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中危险点的分析与控制
2023-02-03
来源:爱go旅游网
文章编号:1009—9441(2010l0l—OO44—03 电力工程中危险点的分析-5控制 口口蒋庆辉摘(广州市中林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要:阐述了电力工程中危险点的分类及特点,提出了电 生产,就必须认真做好危险点的分析与控制工作。 力工程中危险点的分析捕捉-9控制方法,论述了危险点控制 的基本原则及一般步骤。 1危险点的分类及特点 1.1危险点的分类 关键词:电力工程;危险点;静态;动态 中图分类号:TM 81 文献标识码:B 1.1.1静态危险点 引言 针对电力生产中危险普遍存在的特点,为了保 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我国电力系统主管部门在总结 安全生产经验教训和学习国外安全管理经验及方法 作业环境和设备系统方面存在的危险点多属于 静态危险点。这类危险点大多是由于设计不完善、 的基础上,转变思想,推陈出新,提出了一整套科学 化、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新方法,即电力生产工作危险 点预测及预控法,完整的表述就是“工作前危险点 的分析与工作中危险点的控制”。危险点是指在作 业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 制造和安装检修质量不良造成的,比较明显直观,不 进行整改无法消除,并会对施工作业产生长期的影 响。例如工作场所照明不足、楼梯或平台防护装置 不完善、s 开关室或有毒有害物质工作间通风不 符合要求、高压电气设备安全距离不够等。 1.1.2动态危险点 . 或行为等。实践证明,如果在工作前不认真地进行 危险点分析,未充分认识危险点之所在,没有在工作 中采取隔离、警示、个人防护等防范措施,就不能达 到超前控制和预防事故的目的。因此,要实现安全 行为方面的危险点多属于动态危险点。这类危 险点一般不够明显,往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外部 条件的变化诱发的。例如在施工中需要改变安全措 施,致使工作人员短时间失去防护;在倒闸操作中突 然改变了原系统的运行方式,导致无法再按原顺序 继续操作;在工作中出现工作人员身体不适或种种 压网络及直流线路,如果整条线路的导线截面、材 料、敷设方式均相同,且eos ̄p一1时,按允许电压损 失选取导线截面的公式为: .s= 一 C・择距离最短的线路,尽量避免和减少穿越各种管道 和弱电线路。在电缆经过的终端、转折点、中间接头 和沿线,每隔一定距离应安装永久性路径标志,以备 施工检修识别。在居住小区内低压配电线路采用电 = C AU △ 一 ・ (3) 、 缆网络时多采用环型供电,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 式中:|s——导线截面,mm ; P——有功负荷,kW; ——线路的长度,m; 负荷矩,kW・m; △£/—一允许电压损耗,%; 7 c——电压损耗计算常数,根据电压和导线材 料而定。 [2]GB 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s]. 作者简介:叶灿华(1983一),男,广东佛山人,2007年6月毕 业于广东海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主要从事电 力设计工作。 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许多城市的住宅小 区低压配电线路已采用地下电缆网络。这样做有利 于小区的环境建设,但在敷设电缆线路时,要尽量选 ・收稿日期:2009—10—26 (编辑盛晋生) 44・ Research&Applic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原因造成的工作人员情绪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已不 移除防护设施等,设备系统有可能因此而失去保护 适合当前的工作等。 1.2危险点的特点 (1)危险点具有客观存在性。生产过程中的危 或防护措施出现问题等。 (4)从作业人员中捕捉。在开工前,了解工作 人员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是否适合当前的工作。 险点是客观存在的,一旦条件具备,就会由潜在危险 变为现实甚至引发事故。如果在工作中采取回避的 3危险点的控制方法 3.1 静态危险点的控制方法 3.1.1控制方法 一态度或侥幸心理,对潜在的危险点视而不见,其结果 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2)危险点具有潜在性。潜在性一是指存在于 即将开展的作业过程中,不容易被人们意识到或不 能够及时发觉;二是指存在于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 般静态危险点是固有的、长期存在的,不采取 彻底的整改措施是无法消除的。由于这些危险点对 作业人员的威胁是永久性的,所以,必须尽最大的努 力予以避免和控制,并同时兼顾现实可能性和经济 素即使暴露出来,但不一定会立即转化为现实的危 害。 条件。具体有以下措施: (1)避免产生危险点。对基建、改造工程,要从 设计、选型、制造、安装、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从根本上避免危险点的产生。对 于已经存在的危险点,应结合大修进行技术改造,彻 底予以消除。例如有的老旧变电设备,安全距离不 合格、防误闭锁装置不完善,必须进行改造、更换设 (3)危险点具有复杂性。危险点的复杂性是由 作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决定的。尽管作业任务相 同,但由于作业人员、作业环境、使用的工具以及所 采取的作业方式不同,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也会不同; 而同一作业过程一般都存在着多种危险点,相同的 危险点也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作业过程中。所以,治 理危险点的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 备、加装微机防误装置等来消除危险点。 (2)隔离危险点。对一些无法消除的危险点, 可设置现场警告牌、加装围栏或隔离挡板,从空间上 将危险点隔离开来。例如在10 kV开关柜上面的母 刀动、静触头间加装绝缘挡板,防止作业过程中母刀 误入合。 (3)采取安全措施暂时消除危险点。对于一些 从技术上难以实施改造或从经济上考虑不值得改造 的危险点,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予以防范。例 如线路停电作业,对同杆架设和交叉跨越的带电线 (4)危险点具有可预知、可控制性。工作中存 在的危险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常隐藏于作业环境、 机器设备或作业人员的行为之中,但只要在思想上 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就能预先识 别到危险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使危险 点得到有效控制。 2危险点的分析与捕捉 (1)从作业环境方面捕捉。例如,在同杆双回 或交叉跨越的线路上工作前,应先考虑邻近带电部 分的安全距离是否足够,防止感应电压的措施是否 路,可采取停电或其他防止触电的可靠措施等。 3.1.2防护措施 落实;在高处作业前,检查梯子、平台的防护设备是 否齐全,平台允许荷重能否满足施工要求等。 (2)从设备系统和工器具方面捕捉。例如,在 进行验电前,应先检查所使用的验电器的电压等级 是否对应,是否经试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验电器的 自检是否正常;在进行起重工作前,检查起重工器具 是否经定期检验合格,起重过程是否存在对作业人 (1)强化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隔离 的危险点,可从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着手加以 解决。例如登高作业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佩带安 全带等。 (2)采取补充安全措施。对于一些短时间内未 能改造和消除的危险点,在开工前应根据现场的实 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例如施工现场 员或邻近设备的危害性;在施工现场接临时电源前, 检查配电箱有无漏电,漏电保护装置和接地系统是 否良好等。 照明不足时,应加装临时照明设施;通风不良,应增 加临时通风设施;施工电源若无漏电保护,可采用带 漏电保护器的接线盘等。 3.2动态危险点的控制方法 动态危险点往往具有隐蔽性和随机性,是随着 时间的推移或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出现的,一般可采 ・45・ (3)从作业过程中捕捉。作业危险点会随生产 实践活动而形成,随生产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 例如在进行高压试验时,必须拆除有关的接地线或 建材技术与应用1/2010 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控制。 不一定是危险点;有的此时不是危险点,在彼时由于 条件的变化则可能成为危险点,对于动态危险点更 是如此。所以,对危险点的控制应是动态的,应当不 (1)合理安排工作人员。防止由于人员分配不 当在施工中产生危险点。例如对技术比较复杂或难 度较大的工作,必须由能胜任的人员担任;对有过习 惯性违章的人员应加强监护;对有危险的工作,除了 断地调整控制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危险点的变化 规律并及时予以捕捉,适时适地准确进行控制。 4.3分层控制原则 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外,还必须由有经验的职工带 领和监护,严禁I临时工参与此类工作;对身体不适或 精神状态不佳的人员,可适当安排比较简单的工作 或暂停其工作等。 危险点有大小、轻重、缓急之分,而且控制难度 也不同,所以,对危险点的控制应分层次进行。对单 位、部门、班组、个人应分别明确控制重点、落实责 任,做到各有侧重、层层把关,形成严密的控制网络。 (2)防止误动设备或接触带电设备。根据施工 需要,调整或改变设备系统的运行方式,防止工作人 员靠近或接触运行设备而造成误动设备或触电事 故。对无法改变运行方式的设备,应采取严密的封 闭措施,使工作人员无法靠近或接触运行设备。 (3)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措施。应结 合本单位人员习惯性违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 相关的强制性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在施工或操作过 在开工前,施工单位要对作业环境和有关设备系统 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讨论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 点,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 和安全措施)。 5危险点控制的一般步骤 (1)认真了解即将开展的作业情况。分析即将 开展的作业所具有的特点,结合过去完成同类作业 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预测本次作业的危险点并制 程中可能产生工作人员行为不当的危险点,必须从 强化安全措施着手予以防止。例如为防止用户倒送 电事故,除了要求多电源或有自备发电机的用户必 须装设可靠的联锁装置外,还应建立完善的停送电 管理制度,在对用户停电前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4)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实行计划性检修,尽可 能减少事故抢修。为避免因施工过程出现不可预见 的情况,影响检修进度而造成赶工的现象,在安排检 修工作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可预见因素的耗时,时间 安排要充分,避免因赶工而产生危险点。对日常设 定安全防范措施。过去完成的同类作业与本次作业 的情况越相近,其可参照性就越大;而对作业的情况 越熟悉,所分析的特点越透彻,则找出的危险点就越 全面、准确。 (2)分析预测危险点。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 活动以及专题会进行具体的分析预测。应将即将开 始的每项作业的全过程分成若干阶段,分阶段地寻 找可能存在的危险点。 (3)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紧紧围绕已确定的危 备的维护管理,要认真分析设备的试验检修周期是 否合适,并根据设备的不同情况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险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向参加作业 的所有人员交底。 以及早发现和处理设备的缺陷,避免因事故抢修而 产生动态危险点。 (4)落实控制措施。找准危险点并制定了安全 防范措施后,将这些内容填人危险点控制措施卡,落 实责任人,在作业前或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并进行 全过程的监督。 4危险点控制的基本原则 4.1 闭环控制原则 查找发现危险点的目的是最终消除或控制危险 (5)分析总结危险点的控制效果。作业完成 点。所以,危险点的控制必须从源头抓起,要从设 后,应认真总结本次作业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是否 计、制造、订货、安装、调试、检修、运行等各个环节层 层把关。对运行中发现的固有危险点,要通过设备 大修改造及时予以消除,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或制 造单位,以防止危险点的重复产生。 4.2动态控制原则 得当,是否存在预先未发现的危险点,是否存在对危 险点控制不当的情况,以便在今后的作业中实施更 有效的控制。 作者简介:蒋庆辉(1970一),男,广东增城人,现主要从事电 力工程安装及运行维护工作。 危险点不应仅局限于人身安全方面,应做到人 身安全与设备安全并重。危险点不是一成不变的, 即使是静态危险点,可能在此时是危险点,而彼时就 ・收稿日期:2009—11—23 (编辑盛晋生) 46・ Research&Applic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