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语气、语调和语速
2024-05-01
来源:爱go旅游网
朗读的语气、语调和语速 @袁昌仁 摘要:《新课标》要求 挚生“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 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要关注语气、语调、语音和语速。声音是朗读语言 文字的栽4#-,学生朗读的效果好不好,就看在声音上的和谐柔美,在语气上的情感态 度,在语调上的高低轻重的合理配置,在语音上的准确无误,在语速上的快慢节奏。 关键词:朗读的语气;朗读的语调;朗读的语音;朗读的语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 效果好不好,就看在声音上的和谐 气存在于一个个有具体语境的语句 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具体 柔美,在语气上的情感态度,在语调 当中。 建议”中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 上的高低轻重的合理配置,在语音 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 奏。 朗读的语气脱离不了句调,句 从语气角度看,现代汉语句子分为 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 上的准确无误,在语速上的快慢节 调是朗读时语音高低升降的变化。 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 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 朗读的语气 一、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四 朗读的语气是学生对课文内容 类,分别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 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 的看法和态度,是他们在思想感情 感叹语气、祈使语气。朗读时通常有 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 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四种句调类型与之匹配: 做作的腔调。”引导学生朗读,要关 包含三个要点:(1)以感情的色彩和 (1)陈述语气,指客观叙述、描 注语气、语调、语音和语速。声音是 分量为灵魂、为神;(2)以具体的声 写、判断、说明特定事实的语气,如 y: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 朗读语言文字的载体,学生朗读的 音形式为躯体、为形;(3)朗读的语 “我的日-能力..相反还会影响学生对重点内 建生本高效课堂的前提与关键。 容的学习,浪费宝贵时间,耗时低 效,一举多“失”。 参考文献: l985:20. [7]陈隆升.从“学”的视角重构 J].课程-教材・教法,2012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 语文课堂[可见,只有抓住那些有利于“理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4):47. 解文本重难点内容”,利于“语文本 『s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体性知识学习”和“学习语言: ̄-7-运 用”的课堂上的有效生成点,顺应学 文本,学会学习,否则会适得其反, :2012:3. [8]陈隆升著.语文课堂“学情 视角”重构.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6:6. 【2]【苏】凯洛夫总主编,陈侠等 1957:130. 情,以学定教,才能更好地深入理解 译.《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9]王荣生,宋冬生.语文学科 知识与教学能力[M].高等教育出版 [10]沈大安,吴忠豪主编.磨出 影响课堂学习效率。 据学生课后练习结果等,进行以学 定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 高教学质量。 【3】方严编.《陶行知教育论文 社,2011,11:142.此外,找准“学习的兴趣点”、依 选辑》fM】.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 l947:10. 好课(小学语文卷).商德远,王冬宇 M].高等教育出版社, [4]崔允 .有效教学[M].上海: 编写的课例[2012,10:248. 师教的有效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 华东大学出版社,2010(3):46. [5][美]托马斯・费兹科,约翰・ [1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I. [12】孙瑞欣.中国教育报IN]. 2006年10月19 El第9版. 5:60. 总之,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情,依 麦克卢尔著,吴庆麟等译.教育心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据学情以学定教,并运用适合学情 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的恰当的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 (1):135. 学实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 [6]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太平 生快速发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构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路小学) 0 1语文戟掌通讯叫、学 田I 音,也没有影子”。朗读陈述旬时,可 面》鲁迅先生和卖票工人的一段对 心的:如“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 以运用平直调:全句没有明显的上 话:“你要买这本书?”“是的。”“你买 白白走这一遭啊?”⑥表示肯定或否 升或下降,从头至尾,句调平直舒 这本书——这本比那一本好。”“先 定的对象,如“房子全是老爷们的, 缓;气息运用上均匀、平稳;常用于 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一 有很多马,没有羊”;⑦比喻的喻体 叙述、说明和解释的语气,表示冷 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有。”“我 词,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 淡、迟疑、思索、严肃的感情。 卖给你,两本,一块钱。”鲁迅先生的 里”;⑧排比句相对应的词、词组,如 (2)疑问语气包括:①询问语 话要用中常的语速加平缓、深沉、慈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气,如“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 爱的语气朗读;青年工人的话要用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 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②反诘语 较快的语速加羞怯、紧张、兴奋与惊 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⑨ 气,如“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奇的语气朗读,才能把鲁迅先生热 并列的词、词组,如“刀伤、烫伤、轧 呢?”③揣度语气,如“是有人偷了他 爱青年、帮助青年的深厚感情表达 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重音 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朗读 疑问句时,可以运用高升调:全句调 子由低到高,在句末有明显的上扬, 气息多呈短促状态;常用来表现惊 讶、疑问、号召、命令、鼓动的语气。 (3)感叹语气是表示喜怒哀乐 等强烈的感情,句末常用感叹号。朗 读感叹句时,可以运用曲折调;句调 变化多样,或者前升后降(\),或者 前降后升(/),或者两头低中间高(/ \),或者两头高中间低,音波像“U” 形;气息呈深浅、长短、缓急、粗细等 复杂状态;常用于表示感叹、讽刺、 愤怒、怀疑的语气,同样的感叹语 气,因为表达的感情色彩不同,朗读 的语气就不一样。比如《凡卡》,朗读 “多么快乐的日子呀!”就要用较快 的语速和既强又高昂的语气,语调 趋于上升,表示欢快的心情;朗读 “要不,我就要死了!”表示悲痛、哀 惋的语句时,则要用较慢的语速和 下降、低沉的语气,语调趋于下滑, 表示沉痛悲悯的心情。 (4)祈使语气是表示请求、命令 或让某人做某事的语气,如“亲爱的 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 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朗读祈 使句时,可以运用降抑调:由高至 低,句末有明显下降;气息一般呈缓 慢、深长的状态;多用于表示肯定、 感叹、请求的语气。 朗读的语气,要根据具体的语 境和丰富的思想感情,灵活运用高 低、快慢、轻重等变化的声音形式, 切不可按图索骥,拘泥于使用某种 固定的语气和句调。比如朗读《一 出来。 二、朗读的语调 语调即朗读的腔调,它是一句 话中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语调是 一种运调的技巧,学生朗读课文要 做到清晰准确、字正腔圆、婉转动 听,犹如珠落玉盘,就要熟悉语调和 正确恰当地运调。语调包括重音、停 顿和句调。 1.朗读的重音。 重音在朗读中的直接作用就是 强调,朗读时通过对某些词、词组、 句子的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 学生的印象。 (1)语法重音,即重读一句话中 的某些语法成分,例如谓语重读:如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宾语重读: 如“这算又溜走了一日”;补语重读: 如“天河显得很清楚”;状语重读:如 “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定语重读: 如“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 去”。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时,可 根据朗读的主题内容作出不同的语 调选择。 (2)逻辑重音。即根据朗读表情 达意的需要,特别加以强调的重音。 例如:①表示对比的:“燕子去了,有 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 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②表 示递进的:如“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 潸了”;③表示转折的:如“我不知道 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 乎是渐渐空虚了。”④表示夸张的: 如“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 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他有 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⑤表示决 还可以落在新的特定意义的概念 上,如“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 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 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象声词往往读重音,如“冻了的山林 喳喳地响,爷爷冷得吭吭地咳”。朗 读时要根据说话的环境、意图和重 点恰当地使用逻辑重音。 (3)感情重音。即朗读时着重表 现爱憎、喜恶的感情时所造成的重 音。感情重音常常落在一句话、几句 话甚至一段话上。朗读时要根据表 达感情的需要,变化和控制用声,达 到朗读的最佳效果。例如朗读朱自 清的《春》最后三个自然段,可以用 中常的语速加感情重音,突出“像刚 着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 青年”三个比喻句饱含的思想感情, 从中感觉作者比喻的贴切,领略春 天由早春、仲春到春末的时节如流 的更替变化。如果不用感情重音把 这些表示时间流动的感觉读出来, 势必丢掉了作者通篇不言春、但字 字包含春的艺术魅力,岂不可惜? 2.朗读的停顿。 朗读的停顿是语句、词语之间 语音上的停歇,就像文章中的标点 符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朗读 的语音具有音律美和节奏美。朗读 的停顿,也是思维活动、感情起伏和 生理活动的需要,朗读时需要进行 呼吸运动。 (1)语法停顿,根据语法关系即 标点符号为标志来处理的停顿,用 以保证语意的清楚、明确。一般情况 下,句号、感叹号、问号、删节号和冒 号,停顿的时间较长;逗号的停顿时 语言上把声调叫着“神”,说明它具有 于学生的思考、理解、感悟和消化; 间比较短;顿号停顿的时间最短;破 能赋予字音不同含义的功能。普通话 (3)默读语速是5字/秒,“默读一般 折号、引号、括号停顿的时间和顿号 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音调,但在实际 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4)朗 相同;标点符号并列用时,停顿时间 朗读中,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 读语速为4.2—4.5字/秒,以中央台 适当加长。比如语法停顿朗读:“我/ 化,比如“看一看”“让不让”,“一” 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为 在一家铺子的橱窗里/看见/跟钓竿 “不”夹在动词当中的要念轻声。调值 例,每分钟250—270字,最快时达 钓丝一块儿卖的/钓钩”,分别在主 错乱,即为“倒字”;声音不稳,即为 到每分钟300多字(5字/秒);(5)朗 语、状语、谓语、定语和宾语之间做 “漂字”。朗读时还要注意普通话的音 诵语速是1.2—1.5字/秒,在一般语 短暂的停顿,层次清楚地显示出 变现象,例如“啊”附着在句子的末尾 境中一分钟是70—90个字,朗诵高 “谁”“在什么地方”看见“什么样的” 是语气助词,由于跟前一个音节连读 潮部分则要稍微延长语音,在80个 钓钩,使语意表达得更加具体明确。 (2)逻辑停顿,即为突出某种语 意而处理的一种停顿,用以增强语 句的逻辑力量、显示内容的逻辑层 次,通常是在意群之间的停顿。例如 用在故事情节转折上的停顿:“鬼子 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 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朗读时可以用逻辑停顿来渲染这个 转折,在“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 后面作长时间的停顿,再用轻快、诙 谐的语气读出后面的内容,就可以 产生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 觉。 (3)情感停顿,为了表达特殊的 感情而做出的停顿,它不受逻辑的 制约而是受感情的支配,常常出现 在感情特别激动的时候。《小英雄雨 来》有这样一句话:“可是雨来怎么 还不见呢?他跑到街上,看见许多人 往河沿跑,一打听,才知道雨来被鬼 子打死在河里了!”朗读时,可以学 习王雷先生的读法,把“一打听,才 知道”中间的逗号停顿省略,在“才 知道”后面作停顿延长,在较快的语 速中加上惊讶、痛苦的语气,就能准 确地表达出交通员李大叔的思维转 折、行动转折和情感转折等思想起 伏变化的过程。 三、朗读的语音 朗读的语音,重点关注两点:(1) 音准。学生必须以现代规范语言~ 普通话为标准来纠正方音,使朗读的 发音准确,吐字清楚。一要掌握汉语 拼音的准确读音,二要熟悉普通话的 调值和调类。汉语是声调语,声调即 字音的高低升降,起着辨义的作用, 而受其末尾音素的合音影响,常常发 生音变现象。朗读“肉店里有山鹬 啊,鹧鸪啊,野兔啊……”山鹬啊 的“啊”应读作“呀”;鹧鸪啊、野兔啊 的“II阿”应读作“哇”。(2)音强。朗读声 音的强弱叫做音强,音波振幅越大, 朗读的声音就越强。朗读的声音强 度应该大约在65~72分贝之间,这 一界域内的语言圆润动听、悦耳柔 和,便于学生朗读与思考。朗读,“有 情不在声高”,不是声音愈大表达的 感情就愈丰富;要走出朗读就是放 声吼叫的误区,注意保护学生的嗓 子,说话太大声会成“鸭公嗓”。 四、朗读的语速 语言学家的语速研究,是从语 音学开始的,研究者认为语速和说 话人、说话内容两个因素有关。目 前,语速定义的方法分为绝对语速 和相对语速两类。绝对语速是指统 计基元(如词、音节、音子、元音等) 在单位时间内的出现次数。相对语 速的定义则重于统计测试集中基元 的持续时间与训练集同一基元的持 续时间的比例关系。利用单位时间 出现的音节数定义绝对语速的具体 做法是:若语音-K度为d秒,其中包 含13.个音节,那么,语速(irate Of Speech,R0S)为:R0S=n+d,比如6 年级速读的常模数据是每分钟400 字。那么,速读的语速是:ROS6=400 字÷60秒 6~7字秒。语速包括: (1)日常交流语速是2.5~5字 , 普通话正常的说话语速是一分钟 150到300个音节;(2)讲课语速是 2.5—3.3字/秒,以每分钟150字到 200字为宜,这一界限内的语速易 字(1.3字,秒)以下比较合适。北京 师范大学语音专家周同春教授的研 究表明,对于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 的语言,在短时间内(几秒钟内),人 耳的接受程度可达每秒七八个字, 甚至更多;一般情况下,人耳的接受 程度,即辨析率是每秒四五个字,即 每分钟24O一250字。超过这个语速 的一定程度,听者理解辨析就会有 一定困难。 朗读的语速就是朗读时声音语 流快慢的变化,在朗读时每个音节 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存 在四种基本现象。 1.朗读的快语速。 朗读的快语速用于:(1)抒发激 越的感情、描述情急的事态;(2)朗 读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 (3)朗读表现危急、惊异、激愤、驳 斥、争辩等气氛的语句;(4)朗读少 年儿童、年轻女性、作风泼辣的人、 性格豪放的人、机灵活泼的人、凶恶 狡猾的人的语言和行动。如《“你们 想错了”》,朗读士兵说的话,只有加 快语速,才能表现士兵凶恶、贪婪的 丑恶嘴脸。 朗读的语速并非越快越好。研 究者发现,过快的语速会导致混淆 的明显增加。朗读的语速过快,停顿 的时间短,学生缺乏思维的转换过 程,不能给耳鼓休息的时间,在接受 语言信号的时候,没有理解、消化、 回味和联想的空间,使人应接不暇。 这种过口不过脑的朗读,是没有意 义的。造成朗读语速过快的原因,是 学生朗读时的情绪激动,因而要不 断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养 f语文戟掌通讯.,J、学 囫f 朗读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的 语速和音量的轻重缓急构成朗 语句,例如“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 读的节奏,节奏是在朗读时依据思 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 想感情使声音形式有规律地抑扬、 应困难。”就要用中常语速朗读;朗 顿挫、轻重、疾缓地变化。朗读节奏 读表现平静、庄严、安闲、沉痛、沉 快,语速快,如机关枪、连珠炮,学生 思、沉郁、失望、疑虑、怀念、劝慰等 的思考在朗读中进行,犹如途中获 气氛,应该缓慢一些;朗读描述情 宝、感觉欣喜;朗读节奏慢,语速慢, 境、启迪思考、解答问题、判断推理 如同别洞观景,学生的思维活动能 强化智力的发展;朗 等内容,用中常语速。中常语速要有 够积极地展开,一颗“平常心”,“平”取稳定、平衡、 读节奏感强,音量高,声如洪钟,会 轻松之意,“常”取恒常、不乱、不变 之意。朗读要让学生在娓娓动听的 中常语速中涵泳文本,熏陶感情,启 迪智慧,润泽心灵,品味语言,丰富 精神,升华思想,涅桨生命。这不仅 是一种朗读美的享受,而且是一种 成控制自己语速的能力。 朗读崇高境界的追求。 2.朗读的慢语速。 4.朗读快慢不定的语速。 朗读的慢语速用于:(1)朗读平 同一个人物处于不同的情绪 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感情; 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语速。比如朗读 (2)朗读解释字词的意思、关键句、 一个人在激动、欢乐、喜悦、热情、狂 突出中心思想的语句;(3)朗读老年 喜、欢呼、惊慌、紧急、斥责、愤怒、凶 人、成年男性、作风懒散的人、性格 狠、命令等不同情态下言行举止的 憨厚的人、心思迟钝的人、慈善老实 语句,语速可快;而朗读一个人在悲 的人的语言和行动。例如《数星星的 伤、痛苦、失望、郁闷、惭愧、沉思、怀 孩子》一文中,奶奶是慈祥善良的老 念、宁静等情态下言行举止的语句, 人,爷爷是富有经验的老人,朗读他 语速要慢。比如用中常语速和稍慢 们说的话语速要慢。 的语速朗读“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 朗读的语速也不是越慢越好, 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 研究表明,过慢的语速容易导致插 累得昏倒在路旁了”,表示沉郁的思 入错误的增加。朗读《蜜蜂》,一位男 想感情;用快语速朗读“我们还记 教师语速太慢,三字一停,五字一 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 顿,停顿次数过多,停顿时间过长, 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 听起来显得拖沓、零乱、散漫。在停 伤员背进了防空洞”,表示危急、惊 顿中,学生产生思维空白,听课开小 异、紧张的思想感情;用慢语速朗读 差,断断续续地一会儿听到蜜蜂“怎 “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 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一会儿听到 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 “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搞得懵 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 懵懂懂。教师埋怨学生不专心,而不 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表示 从自身找原因:朗读的语速有问题。 悲伤、痛苦、失望和怀念的思想感 造成朗读语速过慢的原因,一是对 情。朗读是为了体味文本的思想感 朗读的兴趣不高;二是对年复一年、 情,要把握好语速的快慢度,不能为 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感到疲劳,往 朗读而朗读,快时“间关莺语花底 往会使很多教师和学生失去激情。 滑”,慢时“冰泉冷涩弦凝绝”。要努 焕发一种激情进取状态是克服朗读 力改变朗读的不良习惯,摒弃矫情 语速过慢的有效方法。 做作的腔调,使朗读的语速尽量自 3.朗读的中常语速。 然一些,尽快适应表达感情的需要。 语文戟学通讯.,J、学I 引起中枢神经7“-, ,/t: t: ̄r,产生朗读的冲 动;朗读节奏感弱,声音低,如绵绵 春雨,润泽心田,学生的注意力就容 易集中。柔美和谐的节奏感是朗读 的灵魂。奥地利萨尔茨堡教授马克 斯・默泽通过将心跳的节奏变频到 音乐频率领域,解开了莫扎特音乐 为什么被众人所喜爱的谜团:那是 因为音乐如果能够与人体生物节奏 同步,就会让人感觉十分地悦耳。朗 读《少年闰土》“深蓝的天空中挂着 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 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课文描绘的恬静、欢悦和美丽的景 色作用于儿童内心,必然引起朗读 的节奏变化。他们的语速一定是缓 慢的,语气一定是轻柔的,语调一定 是上扬的,节奏一定与学生体内的 “生物节奏同步”,与儿童的情感合 拍。 总之,朗读是学生语文综合素 养的体现、是一种跃出文本、高于文 本融贯与显现的语文实践。就朗读 的文本而言,作者受到客观事物的 感动,产生创作的激情,用语言文字 创造出作品,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情 境;作者描绘的这种情境刺激了学 生,生发出某种情调,就产生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的冲动,学生用语气、语 调、语音和语速等声音形式把作者 描绘的情境表达出来,产生朗读情 境;而这种朗读情境既是学生的主 观情调表现,又是作者描绘的客观 情境的创造性冉现,让人感受到文 本的鲜活生命。 (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磨 溪镇中心小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