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强调心理学要摆脱过去过于研究人的负性心理、注重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模式,应重视研究人性中的正性品质,以人的积极力量、善行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基本思想的分析与研究,力求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启发与借鉴。
标签: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为首,在新世纪开始率先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对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与理念进行了深入地剖析与研究。它摒弃了传统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探求中消极、悲观的研究路线与模式,以力图唤起人类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对心理学重新进行了诠释,为心理学的发展与繁荣增添了新的动力与活力。这一思想与理念逐渐被人们理解与接纳。它正以一种全新的态势冲击着传统心理学,指引着人们尝试以积极、乐观、进取的心态与品质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其目标是发现推动个体、群体、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从而增进人类健康、幸福,促进社会良性、和谐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在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状况进行总结、批评、反思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心理学自1879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逐渐放弃了“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发掘并培养天才”的使命而更加专注于“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其注意力集中于发现并治疗个人的心理疾病,研究视野专注于抑郁、焦虑、偏执、离婚、死亡、自杀等负性情绪与负性行为方面,忽视了对人们积极心理品质的挖掘与研究而成为“消极心理学”。消极心理学不仅使心理学自身偏离了它的正性发展轨道,而且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过度地重视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正是基于心理学的这种不正常的发展状况,Seligman于1997年首次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并使它得以迅速推广和发展,在本世纪初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积极心理学的运动。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人的幸福、发展、快乐、满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观层次的积极的主观体验的研究,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个人层次的积极的个人特质的研究,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它认为要培养个体具有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必须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三是群体层次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以培养公民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
积极心理学是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消极心理学的“扬弃”,在对消极心理学进行批判的同时,它还吸收了消极心理学的绝大多数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与途径。
二、积极心理学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提高,但生活质量与精神追求并没有与此保持同步,相反,人们的生活压力与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负面心理层出不穷,甚至出现全球性的精神危机、信仰危机、精神空虚、纵欲主义等等。同样,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体制、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正处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基础的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经济改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社会规范与制度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城乡人民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其社会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危机意识增强,心理压力增大,各种不健康心理如不公平心理、不安全心理、应激心理、无助心理困扰着人们,心理不健康人群增多,患有各种心理疾病的人数不仅比以前增多,而且还呈低龄化的趋势。上述人们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困扰的解决与消除,消极心理学的研究理念与研究手段是难以发挥更大作用的。而积极心理学以人为本、提倡积极人性、注重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的思想理念,正满足了当代人们对心理学的需求。事实证明,当社会处于繁荣、稳定、健康发展时期时,人们更关注个体、社会良性因素的发展与提高,更关注自身潜在因素的挖掘,关注社会的积极进步。应该说,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正是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与使命,它有助于帮助人们在良好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如何生活得更幸福。
三、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的启示与指导
(一)从正面界定与研究心理健康
长期以来,传统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测定采取的是消极的取向模式,主要研究“不健康”或者病态,把心理健康的操作性定义和测量局限在没有精神疾病,显然这是不全面、不科学的。Diener认为:心理健康有三个标准:一是主观性。心理健康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作为影响主观体验的潜在因素;二是积极方面。心理健康并非仅仅只是消极因素较少,同时也是积极因素较多;三是多维性。心理健康应包括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它不仅仅是负面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正面情绪情感的增多,幸福感、生活满意感都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测量指标。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四条标准中就有一条是“具有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强调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把主观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他们更注重培养人们的积极心理
品质,而不是消极的心理疾病的矫正。这为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实践开辟了新的思路。
(二)心理咨询中建立积极的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中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手段有助于良好的咨询关系的确立与发展。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心理学工作者要与来访者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工作中要尊重来访者,注意耐心倾听,抱有同理心,协助他们自我评价,尽量少与别人做比较,强调他们的优点与长处,对于他们出现的任何进步与努力都要给予鼓励与赞美,学会信任、欣赏与感激,强调积极的一面,特别注意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绪具有更好的预防与治疗效果,他们的一系列研究证实了乐观与希望对于预防与改善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与重要的价值。
(三)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与治疗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传统的心理治疗大多是从疾病和紊乱出发,把患者看成是疾病的载体。积极心理学既看到患者身上紊乱的一面,又看到了被这些紊乱直接或间接困扰着的潜能。他们认为这样单纯地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与缺陷是不能产生有效的预防效果的,应该通过发掘患者自身上的力量来有效地预防、治疗心理疾病。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均有两种基本能力,即认识的能力和爱的能力。认识的能力包括:准时、清洁、条理、服从、诚实、礼貌、节俭、可靠、认真等;爱的能力包括:榜样、时间、交往、性、信任、希望、信仰、肯定等。积极心理治疗就是让心理与行为异常的人了解到自己有认识的能力和爱的能力,充分相信自己,并发掘自己的潜能。他们认为在心理治疗中要掌握关注、权威形象、和睦关系、言语等技巧,增强患者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修复他的缺陷。
积极心理学的上述论点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更新观念,开辟工作视野,对患者充满期望与信心,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例如,现在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荒废学业,虚度光阴。帮助他们戒掉网癌的手段除了采取说服、教育、规劝以外,最重要的是找出并发展他们自身已拥有的力量。一个积极乐观向上、关注未来、心存理想、人际关系良好的大学生是不会轻易沉湎于网络的虚幻世界的。
(四)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提高影响力
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做好,有无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工作对象的态度。心理学上的态度,是指由认知、情感和意向成分构成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态度并非生来具有的,而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真正做到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才能与工作对象达到心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互动。
由于态度是个人后天形成的,是个体能动性选择的产物,这就决定了正确态
度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间。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有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工作对象产生一种偏见心理或态度。偏见是由对人对事持非客观的评价态度而引起的。偏见一旦产生就不能以公正而正确的态度判断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全貌,从而产生主观的武断的评价,甚至做出错误的处置。偏见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忌,是应当否定的一种态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提高自己人格的影响力。一是用政治人格去影响人。政治人格主要指理想信念坚定,爱憎分明,坚持正义,不怕邪恶。坚定的政治人格对人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政治态度。二是用道德人格去影响人。三是用心理人格去影响人。心理人格是由各种心理品质组成的统一稳定的心理模式。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理人格必须坚韧、乐观、向上、稳定,用积极的情绪去影响工作对象,“忧者见之则忧,乐者见之则乐”。四是用智能人格去影响人。智能人格即个体的知识、智慧和能力状况,是重要的人格特质。坚定的政治素养、渊博的知识素养和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五是用审美人格去影响人。审美人格即个体在审美意识、审美评价和审美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稳定的倾向。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给人心理上带来愉悦和享受。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有关知识,以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行为去影响工作对象,提高自身的感染力、影响力,力戒粗俗和一切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
综上可见,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仅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积极心理学能够推动心理学本身发挥其积极作用,帮助人类及社会健康、良性、和谐地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