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革命《0岁方案》经典语录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名人语录吧,语录是不讲求段落、内容间联系的一种文体。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早教革命《0岁方案》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所谓的早期教育,它的本质特点是0-6岁人脑迅速生长发育期给孩子以丰富有趣的生活,恰当的信息刺激和训练,提高婴幼儿的基本素质。这是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2、人的素质简单地说,是与人的发展、发挥及个人幸福最密切相关的,时刻起作用的诸因素,是人的生理、心理综合品格的表现,其核心是人的创造力。
3、人的素质可依次分为4种密切相关又互相渗透的“素质形态”:主要指胎儿和新生儿的“潜在素质”,婴幼儿的“基本素质”,青少年的“发展素质”,青年后期直到成人的“创造素质”。早期教育的实质就是抓好孩子“潜在素质”和“基本素质”的教育。
4、人的素质有一个发生、发展、积累、提高的过程,促进这个过程在高水平上的运行,即谓之“素质教育”,它的目标是造就高素质人才。
5、素质的提高,不同于单纯知识的传授,可以立竿见影;儿童素质只能是默默地变化,往往使人觉察不出它的效果,因而有人失去耐心,半途而废。这也是人类长期忽视早期教育的原因之一。
6、教育的内函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它的指导方针和目标是:普遍提高胎儿的潜在素质,婴幼儿的基本素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充分发展,有个性特长的发展。培养健美、聪慧、性格品质优秀的创造型儿童,为后续教育和人生幸福,人才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7、早期教育是人脑生长期促进脑功能发达的教育;是开发人类巨大潜能使之充分释放的教育;是人的智能开发最佳期影响最深远的教育;是人生的性格基础养成期的教育。
8、人脑是各器官中最宝贵、最重要的器官。人脑又是一个特殊的物质,它即是血肉之躯,又是精神活动的器官,它的生长需要两种营养:一种是食品营养;一种是精神营养,即外界丰富的信息刺激。
9、为什么从单细胞生命体发展为地球上最复杂、最高级的物质——人脑,自然界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而在人的母体内,受精卵细胞(也是单细胞)发展为人脑却仅9个来月?无非是因为人的精卵细胞内储藏着人类遗传的巨大潜能。人类的婴儿个个潜藏着人类历代遗传至今的智慧;都承接着历代社会演变、进化而来的巨大潜能。因而孩子的智慧其家庭的近亲遗传不是最主要的。
10、人类潜能的开发主要依赖早期,但是我们成人的童年却放任自流,不知浪费了多少最珍贵的年华,致使我们一般都发展平平。
11、婴幼儿处在智能发展的最佳期,这个时期孩子无需外在力量强化而最容易接受教育。错过这一时期就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这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
12、人的性格基础部分是早期生活中形成的,早期经历所获得的信息,会像血肉一样长在脑内,长期发挥作用。
13、如果说世界上真有天生神童的话,那么出生正常、健康的婴幼儿个个都是“神童”。只要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出人生初期显露的巨大心理优势,那么杰出人才的幼苗就在你的身边。
14、新生儿一出生就有精神生活的需要,有最原始的视觉观察、追随感知、喜欢交往、模仿伴随等智力行为。每一个普通婴儿都能完成认人交往、直立行走、认物记事、用手操作、接受音乐、掌握语言、识字阅读等七大学习任务;都具有无意注意、适应环境、获得敏感、形成印刻、印象记忆、情境领悟、本能模仿、兴趣探求等八大特点。婴儿绝不是只知道吃喝拉撒的一条“消化道”,人类必须重新认识婴幼儿。
15、婴儿理解事物,不凭推理,也不需要解释,凭他们的智慧自然会在生活情境中领悟事理。婴幼儿的记忆是凭印象记住,他的脑子像摄影机摄取形象,录音机录取声音一样。脑的记忆区犹如一卷慢慢感光的底片,感光几次就记住了。
16、传统观念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听讲、系统教学,却不知道课堂教学只是教育的某一种形式而已。而课堂教学的形式,完全不适用于婴儿,也不完全适用于幼儿。其实婴幼儿的学习,主要是环境濡染、熏陶和生活游戏中进行。
17、在选择早教内容时,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在孩子身心承受的范围内应极大的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感受;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教育可以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顾深浅,不求甚解,重在培养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给孩子文化艺术和知识的熏陶,应是人类文化的精品,力避非科学的、低级趣味的和粗制滥造的精神次品影响孩子;能给孩子真实生活的感受,就不要用虚拟的事物去代替。
18、成年人往往把自己的难易观强加给孩子,认为“最容易”的教孩子尚可,千万莫“难”为了孩子,结果严重地束缚了婴幼儿的发展。其实,婴幼儿的难易与成人绝然不同,婴儿眼里根本没有难易之分,他们也不知“难”和“易”为何物,好奇就接收,厌烦就拒绝。
19、婴幼儿学有两种,有趣的学和枯燥的学;有趣的学就是玩。婴幼儿玩也有两种,有益的玩和无聊的玩;有益的玩就是学。我们要求学中有玩,玩中有学,这是最优的不露痕迹的教育。如果提倡无聊的“玩”,孩子没有兴趣,没有成人的关注和参与,没有兴致勃勃的思考、操作、阅读……游游荡荡无所事事,那才是儿童的“监狱”!
20、真正的早期教育肯定是快乐的游戏,与孩子玩玩、说说、做做,其意义极大地高于成人劳动后的消遣和娱乐。而且婴幼儿对有趣的活动会快乐用脑,集中注意,自然接收,不教也在学。对乏味的事就关闭注意的门户,一概拒绝,硬教只能教会他厌恶学习。
21、《早教革命》反对孩子苦学,也反对放任自流,因为无所事事的游荡,使孩子处于精神饥饿状态,他就感到无聊,往往吵闹折腾。只有丰富的智力、体力生活,良好的情感和意识活动,才会真正获得欢乐的童年,幸福的童年,难忘的金色童年。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的童年“自由自在”放荡不羁地玩过去。
22、早期合理地用脑不仅不会受到损害,而且还有益于健康。婴幼儿未成熟的嫩脑,不同于鲜嫩的皮肤承受不了摩擦和压力,孩子用脑不是外部压力起作用,而是好奇、兴趣、精神生活的需求决定的。外部的信息一旦超越了脑的负荷或令其厌烦,他会立刻关闭“注意”这个门户,接着打呵欠,吵瞌睡,发挥出保护机制的作用。
23、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品质的全面发展;二是合理智慧结构的全面发展;三是人才品质的全面发展。婴幼儿虽然不可能完成这三个方面发展,但只要有良好的萌发势态,就正在奠定着人生和人才成长的基础。
24、人的充分发展是指促进儿童脑和躯体,生理和心理最健康的生长发育,使人的潜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开发,得到比一般自然成长的儿童较好的智能和优秀的个性品质;使孩子有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培养起爱好和特长。
25、人的充分发展必然件随有个性特长的发展,因为世上任何“天才”没有一个是方方面面都优秀的,再伟大的人也不能什么都行,要求一个人门门优秀是否定个性,违背规律,走入误区,反而扼杀了这个人本来有希望某方面的出类拔萃。我们不能要求爱因斯坦踢足球有贝利那么好,研究甲骨文胜过郭沫若。
26、人总是有个性的,遗传素质不同,生活环境各异,教育影响不一,性格、爱好就各有特色。培养人就要“扬长补短”、“长善救失”、而切不可“求全责备”、“拔短抑长”。如果要求人人一个面目,那么一个优秀人才也冒不出来。
27、千万不要认为,抓早教是为了提前几年上学,提前几年毕业和工作,如果仅此而己那就大大低估了早教的意义了。早,是为了奠定人才的素质基础,使他日后的发展有一个高起点和强优势。
28、婴儿处于无选择探求期,对一切新鲜事物几乎都发生兴趣,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进行“灌输”才好。不灌输好的,就会接受坏的;人的灌输使他成人,狼的“灌输”就学会狼的生活;灌输游游荡荡,他就成为“浪荡王了”、“悠闲公主”。
29、婴幼儿是世界的生客,他们缺乏知识,没有主见,毫无判断能力,处处只是接受环境以及人们的行为和语言的影响而成长着。他们是环境的动物,环境塑造他的个性。因此必须坚持成人利用环境,行为和语言积极暗示,使孩子产生认同;反对任何消极暗示和影响。
30、要坚持正面鼓励为基本教育方法,培养起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同情心等保证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心理品质。多多鼓励、表扬、信任和严格要求,少批评指责,禁止无可奈何地消极数落,总要让孩子自己觉得是个好孩子。这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
31、在人才成长的路途上会有许多学习的难关,度过这些难关的最佳办法是越是困难的事物越要早学,提前让孩子接触获得这个事物的初步印象,产生兴趣的萌芽。这样能为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展示美景。这就是化难为易的教育方法,可以说这是一条全面而充分发展的捷径。“化难为易”的方法,是人才学,教育学发展的一个突破,是培养优质人才的秘诀。
32、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活动是早期教育的最好课堂,是婴儿唯一的课堂和幼儿的主要课堂,这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在生活课堂里,使“教在理智的有意”,“学在快乐的无心”之中,能充分引导孩子感受生活中的学问,孩子的发展是无可限量的。
33、教育孩子是在他对某一事物产生好奇心,集中几秒钟、几分钟注意的时候,抓住机会诱导的。虽然这样的教育支离破碎,凌乱不堪,甚至他注意的事不一定能理解,但大人还是要抓住不放。早期教育就像下围棋一样,表面上看来东下一颗子,西下一颗子,但最后能连成一大片,形成一个完整的格局。这就是早期教育的特殊形式。
34、对孩子要多方培养,随时随地而教,这是婴幼儿心理特点决定的。孩子刚来到世界,需要了解一切,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另外他们的有意注意尚未发展起来,注意随时随地而转移。因此生活游戏中要含有多种多样的教育因素,才是正确教育的途径。
35、对婴要经常搂抱、抚摸,用冷的、热的、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物品接触孩子的各处皮肤,促进皮肤神经的发育,尤其要多训练手和手指头。因为手指头上有大量神经通向大脑中枢。当与孩子玩耍时,要常常揉捏他的每一个手指,经常逗他抓握物品、玩具等。
36、大人不要强迫或催逼尚处在认生年龄的孩子叫生人,来人也不要因喜欢孩子而立刻去抱他,这样反而会引起孩子更加认生和胆小。只要家长热情接待客人,等孩子熟悉了来人以后,他就会大方叫人的。也不可在客人面前勉强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强迫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反而使他更不大方、更不礼貌。
37、婴儿从抱起来“看世界”的时候起,就要教他观察环境,认识事物,逐步引导他提问。这对发展认识兴趣、丰富知识和词汇、促进思维有极大的好处。方法是孩子看见什么、听见什么、触摸什么便及时告诉他什么,用简短、清晰的语言说那事物的名称。只要能引起孩子的注意都应当教,如衣食住行、乌兽虫鱼、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砖瓦沙石等等。使他们认识的事物越来越多,使表象越来越丰富,好奇心和求知欲越来越强。
38.婴幼儿的体育活动,除了促进生长、增强体质外,还能发展机体的灵活性、平衡性、柔软性。身体的灵巧是要靠婴幼儿时期打好基础的。同时早期的体育活动,还能培养起大胆、勇敢、不怕冷、不怕热、勇往直前的精神,并养成锻炼身体的爱好和习惯。这也是人生的一桩大事,是人才的基本素质培养。
39、人的个体成长也需要劳动和制作,因为劳动和制作需要动手,手上大量的神经束通向大脑,促进脑神经元的发育和完善;还因为劳动和制作,伴随着思维和想象,必然促进智力发展。所以自古以来都把“心灵”和“手巧”连在一起,相互促进。早期劳动和制作,还能培养起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品质,养成劳动习惯,培养起乐于创造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而从小剥夺劳动和不会操作的孩子,他一生就可能失去以上优良的品质和品德。
40、不应该以为语言是天生就会的,而且不应该认为说话是一岁左右开始学的,其实婴儿学说话从出生的第一天,甚至胎儿时期就已开始。他天天听话,领悟语意,积累了1年左右,才“破土而出”说出了第一个词,整整1年他就像种子在泥土里默默地吸收水份和营养一样,到时候才长出两片嫩绿的叶子,才被人们惊喜地发现。所以,发展孩子语言,自他出生开始就“对牛弹琴”式的讲话,是绝对必要的。
41、孩子出生以后就听音乐,每天听高格调的优美乐曲、世界名曲,不要间断。这样孩子由陌生到喜爱,由喜爱到领悟,能感受乐曲和歌曲美,将来还能进入创造美的音乐形像。
42、音乐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孩子的学习是先接触、记忆,后逐步理解、领悟的,学习语言如此,学习音乐也是如此。一味强调“理解记忆”者很值得深思这个问题,有谁是先听解释乐句,再欣赏音乐的呢?
43、早期美术教育的标准,主要不以孩子画得像和不像来衡量,而是要看是否爱美的事物、美术作品,是否能大胆动手绘画和造型,是否能发挥想象、创造和制作美的形象。因此,不要限制孩子的手脚,让他随心所欲地大胆动笔。
44.儿童早期,父母必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个别教育是促进他们成长发展的主要环境和动力,这是毫无疑义的。因为婴幼儿需要体肤接触,科学喂养,要细腻的情感交流,语言模仿,性格的塑造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父母;又因为婴幼儿的注意力极易于转移,情绪很不稳定,没有意志行为或意志非常薄弱,不便于集体教育为主。所以一般不提倡孩子上全托寄宿幼儿园。
45、婴幼儿虽然是以家庭教育为主,但也不能完全失缺集体生活和游戏。3岁前的婴儿即使不上托儿所,也必须常与同龄孩子玩耍;3岁以后则应入半日或全日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生活和游戏。因为人才的许多优秀性格和品质,离开了集体生活是培养不起来的,就像花草失去了土壤和根系,有关的性格品质就是无本之本,无源之水。
46、大自然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教科书,那里有山、有水、有风、雷、电,有知识、风光、哲理和清新、健康生活的极大乐趣,它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必修课。只要有可能,要常常带孩子去旅游和野外玩耍,多接触山川、大地、海洋、森林、草原,多了解气象变化和各种动物、植物、矿物等等。大自然给人们的恩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人类衣、食之本,也是人类精神营养之源。
47、在可能情况下,要常带孩子去工厂、农村、商店、部队、学校、博物馆、展览会、寺院、名胜古迹等地,让孩子看看各行各业的劳动情况,看看人们在做什么,说什么,怎样辛苦劳动。这对孩子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品质是大有帮助的。
48、早期教育要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对其多方培养,目的是为孩子日后的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以便建造人才的大厦。但多方培养并非要求面面俱到或平均使用力量进行教育,还必须视环境、条件是否许可,又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发展潜质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以达到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和有个性特长的发展。在保证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应当鼓励孩子自然产生的特长和爱好,使他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并存,这样更容易培养出某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49、每个新生儿都爱光亮、爱音乐、爱听说话、爱看笑脸,喜欢拥抱等,这都是精神需要的反映。当他“精神饥饿”时还往往哭闹表示需求,只是许多父母还往往以为他哭闹都是生理饥饿或不适,却忽视了精神营养的满足。
50、孩子一天天长大起来,需要“进食”更多美味的精神营养素,这精神营养的“食欲”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精神食品同样需要讲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鲜美的“味道”,决不可随手拈来,只要哄孩子不哭就行,那只能打发掉孩子的最珍贵的精力,消磨掉他们远比黄金更贵重的时光。
51、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感受要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第一.从身边的生活到陌生的内容,不可“偏食”;
第二.引导孩子随时随地观察,提问和思考;
第三.多引导实际生活,少些纯玩具游戏;
第四.从丰富的生活中启发孩子的创造性;
第五.以给孩子积极、快乐的感受为主,也要给予磨练练和挫折。
52、生活中处处可以赋予孩子的创造色彩,有了创造色彩,孩子的生活就变得神奇迷人了。如怎样搬椅子不发出响声呢?开抽屉怎样用力就开得轻松呢?怎样让陀螺转的时间更长?怎样让小鸡听指挥,用什么方法让它们一起跑来吃食呢?怎样捉泥鳅才能把它抓住?怎样划火柴才安全呢?……只要常常抓住生活细节,就能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
53、给孩子全面的生活感受,决不只限于给他们快乐、有趣、温暖、舒适、慈爱、成功、安全、光荣等等的正面心理体验,也要有一些磨练和挫折的感受。三岁以后的幼儿要适当感受些困难、失败的经历,产生点做错了事的恐慌,承受点病痛的折磨,接受点批评和冷落,甚至有时候要经受与父母分离的痛苦。还要让孩子克制一些强烈的欲望,忍受孤独。这些生活的感受都是必要的,也是不可少的。
54、儿童的玩具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适当的体育玩具,智力玩具和制作玩具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要知道真实有趣的新奇生活感受,更高于玩具的感受。如带孩子钓真鱼,做菜园篱笆,帮大人称重量,量长短,跟着大人进暗室领略“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以及春天采野菜,刨挖蚯蚓等等生活,哪一项都不比纯玩具游戏的感受差!
55、把识字阅读称做“视觉语言”的早期培养,要与听话说话的“听觉语言”同步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重大发现与创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视觉语言的早期发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能,已被大量事实所反复证实,此理论和实践是人类识字教育的最新里程碑。
56、孩子像认人、认物、说话、走路、听音一样,自然而然,不知不觉,毫无压力和负担地初识汉字。如果教育得早,方法得当,甚至可以三、四岁脱盲,进入广泛阅读,五六岁博览群书,这简真是教育史上的奇迹。
57、人类发展有一种可能了,即就是有希望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像具有听话、说话的初步能力一样,具备识字、阅读的初步能力,一上小学便能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言两种工具,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接受前人的文化遗产,并充分发展自学能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钻研……
58、早期识字的重要性不在于识字的多少,也不在于提前扫盲,更不要求婴幼儿进入系统的文化学习,识字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结果。通过早期识字发展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在阅读中发展思维能力、想像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进入早期阅读以后,对语言的发展,特别是视觉语言的发展,会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
59、一个孩子的视觉语言如果滞后发展,错过了人生早期这一发展最佳期,所受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而且因为听觉语言从0岁开始培养,遥遥领先于视觉语言,差距实在太大,就会更加压迫视觉语言的发展。所以一般孩子上了小学,都只会听讲不会看书,即使识字以后也不爱看书,甚至到了中学、大学还习惯于满堂听,根本不善于自学,这使缺乏这一重要素质的孩子,学到的知识就不够深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够强,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60、提倡婴幼儿早期识字,也是一种人生的行为训练。让孩子早早看惯世界上还有“字”和“书”这种东西,而且大家都喜欢读它,像孩子看惯了“物”,随时随地辨认“物”一样,早早形成识字阅读敏感,成为习惯,那么视觉语言就不会滞后发展了,从小就习惯运用两种思维工具学习和想问题。
61、种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种下习惯的种子,就收获性格;种下性格的种子,就收获命运。每个家庭都要及早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把它放在首位,这是孩子成才一本万利的大事。
62、性格的形成,除了气质特征的方面与遗传有关外,主要是受环境的影响。它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在孩子最初的几年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后就会慢慢变成孩子的优良性格,可以说性格是从小“濡染”形成的。家庭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培养着孩子的性格。
63、亲子关系有3种不同的爱。
其一.“教育爱”,这种爱体现在家长有育儿成才的理想、目标和信念;讲究爱子态度、原则和方法;在满足孩子必要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特别注意丰富孩子精神生活和情趣;和孩子建立起民主的,相互关心的“双向爱”。
其二.“血缘爱”,与教育爱相反,不讲究爱的态度、原则和方法;主要设法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和欲望;是一种“水往下流”的单向爱。这种爱虽不失父母有高尚的牺牲精神,但它毕竟是朴素的、低级的、有待升华的爱。
其三、“溺爱”,这种爱是不讲任何原则,一味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爱流如同横溢泛滥的河水“淹没”了孩子,是一种失去理智的爱,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64、孩子一定要在生活中接受智力活动的刺激,才会快乐、好奇、自信、积极而有创造精神。人是精神的存在物,是智慧的动物,他离开了智力环境的刺激,许多优良性格也就泯灭了。试想,尽管孩子吃饱穿暖,物质生活丰富,但如果精神生活贫乏,枯燥无味,就肯定丧失热情,无聊吵闹,哪会有什么好性格。因此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智力环境。
65、婴幼儿识字与小学生识字有重要区别。
一是性质和目标不同。小学生识字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是系统文化教学的一部分,它有识字指标和进度要求。而婴幼儿识字是基本素质教育和生活游戏的一部分,它没有进度和指标要求,它以培养孩子识字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为目的;
二是识字要求和深度不同;小学生识字要求“四会”即会认、会读、会意、会写。而婴幼儿识字不要求“四会同步”,只需在生活环境中日积月累,自然形成印象,水到渠成;
三是场所和方法不同。小学生识字主要在固定的课堂学习,先教拼音再教字。而婴幼儿识字无须课堂教学,是在生活游戏中随时随地随事而教,也不用拼音作“拐棍”。
66、婴幼儿识字要防止和纠正“早期识字中心论”的错误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忽视全面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教孩子识字和阅读上;片面追求识字的数量与进度,以为识字多就是“早慧儿”;机械、呆板地教孩子认读,教得单调乏味,引起孩子的厌烦。这些倾向是要坚决反对的。
67、有人说早期识字的孩子将来上了小学就上课不听讲了,破坏纪律,反而有害。这种情况只会在单纯识字的孩子身上发生。因为他发展不平衡、不全面。假如孩子不仅能识字读书,而且兴趣广泛,善于提问,富于上进,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的话,那么他上了小学,肯定是个最优秀的孩子。不但上课听讲,而且理解最深刻,反应最灵敏,提问最积极,朗读最有感情,发言最涌跃,还可能是老师的小帮手,孩子们的小班长,各项活动的带头人。
68、小学的老师和领导要特别重视通过早期教育涌现出来的超常发展的儿童,应当允许他们提前上学,允许跳级,鼓励超常发展,特别珍爱出类拨萃的孩子,要因材施教,而不能把他们压平拖垮;国家要有政策,鼓励有识之士办一些特殊学校,让超常孩子得到充分地发展。这是教育的改革和创立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的需要。
69、家庭中和睦、融洽、尊重、关心和礼貌,充满快乐、幽默和温馨,这是孩子性格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使孩子感到幸福快乐,没有任何精神压力,他长大了自然会形成快乐活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学会商量,负有同情心的优良性格。
70、规律生活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之成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要求孩子规律生活的方面很多,主要有(1)全家有早起早锻炼的习惯;(2)动静有序的生活习惯;(3)良好饮食的习惯;(4)按时睡觉的习惯;(5)有节制看电视的习惯。
71、始终坚持正面鼓励,积极暗示的环境,是培养孩子积极性、上进心、自信心、意志力的最重要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一般都是有出息、有前途的。家长都要学会用正面鼓励和积极暗示的方法教育孩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