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语文知识点

2021-05-05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4-2015学年度???学校6月月考卷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3)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柳永《望海潮》)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6)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答案】

(1)昆山玉碎凤凰叫 (2)失其所与 (3)俯察品类之盛 (4)竞豪奢

(5)一蓑烟雨任平生 (6)鸡鸣桑树颠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2.信誓臣旦,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苟子《劝学》)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6.羽扇纶斤,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答案】

2.不思其反 3.君子生非异也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舞殿冷袖

6.樯橹灰飞烟灭 7.身世浮沉雨打萍 【解析】

试题分析:小题1要注意“反”的准确记忆;小题2注意“非”的准确记忆;小题5注意“樯、橹”字的字形;小题6注意“萍”字的准确记忆。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卷第1页,总20页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1分) 8. ,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9. ,岁晏有余粮。(白居易《观刈麦》) 10.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11.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12. ,多于在庾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 13.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答案】

8.小山重叠金明灭 9.吏禄三百石

10.黑云压城城欲摧 11.晓镜但愁云鬓改 12.钉头磷磷

13.八百里分麾下炙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禄”“摧”“鬓”“磷”“麾”“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4. ,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15.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16.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7. ,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1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19.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0.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 2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答案】

14.回眸一笑百媚生 15.长使英雄泪满襟 1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7.俨骖騑于上路 1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9.云无心以出岫 20.玉簪螺髻

21.则负大舟也无力 【解析】

试题分析:解题策略:一、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名句默写应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五、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本题在解答时应关注“眸”、“长使”、

试卷第2页,总20页

“襟”、“摧眉折腰”、“俨骖騑”、“僮”、“ 岫”、“ 簪”、“ 螺髻”等字的书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共6分) 22.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2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李商隠《锦瑟》) 24.吾师道也,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同上) 2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27.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___________。(班固《苏武传》)

【答案】

22.东篱把酒黄昏后 23.蓝田日暖玉生烟

2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5.师不必贤于弟子 26.一蓑烟雨任平生 27.节旄尽落 【解析】

试题分析:解题策略:一、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名句默写应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五、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本题在解答时应关注“东篱”、“ 暖”、“ 蓑”、“ 旄”等字的书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28.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9.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0.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31.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并序》) 32.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33.丰草绿缛而争茂, 。(欧阳修《秋声赋》)

【答案】

28.无边落木萧萧下 29.相逢何必曾相识 30.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1.落霞与孤鹜齐飞 32.杨柳岸、晓风残月 33.佳木葱茏而可悦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

试卷第3页,总20页

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萧萧、鹜、残、葱茏。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34.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35. ?曷不委心任去留?(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八则》) 3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8.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9. ,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40.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4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案】 34.属引凄异

35.既自以心为形役 36.传不习乎 37.赢得仓皇北顾 38.陟罚臧否

39.一去紫台连朔漠

40.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41.到乡翻似烂柯人 【解析】

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本题解答时应注意“属”、“形役”、“陟”、“臧否”、“朔漠”、“觞”、“烂柯”等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42.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4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 4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5.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6.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47.,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8.,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9.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答案】

42.暮霭沉沉楚天阔 43.一蓑烟雨任平生 44.赢得仓皇北顾

4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6.以塞忠谏之路也 47.悟已往之不谏 48.潦水尽而寒潭清 49.但以刘日薄西山

试卷第4页,总20页

【解析】

试题分析:解题策略:一、 对于名句默写应注意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二、名句默写应注意: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三、 名句默写应注意: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四、 名句默写应的: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五、 名句默写的意境识记,六、 名句默写的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本题在解答时应关注“暮霭”、“蓑”、“忠谏”、“潦水”、“日薄”等字的书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浣 溪 沙(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50.有人评价此词“诗中有画”,从词的上阕看,这一评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5分)

51.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50.诗人通过三句诗,描绘了一幅湖上春光图(1分):湖中的桥上隆隆驶过绘着彩画的车

轮;春云在天上飘逸,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云影;春水无波,碧绿滑静,像琉璃一样晶莹无尘。

(2分)作者采用了比喻等艺术手法(1分)描写了清新美好的画面,喧腾热闹的氛围。(1分)

51.诗人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表达了由喜悦到日暮须归的无奈、惆怅之情(2分)。

诗人先写湖边堤岸上依依的杨柳,柳丝低垂,像是要热情地挽留住湖边的游客;再写枝头上的小

鸟,以悦耳的歌声呼唤游人莫要归去。但湖景虽好,却已暮色笼罩,不能不归,给人一种无奈的 遗憾之情。(3分) 【解析】

50.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51.如学生答移情或拟人都可给2分。明明是游人舍不得归去,却说成是游丝、啼鸟出主意挽留。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这便是词体以婉曲写情的特别处。

5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试卷第5页,总20页

(1)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4分) (2)本词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不能换成“见”。(1分)因为“惊”字与首旬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1分)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1分)而“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可以换,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②上片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入对当年全盛时的欢乐,结尾两句又从欢乐的高潮跌入悲怆的深渊以往昔置换了对比现实之悲哀(2分),对比手法使作者冲破了时空的束缚,把悲国之思、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1分)

【解析】此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到了。天涯海角悲凉地——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在这样的情势下过元宵,只能令人心酸。下片紧接上片的思路: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这就是变乱前“全盛时”的情形。这样写的用意在于抒发对已经失掉的过去的怀念和眷恋。用来和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连结全词的关键:从幻梦中醒来,在回头看眼下的惨痛现实,黍离之悲涌上心头,禁不住东风泪满衣——作者赤诚的爱国情怀。 5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 阮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概括叙述这首词的思路。(2分)

②“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③“盈盈秋水,淡淡春山”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4分)

【答案】①2分。词的上篇着重描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下片侧重抒发怀人思念之情。(1点1分)

②4分。反衬(1分),词人借双飞燕和两行雁或成双成对的燕和雁反衬自己此刻的孤独(2分),抒发了思妇的形单影只,无限孤寂的情感(1分)。 ③4分。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1分),分别用“秋水”和“春山”比喻思念女子的眼睛和眉毛(1分),想象远方的丈夫正思念自己,使意境更加开阔(1分),也形象的刻画家中的妻子更加年轻娇美。(1分)。 【解析】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王禹偁,宋代巨野人。晚年贬知黄州,后拜左司谏、知制诰。淳化二年,贬商州团练副使。真宗时,以直书史事,再贬出京,之黄州,徙靳州。

54.词中“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4分)

55.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感情?(5分) 【答案】

试卷第6页,总20页

54.在濛濛雨幕中,村落鱼市点缀在湖畔水边;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55.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思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解析】略

阅读下面这首词。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56.“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5分) 57.下片主要运用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56.

57.比喻(拟人)(或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以“皱”眉和“倾”泪刻画伊人伤离的形象,通俗而又贴切。②想象、虚实结合(或对比)。“别时”句,由眼前凄凄惨惨的离别场面回想到当初相见时的欢乐情景,但往事不堪回首,只能使临行时的心情更加沉重。③以景结情。末句略去登舟以后借酒遣怀的描写,只说半夜酒醒,唯见月色皎洁,江水悠悠,无限离恨,尽在不言之中,颇具蕴藉含蓄之致。(手法1分,分析2分,答出两种手法即可。) 【解析】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浣溪沙 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说明】公元1196年除夕前五日,白石道人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里,途经吴松(今江苏吴江),遂作此词。

58.历代认为“画船愁过石塘西”中的“愁”字用得极妙,请对“愁”字进行赏析。(5分)

59.全词是怎样将景和情联系起来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58.(5分)画船经过石塘西时,满河打头风浪,把船猛烈摆布(1分),著一“愁”字,将“画船”拟人化(2分),似乎画船也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形象表现出词人因风浪阻碍行程的愁绪(1分),更突出了词人的归家心切(1分)。

59.(6分)词上片极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景象惨淡,借景抒发归家受阻急切而沉重的心情(2分)。下片极写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景象喜庆,将自己即将归家的欢愉心情寓于景色描写中(2分)。全词运用对比手法,将上片的哀景

试卷第7页,总20页

愁情与下片的乐景欢情进行对比(1分),以突出词人的归家之乐(1分)。 【解析】略

6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离亭燕 张昪

①②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

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②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③低亚:低垂。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起笔开阔,以独有的眼光审视秋天清朗萧疏的明丽,风景如画别有一番韵味。 B.上阕第三四句写雨后晴空万里,江波潋滟,天水相连,浑然一色,望不到水的尽头。 C.下阕第一二句写船帆高挂酒旗低垂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盛衰亡之事的感叹。 D.最后两句写词人倚在高楼栏杆上,看着冬日的太阳默默地西沉,更增加其惆怅之情。 (2)“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1)(3分)D(“冬日的太阳”应为“凄冷的太阳”) (2)(4分)【参考答案】

江岛上,蓼草、荻花掩映着村民的竹篱、茅舍,描绘的是一幅宁静、幽美的景象。(2分)从自然景物写到人家,为下阕“渔樵闲话”作了铺垫,引发作者对六朝兴衰的怅惘之情。 (2分) 【解析】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①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①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此词是其辞官归隐途经岳阳楼时所作。②沉累:亦作“湘累”,指沉江的屈原。累,无罪被迫而死的人。

61.上片以“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作结,有何作用?(4分)

62.简析下片主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答案】 61.(4分)这二句,一方面刻画出词人从傍晚到月夜倚栏凝思的情态,另一方面为下片直抒胸臆做了铺垫。 62.(4分)词的下片作者凭吊屈原,感慨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解析】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忆王孙 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试卷第8页,总20页

[注]: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词中指代抒情主人公的丈夫。 63.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什么作用?(5分) 64.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写到了“断魂”,上面这首词也写到了“断魂”,那么,两篇作品所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试作具体分析。(6分)

【答案】 63.(5 分)作者精心选择了萋萋芳草、柳、悲啼的杜鹃、朦胧的黄昏、雨打梨花等一系列意象(2 分),这些意象营造出暮春时节凄清悲凉、令人伤感的氛围,烘托了抒情主人公凄苦伤感的心情。(3 分) 64.(6分)不相同。(1分)杜诗写孤身的旅人在纷纷的春雨中赶路,触景伤情,“断魂”指思念家人,愁绪满怀;而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思念在外的丈夫,但又看不到丈夫的身影,因而极度悲伤,“断魂”是思夫之愁。(5分,意合即可) 【解析】略

6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汩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①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②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①手法:对比。②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解析】

(1)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2)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注意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虽然有“用典”手法但并不突出。 6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注)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3分)

答: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3分)

答: (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语是什么?为什么?(2分)

答: 【答案】 (1)(3分)落花,老柳,过时的樱桃。(每个1分,只填花、柳、殷桃,得一半分数)

试卷第9页,总20页

(2)(3分)虚写(或“想象”)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亦可答出“回文”手法。我思君处君思我。)(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 (3)(2分)“点”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说出“点”或“破”1分,分析1分) 【解析】略 鹧鸪天

南宋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釄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釄:一种花的名称。② 婉娩:形容迟暮之时,指春天将尽。 67.词的上片怎样描写春天优美的景色?请简析。(4 分) 68.简要回答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答案】

67.(4 分)上片通过描写重重的嫩叶,盛开的小红花,花架上忙着采蜜的蜂儿和杨柳间轻盈地穿飞的燕子等景物,营造了春天盎然的生机,构成一幅春天优美的图画.(写出意象3 分,特点1 分)

68.(2 分)表达了作者伤春和客居飘零之愁(为美丽的春天即将逝去而难过,为自己客居他乡而悲伤) 【解析】略

6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②夜娖③银胡簶④,汉箭朝飞金仆姑⑤。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①锦襜:锦衣战服。②燕兵:金兵。也指金国占领区暂时归附的签军。③娖:整理的意思。④胡簶:装箭的箭袋。⑤金仆姑:古代山东鲁国的箭名,见于《左传》。

(1)陆游《小园》诗曰:“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辛词中也有类似的句子,请找出来加以赏析。(3分)

(2)试鉴赏本词所运用的一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4分) 【答案】(1)这句话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指明该句,1分)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却换来无关紧要的种树闲书,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阐明含义,1分)本句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自我解嘲的口吻,突出了作者的被朝廷闲居弃置,英雄无用武之地无奈之情。(分析作用或感情,1分) (2)全词主要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指明手法,1分)上阙追忆少年旧事,豪壮而有英雄气;下阙写老而坐废的现实感慨,有壮士暮年之叹。(具体分析,1分)今与昔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鲜明而强烈。这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使作者被废弃闲居,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悲愤之情抒发得更加深沉而感人。(分析作用,2分) 【解析】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

试卷第10页,总20页

纵有千种风 情,更与何人说?

70.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7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70.(4分)词的上片所描写的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 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2分,意思对即可)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意思对即可) 71.〔4分)①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言外之意无穷;②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之后,所以特别动人。(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略

7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宋)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注】①取次:仓促,匆忙。

(1)结合整首词,说说“愁难度”中的“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6分)

(2)词的最后一句(“彻晓潇潇雨”)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试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1)长亭路上的离别之愁;行人回首高城,不见亲朋的憾恨、牵挂之愁;孤身漂泊之愁;词人暮夜深思亲人的绵绵情愁。(共6分,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以景结情)。(2分)在彻夜的潇潇细雨这一千丝万缕绵绵无尽的意象中,寄寓了思念者的不尽情愁。(2分,景和情各1分) 【解析】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73.词的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5分)

答: 74.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答案】

73.词的开篇二句描绘西北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地前线的雄浑画面,(3分)为诗人登高酹酒提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背景,同时为全词奠定了雄浑、激昂的感情基调。(2分) 74.拟人,想象(虚实结合)。(2分)“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二句,以拟人

试卷第11页,总20页

的手法,移情于景。作者高兴地发现,原来漂浮的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展露出分外皎洁的明月,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诗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作者想象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2分)抒发了作者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与坚定的必胜信念,洋溢着深厚的爱国激情。(2分) 【解析】略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每小题4分(8分) 鹧鸪天(元)魏初 室人降日[1],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2]夜煮茶。 注:[1]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2]原字为外“囗”内“栾”,现字义同。Luan团圞:形容园的样子。

75.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5.

76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

【注】

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相传原为舜妃。《楚辞·九歌》有《湘夫人》。 77.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分)

78.词的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选择其中一种作具体分析。(2分)

79.词的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尤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2分)

【答案】 77.(2分)

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

试卷第12页,总20页

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78. (2分)

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 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79. (2分)

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扣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解析】略

8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这是一首金陵怀古词。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③低亚:低垂。 (1)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分) 【答案】

(1)表达了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孤寂之感。(2分)词人倚楼怅望,金陵山水在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想到六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1分) 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沉下,苍茫的夜幕即将降临,更增加了他的孤寂之感。(1分)(意思对即可)

或者: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帐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2分)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人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慨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1分)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1分) (意思对即可) (2)“浸”有浸染之意,(1分)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渗透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宋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guó):割耳朵。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

81.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8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1.(5分)

上阕作者既描写了扬州(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

试卷第13页,总20页

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现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

答出上阕的作用,给2分;答出下阕的作用,给2分;答出作者的心情,给1分。 82.(6分)

①借景抒情。作者运用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②运用典故。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③直接抒情。作者直接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④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

每答出一个手法并分析,给2分;最多给6分。 【解析】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83.词人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6分)

84.从“情”和“景”的关系入手,分析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5分)

【答案】 83.

84

【解析】略

阅读下面诗歌(11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①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醾②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③,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得”,一作“渐”。②花名,本为酒名,以花颜色似也,故取以为名。 ③婉娩,柔美,美好;迟暮。

85.结合作品简要赏析,词的上片在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各有怎样的特点。(5分) 86.在词的下片中,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5.(1)动静结合,一二句写树绿花红,为静景,三四句写“蜂儿闹”“燕子轻”,为动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美景。(白描手法,诗人以绿荫重重、曲阑红花、蜂忙燕舞等典

试卷第14页,总20页

型景物,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色彩对比(映衬),以树叶的嫩绿与花朵的鲜红相映衬,增强了色彩对比,活化了画面,使春天的气氛更浓。)(答出一种即可。手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2)诗人的语言具有 “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即可。(语言风格1分,分析1分) 86.①伤春惜春的感伤,春色美好,作者面对“残花”,借酒浇愁,表现出作者对春色将尽的感伤与无奈;(2分) ②客居飘零的悲愁,“客飘零”,作者客居异乡,以美好的春景,反衬客居飘零的悲伤;(2分) ③青春逝去的喟叹,“春婉娩”写春色难留,时光易逝,“送了斜阳月又生”写日落月升,时间流逝,透露出作者对青春老去的感伤与无奈。(2分) 【解析】略

8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注】这首词写于作者南渡后的最初几年。

(1)分析词首句中“归鸿”“云碧”这两个意象的作用。(4分) (2)词中的“催”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8分)(1)(4分)“归鸿声断”、“残云碧”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以声音与颜色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2分)“归鸿”和“碧云”在古诗歌传统中往往用以寄托羁旅愁思,这里借归鸿碧云表达的就是作者自己怅然若失的情绪和思乡之情。(2分) (2)(4分)“催”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角声急促,催促黎明的到来,(1分)反映了词人因思乡而彻夜难眠的苦况。(2分) 【解析】略

88.阅读下面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⑴ 词中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2分)

⑵ 这是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答案】

⑴上片写梅花的遭遇(艰难处境):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下片写梅花的品格(托梅言志):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2分,只要写到关键词即可。) ⑵ ①上片以“驿亭”“黄昏”时候的“风雨”的环境描写渲染烘托梅花冷落凄凉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②“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并非有意争春,“一任”“群芳”妒忌,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③最后两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④诗人全词以物喻人(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但“虽九死犹未悔”,

试卷第15页,总20页

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绝不媚俗的忠贞,自尊、自爱与自律。(以上四点任选两点即可,分别是手法、内容各1分;总结情感1分;若只写最后一点,得3分。)

【解析】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阅读下面的宋词 (11分) 点绛唇·呈洛滨、筠溪二老

试卷第16页,总20页

南宋 张元干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 乍惊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 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释:①洛滨:即富直揉,字委中,北宋宰相富弼之孙。因坚持抗金为秦桧所忌,不久被罢职。②筠溪:即李弥孙,字似之,自号筠溪翁。凼反对秦桧议和,不久被落职。 ③张元干:宋代词人,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幕府,李纲罢,亦遭贬逐。绍兴元年(1131),以将作监致仕福州。对纲抗金主张表示积极支持。后被秦桧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

89.“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并简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90.指出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6分)

【答案】

89.(5分)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秋夜景色。奠定了全诗清冷的基调,渲染秋夜清冷的气氛和孤独寂静的情景。

90. (6分)寓情于景(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借景抒情;巧用典故也可)把听觉、 感觉视觉组合在一起。(答出一点1分,共三分) 诗人委婉曲折的传达出对中原不能收回的愤懑之情(3分) (答出委婉表达仕途不幸的悲哀,也可给2分) 【解析】略

9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请从表情达意及效果的角度,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的叠字进行评点。(4分)

▲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写得极为深妙,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 【答案】

【解析】(1)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 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寻寻觅觅”四字是用来反映心中如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无可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冷冷清清”,四字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

(2)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试卷第17页,总20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7分)

谒金门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注]①谒金门,词牌名。②羽玉,白鸥。③高轴,高卷。

92.上阕描写了生机盎然的春景,试结合诗歌概括其具体表现。(2分)

答: 93.诗歌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下阕加以分析。(5分)

答:

【答案】 92.春水涨满小溪;春雨染绿溪边新柳;春雨初霁后白鸥双双戏水。(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

93.诗歌表达了深闺女子盼远怀人的情怀(2分)。翠帘高卷,栏杆倚遍,写出了少妇殷切盼望之态(1分);以眼前所见“云淡水平烟树”等苍茫渺远之景,烘托了女子盼人而未见的惆怅失落之感(1分);借助意象“千里目”,进一步抒发了女子望眼欲穿的殷切期盼之情(1分)。(共5分)

【解析】(1) 春天雨水很足,于是小溪的两旁都被染上了一层新绿:深的,浅的,深深浅浅相互掩映,一片生机。柳树边飞来一对翅羽如玉的水鸟,在初晴阳光的沐浴中尽情的于水中嬉戏;水之绿,柳之黄,鸥之白,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尤其巧妙地用了\"染就\"\"弄晴\"\"对浴\"等字眼,使画面显得更加活泼,富于动态美,收到了丹青难绘的效果。

(2)下片写楼阁卷帘,倚遍栏杆,放眼远眺,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故人(殷殷的期盼之情);“云淡水平烟树簇”,几片淡淡的云,一江静静的水,半山笼罩着烟雾的树,那寸心所系的,却依然没有出现(失落失望之情);“千里目”一个\"目\"字活脱脱地表现了出少女望眼欲穿后失意的神态。 评卷人 得分 九、其他

9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定风波》苏轼)

(2) , ,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李清照) (3) , ,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答案】(1)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解析】略

95.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 l )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试卷第18页,总20页

( 2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 3 )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 4 )想当年,金戈铁马,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5 ) ,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 ( 6 )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 )

【答案】( 1 )樯橹灰飞烟灭 (2 )一蓑烟雨任平生 (3 )把吴钩看了 ( 4 )气吞万里如虎 (5 )梧桐更兼细雨 (6 )暮霭沉沉楚天阔 【解析】略

96.名句名篇填空(10分)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 (2) ?杨柳岸,晓风残月。 (3)大江东去,浪淘尽, 。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5)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 (6)想当年,金戈铁马, 。 (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8)三杯两盏淡酒, ! (9) ,对影成三人。 (10)无限山河泪, 。 【答案】(1)参差十万人家 (2)今宵酒醒何处 (3)千古风流人物 (4)一蓑烟雨任平生 (5)栏杆拍遍 (6)气吞万里如虎 (7)人比黄花瘦 (8)怎敌他晚来风急 (9)举杯邀明月 (10) 谁言天地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等级要求:A 易错点:参差—差参,今宵—霄,一蓑(写成“哀”字),平生—生平,遍—扁,黄花瘦(注意笔顺),怎敌他晚来风急(注意是“晚”) 97.名句名篇默写(8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浣溪沙》) (2)独子莫凭阑,无限江山, ▲ 。(李煜《浪淘沙令》) (3)平芜尽处是春山, ▲ 。(欧阳修《踏莎行》) (4) ▲ ,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 (5) ▲ ,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幾道《鹧鸪天》) (6)壮志饥餐胡虏肉, ▲ 。(岳飞《满江红》) (7) ▲ ,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8) ▲ ,水随天去秋无声。(辛弃疾《水龙吟》) 【答案】

细雨梦回鸡塞远

(2)别时容易见时难 (3)行人更在春山外 (4)纵使相逢应不识 (5)舞低杨柳楼心月 (6)笑谈可引匈奴血 (7)二十四桥仍在 (8)楚天千里清秋 【解析】略

9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试卷第19页,总20页

(3)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6)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1)樯橹灰飞烟灭 (2)树犹如此 (3)舞榭歌台 (4)莫道不销魂 (5)梧桐更兼细雨 (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共5分。任选五空,每空1分。错、漏、增字,该空不得分) 【解析】略

试卷第20页,总2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