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教师严书明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这是严书明同志一贯的做人准则。 严书明,男,汉族,王店镇藕塘村人。1974年出生,1997年8月参加工作,20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该同志参加工作之初,一直在条件十分艰苦的农村小学从事教育教学一线工作。亲戚朋友都劝他想办法调到镇小工作,但他却没有那样做。反而说:“领导派我来这里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不讲原则,不讲诚信,既来之则安之。” 在工作期间函授汉语言文学大专学业,现本科学历,曾多次被评为孝昌县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等。这些荣誉背后,是他多年如一日始终践行着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的结晶。
一、赤胆忠心向党组织靠拢
1997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孝感市范学校毕业后,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个工作。他总是说:“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坚持,我要对学生、学校负责,要讲求诚信。”在王店镇教育事业上工作的这十几年里,每次都主动勇挑重担,从来没有提出过意见,总是服从领导的安排,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工作。
他先天性体质差,属于虚胖性。20xx年春,当他听说有义务献血的活动时,他第一个向学校申请参加义务献血。校长和同事都劝他别去,怕他虚弱的身体受不了。倔强的他义无反顾地坐上车到王店镇卫生院参加义务献血。献血后,他的身体出现了很多不适的反应:四肢无力、身出虚汗、寝食难安、双手虎口肌肉抽筋„„无法上班,他只好向校长请病假调养几天,可是他的亲人却远在北京,无力照顾。老师们看到这些深受感动,都纷纷加入照顾的行列:今天你送点汤,明天我送点点菜。
作为一名教师,他深知党的形象的先进性,他也认识到,只有加入党组织,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从严要求自己,在组织的关怀下,更快地成长进步。在20xx年,他毫不犹豫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要求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其次,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更好地开展学校的工作,为学校建设起带头作用。
二、坦诚尽职对工作负责
他教书快20xx年了,他走到哪个学校都会尊重同事;当自己刚进单位时,工作经验少,他总是本着请教学习的态度和同事交流,并向他们学习,不恃才傲物,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苛求别人。在工作中,要有主动承担繁重工作的精神,如:一旦发现办公室的应用水喝完了,他总会主动用自己脆弱身体(曾经腰椎三段骨折)扛起一桶水放到饮水机上,就是为了老师们有及时的热水解渴。有成绩不自我夸耀,他总说自己的成绩是同事们给的。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学校他的课程本来很重,校长又让他在学校食堂帮忙管理,妻子听说后极力反对,怕他的身体吃不消,他却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同事们也非常信任的向校长推荐他管理食堂工作。说他为人实在、诚实可靠,老师们都相信他能胜任这份工作。从此他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要起床打食堂库房的门,准备为学生做早餐;等新鲜的早餐出炉后他又要组织教师有序的抬到教室分发给学生;他事后又要认真整理食堂当天的各种记录和档案材料;早餐过后他又要处理自己班上的事情,既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又要搞好食堂工作他无怨无悔。一干就是一学期,这学期里,学校食堂营养餐品种多、味道鲜,没有出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的对他的工作赞不绝口。
谁不爱学生,谁就教育不好孩子。在学校里,他一位与学生一起生活交往最多的班主任,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的他,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给予了他们更广泛的爱。
他班上有一个叫李徐龙的孩子,这个学生比较“特殊”:语言表达方面与一般孩子存在很大差距,每次说话总有些口吃,更要紧的是上任何课他总是心不在焉。他与学生父母电话联系,没有效果,因为父母并未把他儿子的这个现象放在心上,对别人的讲话毫不在意。与父母很少交流,口吃的毛病才越来越严重。打这之后,他上每节课都给李徐龙同学表达的机会,总是先易后难,让他明白他很重要。而每次他说话或回答问题时我总是请全班同学理解他的难处,耐心地听他说完,当他紧张时我微笑着鼓励他慢慢说。严老师这样做只是尽自己应该做的,没想到有一天他来到我办公室悄悄地塞给我几个煮熟的鸡蛋,并轻轻地对我说:“老„„老师谢谢您!”
每个班上都有后进生,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往往集许多缺点于一身,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不仅容易犯错,而且改过来之后极容易再犯。针对这样的情况,严老师总是用他的宽容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知道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缺点找出来,然后逐步改正。他们班里有个叫王俊超的学生,常因懒惰而忘了做作业。找他谈话他会答应老师今天一定完成,但到第二天检查却拿不出作业来。老师无论来“软”来“硬”,他都无动于衷。怎么办?不断的失败使严老师不得不重新考虑转化他的方法。之后,当严老师发现他完成了某一项作业时,就及时表扬他,并奖励他一张印有“你最棒”小贴纸,几天下来,他也能和另外的同学一样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现在,他基本能完成其中的一两个作业了。
在他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时刻对学生报以诚信。只要是说过的话一定会向学生兑现。叶新丽同学的转变就是他众多诚信教育案例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叶新丽,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因在老家离家出走,爸爸当时又自暴自弃。当时她才十岁,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亲眼看到自己的爸爸狼狈的样子,对她的内心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能够站稳,并一路走好呢?时间证明了严老师的担心是有必要的。叶新丽由原来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变成了偷拿同学钱的孩子,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严老师决定用诚信来打动她。答应叶新丽作业写好就为她贴一颗红星,他奖给了叶新丽;要求叶新丽同学在室外不打闹就为她讲一个故事,严老师送给了她;教育她说话算数,就和她一起做游戏,他满足了叶新丽同学。在用自己亲身做法感染叶新丽的同时,告诉她也要像老师一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一学期下来,老师们都看到了她的转变,但严老师觉得还不够。严老师还在寻找合适的机会,想从内心改变她,于是在叶新丽生日那天,严老师给她买一个小生日蛋糕,中午放学后,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给叶新丽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在蜡烛点燃的那一刻,生日歌响起的瞬间,严老师看到了,叶新丽的眼睛湿润了。许个愿吧,叶新丽哽咽着说,“我明年还想过生日。”对于一个缺少母爱,家庭残缺的孩子,严老师知道这是她发自内心深处的想法。此时严老师己经感受到诚信给叶新丽带来的快乐,友情给叶新丽带来的决心。严老师悄悄地对叶新丽同学说:“如果你能从心里彻底的改掉拿钱的毛病,老师就请你到家中做客,为你过一个更加难以忘怀的生日。”叶新丽不做声,只是一个劲的点头。在诚信的呵护下,叶新丽同学也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健康的成长。
三、潜移默化感染他人
严老师家中兄妹多,一共兄妹七个。就靠父母种田来养家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好不容易七个孩子都长大了,又要面对他们读书的困难。这时老人只好和七个孩子定下一个协议:从现在开始你们每个人的所有费用老人负责去借点,日后你们长大了再去还。就这样他师范毕业就欠了五六千元钱的账,大部分是借兄妹的钱。刚刚还了不到一半,又要愁结婚的钱和住房问题,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跟兄妹借点,一借就是两万多元。本来工资很低的他,就这样走上了漫漫的还债之路。兄妹看他工资又低,身体又虚弱,还要拉扯大一个女儿,说不要他还钱,诚实守信的他没有同意兄妹的意见,他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再困难也不能违背这个道理。不管换债时间要多长我无怨无悔。”就这样,倔强的他一直到20xx年终于把所有的债务还清了。20xx年的还债之路,对严老师来说,虽然艰辛,但也让他体验到了许多美好。他以恪守诚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也将诚信之美、师德之美,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同事、学生和周边熟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他的六个兄妹又都各奔东西去经商了,父母亲年老体弱,身患糖尿病和高血压,不可能随兄妹到处奔波。谁知雪上加霜,八年前,母亲中风瘫痪在床,兄妹都在外经商,不可能回家常年累月照顾老人。他毅然决定离开何砦小学,回到家乡藕塘小学,一边教书,一边照顾老人。别人说他教书不行,所以“告老还乡”,他不在乎,一如既往的为老人尽孝尽力,因为他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母亲中风时住院治疗将近一个月,他白天上班,下班后学会照料老人。当时还有很多不方便,例如:节假日都要回家料理家务,帮年迈的中风母亲做个人卫生、在她老人家身边护理,照看等等。平常也经常与她老人家聊天,只要老人家有事情,他总是第一时间放下身边所有的事情,使她的晚年生活,始终保持在一个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的环境中渡过。因为他深刻地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他总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发生的一件事:那年正月初十学校刚刚开学,一个学生家长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和我拜年,说是想了解他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完情况后,那位家长偷偷地往严老师的枕头下塞了八百元钱和一张纸条。言外之意就是要老师对他的孩子倍加重视,严老师发现后马上到这个学生的家中去,和这位家长促膝而谈。把学校和老师教书育人的原则,以及相关的教育政策都和家长交流了一番。家长也从中受到了教育,表示坚决支持老师的做法。严老师临走时顺便把礼品和现金一一退还了家长,并且表示不会对他的孩子另眼相看。家长的脸上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还有一次,他的大嫂看到别的家长领取贫困生补助自己眼红,也想让严老师给在校读书的大侄子办个贫困生补助,严老师了解国家的政策,坚决没有给自己的侄子走后门,为这事还把大嫂得罪了,他大嫂说道:“你没有良心,当初你有困难我们借那么多钱你,现在让你帮个小忙就不行,要的又不是你的钱,真是个二百五。”严老师苦口婆心向大嫂解释了半天,才扑灭了她心中的怒火。
诚信,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的基本品质,是人的内在修养,是一种令人敬仰的道德素质。待人以诚信,能感染身边更多的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诚信的人,就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美德的养成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培养延伸,让诚信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生活,形成一种具有辐射力的环境,让学生浸润在其中,通过真实的感受、领悟和提升,自觉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信就像一棵树,需要在生活的土壤中生长,灿烂的阳光、清新的雨露和充足的养分,一样都不能少。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不仅是严书明老师的口头禅,更是他身先士卒的行动指南,他用朴实的胸怀坦荡的在师生中交流,他用诚信点亮着美好的人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