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习心得体会

2021-08-20 来源:爱go旅游网

  昨天上午第三节上了一节公开课,下午我们实习生组织了评课,根据自己上课的感觉以及结合丁老师的指导和各位实习生的评课意见,特将本节课总结如下:每一节课都会有它的不足之处,正所谓有不足才会有改进,有改进才会有进步,所以我们要正视自己每一堂课的不足之处,那首先就谈一下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吧:

  第一,课堂控制过多过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上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而本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忽视了这一点,使得整一堂课都被我控制,没有什么激情和活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叫两位同学出来展示技术动作的时候,还要被我的哨声所“控制”,让学生觉得老师管得太严太死。

  第二,练习内容过于单调。

  本节课的内容是双手胸前传接球,而练习的方式主要是两个,一个就是原地的无球徒手练习,另外一个就是原地传接球练习,这样无疑使本节课显得相对比较枯燥,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备教案不够充分。

  备教案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熟悉球性的过程中,将某两个练习内容的练习顺序给颠倒了。第二,在游戏的环节中,本来用时最长的那一组,是男生女生都“奖励”15个深蹲的,但是在课堂上,却让男生做了俯卧撑,女生做深蹲。这样就使得教学内容跟教案不一样,所以给人感觉不是很好。毕竟白纸黑字,还是按“规矩”来比较好。

  第四,口令、哨音存在一定缺陷。

  口令方面,口令虽说较为洪亮,但是口令与口令之间的间隔时间过于短暂,以至于部分学生第一个口令的动作还没有做好,就要开始做第二个口令的动作了。

  哨音方面,哨音不够短促有力,给人一种“半死不活”的感觉,没有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缺乏威严性。

  第五,运动量较小。

  本节课的练习的内容强度不是太大,运动量较小,没有达到上一节体育课的真正锻炼标准。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只存在不足,也必定有它的亮点之处:

  亮点一,教案编写较规范到位

  在丁老师的帮助下,教案经过再三修改,最后呈现给大家。不论在格式还是内容上都做的比较到位。当然,每一个人做事的风格和看事情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不能说我们的教案就完美无缺,一点问题都没有。不同的读者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但我只能说这份教案算是比较规范完整,当然,缺陷肯定也会存在,因为毕竟人无完人嘛。

  亮点二,练习的队伍、队形调动简单清晰。

  在练习的过程中,熟悉球性和传接球的练习队形顺利衔接起来,避免了因队形过多调动而浪费不必要的时间,使各环节连接紧凑。同时,因为没有做过多过大的队形调动,也使得队伍整齐有素,不会显得过于混乱。

  亮点三,传接球练习方式比较新颖

  本堂课的传接球方式比较新颖,充分弥补了球的数量不够的问题。一方面,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不用等的太久(如果两人一组的话,要等第一组的两人做完之后,才可以轮到第二组)。另一方面,学生在没球练习的过程中也可以观察其他三位同学的技术动作,以便于对自己的技术动作做出相应的修改或者帮助其他同学纠正其错误动作。

  亮点四,上课时间控制较为理想

  上课时间控制的较为理想,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把握都比较准确,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在游戏环节,可能对大家的实力估计不够,使游戏时间比预期的要稍微短一点点,但总体上控制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根据以上的不足和亮点,对以后上课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课堂“自由度”。

  上课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而不要进行过多的控制,虽说这样使得整一节课都比较规范,但是却显得“死气沉沉”,活力不足,所以,要适当的增加课堂的“自由度”,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内容不要过于单调,可进行分层次教学。

  本节课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因为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大部分的女生以及部分男生的基础较差,则可以多做原地的技术动作,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而对于部分基础较好的男同学(课下经常打篮球)则可以练习行进间的技术动作,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不会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次教学。比如,男女生分开练习等等。

  三、规范自己的口令和哨音。

  在喊口令的时候,要多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具体情况,等到学生将第一个口令的动作完成后,在喊第二个口令,而不要喊的过快过急,以至于某些同学第一个动作还没有做好就要做第二个动作了。哨音方面,平时要注意多多练习,加强吹哨子的技术水平。

  四、适当合理的增加运动量。

  要学会根据课的内容来调整每一节课的运动量,不能说运动量是由课的内容来决定的,要多思考,合理的安排每节课的运动量,让一节体育课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有一点要提的就是,这节课表现最好的就是11班的学生们了,他们非常配合我的工作,或许是因为很多老师在那里听课,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要感谢他们的配合。

  最后,也感谢丁老师对我的教案、教学技能等各方面的指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