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归纳

2024-07-16 来源:爱go旅游网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归纳

一、作者简介:

宋濂(131—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1.嗜.学:(特别爱好) 2.致.书以观:(得到 ) 3. 弗之怠.:( 懈怠 ) 4.走.送之:( 跑 ) 5.逾.约:(超过 ) 6.既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7.圣贤之道.:( 学说) 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心,担忧) ( 大 ) ( 交游 ) 9、尝:(曾经 ) 10.趋.百里外:( 奔赴 ) 11、 叩.问:( 请教 ) 12.援.疑质.理:( 引,提出 ) ( 询问) 13.倾耳以请.:( 请教)14.遇其叱咄..:( 训斥,呵责 ) 15.礼愈至.:(周到 ) 16.复:(回答) 17.俟.

其欣悦:(等待 ) 18.卒:( 终于 ) 19.负箧曳屣:....(书箱 )( 拖着 )( 鞋子 ) 20、四支.( 同“肢” ) 21、持汤.( 热水 ) 22.衾:(被子 )23、皆被.绮绣( 同“披”,穿 ) 24、缨(帽带) 25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 26、慕艳 :(羡慕) 2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 28.缊.袍敝.衣:(旧絮) ( 破 ) 二、简答题:

1、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是:

2、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刻苦精神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名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4、作者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5、揭示作者学有所成原因的句子: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对太学中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课文内容把握:

1、作者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的经历的?

1、幼年得书之艰 2、成年叩问之难 3、从师奔走之劳 4、读书生活之苦 2、作者幼时学习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能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1)家贫无书 (2)借书,计日以还。抄书,天寒不怠。

(3)讲求诚信,勤奋好学,不畏艰难。 3、他在求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1)路途遥远 (2)老师要求严格,态度严肃。 (3)生活艰苦 4、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1)对比 (2)一是把我的艰苦生活和勤奋刻苦的态度作对比。突出了我在贫寒环境中不懈努力的读书品质。二是把我的态度和先达的态度作对比,突出我的态度虚心恭顺。三是我和同舍生作对比,突出我在求学生活中的专心致志。 5、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用心专一,心无旁骛,态度虔诚,谦虚谨慎。 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中的“勤”与“艰”各指哪些方面? “勤”:家贫无书,借书抄书,天寒不怠;趋百里外求问老师,在恶劣的条件下,仍专心苦读。 “艰”:得书之难、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7、作者写这篇赠序的目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用很大篇幅写自己年轻时求学的经历?

(1)作者写这篇赠序的目的是勉励同乡马君则刻苦读书。

(2)这是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难,说明学问的到来靠的是勤奋刻苦,勉励马生珍惜已有的条件,发奋学习,言辞恳切,使人易于接受。 8、作者回忆自己求学情景时,为什么写到同舍生的优越生活条件? 这是把同舍生的优越条件和自己求学时的艰苦生活作对比,现身说法,说明自己勤奋好学,心无旁骛。告诫马生珍惜太学的优越条件,努力刻苦学习方能学有所成。

9、从作者艰辛的读书和求学经历中你悟出了哪些成功的秘诀?

学习要勤奋,求学要诚心,不在乎生活条件的好与坏,要以读书为乐,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困难。 10、《送东阳马生序》是传颂了几百年的名篇,成为后人学习的好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勤奋好学,不怕吃苦,发奋自学的精神,用心专一、心无旁骛、虔诚谦虚的求学态度,让人敬佩,令人感动。文章语言亲切自然,适当使用对比,现身说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而得到广大读者的称颂。

11、本文目的是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却无说教之感,是何原因?

作者不是板着面孔讲道理,而是用夹叙夹议的方法。通过现身说法,使文章真挚诚恳,情深意切。

12、你认为作者是在借本文向马生以及所有读者揭示怎样的道理呢? 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是否能勤奋刻苦和专心致志。

四、试题汇编:

1、本文开头为什么特别交代自己年轻时的“嗜学”?

“嗜学”奠定全文基调,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求书难、求师难、求学难。

2、文中作者先写自己求学的艰难与刻苦,有什么目的?

用自己求学的艰难与刻苦激励马生不要辜负太学良好的条件,努力学习。

3、概括选文中与作者相比,“同舍生”有哪些优越条件?

无抄书之苦,无求师之苦,无奔走之难,无冻馁之患。

4、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的形象“烨然若神人”?

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我“以中有足乐者”。内心有了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从来就没有意识到吃穿方面不如别人,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5、文中有很多对比之处,请你选两处,并说说对比的作用?

(1) 如老师的辞色严厉、斥咄与学生的 ‘色愈恭,礼愈至’来突出作者谦虚好问的精神。

(2)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与自己的“缊袍敝衣”作对比,突出作者志趣的高尚和精神的富有。

6、从“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等句中的“走”“稍”两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强调作者 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

7、本文突出写法是对比,试举一例,并简要评析,理解其表达效果。

生活上,同舍生“烨然若神人”,而作者“缊袍敝衣”以此表现作者求学的艰难。突出学有所成来源于勤奋刻苦的努力。

8、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能增加人的才能,你认为文中作者的“苦”表现在那些地方,请简要归纳。

借书抄录,名师严厉,生活简朴,跋涉艰难。

9、作者”卒获有所闻”皆缘于勤,结合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对你产生的影响。

看到作者学习的艰难,才真正认识到我们在学习上的困难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在物质生活优越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是每一个求学之人的一剂良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要勤奋,求师要诚恳,要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10、怎样看待学习条件好坏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促进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学习条件差,要勤勉致学,不怕吃苦。学习条件好,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

11、在作者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好的情况下,你将怎样学习?

(1)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不艳羡他人的良好品德。

(2)物质条件虽好,但外界的诱惑也很多。比如电子类产品等,要心中有梦想,并为之奋斗,就一定能够成功。

12、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请列举几例。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