理解和看待全球化,同时我们也不应该离开时代背景去空谈文化,文化甚至有可能会先于经济而受到全球化的影响,文化全球化成为人们最直接感受到和经历到的全球化形式。处于“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之中,将全球化视为跨文化交流与研究的契机,文化全球化就是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通过交融互补,不断突破和超越自身而在全球范围内相互流动的过程。文化全球化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全球意识的形成。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由于全球问题关系到整个人类发展的共同命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应在承认国际社会存在共同利益、人类文化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克服民族、国家和集团的限制,从全球的角度去考察和认识社会生活与历史现象,在解决全球问题的需要下形成了全球意识。

第二,西方文化的扩张。冷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调整战略,推行文化扩张,建构文化霸权,力图把非西方文化纳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强迫非西方的落后文化接受其文化模式。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就坚持主张用西方的价值观来改变世界,只不过现在这种文化扩张的理念采用了多种新的形式来掩饰其真正目的。

第三,消费文化的盛行。文化全球化的实际发展进程是错综

复杂的,其总趋势为消费文化全球盛行。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商品化和文化的大众化的兴起。全球意识的形成,各个不同民族、国家之间距离缩短了的客观现实加之西方文化的不断扩张,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成为可能。文化工业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迅速波及第三世界。由于第三世界文化生产力水平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就成为全球的文化工厂,其他非西方国家则成为巨大的消费群和西方文化的倾销市场。在第三世界内部,新兴的文化工业卖力地模仿和吸收西方文化工业的操作模式,其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则面临外来新兴文化和内部大众文化的双重挑战。

〔1〕(P11-12)

2文化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我们目前处于一个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化时代,当今世界从冷战之后的意识形态之间对立的格局转向了各文化之间的对立、冲突与协调的格局。在文化语境下,文化全球化作为文化发展的新时代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并改变着世界的发展格局。文化的影响力逐渐表现出超越政治、经济的强大势头。这些世界的发展和变化需要我们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既要看到文化全球化给我们人类文化带来的挑战,又要看到文化全球化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文化全球化提供了文化发展的新机遇。(1)文化全球化一直以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展现出当代文化发展的新形态,进而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轨迹。(2)文化全球化的浪潮构建了新的世界格局,并且建立了新的世界秩序。(3)全球化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文化产业、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以及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世界景象,促进了新的世界文化交往体系的形成。(4)文化全球化给人类文化带来的是巨大发展空间,各民族之间可以通过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在继承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同时汲取先进民族文化的积极成果,扬弃民族文化的狭隘性和片面性,使之成为世界性的文化,以取得更大的成果,最终推动全球文化的发展。

文化全球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文化全球化影响下冲突频发。文化认同过程中,不同文化在磨合过程中常常存在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接受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在文化竞争中常常会引发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冲突甚至扩展到更多方面。(2)文化全球化同化的趋势逐渐消解着各种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文化全球化道路趋于破坏各个社会的传统文化,抹杀各民族文化自身的本质特征或文化身份。文化全球化给传统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3)先进民族文化与落后民族的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文化全球化的环境里,新兴的文化工业一味效仿西方文化工业的操作模式,缺乏文化创新能力,落后民族文化难以有所提升和发展。(4)文化全球化为西方发达国家建构文化霸权提供了条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以来推行文化扩张的发展策略,力图把非西方文化纳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强迫非西方的落后文化接受其文化模式。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就坚持主张用西方的价值观来改变世界,以达到掌握世界格局的目的。

文学界·281·

文学界·文化万象

3对文化全球化时代到来的思考

(1)全球化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共同体我们称之为“全球化文化”。我们应该“把全球化文化看作是不同地域、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互动与交流,看作是不同文化与文明交流过程中的相互理解”的结果,〔2〕(P69)也就是说,全球化文化是一种相互影响、同中存异、共同发展的文化,它是一种随着全球结构关系变动而变动的关系。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应该用一种发展的、联系的眼光去看待全球化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由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决定的。

首先,全球化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平台。全球化文化给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个普遍交往和创新发展的时代新环境。通过文化的开放与交流,民族文化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全球化文化发展的趋势下,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可以丰富民族文化,同时各民族文化也要经受起全球化文化的挑战,所以民族文化的全球化过程既是民族文化的普遍性提升过程,又是对民族文化的扬弃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处于落后地位的民族文化来说,全球化文化带来的是一种发展的机遇,通过交往可以使落后的民族意识到自己文化中的不足之处,吸收到先进民族文化中的优良成果以提升自身文化的发展与完善。其次,民族文化是全球化文化形成的基础。全球化文化是在民族文化互相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全球化文化影响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同样民族文化性质和特征也影响和制约着全球化文化的性质和特征。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文化的多样性源自生活实践的本土性和多元性。每一种文化都是由具体民族所创造的,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有自己的内涵和精神,体现着本民族的生命本质和特点。再次,民族文化自身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发展不可能完全同化于全球化文化的浪潮之中。在一定意义上,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象征,它既是传统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的积淀,又是当下该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

〔3〕(P17)

各民族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对各民族的生产和交

往活动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各民族在语言,习俗礼仪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而且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不同,都会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个性特征,这样就造成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文化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民族文化是带有选择性地吸收全球化文化。

如果把全球化文化和民族文化对立起来,这是没有从文化哲学认识论角度去认识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实际上,文化全球化既不会像支持文化多元化所主张的那样是多民族文化并立共存,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孤立;也不会像支持文化一元化主张的那样是某种单一文化一统天下,最终导致一些西方大国所谓的文化霸权和专制主义的出现。绝对的多元化和绝对的一元化都是不存在的。未来的文化应该是一体化和多元化的统一,在多元并存的文化形态中避免冲突,资源共享,寻求共同发展。这种多元一体的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之精华整合的结果。

(2)应对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正确举措

我们应当清楚地意识到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冲突与融合、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也是一种资源共享、推动世界文化共同发展的结果。文化全球化并不否认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间的差距,也不意味着一种文化能够消融并取代世界上的其他多种文化而取得霸主的地位,或者不同的文化会自觉放弃自身的生存空间而最终相互融合成一种单一的文化。由此可见,正确看待和处理全球化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应对文化全球化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不应当持有全球化文化没有存在的可能并且认为全球化文·282·文学界

化不能对民族文化产生积极影响的观点,这是夸大了文化的特殊性,而忽略了文化的普遍性。不同的民族、国家间的文化之间虽然都存在差异性,但认为这些文化之间是不可交流与融合的,从而断然拒绝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互动,与其它文化隔绝甚至不相往来,满足于自我封闭、自我保守的话,就很可能会只从一己、一族、一国之狭隘利益来看待问题,很难超越自身文化的局限性并且取得更长远的发展,从而陷入自我循环,走向没落的境地。只有全球化文化与民族文化通过交流合理互补、取长补短,才能有利于发展全球的文化水平和提升各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为了建设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加强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将是我们的一种正确选择。当前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都越来越重视本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这是应对当前社会发展要求所做出的积极回应。

全球化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我们在看到文化的普遍性的同时也要看到文化的特殊性。随着人类共同实践领域的扩展和实践活动的加深,人类面临的诸如外来文化冲击之下本土统文化的消失这类超越民族及国家界限、具有全球性特性的文化问题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在广泛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积极成果的同时,不应该忽略本民族所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而要擅于发挥本民族主流文化自身的优势。我们既不应该抱有一种排斥心理,用一种所谓的“民族保护主义”来拒斥西方文化的引入,也不应该不加筛选的全部吸收。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应该通过扩大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清楚地看到自身文化发展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有选择地吸纳,并且还能够把我们自己的文化优良成果继续发扬光大,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共享优秀的文化成果。

只有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正确对待全球化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世界形势进行分析,并且不断地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才能认识到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所包含的辩证关系,正视自己和他人的文化价值观念,才能学会从不同的价值标准评判不同的文化。在相互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中,各民族文化通过全球化文化的进程不断吸收外来新鲜的进步的文化,达到融会贯通,才能创新并且不断形成自己文化的生机与力量,就能使各民族的文化走向持续的进步与繁荣,在文化全球化时代最终获得全人类文化的高度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虹.文化全球化的形成及其后果〔J〕.浙江师大学报,

2001,1:P11-14.

〔2〕孙晶.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认识“全球化文化”〔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1:P68-72.

〔3〕刘亚玫,傅华.文化全球化:文化共融与发展的历史契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P15-18.

赵莹(1986-)女,山东荣成人,目前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在读硕士,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刘娜(1984-)女,河北保定人,目前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在读硕士,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