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深基坑漏水事件的分析报告

2021-07-13 来源:爱go旅游网


关于深基坑漏水事件的分析报告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施工情况:

1、地墙施工情况:该基坑地墙施工时间为2006年4月10日至5月16日,共16幅。其中在W4角幅地墙成槽后,下钢筋笼前在离地面约4~6米处发生坍孔,清孔后下放钢筋笼,并浇筑了水下混凝土,与之相邻的二幅直幅地墙施工情况基本正常。

2、降水情况:本基坑共设7口降水井,其中35m疏干兼降压井2口、22m疏干兼降压井2口、66米降压兼观察井1口、66m坑外降压井2口。降水施工分2次施工,分别于2006年6月3日至6月8日及2006年7月14日至7月19日完成。施工中每完成一口随即投入使用,7月17日开始抽水,根据降水单位提供的资料显示,基坑开挖前水位已降至地面以下26米处。

3、开挖和抢险情况:本基坑2006年8月16日开始开挖,2006年12月16日浇筑底板混凝土。在开挖期间分别出现3次较大渗漏水情况。第一次发生在2006年9月28日,当基坑开挖到19米位置时,在W4角幅地墙北侧接缝处出现漏水,造成地面坍陷,在进行了回填和双液注浆后堵住了渗漏,并对地面进行了注浆填充。后又对W4角幅地墙两侧缝及北侧地墙接缝进行旋喷桩加固,然后继续向下开挖。第二次发生在2006年10月24日,当基坑开挖到24米位置时,在W4角幅地墙西侧接缝处出现漏水,后又进行回填和双液注浆堵住了渗漏。此次渗漏发生后,各方研讨决定在坑外进行双液注浆以形成一道

止水帷幕。第三次漏水发生在2006年12月20日,当继续开挖把上次回填的土挖出时,在第四道混凝土圈梁以下发生漏水,且水量较大,后经抢险队到现场经过几次的注入聚氨酯,将漏水处基本控制,同时在地面进行注浆填充。此次漏水造成地面下沉、上水管断裂。

三、原因分析:

基坑在开挖过程中连续三次在同一幅地墙接缝处发生漏水,监理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该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人工填土层较厚,且有明浜,虽在做导墙时对地面进行注浆加固,但因时间短、填土层厚等原因加固效果不佳。故此W4角幅地墙在施工过程中,局部有坍方并造成接缝处夹泥,这是主要原因。该幅地墙混凝土理论方量为257.6 m3,实际方量为278 m3,超灌约20m3,根据以往经验认为超灌量不大,所以未曾想到会产生夹泥,更未想到是较大的夹泥,故在开挖前未采取相应的旋喷加固等措施。

2、旋喷桩加固未起有效作用。第一次漏水后,施工方在地墙接缝处进行旋喷桩加固,有可能这些旋喷桩未能成型或开叉,无法起到止水作用。

3、坑外注浆未起效果。第二次漏水后,根据方案要在基坑外侧3米宽范围内进行双液注浆以形成一道止水帷幕,但由于管线原因,注浆加固宽度只能达到1.5米左右,未能起到有效的止水帷幕作用。

4、旋喷桩加固和双液注浆止水帷幕龄期未到。⑤2层土为微承压水层,水压大并极易产生流沙,在前二次漏水后,分别进行了旋喷桩加固和双液注浆止水帷幕施工,但由于龄期太短,未产生相应的强度,故开挖时,在地下水的强大压力下,将旋喷桩和止水帷幕破

坏从而产生流沙。

5、总包方对当地土质情况和特性不甚了解,缺乏相应的施工和抢险经验,地墙施工单位又认为自已有能力处理好渗漏水问题,所以在前二次漏水时,施工方只采用了双液注浆进行止水,后又进行旋喷桩加固和双液注浆止水帷幕施工,认为这样可以堵住漏水,并在开挖时未能在地墙接缝处及时封上钢板,若在第一次漏水就进行聚氨酯堵漏,并按业主和监理的要求在开挖时能及时地封上钢板,可能情况会有所改变。

以上是监理对漏水原因的初浅分析,经过上述事件,监理认为各方都必须吸取经验和教训,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地墙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旋喷桩加固,这样才能保证开挖中基坑的安全。另外一旦发生流沙等险情,要当机立断立即采取果断措施,这样可减少更大的损失,同时又能确保安全,工期影响又不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