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
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在我国经济讲求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都要求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以便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来看,高收入国家普遍经历了或正在经历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起步晚、起点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仍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这具体表现在:首先,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较低;其次,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比如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再次,我国的生产性服务活动分工不精细、专业化程度不足。由此可以认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其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是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途径。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揭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规律与机制;实践意义则在于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本文在产业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产业集群理论、自组织理论与演化经济理论等学科或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规范研究、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共生演化、组织和互动的角度探寻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机理,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两种效应——空间层面的聚集效应和产业层面的创新效应,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效应和二者的互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剖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机理。一是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基于Logistic模型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个产业种群间的共生关系。二是从生产效率、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消耗等方面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分析了制造业如何通过产业关联、产业结构、需求规模和创新提升等途径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三是基于企业衍生、自我强化和网络成长等要素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自组织机制,从宏观调控和政府规制角度提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他组织机制。第二,论证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效应。从集聚与创新两个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效应。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
制造业在产业联动和空间联动两方面的协同集聚表现,分别基于分销业和物流业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关系。在阐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创新系统及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并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对创新的激励效应博弈模型,分析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协同创新中的共生演化关系。第三,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进行了实证检验。一是使用湖北省地级市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与协同创新进行了实证检验;构建了一个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系统,并对该系统的有序度进行了测度。二是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借助工具变量,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对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本文总结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四个发达国家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方面的经验,并由此得出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启示。在上述内容的研究过程中,本文形成了如下主要结论:第一,基于Logistic模型的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个产业种群在共生条件下产生较大的增益,而且呈现非对称的互惠共生关系。第二,以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为例构建的数理模型分析表明,只有当物流企业的边际成本介于一定的范围时,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空间协同集聚现象才可能出现。第三,基于演化博弈视角构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模型表明,综合环境因子和知识溢出效应不仅各自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均衡产值,而且共同作用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第四,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二者互动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强化专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和中间投入、提高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等途径,缓解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瓶颈”,促进了制造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最后,文章鉴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障碍因素,从协同集聚水平、创新驱动机制、市场环境以及政府指导和调控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共生、互动、自组织与他组织、集聚与创新”理论框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表现为二者呈现共生关系,二者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以互动为主要特征,并以自组织和他组织的方式进行,结果产生集聚与创新两种效应。第二,构建了一个揭示企业成本结构影响产业协同集聚
的两要素、多产品和两地区的经济系统分析模型。借助该模型分析了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关系,得出只有当物流企业的边际成本介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时,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空间协同集聚现象才可能出现的结论。第三,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研发的博弈模型。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创新具有正向累积效应,制造业企业参与协同研发的激励受到生产性服务企业参与度的影响,而且协同收益分配、协同效应强度和协作时长等参数也会影响双方的协作意愿。第四,基于共生关系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系统的演化和均衡状态进行了分析,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共生中受综合环境和知识溢出效应的综合影响,最终产生何种影响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的结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