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零售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 21世纪初的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商品流通已从产品分配模式转向产品分销模式,流通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在市场营销体系中先导行业的作用日益凸现。然而,由于缺乏零售理论知识的指导,许多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新变化,纷纷出现经营萎缩、效益下降,甚至停业、破产等现象。因而,中国的零售业怎样才能走出困境或误区已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零售业是一个国家最古老、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它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就业渠道。目前,中国零售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标志着中国零售业的一个新起点。在新的时期,本土零售业该如何发展?面临什么问题?应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对此,我们将从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对策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关键字]零售业、历程、现状、问题、趋势、对策
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零售业也极其繁荣。激烈的竞争与长期的实践,使零售商在日益成熟的同时,又锐意变革,不断创新。可以说,为了“把你口袋里的钱,放到我的口袋里”,零售商们费尽心机。零售业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导致零售业内部作出相应调整。根据“零售组织进化论”的“适者生存”观点:零售企业必须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才能继续存在和发展,否则就将不可避免地被淘汰。
一、 中国零售业的变革历程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至1989年底,传统百货商店占零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1990—1992年底,超级市场开始涌现,动摇了百货商店的市场基础。
第三阶段:1993年—1995年底,各种新型零售组织崭露头角,出现百花齐放局面。
第四阶段:1996—1999年,跨国零售商进入,加速了零售业现代化进程。
第五阶段:1999年以后,零售竞争日益加剧,连锁经营趋势增强
二、 中国零售业现状
中国零售业目前正处于急剧变革时期,这一变革不仅表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的以超级市场和连锁商店为标志的零售业第二、第三次重大变革正在中国同时间进行,以及以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第四次零售变革也在中国拉开帷幕;同时还表现在中国加入WTO之际,跨国零售集团的进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将引起中国零售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在行业规模迅速提升的同时,中国零售业的业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的百货商店为主导的业态结构,发展为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仓储商店、专业商店并存的多元化业态结构。具体看来,中国零售业的特点表现为:
1、零售业规模迅速提升。国内零售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迅猛增长,中国的零售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
2、新旧业态并存发展。对外开放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尽管受到新型零售业态的巨大冲击,百货商店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一个调整和转型期,并继续保持着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业态地位。
3、市场集中度提高。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零售百强企业迅速成长,市场份额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不仅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还将带来工业、商业、消费者三者关系的调整。
4、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提高。近年来,中国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除了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较快外,更重要的是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得到快速推广。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被零售业率先采用,并向整个流通业传播,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引发了国内以流通社会化、现代化和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主要内容的流通革命。因而,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零售企业应运而生。
5、外资大举进入。从80年代末,世界一些零售商业集团开始试探性地进入中国零售市场,90年代这种进入势头高涨,形成外商全面强占中国市场的态势,进入21世纪以来,各大外商零售集团更进一步加快投资我国零售企业的步伐。
6、企业商品销售的平均规模大幅提高。
7、大型零售企业门店数量大幅增长,门店的年平均商品消费额下降。
目前我国的零售业的发展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也是学习阶段,很多经营形式和理念都是从国外学习和引进的。零售业作为流通的最终通道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和主导化趋势日益明显,国内市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经济增长由原来的投资驱动、生产导向逐渐转向消费驱动和市场导向,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作用增强。
三、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入世后在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随着外资的大举进入,零售业发展表现为规模迅速提升、新旧业态并存发展、市场集中度和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但是,中国零售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 、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2、区域差距扩大
受政策、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区域差距仍在扩大。从不同经济地带零售企业的效益情况看,东部地区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强于中西部两个地区。
3、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偏大。
(1)我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还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
(2)在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购物折价,礼物赠送等促销方式。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等系统的营销战略为主导。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
(3)尤其突出的是没有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国外的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
(4)我国零售业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不很明确。市场定位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且关系到整个行业结构、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
4、经济效益欠佳。
在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纵观企业的盈利水平,差距更为明显。效益欠佳的问题成为制约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5、出现快速膨胀式扩张。
中国零售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快速膨胀式扩张,主要表现为在扩张布点的同时,轻视了单个店铺和单位面积经营的效益增长。在一个总的高速增长市场环境中,单店收入潜在的同步增长效应似乎已经完全被新开店潜在的平均收入下降抵消了。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这样的盲目扩张将制约零售企业的成长。
6、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运营成本过高的原因: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商品周转速度慢、采购配送水平低造成高库存和断货共存等问题。而外商拥有的这种规模化优势和低价销售策略大大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使国内零售企业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直接影响国内零售企业市场地位,严重阻碍了零售业规模经营优势的发挥。
7、百货商店在零售业中不再占有绝对优势与大型百货商店盲目发展的倾向同时存在。
我国零售业态已突破以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格局,出现了超市、折扣店、便利店、仓储店、专卖店、连锁店等多种新的业态。但是由于90年代初的市场疲软,大型零售企业在与生产企业的交往中进一步占据了主动,给人们造成了“大型商场不为市场疲软所动”的印象;同时,大型百货商店以其较高的商誉、良好的服务、先进的设施、优美的购物环境倍受消费者青睐,成为零售业中的佼佼者。因此,象某些行业一度看好造成过度发展一样,大型零售商店也因一段时间效益较好而成为投资的热点。近几年,各城市大型商店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与城市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快速增长,大型百货商店相对过剩。
8、传统业态市场定位多元化与盲目比装修、比环境、比规模现象同时存在。
我国零售业的传统业态——百货店已经改变了过去“购物不讲环境,经营不求特色,商品不分档次,服务不要质量”的无市场细分、无市场定位的状况,出现了市场定位多元
化的现象。许多商店对市场进行了细分并加以明确的定位,使得不同档次的商店根据自己的优势把握住了自己的目标市场,拥有了相应的目标顾客群。通过这种手段,商场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企业误认为商场越大越好,认为豪华就等于现代化,盲目比环境、比装修、比规模,步入了企业发展的误区。
9、零售业态布局在某些地区存在不合理的状况;资金来源和投资方向结构较为单一;规模小、网点分布不尽合理;经营管理水平尚处于低层次等。
10、我国零售业的探索首先是从超级市场开始。国内的许多大城市都陆续涌现出一批超级市场。尽管它们也是开架售货、顾客自助服务,但实际上与国外的超级市场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它们既没有与生产部门建立起有机联系,又没有靠大量进货、大量销售及现代化管理而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相反,这些位于繁华商业区的“超级市场”,由于设施的改造、对部分商品的重新包装和加工以及大量监视防盗设施的投入,增加了售货成本,致使所售商品的价格明显高于一般商店。这与西方零售革命中超级市场低成本、低售价的特点相距甚远,不易为消费者所接受,因而进入中国十余年也难成气候究其原因,概括道:“在不适当的时机,采用不适当的手段,推行不适当的营销方式,最后只能是失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速度之快,普及面之广,效益之理想都是前所未有的。但超市发展良莠不齐,现代管理思想和现代化管理手段还未深入人心,管理人才缺乏,超市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多盲区和误区。
11、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零售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
(1)认识上的差距。“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在我国影响很深。目前,零售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在理论上加以深入的阐释和明确,因而其发展往往会受
到很多阻碍。
(2)企业经营的差距。国外零售企业尽管人工成本较高,但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却使其成本远远低于我国。
(3)规模上的差距。
(4)政府管理上的差距。发达国家不但有零售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而且在法律和行政方面也为零售业发展提供了保证。而我国目前没有对零售业发展的系统规划,相关的法律体系还未形成,有关零售业的管理和统计制度还不规范。
(5)此外,我国零售业在业态结构、营销方式、跨国经营以及对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的差距。并且我国国有零售企业有着较重的历史负担,在制度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的零售企业相比,能力也明显不足。正是因为存在这些差距,我国零售业需要通过扩大开放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管理水平,以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11、外资进入的威胁。外资零售商进入我国市场带有一定的扩张性和战略意图,虽然数量有限,但其咄咄逼人的低价优势和全新的经营观念使得我国零售业只有招架之力。目前尚不足以对我国零售业构成威胁。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资对我国零售业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是与其存在数量成正比的,其潜在威胁性是不容忽视的。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中外零售企业的不公平竞争,不利于我国零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2、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基础较差,缺乏后劲,企业扩张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才、资本的制约。中国零售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够强,在扩张中过分依靠供应商的资金,导致资金链出现危机,经营难以为继,甚至垮台、倒闭。但是中国地域辽阔,连锁还
没有形成规模,或者是有规模但不经济。由于缺乏统一采购、配送,连锁的优势难以发挥,竞争力不强,只能依靠单一的价格手段竞争,还缺乏做强的基础。
零售企业是流通领域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联系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加入WTO后带来的一系列的冲击,零售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
四、 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今后,要想有效参与国际化竞争,提升民族产业的综合实力,信息化、网络化、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零售企业国际化
现如今,我国企业开始面临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激烈竞争中被迫“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扎扎实实地建立海外据点,认识市场、占领市场,实现本土化。实行区域集中化战略,在国际化过程中坚持本土化优先的战略,以促进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
随着入世进程的推进,我国零售业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发挥本土优势,把零售企业做大做强是当务之急。我国零售业发展趋势是走国际化道路,与国际零售业发展接轨,具体表现在:
1、零售业态多样化
目前,国际上零售业态按照其经营方式和规模大小可以分为购物中心、折扣店、便利店、专卖店、超级市场、仓储式会员店、专业店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据统计,全球零售行业百强企业中大多经营两到三种业态,有的企业甚至在五种业态中同时开展业务,单一经营一种业态的零售企业已不多见。我国零售业已初步显示出这一特点,但以传统百货经营为主的公司仍然存在,业态多样化范围偏小,需要进一步扩大。
2、经营连锁化
连锁经营占据绝对地位,市场份额高度集中,规模经济效益凸显。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由于大多数零售业态都可以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存在,因此连锁业的空前发展使其成为零售业新的发展趋势。在我国,近年来连锁百强的销售增幅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逐年加大
3、企业规模化
目前我国零售业的产业集中度仅为 1%,而在经济发达国家零售业的产业集中度几乎都在10%以上。我国零售业的规模远不及西方国家,在这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的道路,发挥群体优势是一条捷径。 。
4、管理科学化
西方零售业采用各种新技术对企业进行管理。如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快资金库存周转;运用计算机对商品购销进行管理,加快信息沟通速度;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扩大产品销售等。科学化管理使物流、商流、信息流通过配送中心实现统一,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我国部分零售业上市公司由于有外资的介入,同时引入先进的技术
管理经验,在管理上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国际大公司相比还相距甚远。资金、人才正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发展连锁企业扩大超市的经营规模,资金约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5、中外竞争、不同经济成分之间的竞争成为主流
未来几年,如外资零售的拓展不遭遇政策限制,零售业的市场格局将会有大变动,一些外资零售巨头将在市场中的某些业态占据主导地位。外资与内资之间,都进入了一个相互膨胀渗透、资源整合的时代。
6、商品品牌自有化
对零售商来说,商品是吸引顾客的原动力,因此,销售特色商品、自有品牌商品是赢得顾客的主要方法。国外不少大型零售商都经历了从以一般品牌为主逐步发展为自有品牌为主的过程,有的大型零售商的自有品牌达到20%至25%。自有品牌具有风格独特、价格低廉、统一设计、统一货源、统一价格等优势,可以形成系列产品,尤其适合特定顾客的需要。建立和发展自有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已成为连锁零售业和大型零售商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零售业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二)网络化
零售业传统的销售模式渐渐的被互联网分了一杯羹,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网上购物非典时期表现的最为活跃,这种购物形式也将是零售业未来的走势。 随着全球国际化趋势,中国的中小企业,不但要挑战国内的大企业,还要面临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其要想生存发展下去,质量服务必须跟上。其次必须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必须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自
己的企业,推广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没有办法同那些跨国公司,那些大企业,相比我们的资金有限 。怎么办?为了解决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度商公司开发了VIP自助外贸系统,它是基于B2C模式的全新电子商务平台,简单易操作,所见及所得编辑专属于自己的外贸平台,支持多种国际流行支付方式,不但提供销售站点,还免费帮助申请成功的用户开展海外推广。
(三)信息化
从我们前面对我国零售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与国际零售企业的高科技、高信息化相比,我国零售业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在我们加入WTO后,企业运作趋于国际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此外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加速零售业的国际化步伐,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形象、品牌、经营特色,其中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把企业内部的信息流整合起来,以内部信息化的基础应对电子商务,还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建立起连通企业内外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加强对外联系。此外,建立商业信息系统(MIS)、商品供货系统(GO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及时整理分析各类信息,并根据准确商业信息对市场进行超前预测和预警预报,避免经营活动的盲目性,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升零售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
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不仅需要网络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又熟悉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务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另外,公众的认识不足,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状况以及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缺乏了解,这也构成了电子商务推广的障碍。如何尽快培养、引进相关人才,是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四)品牌化
即形成零售企业的品牌效应,利用自己卓越的品牌资产带来竞争优势。主要是零售企业要在商品质量和组合、服务内容和标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特别是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实现高层次化。因此,在外资大举进入我国零售业的形式下,我国的大型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信誉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树立本企业良好的企业品牌、服务形象、环境和职工形象,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
(五)集团化
由于零售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零售渠道价值的巩固和增强对规模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研究表明,零售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零售商业绩与规模之间呈现“S”型曲线函数关系,表现为当零售商的门店规模达到一临界点时,其经营业绩可以实现快速上升。这种利润增长特征在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商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过有效验证。
商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组建的企业联合体。实施零售集团化不仅可以提高资本总量,消除业务重叠和较高经营成本,而且还可以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迅速发挥整体优势。
目前全球零售企业的规模已经由传统的单店经营转向连锁经营,竞争方式也转向集约化,从而以规模化、连锁经营方式、实施低价策略占领我国消费市场,形成绝对成本优势。所以我国的零售企业要想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就必须通过扩大规模,增强资本和自身实力,为与国际性零售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性,而且集团化经营为降低成本寻求规模效应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零售企业通过资本融
合组建零售企业集团,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大批量采购,从而降低成本。
加强与外商“联姻”,培植自己的产业集团。入世后,凭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和企业的竞争力,无以抗衡,所以,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加强与WTO成员国知名国际商业集团“联姻”。在这方面中国零售业有着与世界零售巨头合作的经验,但以后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这种形式缓冲冲击力,并充分利用该渠道使我国产业集团的产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和特许经销网络。
营把外资和内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风险小,可以获得内资的帮助。
(六) 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成为核心
世界零售百强大多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商业管理自动化。零售企业广泛使用电子商务系统,如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形成以信息处理为手段的商业自动化管理模式。商业管理自动化渗透到企业的购销、存储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而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世界零售百强企业的经验表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技术代表了现代零售业发展的方向。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未来几年内,科学管理将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七)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
大型综合超市、以食品为主的超市、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将悄然兴起。虽然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在中国一二类城市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但今后几年大型综合超市在中西部经济较发达、地方产品较丰富的城市,将呈快速增长趋势。以销售生鲜商品、加工食品为主的超市,今后1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铺有增加发展的
趋势。在专业店中,除家电专业店、建材专业店、医药专业店、眼镜专业店外,办公用品专业店、家居饰品专业店、体育用品专业店等都将有大发展。折扣店业态,对一些有实力的连锁企业或有品牌的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批发企业等,是一种极有吸引的新型业态,尤其在新型零售业态不太发达的地方或中小城市更具发展潜力。无店铺销售业态将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中国营销技术的提高出现发展态势。
(八) 外资份额继续扩大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进一步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届时外资大举进入,凭借其战略管理优势、流程管理优势、零售业态优势,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零售市场份额。
(1)外资进入批发多以独资为主,进入零售连锁多以合资为主。(2)外资除了进入大卖场业态后,也相继进入了百货和专卖店等业态。(3)港澳台等地区的中小企业大量涌入内地。由于外资带来了先进的业态和经验,对于零售业更多是一种积极的影响。
(九) 产权的多元化和以私营为主
我国零售业主体的产权多元化表现在国家独资股份制、合作制等方面。在多元化当中,又以私营为主。事实证明,我国改制改得比较好的企业都要比没改制的企业经营状况好。我国的零售业之所以形成多元化或以私营为主的运营方式,是这个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我国零售业的特点是以小型为主,零售企业要满足人民生活的多种需求,这就决定了零售企业必须是小型化、分散,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特点。不像工厂,全国的汽车厂有十个八个,飞机制造厂有一两个就够了。还应注意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不用这个办法,经济是不会发展起来的。
(十) 竞争激烈,走规模化经营道路
目前,中国零售企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纵观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的道路,是实现企业规模化的一条捷径。同时,全球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由于大多数零售业态都可以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存在,因此连锁经营将成为零售业新的发展趋势。
今天的竞争是以规模经营和规范化管理为基础的,譬如,顾客购买的产品,可以在任意一个营业网点退货。商业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向追求规模效应和品牌战略。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企业必须追求规模效益,发挥群体优势。连锁、联合、集团等企业组织形式成为当今促使商业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特点。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扩大进货批量,降低进货价格和销售成本,从而在价格上形成优势。但服务性、细小性、分散性是零售业的行业特点,中小企业将长期存在,它们将以加盟连锁等形式追求规模效益。
五、 中国零售企业的应对策略
零售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必须不断调整经营战略。国外大型零售企业往往不局限于一种零售业态。我国零售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很有必要研究国内外零售企业的不同业态特点及其发展过程,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予以改进,从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满足本国消费者需求的零售企业。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分析近年来我国新型零售业态的发展,零售企业应在如下方面进行调整:
1、塑造真正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在业态变革中起步较慢,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政企分开尚未落到实处,来自政府的行政干预太多,国有资产的实现方式仍存在艰难的探索之中,再加上个体、私营及外资商业激烈竟争,导致零售业举步维艰。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自行调节资源配置,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2、实行特色经营,培育核心竞争力。实行特色经营是各种新型零售业态得以生存发展及保持强大的竟争优势的根本(如:网络营销)。相反,如果你没有特色,就不能够吸引消费者进入。
3、走连锁化、规模化之路。目前我国零售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因而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的道路,发挥群体优势是一条捷径。
4、进行业态改良和创新。中国零售市场的模式应该是以大型百货为主导,以连锁超市为主体,各种业态并存,各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商业结构。
5、加大技术投入,实现经营管理和业务过程的科学化、合理化。
6、商业经营管理的高技术化、现代化。在商业经营管理中大量应用现代科技,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发达国家的商业是新技术产品化应用最广阔的市场,不仅提高了商业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适应激烈竞争的快节奏,加快了资金、商品库存周转,也是组织大生产、大流通低成本高效益的需要。
7、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对商贸业来说调整结构,主要还应缩小阵地,进行资产重组,规模经营,即有进有退,以退为主,实施战略性的转移。没有战略和目标就不可能大胆地
去搞。以各种形式进行一些大的调整,来促使规模经营。这里还需要明确的一条就是做强与做大的关系问题。规模经营应该是以做强为主,大中有强,而强中有大,先强后大,转化机制,资产重组,所有企业的发展应该都走这条路。
(二)我国零售业在培育服务品牌资产时,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战略观点:
1、差异化。具有良好服务品牌的现代零售企业应注重创新,即创建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的服务品牌关系,从而加深顾客心目中的服务品牌印象。
2、提升现代零售企业声誉。为顾客开发重要并具有价值的服务。
3、建立情感联系。企业应试图超越服务的逻辑和经济层面,因为顾客的核心价值往往是超越常规逻辑的。4.、将服务品牌内部化。在服务品牌创建过程中,员工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搞好内部营销是实现服务品牌内部化的关键。
(三)新型零售企业的创新理念:
1、观念创新。
(1)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经营观念上,树立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获得顾客满意度。 (2) 企业之间竞争,不仅取决于规模。凡是立足地方、形成地方规模的本土零售企业,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3)业态之间不是互相取代的,业态没有生命周期。业态是一种经营形式,是一种经营方式,每种业态都有自己特定的消费群体。百货卖精、超市卖廉、专卖店卖品种、便利店卖时间,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不要为自己所做的业态而担忧,或者去考虑有没有发展的问题,关键是自己如何创新。
2、管理创新。经营无模式、管理有准则、特色出效益。市场变化很大,但可以把握,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快流通步骤,将科学技术很好地应用在流通领域里。否则,我们的企业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3、经营创新。经营创新要寻找自己的经营增长点。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顾客管理水平,真正地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发展什么。超市的竞争取决于产品,比如生鲜食品关系着消费者对你的依赖,从这个角度解决经营创新问题,同样能够带动发展。谁能够更好地体贴消费者,谁就能更好地发展。零售业本身是一个民心工程,明确这一点,才能使本土零售业在竞争中不断得到发展。
商业零售企业在给消费者提供产品过程中,面临着由功利主义过盛引发的危机、诚信缺失危机以及社会责任迷失的危机,这些危机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带来侵害,国家、社会以及消费者自身都应该采取措施,以减少侵权的发生。
(四) 要弥补我国零售业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我国商业和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是扩大零售业对外开放。当然,坚持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全面放开或放弃管理,为了减少零售业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冲击,加强应对,趋利避害,我们建议如下:
1)要从服务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推动零售业对外开放。2)加快制定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战略规划。3)加强立法工作。4)强化行政管理:①要对大型零售企业进行专门管理。②建立年审制度。③适度加大奢侈品消费的税收统一征收力度。④政府应充分利用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通过合资引进国外先进零售企业,大力推动国内零售企业发展。5)推动零售业“走出去”的探索和尝试。一方面可以为我国零售企业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带动我国产品出口。6)我国还应进一步健全零售业的统计制度。7)将政企分开
落实到实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零售企业已经成为供应链的核心,目前中国零售业的供应链管理存在观念落后、物流效率低下、支撑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做如下调整:
1)尽快转变观念 , 真正做到“顾客第一”。 2)以规模性整合达到规模性营销,走规模经济的道路。国内零售业要想在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稳步扩大规模,逐步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应,增强企业的资金实力,建立供应商支持体系,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商品的价格优势。 3)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供应链管理。4)急需整合流通渠道。5)重视品牌效应,积极开发自有产品。为了真正做到低价经营,取得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国内零售业要直通货源,建立自有品牌,与供应商之间创造双赢的合作局面。6)横向联合 , 纵向协同 , 迅速做强做大。零售商凭借其自身优势直接进入生产领域,通过纵向兼并方式控股重组部分商品生产厂家,形成以商业为核心的产销一体化经营组织,从而大幅度减少交易费用,为企业节省资金。7)加强协作和信任。8) 构建新型信息化物流配送体系。建立统一的采购、配送,,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将企业做强做大。9)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加快人才储备和培养。10)加强顾客服务管理。因为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了零售企业对消费者的重视程度。
(六)零售企业要充分研究市场形势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对未来要有清醒的认识。
1)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对市场进行细分,认真研究市场到底需要什么;2)提高核心竞争力,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强项,通过差异化和特色取胜,避免与国外零售巨头直接对抗。企业要充分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开发与消费心理相吻合的自有品牌,尽快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竞争能力。
纵观零售业的发展历史,零售商主要通过优化、创新、多元化和国际化来实现增长。而政府主要是不断健全法律制度,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结语
零售商业已不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交易行为,它已成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成员,它的经济活动对人民生活、社会生产都有重要影响作用。要保持国民经济活跃和国内市场的繁荣,就必须重视零售商业的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今,中国零售业的变革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活跃人口数量的增加,国内零售业今后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变化的节奏会进一步加快,内涵也会更加丰富。21世纪的商业是一个竞争的商业,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既面临着走出去的挑战,也面临着请进来的挑战。同时,我们现在的整个产业结构处于大调整阶段,谁能存在谁能发展取决于市场,调整是必然的,退出也是正常的,你不想退出,就必须转变观念,寻找新的平衡点:①要用现代的知识来武装我们,作为商业要求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管理,要实现单品管理。②对于服务的要求是更严格更全面更系统,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领域、开拓新的服务项目就成了我们零售业未来竞争中很重要的问题。③注重企业的形象、企业的素质、企业的信誉。因为这个商品可以保证所在地区周围群众最基本的需要,因此能凝聚周围的居民到你这个商场购买。④在中国企业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激烈竞争中被迫“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扎扎实实地建立海外市场,认识市场、占领市场,实现本土化。实行区域集中化战略、坚持本土化优先的战略,也许是条最好的出路。⑤零售企业立足于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从扩张布点、改进技术、创新观念、优化分销、强化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本土零售业在面临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⑥入世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零售业巨头。中国已经成为亚洲零售消费业最具增长潜力的国家,我国的零售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前提是国内的零售业公司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服务,不
断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创造企业的名牌效应,并且要有忧患意识,对外企的进入威胁要有清醒的认识。现代零售企业应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为自己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书目:
[1]《零售学》(美)大卫•E•贝尔、沃尔特•J•萨蒙著,迟诚…[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2]《零售学摘要》(美)迈克尔•利维、巴顿•A•韦茨著 郭武文、王千红、刘瑞红等编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
[3]《战略管理》(英)C•鲍曼著,郑薇译,中信出版社,1997年
[4]杜岩,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思考,商业研究,第266期
[5]刘德三 ,《浅谈国内外零售业的差距与对策》,2003
[6]顾建国,《零售业:发展热点思辨》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年3月
[7]孙元欣,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和战略选择,商业研究,1999年第9期
[8]肖勤福,经济全球化与\"走出去\"战略[J],《求是》2002(1)
[9]肖艳,关于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商场现代化,2005年12月(上)
[10]肖怡,《信息时代商业企业管理变革与创新》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11]许彩国,我国零售企业发展趋势及战略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5)
[12]闫智凯,中国零售业四大发展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6)
[13]章建赛,2003《零售业:借鉴与思考》,《商贸经济》,第四期
[14]张新伟、武巧珍等,2002《入世规则改变与市场竞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5]邹时荣,买方市场下重塑我国零售业的经营创新战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2)
[16]周艳,《我国零售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对策》(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第8期,P61)
[17]朱厚恒,传统百货业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与改造,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11
[18]卫哲:现代跨国零售企业克敌制胜的八个方面,国际商业技术200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