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辆接送学生的汽车,离开车库时,车上只有一个司机和一个学生,后来共有3个车站有学生上车,一路上没有学生下车.在第一个车站以后的每一个车站,上车的学生数是在前一站上车的学生数的两倍.当汽车到达学校的时候,车上的学生人数只可能是( ) A.48
B.43
C.35
D.32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从第一站开始,车上有学生人数为1,设到后来第一站时,上车学生人数为x人,依次可算出第二站上车人数为2x,第三站上车学生人数为2×2x=4x,一共有x+2x+4x+1=7x+1,由此可知车上的学生人数只可能是7的倍数多1,由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从第一站开始,车上有学生人数为1人, 到后来第一站时,车上人数为x, 第二站上车人数为2x,
第三站上车学生人数为2×2x=4x, 一共有x+2x+4x+1=7x+1,
由此可知车上的学生人数只可能是7的倍数多1, 经过分析可知43=7×6+1,符合.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第一站开始时车上的人数,依次可以算出以下各站车上的人数,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2.甲、乙、丙、丁和小明五个人一起下围棋,循环比赛,已知甲下了4盘,乙下了3盘,丙下了2盘,丁下了1盘,问小明下了( )盘. A.1
B.2
C.3
D.4
【分析】五个人一起下围棋,循环比赛,那么每个人最多可以下4盘;由甲下了4盘为突破口,找出小明下的盘数.
【解答】解:甲下了4盘,甲和其他4人各下了一盘,包括丁和小明; 而丁下了一盘,说明丁只和甲下了一盘,没和其他人下; 乙下了3盘,他没和丁下,就是和甲,丙,小明三人下了; 丙是下了2盘,那么他只和甲、乙下了,没和小明下; 由此可知:小明只和甲、乙下了棋,下了2盘.
第 1 页 共 6 页
故选:B.
【点评】本题根据循环比赛,得出每人最多下4盘这一条件,然后根据已知每人下的盘数进行推算.
3.一个口袋装有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小球各10个,要摸出10个相同颜色的小球,至多要摸出( )个. A.10
B.21
C.28
【分析】把三种颜色看做三个抽屉,从极端考虑:先摸出的是红色球、黄色球和蓝色球各9个,共27个球,则再摸第28个球则一定有一种球是同色的,因此至少要摸出28个球.
【解答】解:9×3+1=28(个); 答:至少需要摸出28个小球.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出把谁看作“抽屉个数”,把谁看作“物体个数”. 4.计算62.5÷2.5时,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被除数不变,商是( ) A.扩大10倍
B.缩小10倍
C.不变
【分析】在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则商反而缩小或扩大10倍、100倍、1000倍…,62.5÷2.5,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除数扩大了10倍,被除数不变,则商应缩小10倍. 【解答】解:62.5÷2.5=25, 62.5÷25=2.5, 2.5÷25=0.1,
所以计算62.5÷2.5时,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被除数不变,商缩小了10倍.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商的变化规律,在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则商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5.小刘、小张和小徐在一起,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战士.现在只知道:(1)小徐比战士年龄大; (2)小刘和农民不同岁; (3)农民比小张年龄小.那么,( )是工人. A.小刘
B.小张
C.小徐
D.说不准
【分析】本题要根据称谓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排除法,从而推出谁是工人:小刘和农
第 2 页 共 6 页
民不同岁,说明小刘不是农民,农民比小张年龄小,说明小张不是农民,所以小徐是农民.已知小徐比战士年龄大,农民比小张年龄小,即小徐比小张年龄小,所以小张既不是战士也不是农民,所以小张是工人,那么剩下的小刘就是战士了.本题可通过列表解答.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下表:
由表可知:小刘不是农民,小张不是农民,所以小徐是农民;小徐比战士年龄大,农民比小张年龄小,
所以小张既不是战士也不是农民,所以小张是工人, 故选:B.
【点评】完成此类问题思路要清晰,通过分析条件中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6.小明做了一个圆柱形状的容器和三个圆锥形状的容器(如图),将圆柱形状容器中的水倒入第几个圆锥形状的容器,正好可以倒满.( )
A. B.
C.
13
【分析】从题干可知圆柱内水的体积等于圆柱的容积的,因为等底等高的圆锥的容积是圆柱的容积的,由此即可选择.
31
【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因为圆锥C与圆柱等底等高, 所以圆锥C的容积=3圆柱的容积;
第 3 页 共 6 页
1
倒入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C容器中,正好倒满,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倍数关系的灵活应用. 7.等底等高的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相比,( ) A.圆柱的体积最大 C.正方体的体积最大
B.长方体的体积最大 D.体积相等
【分析】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正方体、圆柱、长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所以如果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都分别相等,那么的体积也相等.
【解答】解: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所以,等底等高的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相等,即一样大. 故选:D。
【点评】本题解答关键是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来的,因此,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 8.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都相等,圆柱的高是12dm,圆锥的高是( )dm. A.4
B.12
C.24
D.36
1
×底面积×高,可得:当圆柱与3【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分别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由此即可解决此类问题. 【解答】解:根据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公式可得:当它们的体积与底面积分别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
所以当圆柱的高是12分米,圆锥的高是:12×3=36(分米) 答:圆柱的高是12分米,圆锥的高是36分米. 故选:D。
【点评】此题可得结论:体积与底面积分别相等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由此结论即可解决此类问题.
9.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高一样,底面直径之比是2:3,圆柱和圆锥体积之比是( ) A.2:3
B.4:9
C.4:3
D.3:4
【分析】设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则圆锥的底面直径是3,圆柱的和圆锥的高为h,根据
第 4 页 共 6 页
“圆柱的体积公式V=sh”和“圆锥的体积公式V=sh”分别求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进而进行比,然后化为最简整数比即可.
【解答】解:设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则圆锥的底面直径是3,圆柱的和圆锥的高为h,则:
[π×()2h]:[×π×()2h]
2
3
2
2
1
3
13=πh:πh
4
3
=1: 4
3
=4:3,
答:圆柱和圆锥体积之比是4:3.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及应用,用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
10.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分米,若高增加2分米,则侧面积增加( )平方分米. A.31.4
B.20
C.62.8
D.109.9
【分析】求增加的侧面积,即求圆柱底面半径是5分米,高是2分米的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πrh,由此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解答】解:3.14×5×2×2 =3.14×20 =62.8(平方分米)
答:侧面积增加62.8平方分米.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计算应用.
11.两个数相乘的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那么积是( ) A.3600
B.360
C.36
【分析】由“两个数相乘的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积就缩小10倍,由360变成36,也可以举例验证后再选择. 【解答】解:两个数相乘的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0,那么积
第 5 页 共 6 页
会缩小10倍,由360变成36,
如:4×90=360,一个因数4不变,另一个因数90除以10得9,那么积是4×9=36;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12.判断如图是否能一笔画成.( )
A.单数点仅有两个,能 C.单数点超过两个,不能
B.都是双数点,能
【分析】能够一笔画成的图形,首先必须要相连,结果不相连就一定不能一笔画成.能否一笔画成,关键在于判别奇点、偶点的个数:只有偶点,可以一笔画,并且可以以任意一点作为起点;只有两个奇点,可以一笔画,但必须以这两个奇点分别作为起点和终点;奇点超过两个,则不能一笔画.
【解答】解:观察图示可知,本题图形相连且仅有两个奇点,所以能一笔画成;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一笔画的特点:是连通图,由偶点组成的,或只有两个奇点的连通图才能一笔画成.
第 6 页 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