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与商业道德
商科学生有时对课程里包括商业道德课略感吃惊。 他们通常没意识到在很多国家,形形色色的贿赂行为正日益增多。 在某些国家,这已成为人们几百年来的生活方式。
假定在一场与政府官员的谈判中,贸易部长向你明确表示如能给他一大笔贿赂,拿到进口许可证就会容易得多,还可能避免他所说的\"程序上的延误\" 。 现在的问题是:你是被迫掏钱呢,还是坚持原则?
高尚的道德标准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人们在这种情况下究竟会怎么做呢? 早些时候,一家英国汽车制造商被指控经管一笔基金行贿,还有其他一些可疑运作,如给代理商和客户高额回扣、提供额外折扣、向一些在瑞士银行开的匿名账户汇款等。 这家汽车公司否认了这些指控,后来也就撤诉了。 然而,当时英国汽车业里就有人私下里说: \"瞧,我们这一行竞争激烈,每年我们汽车的海外销售额超过10亿英镑。 如果花几百万英镑能让客户高兴,谁会有损失呢? 我们不这样干,别人也会干的。\"
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印象:贿赂以及其他可疑开支正日渐增多。 的确,这似乎已成为商界的一个事实。 仅举一例: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企业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透露,它在1971至1976年间共发生了250万美元的可疑开支。 这一事实的披露,使克莱斯勒与其他300多家美国公司一样,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承认自己近年曾有过某种形式的支出,像贿赂、额外打折等等。 为方便讨论起见,我们可将这些支出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那些为政治目的或为获得大宗合同所付出的大笔款项。 比如,有一家美国企业曾因可能触犯美国商业法规而正受调查,此时它捐出一大笔款项支持一位总统候选人。 后来发现,正是这家公司打算资助美国推翻智利政府的秘密行动。
这一大类也包括为得到武器销售或重大的石油、建筑等项目合同而向权势家族及其身边顾问所付出的大笔款项。 在一桩涉及对伊朗武器销售的案子中,一位证人声称一家英国公司曾付给某 \"洽谈人\"100万英镑。此人帮忙做成了一笔向伊朗提供坦克和其他军事设施的交易。 据闻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向外国公司施压,要他们向党派组织的账户捐款。
第二大类包括为促使政府加快对某些工程项目的正式批准而作的支出。 有个故事是说明这类支出的有趣例子:有个销售经理几个月来一直试图向加勒比地区一个国家的建工部长推销道路工程机械。 他终于想出了办法。 了解到建工部长收藏珍本书,他买了一本书的珍藏版,在书里夹上两万美元,将其送给部长。 部长查看了书的内容,说道:\"我知道这书有两卷本的。\" 头脑灵活的销售经理答道:\"先生,两卷本公司买不起,不过我们可给你弄一本带‘前言’的!\" 不久,这笔生意获准了。
第三大类指某些国家按照的传统做法付给在交易中起作用的人一笔费用。 中东的一些国家和某些亚洲国家都属此类。
是否有可能设计一套公司法规准则防止各种类型的贿赂呢? 国际商会(ICC)赞成用行为准则来禁止行贿索贿。 这些准则试图区分真正为服务所付的佣金和事实上等同于贿赂的过高费用。 已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实际操作这一准则。
可惜的是,国际商会委员们关于如何实行这一准则意见不一。 英国委员们希望这一体系有充分的法律效力以使公司规范行事。 而法国代表认为制定和实施法律是政府的事;像国际商会这样的商业团体该做的是表明孰对孰错,而非强制实行什么。
在一家知名英国报纸上,最近有位作者指出\"企业已陷入贿赂的蛛网\",人人都\"贪赃枉法\"。 这一说法可能有些夸张。 然而,当今做海外销售的商人们经常难以达到既确保自己的商业利益,又无愧道德良心的境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