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前准备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2)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3) 了解中秋节月饼的由来
(4) 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歌、故事、传说。
[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
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本次活动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请学生中秋节的来历、习俗、诗词以及月饼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
2、教师准备:搜集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活动时间
9月至10月上旬
四、活动程序:
(一)情境导入
月是民族、家庭幸福的象征。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从渊源上看,我国古代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中秋又叫“祭月节”。祭月的风俗始于魏晋,盛于唐宋,甚至被定为国节,烧斗香、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中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起来。
根据我国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也称八月节、八月半;因这天的主要活动是围绕“月”进行的,有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又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我们中国的习俗在“团圆节”这天,和家团聚,共度佳节。
师:从今天起,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学生发言之后确定研究主题
如:a、中秋节的由来
b、中秋节的习俗。
c、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d、中秋月饼的来源
(二)分阶段活动:
第一阶段:开展调查研究
活动内容:
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并在班内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含义,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并从中解读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韵味。
2、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准备展示交流。
3、搜集中秋节习俗方面的资料。
a、中秋节的起源
b、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师:对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是各种各样,你们想了解吗?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及一些民间故事?
中秋传说——嫦娥奔月
c、习俗调查
师:中秋赏月、吃月饼是全国各地普遍的风俗习惯,但由于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我们可以向长辈了解自己家乡过中秋节还有哪些风俗习惯,把了解到的记录下来,回到班里进行交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