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目的:
学习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帮助日后的工作、学习。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x小师生
一般情况:1.x小的老师一般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其中不乏各学科教学的带头人。2.x小的学生多为家庭条件宽裕,父母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孩子。这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知识面宽广,多才多艺,情感丰富,自尊自强,且极富个性化;但不可避免的,在日常行为规范方面有所欠缺,且自我意识较为浓重。
三、调查方式:鉴于本人身份是实习教师,本次调查采取的是观察法。
四、调查时间:20xx年9月14日——20xx年11月6日
五、调查内容:主要调查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包括学习生活习惯;教师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六、调查结果:依据观察结果,我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形成此篇简短的报告。
七、事例与分析:
1.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好有坏,但这与他们的行为规范与否并没有直接联系,教师应一视同仁。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心里,学习成绩好也许就是一道的标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像一个标尺一样,所有学生都以他们为看齐的对象。但并不是学习成绩好就代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成绩再好,他始终也是一个孩子,也会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这时候,教师应严格要求,这样才能既敲响这个“好学生”的警钟,又能教育其他孩子,同时树立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的观念。以前见过一个事例,教师在处理学生的日常行为偏差时,无意中忽略了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导致这名学生愈加肆无忌惮,同时学生也开始不服教师,认为教师偏心。而相反,在另外一个事例中,教师对同样犯错的“好学生”严厉指责,不仅这名“好学生”没有再做错,就连一些日常行为总是不合规范的学生也没有再做同样的事。
2.小学生年纪尚幼,心理发育还不是很成熟,经常会在无意中受到伤害或伤害别人,教师要及时抚慰孩子,指出偏差。在我的实习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下文称生甲)在小组活动时,联合另外的孩子孤立一个日常行为规范较差的孩子(下文称生乙)。生乙其实对这次活动很用心,因而在遭遇到排挤后,便携愤报复,故意破坏小组活动的成果。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安抚即将起冲突的双方,使双方都平静下来,再进行了解和教育。在了解情况后,我得知,生乙日常行为经常偏差,生甲认为他会破坏小组活动,故而排挤他。我首先安抚了生乙,并指出他在这件事里的错误,告诉他这样的情况是来自他以前的行为偏差。之后我对生甲指出他行为的偏差,教导他要善待每一位同学。最后我又鼓励生乙在日后将心中的委屈或困扰向老师倾诉。这件事算是圆满解决,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生乙日常行为有所进步,令我十分欣慰。但这件事中有一个细节,让我一直久思不得解决之法。生甲在诉说理由时一直强调所有的同学都这样对待生乙,同样的事情我已经经历过好几次了,而且很多学生之间的冲突都是来源于此。如果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这种人云亦云,集体排斥某位同学的行为或观点,我想将大大减少学生之间的冲突,并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更少的伤害。但这个问题我尚未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之道,在这里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3.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这部分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师、班主任。
(1)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教授的是母语,中文博大精深,却是孩子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学习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的用语就显得至关重要。在给低年级的孩子上课时,不妨让语言轻松活泼一些,以充满童趣的语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给高年级的孩子上课时,不妨呈现出优美高雅的语言,以语言本身的博大精深去吸引孩子。而在批改作业时,则不妨写得清楚易懂一些,一些在我们看来简明的语言词汇,在孩子们看来就是艰深难懂的专业术语。
(2)班主任
班主任作为和孩子打交道最多的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在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能以贬低孩子作为主要语言。我亲身经历过一件事,一位老师,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总是在课堂上这样说“你们这群垃圾学校的垃圾学生”。诚然学校可能不是很好,学生可能不是很优秀,但是这样的老师又有何资格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我就亲耳听闻这名老师的学生议论他说:“我们是不是垃圾学生还有待观察,但他一定是垃圾老师!”且不管事件的后续如何,单看这样的语言,只能是学生也是用这样的语言去评价事物。班主任也是教师中和家长接触最多的,并不是所有的家长素质都很高,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十分配合教师的工作。所以在和家长沟通时一定要注意用语用词。孩子再调皮,再不认真学习,那也是家长心头的一块宝,而你对孩子的每一点评价都将影响家长对你的看法,影响家长对教师工作的配合,影响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经过多次的观察,我发现,当发现学生行为或学习上出现偏差,需要与家长沟通时,一定不能再自身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事实证明,当教师情绪激动时,说话总是有欠深思熟虑,很容易与家长起冲突,从而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毕竟教师和家长虽然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毕竟血脉亲情使得家长有护短心理,而教师也是人,在情绪激动之下也会出现错误。
4.课堂上处理好所谓“好学生”与“差生”之间的关系。
孩子之间其实差异并不大,绝大多数都是正常水平。成绩上的优劣主要源于孩子是否认真学习,还有就是孩子智力的.开发早晚。有研究表明,同龄的孩子智力可能相差达六岁。作为教师,评价标准就不能一刀切,而要做到因人而异。个人认为,只要是有进步,无论是从95变成96,还是从15变成16,都是值得表扬的。当然这并不是指每次的考试的具体成绩,而仅仅是做一个比方。在课堂教学中,不妨给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而且我觉得不应仅局限于简单问题,而是涉及中等难度的问题,乃至中等偏难的问题。而对所谓的“优等生”来说,也不能将他们视作专门解答难问题的“工具”,因为这样极易造成他们高高在上的心理。故而,对于“优等生”来说,课堂既能让他们展示自己,又能真正学到知识,他们既可以回答难的问题,也可以回答简单问题。
5.孩子的自控力弱,怎样做到日常行为规范。
以排队下楼来说,孩子在排队下楼时,总是喜欢趴在扶梯上,也总是嘴里说个不停,他们很难做到“快、静、齐”。但很难做到并不是绝对做不到,经过多次努力,我发现,只要将要求事先说明,并且以此为标准,一遍遍练习就很容易做到。包括桌椅之间适合的距离等等都可以以同样的方法做到。也就是说,要在事先将规范要求说清楚,并严格按要求来做,是比较容易达成目标的。
6.自我意识与集体意识和他人意识。
现在的孩子通常为独生子女,家中以他们为宝,呵护非常,因而孩子通常呈现出自信自尊的面貌,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而相应的,很容易就会出现自私的一面,同时缺乏集体意识。他们伶牙俐齿,多才多艺,善于且乐于展示自己,但是集体的活动中他们又很难有较好的表现,即使有,也是将之作为展示自身的舞台。同时,他们较少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以一件小事为例。一次,一名女生踢毽子,踢到了旁边的学生,她不仅不道歉,反而责怪那名学生挡了她的道,而事实上那名学生正在打扫卫生。一叶落而知秋,小事也可以见出现在孩子的自我意识之浓与忽略他人感受之可怕。曾经有则笑话说,美国孩子不知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如果将来中国的孩子不知道他人也会有喜怒哀乐,我不知该有何种表情。而且我并不认为这是杞人忧天,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有一个孩子,公然在课堂上揭自己好朋友的疮疤,将自己的好朋友置于极其尴尬之地。还有一个孩子,要求想和自己做朋友的孩子跪下来求自己。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7.教师的自我定位。
短短八周的实习时间,我和孩子们都建立了友好关系。但其实我一直在思考教师的自我定位问题。我是孩子们的老师,是他们的朋友,他们不怕我,我很高兴,我不需要他们怕我。他们对我很亲密,会对我诉说烦恼,告诉我小秘密,在我面前展露最真实的自己,更有甚者,在我面前公然抄作业。有同学对我说,“老师,你应该凶一点。”但我并不认为“凶”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你对孩子凶,只能使孩子们怕你。而作为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一旦学生怕一个老师,他就会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厌学心理(在此哀悼我的高中化学)。所以,我坚持认为,“凶”不是教师的制胜法宝。那怎样做到既使学生愿意向自己倾诉,又使学生尊重教师呢?个人觉得x小的L老师可谓深谙其中要领。在上课时,她是循循善诱的老师,平时是和蔼可亲的大姐姐,和同学相处时仿佛就是他们的玩伴,在他们受伤时她就是值得依赖的长者,但该严厉要求时她也绝不姑息。她看得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也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偏差,可以说,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当如是。
八、总结:
与其说这是一篇调查研究报告,毋宁说如我的题目所言是一篇感悟,我所写的,是我的实习感悟,有我的发现,有我的观察,还有我不成熟的思考,总结成文,而至于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