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追寻泾河魂02--生态绿川彭阳县

2024-08-13 来源:爱go旅游网


泾源县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六盘山孕育出的自然美景,而同在六盘山下的彭阳县则是因了他们全县人民以“三苦作风”和“彭阳精神”,在泾河源头用汗水浇出了一片绿洲而让我们产生了由衷的钦佩和敬意!


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隶属固原市,东、南、北分别与甘肃省镇原县、平凉市、环县接壤,西依六盘山。


彭阳境内的红河、茹河、蒲河都是泾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地处泾河源头的彭阳县,在生态建设、流域治理方面成效显著,为保护泾河源头水质水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离开泾源县的当天下午,在距彭阳县城17公里处被称为彭阳县“西大门”的古城路口,我们与彭阳政协会合后便直奔彭阳的参观点。从宣传手册上了解到,彭阳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自秦至明,彭阳曾先后置郡、州、县,境内有秦长城、汉唐城郭等故址,红军西、长两次过境,是宁夏革命老区县之一。今天的彭阳县是1983年由当时的固原县也就是今天的原州区分设置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总人口25.9万,其中农业人口23.4万,占总人口的91%,回族人口7.7万,占总人口的29.8%。


我们从会合点直接来到了位于县城西北23公里处古城镇任河村的任山河烈士陵园,这里是为纪念1949年7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9兵团六十四军在任山河解放战争中牺牲的364名解放军指战员而修建,其特殊意义是任山河战役打响了解放宁夏的第一仗。


烈士陵园建在占地4万平方米的中央高台上,19.49米的纪念碑高高耸立,背依罗家山,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高大雄伟。通往纪念碑的石阶分两层,第一层石阶19级,第二层64级,取意19兵团64军,石阶两边自下而上分层式一排排整齐的墓碑,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战士的姓名,而其中一些战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这儿树木丛生,天高云淡,安静极了,能听见风声和偶尔的几声鸟鸣。那一排排整齐的墓碑仿佛一个个英勇的战士迎风而立,以另一种生的方式接受人民的检阅。行走其间,让人不由心生肃穆敬仰之情。

在1200平方米的纪念馆中央,是任山河战役作战沙盘,看着那些破旧的作战武器、补丁摞补丁的军装、磨损的草鞋,听着讲解员对任山河战役的描述,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早先在六盘山长纪念馆的感慨再度被触发。生活在今天的和平岁月,实在是我们的幸运。在彭阳采风的第一站就是烈士陵园,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彭阳人民对革命先烈深深的崇敬之情和对历史的铭记与尊重!


同在古城镇的还有一个去处——广场。乍一看到皇甫谧几个字,心里不由几分疑惑。我的老家在陕西长武,从小就知道与长武相邻的甘肃省灵台县是皇甫谧的家乡,那里有皇甫谧陵墓以及许多相关的传说故事。带着疑惑打开了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简介,里面介绍说,文化广场所在的古城镇古城村就是传说中的朝(Zhu)那(Nuo)古城。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灭了盘踞在此的义渠戎国,于今天的彭阳古城设朝那县,隶属北地郡。县治长达1000多年,明代以后渐渐废弃。但是,这里孕育的皇甫家族数代英才却在当地星火相随,创造辉煌。尤其是皇甫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针灸医学家,他的针灸医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最大,《针灸甲乙经》奠定了其“世界针灸鼻祖”地位,是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彭阳古城皇甫谧文化广场是彭阳县政府为追念先贤,彰显彭阳历史文化魅力而新建的一处占地1600平方米的仿汉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其中的每一个设计都深含寓意,比如通高15.09米,寓意皇甫谧巨著力作《皇帝三部针经》通灵久远;石阶状如八棱台,暗合阴阳八卦、中医针灸学理。广场的每一处,设计者都煞费苦心,于细微处彰显彭阳的历史文化渊源。


据史书记载,皇甫谧是东汉安定朝那人,“安定”指的是“安定郡”,“朝那”也就是“朝那县”,关于“朝那”究竟是今天的什么地方,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争议的焦点。1979年彭阳古城镇古城村出土了刻有铭文的“朝那鼎”,再结合史书关于朝那的记载,确定了传说中的朝那县就在彭阳古城镇,加之古城镇西20公里的挂马沟村,有一个叫皇堡的地方,历代流传着皇甫家族的传说故事,由此也就佐证了皇甫谧故里为彭阳这一事实。


这里的疑点解开了,同时对灵台为何也称为皇甫谧故里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和疑惑,但也只能到灵台才能解开这个疑惑了。


一到彭阳,我们就感受到了绿色给这片土地带来的盎然生机,一路行走,满眼皆是绿色,这也正是彭阳的又一大特点。


从古城镇出来,我们来到了白阳镇大沟湾流域治理区,这是今天的彭阳人为之骄傲的一项工程。白阳镇大沟湾流域以及第二天看到的城阳乡长城塬设施林果基地、白阳镇阳洼流域、白阳镇麦子塬林果基地和县城栖凤山公园都是“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的最好体现,正是“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作风”造就了彭阳的绿色。


见多也听多了太多的务虚口号,开始听到“彭阳精神”和“三苦作风”不是很接受,可是看到那一个个沟、梁、卯、坡上,梯田修整得井然有序,生态林、经济林布局合理而且成效显现,我们才体会到那简单的几句话背后沉甸甸的分量。再来看一组数据:彭阳县共治理小流域96条1712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1983年建县初的11.1%提高到73%;修建高标准基本农田54万亩,森林面积达到195.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5.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提高到如今的24%。先后被评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和“全国绿化模范县”。


我们来到县城栖凤山,山上植被非常茂密,处处青翠碧绿,油松、侧柏成林,绿荫蔽日。特别是有一种叫“火炬”的树,绿叶中托着颜色和形状都酷似火炬的芯子,芯子硕大鲜红,摇曳在微风中,我们赞叹真是太美了!


马副主席笑着说,二十多年前的栖凤山可不是这样的,有人用一句笑话来形容当时的山:人站在山底,山上过一只蚂蚱都能看得见!男女青年谈恋爱连个约会的地方都没有。我们笑他太夸张,马主席马上一脸严肃地说,是真真实实的!二十多年前的彭阳,不只栖凤山是这样,几乎所有的山梁、沟卯都是光秃的。1983年建县以来,彭阳就把生态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做,1984年以来,历届县领导班子坚持“生态立县”的方针不动摇,全县干部群众每年都定期上山植树,而且坚决不走过场,真正做到了植一株活一株,多年的坚持才有了彭阳今天的青山绿水。



作为泾河上游县区,彭阳的生态建设和流域治理对整个泾河流域贡献很大,茂盛的植被有效地控制了泾河的泥沙量。与泾源县的自然森林相比,彭阳完全是人工建林造林,这也更彰显了彭阳人民顽强坚韧的精神风貌。


夕阳西下,一天的行程就要结束了,车子向县城驶去,同车彭阳的朋友哼唱起了“花儿”,他告诉我,只要有回民的地方就一定有“花儿”。他用四句话把花儿概括了:“花儿唱的是心里的话,不唱由不得自家,刀刀拿来头割下,死不下还是这个唱法。”


花儿的歌词朴实无华,欢乐时唱,痛苦时唱,各自的意义不同。在这一点上,回族花儿、陇东民歌、陕北民歌都是相通的。


一路绿色相伴,歌声相随,我们来到了彭阳县城。


彭阳县城依山傍水,茹河穿境而过,县城虽小,但各条街道都是绿树成荫,显得整洁安静,全然没有都市的喧嚣与纷乱。依托茹河建设的茹河生态园内,又兴建了文化园,园内的复制放大的“朝那鼎”、二十四孝石刻浮雕、仿古凉亭、回廊以及孔子像、三字经石刻等文化设施,更增添了县城的文化内涵。



彭阳的回民人口只有全县总人口的29.8%,远没有泾源的比例高,在泾源期间因时间紧迫而且正值回族的斋月,我们未能过多了解的回族穆斯林文化在彭阳如愿以偿。听说马主席曾去过麦加圣地朝圣,是位虔诚的伊斯兰文化专家,我便向他请教宗教习俗方面的问题。

回族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为“斋月”,这一个月里,人们在太阳出来前吃饭喝水,直到太阳落山前必须水米不沾,等太阳西下天黑后才能进食,伊斯兰称为“封斋”。开斋节是穆斯林群众斋戒一个月后庆祝斋功完成的日子。这一天,男女老幼都沐浴盛装,上寺礼拜,走亲戚拜邻居,相互“开斋”。回族的相互“开斋”,类似于汉族过年时的相互拜年。从开斋节开始,饮食时间恢复正常,不再受日出日落的限制。封斋的实质是为了锻炼人的意志,显示人人平等的意义。


“古尔邦”也称“宰牲节”,“古尔邦”的阿拉伯语意思是“献牲”,隆重程度仅次于“开斋节”。“古尔邦”在开斋后第七十天,节日期间,条件较好的穆斯林都要宰牲,宰杀的牲畜除自己食用,还要施舍他人,皮张捐送清真寺。回族禁食不反刍动物和性情凶残的兽类的肉以及自然死伤动物的肉、一切动物的血都在禁食之列。穆斯林肉食以牛羊为主,这些不在禁食之列的动物,也必须请阿訇诵经代宰后才能食用。回民的饮食禁忌习俗很多,就连他们的厨房都轻易不允许汉民入内,汉民如果用回民的厨具做饭。事后,回民要么扔掉那些厨具,要么必须用火烧后才能自己用。


第三大节日“圣纪节”是回族穆斯林纪念穆罕默德圣人诞生和逝世的节日,是个忧伤悼念的日子,因此称为“圣忌”,也称“圣纪”。因为这几天“斋月”还未结束,所以马主席他们不能和我们一起用餐,我听了也才明白在泾源农家乐那位老者不与我们共进午餐的原因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驱车赶往县城东北方向的城阳镇长城塬。在我的印象里,长城、边疆都是很遥远的。可能是因为今天的泾河流域所辖的陕甘宁地区处于祖国版图中心位置的缘故吧,


彭阳文广旅游局的万亚平局长如数家珍地给我们谈起了战国秦长城。战国时期后起的秦国因变法而居群雄之首,秦昭襄王时消灭了居于今天陕西和宁夏南部的义渠戎国,从而将宁夏南部、陕西和甘肃的部分地区纳入了秦国的版图。为防止北匈奴的骚扰,修筑了西起甘肃临洮、东北至内蒙古包头西北部的长城,战国秦长城距今已经2200年了。战国秦长城由甘肃静宁县进入宁夏西吉县,途经原州区,于河川乡黄河村黄家庄进入彭阳,分布在今天的2乡2镇10村20多个村民小组,全长约一百多公里。


登上长城塬,放眼望去,晨曦映照下,一条如巨龙般的斑驳残垣,逶迤东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进程中多少次的边疆响箭,金戈铁马,都在长城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古人修筑长城是农业民族为了抵挡游牧民族的侵扰而为。现在看来,长城除了具备军事作用以外,更有意义的是它还是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之间的界碑和分水岭,也是自然地理的分界线。

今天提到长城,大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北京的八达岭长城,青砖石条,雄壮巍峨,但那其实是明代沿秦长城走向重新修筑的。真正的秦长城就在眼前,我可以零距离地触摸它。秦长城无论是建在山上还是山下,或是沟边、河岸,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黄土分层夯筑而成,而且筑墙所需的黄土都取自城墙外侧,这样就形成了外低内高、外陡内缓的特点,自然也就达到了易守难攻的目的。长城上还建有无数个城墩、烽燧和障塞以及报警用的烽火台。历经千年风雨,自然的削蚀和人为的破坏,现在能看到的烽火台呈圆锥形或鱼脊形堆积,或大或小的残存体仍以千年前2~5里的距离分布着。我们从其中一段长城走过,沿城墙附近的地面上还偶尔可见饰有粗细绳纹的瓦片和陶片。


长城塬上至今香火旺盛的白马庙,是后人纪念公子扶苏抚边恤民的功德而建的。长城脚下的孟家塬、姜家洼、万家寨等地名,不由使人想到寻夫范喜良到长城的孟姜女,也许传说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悲情故事就发生在这段长城的边缘吧。


看到这些,我才相信自己真的来到了大秦的边塞了,这里在秦时属于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汇地,逶迤蜿蜒的长城见证了中国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交汇融合的过程,也见证了从这里穿境而过的丝绸之路的繁华与兴盛。


我以为战国秦长城已是这里留存的历史最久远的遗迹了,但我又错了。在彭阳境内,经考古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址、遗迹就有90多处,最早是距今3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居多。而且这些遗存大多发现于川、塬、坡地和河谷这些依山傍水、背风向阳的地方。由此证明这里是古人类生息繁衍的重要区域,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在秦于此设朝那县之前,这片土地上还存在过羌戎、犬戎、义渠等部落。


长城塬下,有一去处是农民乔生魁的旧宅,因当年毛泽东主席长征途中夜宿于此而闻名。1935年10月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率领红军从小岔沟驻地出发分左右两路向白杨城(今天的彭阳县城)进发,在古城川击溃国民党宁夏马鸿宾35师两个营后,到达白杨城。在准备吃饭时突遭敌机轰炸,追兵逼进,红军只好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进,毛泽东随右路军于傍晚到达长城塬乔家渠一带,当时这里人烟稀少,部队大部分露宿野外,毛泽东夜宿乔生魁家,睡在窑洞里的一块案板上。次日又率红军向陕北挺进。


现在这里已被修缮并立碑纪念。


毛泽东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2月挥笔写下了他翻越六盘山后吟诵成诗的《长征谣》,后来又经修改,那就是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而其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句就是在彭阳看到长城塬的秦长城而发出的感慨。如果不到彭阳,我可能会和大多数人一样对此不甚了了。


下午饭后,马副主席略显兴奋地说,明天就是开斋节了,我们一起去清真寺开斋!我有些诧异,之前说斋月是九月,现在才是九月中旬,怎么提前开斋了,听他解释才明白,原来穆斯林节日都是按照伊斯兰的教历来计算的。

这样的好机会我当然不会错过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在政协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县城的大清寺。这个清真寺虽然不大,但是整洁肃穆,其建筑与传统的大木起脊的建筑风格相似。在寺内的桌子上,摆放着葡萄、苹果等各色水果,还有回族的特色小吃馓子、糖茶等清真食品。


在等待教民的间隙,我与这里的马阿訇简单交谈。“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阿拉伯语“买斯志德”的音译,意思是“叩拜之处”。伊斯兰教的五大天命是:念作证词、礼拜、斋戒、天课、朝觐。人道五典是:子女孝敬之道、夫妇敬爱之道、尊长爱幼之道、兄弟宽忍之道、朋友忠信之道。其教义的主旨就是劝人向善,祈祷平安幸福。

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建国后,当天我们又去了古城清真寺。古城清真寺是修复重建的,这里的大殿是仿照阿拉伯式样建筑的,大殿上方一个巨大的绿色穹顶,顶上有宝瓶和不锈钢球体作为装饰,大穹顶上一弯上弦新月挺向天空。


阿訇和信教徒身穿节日盛装,年长的头戴无檐白帽,身穿白色对襟长衫,年轻的则戴着四角白帽,身穿白色衬衣和黑色坎肩,还有穿中山装的。在门口见面后,大家相互握手并说“色俩目”,每个人都说“色俩目”,说得我们不知如何是好,看我们满脸疑惑,他们解释说,“色俩目”是伊斯兰教礼仪用语,意思是和平、平安、安宁,互道“色俩目”是祝福语,类似于汉语的“祝你平安”。于是我们也学以致用,和他们互道“色俩目”。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