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体时代的儿童家庭媒介素养教育浅议

2023-07-08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8年4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pr. 2018Vol. 35

No. 4

第 35 卷第 4 期

新媒体时代的儿童家庭媒介素养教育浅议

王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武汉430205)

摘要:家庭是儿童接触媒介的第一场所。在新媒体无孔不入的家庭环境中,父母要进行自身 的行为约束,防止无节度的媒介滥用。其次,父母自身对媒介的识读能力、媒介消费的支付能 力、亲子关系的培育能力等,都能影响儿童的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对媒介信 息“去成人化”的努力和儿童仿成人性的追求之间存在鸿沟。家庭教育能弥合学校教育与儿 童新媒体生活实践之间的错位。父母应转变教育观念,避免做专断和独裁,通过引导儿童进行 参与式的行动,大胆“赋权”。

关键词:新媒体;家庭教育;媒介素养;儿重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8 )4〇129>04

在媒介飞速发展的今天,家庭对于网络、手 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的需求依赖程度日益盛行, 新媒体对于儿童的影响力成为一个融教育学、社 会学、传播学等于一体的交叉性热点话题。

面对媒介无处不在的影响,传统的家庭教育 “保护主义”模式受到挑战,家长试图将孩子与媒 介隔绝开来,或者以一种积极的“甄辨模式”将孩 子看作缺乏能动反应的媒介弱势接受者试图过滤 不良信息对其产生影响,这种“保护主义”的立 场,在新媒体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高频度接触性 媒体的今天,忽略了儿童在新媒体环境中丰富的 媒介体验,不能引导儿童如何适应驳杂纷繁的新 媒介环境,已显得难以为继,新的家庭媒介素养教 育模式亟待开发和建立。

家庭教育,作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三大主 体之一(另外两个主体则是指学校教育、社会教 育),在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担当的角色不可小 觑。由于父母的启蒙作用和在日常生活中与儿童 的亲密接触,其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对儿童潜移 默化的影响十分深远。从1933年英国学者利维

收稿日期:2018 -02-01作者简介:王

斯等人讨论大众媒介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至上

世纪90年代末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正式进人中国 学者的研究视阈,我国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已 历时近二十载。2009年,上海市政府首倡加强学 生媒介素养教育,全国各中小学对于电影、电视、 信息技术的欣赏、解读、实用等方面的教育日益深 广。与此相应,作为“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外围 路线”的家庭教育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2007 年因家长投诉《虹猫蓝兔七侠传》画面血腥、台词 低俗引发了对净化动画片内容的大讨论,2013年 因儿童模仿剧情制造惨案一事家长状告《喜羊羊 与灰太狼》制片方引发了国家广电总局紧急审查 国产动画片内容,随后《熊出没》也因儿童家长不 满其频繁的粗口台词被推向舆论的风尖浪口,这 些都显示了家庭教育对媒介传播内容的重视程度 及其对媒介素养教育的促进作用。

家庭是儿童接触媒介的第一场所和主要场 所。甚至在婴幼儿成长时期,父母自身的媒介使 用行为及其创建的媒介环境,都成为日后儿童媒 介惯习养成的重要来源。

(1983 -),

女,湖北随州人,讲师,文 ,研究方向为媒介文化、

20世

纪中国文化。

• 129 •

首先必须肯定,娱乐性对于儿童来说,是他们 使用新媒体的首要内驱力。学校和父母往往寄望 于儿童接触媒介是为了获取知识,这在儿童看来 却显得有些一厢情愿。施拉姆认为“满足娱乐的 愿望”是儿童存在媒介需求最重要的原因。他们 在还未学会说话、走路时,就已经天然地拥有与自 己的身体部件和外物游戏的能力。尤其是对受枯 燥乏味的学业所累的儿童来说,媒介是娱乐工具 而非教育工具。比如,儿童往往通过电子游戏机、 录像机、电视、电影、录音机这五种电子媒介来满 足其情绪刺激,“刺激兴奋、娱乐和幽默需要实质 上都是在追求一种愉快的情绪,恐怖刺激也是儿 童经常追求的,经过刺激,儿童会对所经历的恐怖 津津乐道,从而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一般来 说,电子媒介的内容在满足人们娱乐需要的时候, 常常显现出浅显化、大众化的和类型化的倾向,并 具有较强烈的刺激性,因此,儿童愿意选用电子媒 介。“与传统媒体更易满足其学习生活、了解自 己等需求相比,电子媒介对于识读能力有限的儿 童而言具有更大的魅力。只有正视这一现实,而 非自欺欺人地认为,儿童通过新媒体获取知识的 渴望程度比传统媒体更多(事实上,保持对书籍 等传统媒介阅读习惯的儿童往往具有更大的学习 热情),父母才能从根本上摆正指引儿童使用媒 体时的心态。

儿童接触媒介几乎不需要具备识读能力,并 且,通过观察发现,新媒体对儿童的吸引力往往比 书籍、报纸等大得多,半岁左右的小孩在还没有建 立“书”的概念时,对于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的概 念似乎更明晰,当然,这与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改变 了家庭媒介环境以及年轻一代的父母对新媒体强 烈的依赖程度直接影响了下一代有关,而这些正 是研究者们和社会各界所共同担忧的:在新媒体 无孔不人的家庭环境中,儿童对新媒介的接近性 到底该如何抉择和权衡?

首先,父母要进行自身的行为约束,无节度的 媒介滥用,比如过度观看电视、使用手机等行为, 会在儿童的头脑中烙下深刻的烙印,为日后引导 儿童建立批判性地辩证使用和解读媒介的能力埋 下强大的心理障碍,他们会追溯自己成长时期将 媒介滥用和无理性的依赖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儿 童在家庭生活中耳濡目染,不断习得父母及其他 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所营造的媒介环境,从

• 130 •

而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媒体惯习。他们在日后所呈 现出的媒介需求、使用习惯和媒介素养均可以追 溯至儿童时期的家庭生活。

其次,父母自身对媒介的识读能力、媒介消费 的支付能力、亲子关系的培育能力等,都能影响儿 童的家庭媒介素养教育。比如,动画片是儿童们 的最爱,儿童在观看诸如国产《西游记》等涉及经 典的动画片时,父母自身如果对《西游记》等著作 本身有更多了解,则能引导儿童建立更自觉、更深 人的信息解读能力,娱乐性与教育性的结合效果 则能得到彰显。对儿童进行家庭媒介素养教育, 从本质上来说也是父母的自我媒介素养提升, “如果成人自己达不到新媒介时代的文化要求, 我们就无从寄望于孩子的改变;孩子不改变,未来 的成人也就无从改变。这是一个循环的怪圈,要 打破它,唯有先从成人的自觉做起。在一个充斥 着新媒介快感的‘美丽新时代‘,这很可能是一场 充满痛苦的自我搏斗的另类’战争‘,但它也会是 为孩子发动的一场了不起的’战争‘。“又如,《喜 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被指暴力情节太多曾 被一度禁播,尤其是“用平底锅打人”成为很多儿 童生活中的戏语乃至现实行为,光头强、熊大、熊 二的言行也被儿童争相模仿,最后仍然拗不过强 大的儿童市场需求而复播,实质上这是一次媒介 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媒介素养教育成人化建构与儿 童媒介需求的博弈,即成人化的社会力量试图干 涉儿童在家庭中接受的媒介内容。在家庭教育 中,父母往往迫切地想要将媒介信息“去成人 化”,而事实上,媒介信息通常由成人化社会生 产,提供给儿童的媒介产品,往往只能最大程度地 模拟儿童的心态和需求,因此,净化或者纯化儿童 媒介信息内容等于是痴人说梦,儿童往往又具备 模仿成人性的天性,他们对媒介的接受和解读能 力深受父母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不 仅是正面的,也可能是逆反的,尤其是在紧张的亲 子关系中。比如,父母对网络游戏的压制,往往会 激发儿童对于游戏的好奇,媒介甚至在紧张的亲 子关系中成为儿童打开另一扇世界的门窗,因此 出现了很多网瘾少年,我们几乎能从他们沉沦的 轨迹中一致追溯到其家庭因缘。父母在家庭教育 中对媒介信息“去成人化”的努力和儿童仿成人 性的追求之间的龃龉,是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不得 不正视的又一“残酷”现实。

“各种媒介的繁盛就是儿童生活的文化环 境,但儿童在学校接触的媒介以传统媒介为主,实 际生活中游曳于各种新兴媒体之中,对于这种落 差他们必定有很多切身的感悟、思考和困惑。”家 庭生活是儿童使用新媒体的主要场所,他们很早 就拥有qq、邮箱、微信等各种网络工具,一定程度 上参与了新媒介内容的生产。因此,父母不能仅 仅将儿童看作是媒介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新媒体 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与求知欲。的确,他们中的 很多人有可能为了逃避枯燥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 活的不快而将新媒体作为娱乐和消遣的工具,很 多儿童由此患上了“媒介依存症”,故而很多家长 抱怨自己的孩子一到假期就抱着平板电脑或痴迷 于电视,对于学习完全失去主动性和热情,但是, 并不能因此将新媒体看作是影响孩子学习的罪魁 祸首,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迷失在虚拟的世界 中,真正的原因一定是现实世界出了问题,而不是 电脑游戏”,家长应该反思家庭教育的不足,理性 引导孩子在新媒体的使用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创 造的热情,比如参与孩子的日志评论、与孩子一起 下载学习软件、跟孩子讨论网站上的热点新闻、陪 孩子共同攻关一些益智游戏等等,都有可能缓解 紧张的亲子关系,利用新媒体的平台激发孩子的 学习与创造热情,进而引导儿童适度和合理利用 新媒体。另一方面,父母应该意识到,媒介不仅仅 是一种技术性的工具,当儿童使用媒介时,就意味 着他们接触或参与了某一种文化,与其通过粗暴 打压的方式制止儿童过度使用新媒体或过滤负面 信息,不如协助他们建立批判性和独立性的思考 能力,学会在繁杂的媒体信息和丰富的媒介产品 中趋利避害,引导儿童加强自我教育,培育其自律 能力,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提高媒介信息的 辨别能力,正确参与媒介内容生产,建设性地利用 媒介来完善自我。

家庭教育,还有一项不容忽视的作用,就是弥 合学校教育与儿童新媒体生活实践之间的错位。 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媒介教 育方式,而且往往流于技术化,将媒介教育视为中 立的、客观的信息技术传授,儿童生活中丰富的媒 介需求、驳杂的媒介使用、强大的媒介文化思维植 人都没有纳人到应有的教育体系或者说缺乏足够 的重视,他们活跃的新媒体思维因此可能反而在 学校传统教育中受到限制,学校的传统教育、纸质

文化与被新媒体文化裹挟的儿童实际生活存在着 巨大的张力。在幼儿园教育中,方兴未艾的蒙氏 教育影响了整个中国,对儿童自我个体的尊重和 寓教于乐的智能开发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儿童 在家庭生活中大量接触新媒介的现实与幼儿园空 缺的新媒体素养教育,使得家庭理应承担大量的 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而幼儿园时期,恰好是儿童 接触和介人媒介最重要的年龄阶段,如果缺乏有 效的引导,儿童很容易在学龄时期产生对媒介的 滥用和沉迷,从而错失教育启蒙时期的兴趣引导, 导致日后的厌学等一系列不良行为。

在这样一个媒介盛世,被新媒体充斥的儿童 生活中,儿童大量接触媒介信息变得比我们预想 的更早熟、更复杂,更成人化,因此人们常感叹他 们的“童年消逝”。家长为此也充满隐忧,面对畅 游在新媒体世界在自己眼中变得日益陌生的儿 童,他们显得束手无策。近年来,国内学者借鉴国 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提倡强调互动方式的参 与式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 助儿童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见,发表自己的声音。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自由参加文 化生活和艺术活动,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儿 童,在家庭生活中同在学校、社会生活中一样,都 应被视作积极的参与者。卜卫指出:“没有参与 就没有媒介素养教育。”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学 校通力协作,策划各种适宜儿童参与的活动,如儿 童征文活动、儿童影视观摩展、教育实验课程、校 园巡回讲座等方式,鼓励儿童通过创作视频、参与 网络社区讨论等多元化的方式进人社会公共领 域。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应与时俱进,为儿童创 建良好的互动式媒体环境。很多家长往往很早就 为孩子购买了各种电子保姆,如优比、巧虎、点读

机、DVD播放器、平板电脑等等,在他们繁忙的时 候,孩子往往与这些电子产品为伍,无形之中电子 媒介成为介人家长与儿童关系的一道壁垒,父母 在儿童的媒介教育中严重缺位。在这种放任自流 的模式中,家长认为这些电子保姆集娱乐、识字、 算术、礼仪等于一身,自己可以放心地埋头加班或 获得休闲的间隙,由此儿童在众多电子媒介中成 为无所牵引的迷失者和旁观者。父母在新媒体无 孔不人的家庭生活中,应尽可能亲自陪伴儿童和 参与儿童的新媒介体验,重视并及时解决他们观 看时产生的疑难问题,引导他们合理控制媒介使

• 131 •

用时间,同时也要注意适当将兴趣过渡到纸媒和 传统阅读上来,用平等的对话、积极的探讨、动手 制作等方式来影响儿童成为参与式行动的媒介使 用者和思考者,甚至是生产者,而非消极的被动式 旁观者和消费者。父母应转变教育观念,避免做 专断式的信息“把关人”和独裁式的家庭“意见领 袖”,要充分尊重和体现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 关键在于要大胆“赋权”。“参与式行动的最终目 标是‘赋权’,即通过参与每一个环节的决策使儿 童重建对自身知识与能力的自信,增强行动能力。 这与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往往是成人的老师,成人 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是指导者和观察者,而不是教 唆者。无处不在的媒介信息改变着儿童的日常生 活,他们通过新媒体对各种渠道的信息甘之如怡、 求知若渴,这种节奏让父母望尘莫及,父母的权威 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儿童试图超越受限的 家庭框架,父母试图控制儿童脱缰的媒介体验,二 者的冲突与日俱增,新媒介给无数家庭带来教育 的烦恼,根源在于家长应该正视新媒体给整个家 庭生活带来的革新,重视新媒体改变儿童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和参与文化生活方式的作用,帮助 儿童有效地改善新媒介体验,进而成为新媒介文

化的受益者和积极创造者。参考文献:

[1] 卜卫.论儿童的媒介需要与媒介选择[J].现代传播,

1993,8(4).

[2] 赵霞.提高儿童媒介素养有赖于承认自觉[J].中国社 会科学报,2014, (7).

[3 ]李树培.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实践、问题与路径[J].中

国电化教育,2015,(4):339.

[4] 李树培.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缘由、实质与误区[J].教

育发展研究,2013,(4) :71.

[5] [德]安德里亚•比朔夫.教育者谬误手册[M].段建

明,译.北京:知识出版社,2007:300.

[6] 郑素侠.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J].新闻爱 好者,2013,(6):20.

[7] 周大勇.创设媒介互动情境、确立儿童批判意识— 浅谈家庭媒介素养教育[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3] :9-11.

[8] 卫修锋.论如何提高儿童的广告素养[J].广告大观 (理论版),2006,(4) :60 -65.

[9] 余文蕙.影响儿童媒介接近权的社会因素分析[D].

广州:广州大学,2008.

责任编辑:陈君丹

O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f Children in the New Media Era

WANG Fe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 , China)

Abstract : Family is the first place for children to be exposed to the media. Parents should discipline their own behavior to prevent their abusive use of the media. Parents' knowledge on media, ability in media consumption and ability to cultivat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can affect children5 s media literacy. There is a gap between parents ’ efforts in family education to make the media information unlike adult' s and children' s imitation of adult5 s pursuit. Family education can bridge the gap between school education and children * s new media life practice. Parents should change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avoid being arbitrary and authoritarian, and give children rights by guiding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on.

Key words: new media; home education; media literacy; children

• 13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