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找出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语言特点,在写作中也能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并能在日后的写作中熟练运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把文章的语言特点,写作特点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能在今后的写作中自觉运用。
四、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手指的名称,来历,故事传说等资料。
2、手影戏片段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同学们,认识手指吗?伸出你的手,告诉老师这五根手指分别叫什么?知道它的来历吗?
(手指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却很少,这样的提问目的就是激发大家的兴
趣)
2、同学们,你了解手指吗?它们的作用,特点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并不是要考查学生倒底会不会,而是引起大家的思考和注意,引起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3、同学们,对于身边熟悉的事物如果能认真地去观察和思考,就会有意外的发现。丰子恺就是这样一位作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二)明确自学目标,自读报自悟
出示阅读要求(因为是阅读课文,所以以学生自学为主)
1、反复阅读,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看看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可在书上空白处写一写点评;还有哪些内容你读不懂或有疑问,做上标记。
学生自学,老师要巡视,初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交流自学收获(假设学生可能的收获,要善于引导学生抓重点,不可离题千里)
1、每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谁更重要呢?初步认识)
2、作者的语言特点(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指导学生认真体会这样一来写的好处,展开联想——读着这些话你想到了什么?重点体会)
3、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归纳整理,突出重点
1、作者对于五根手指的态度是怎样的?(课文最后一句话,比第一次感受更深)
2、放手影戏片段谈体会。(精彩。五根手指协调一致,才这样精彩。再一次加深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三)拓展运用
1、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能够使描写更生动,更耐人寻味,更能吸引读者,请同学们再读大拇指一段,认真体会。
2、你能描写一下春天的景色吗?注意,请运用拟人的写法。
[教学反思]
最近在网友的博客中常看到这样的感受和评价,“教的好不如学的好”。别看只有这么几个字,却包涵着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对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的独特见解。仔细琢磨一下,味道还挺足。
一堂好课应是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效果,而不是教师教的多么精彩,因为课堂不是演讲会,教师不是演讲家,学生不是听众。此一味。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责任不是自顾自地完成备课任务,而是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自觉地学习。备课,情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课堂中教师要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而不仅是知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在课内而是在课外。是靠课外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提高的,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知识的传授是有一定规律性的,教师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最终实现自主学习。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此四味。总之,一堂好课就应该处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是不是有利于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处处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