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标准差讲座

2024-07-16 来源:爱go旅游网

朱蘭談六標準差                                          林公孚

 

朱蘭(Joseph M. Juran)生於1904年,今年已近99歲高齡,他一生致力品質志業,著作甚豐,出版書籍包括:朱蘭品質手、品質規劃與分析、創造品質、管理突破…等十種,其中「朱蘭品質手」已發行到第5版,早已成品質專家學者們的必備的案頭書。

他曾於50年代中期赴日傳授品質管理,對日本品質革命有迪之功,80年代他促成了美國「馬康巴立治國家品質」的設置,對美國品質復興運動亦有不可磨滅的貢獻,1986年他創設「朱蘭研究院」與「朱蘭基金會」(即現在明尼蘇達大學的朱蘭中心),如此可使他的品質志業,永續流傳。由於成就傑出,是國際公認的二十世紀以來最偉大的品質思想家之一。

朱蘭已於1993年從公生活中退休,但他仍偶爾演講、寫作,以及忙於撰寫回憶。去年六月間,品質文摘的主編史考特派頓(Scott M. Paton)在紐約朱蘭的家中訪問了他。依據派頓的描述:「儘管當時他已98高齡,但身體仍舊硬朗,心智依然敏。雖然有時回答地很小心,但他從未詞不達意。如同我以往與他接觸的幾次訪談中一般,他總是客氣、體貼又幽默。」這點筆者頗有同感,猶記得1987年參加東京國際品管會議中見到他,當時他已83歲,感覺他身裁瘦削略顯佝僂,額頭寬,下巴窄,鼻梁挺直,眼光和有神,我趨前向他表達問候之意,並稱讚他「真了不起」(You’re great!)以表達敬意,他含笑回應「我每天都在縮小」。(I’m shrinking day by day),一代大師能如此自我調侃,益顯現他平易近人的高貴情操。

 

朱蘭對六標準差的看法
 
派頓訪談的範圍甚廣,其中引人注目是有關六標準差方面的問題,這個題目,在勞勃?史雷特著 「複製奇異」中有具體的描述。其中文版於20009月在台灣發行後,帶動了國探索六標準差的風潮,許多專家學者們紛紛表達了他們對六標準差的了解與看法,當然你也會想知道大師對它的見解,且看他怎

  1. 派頓問朱蘭對六標準差的看法

朱蘭:「就我所見,這是品質改進的基本法,並無新意。它包括了我們所謂的輔導員。他們採用了更炫的名詞,像具有不同色的帶(註1)。我認這概念值得單獨提出,創造一些非常有用的專家。再一次,那並非新主意。美國品質學會早就建立了證書制,如可靠度工程師。現在經美國品質學會頒發的證書,已超過10萬人。多數人甚至不了解六個標準差所指何。它係指一個目標。一個疵病非常少,少到以百萬單位的目標。我們習慣以疵病百分數來思考。例如,百分之一的疵病係指每一百萬單位中有一萬個缺點;對三或四個而言,距離是差得很多(註2)。基本上,此概念相當好,但新意。它最初由熱切追求卓越品質的摩托羅拉前總裁Bob Galvin開始,若干年前,他給了他組織改進品質與以階乘(orders of magnitude.準的降低疵病水準的工作,現在,從幾個疵病百分數降到每百萬分之三,這是第四階乘。六標準差之名來自我們所謂的製程能力量測(註3),量測製程中固有的一致性。在達成六個標準差改進的標記下,常用的固有工具之一是,製程能力的概念。此時,就我所知,這製程能力可回溯到1926年,當時我是西方電氣的一個年輕工程師。我遇到個問題,而我因發現每一製程都可依其固有的一致性予以量化,進而解了問題。這可以和允收界限相比,看製程是否可承擔工作。此外,你同時可以看到製程是否有能力,但方向被誤導。如果不是再創者,我是這個觀念的發明者。」
2
 派頓再問:有許多行銷到處大肆宣傳六個標準差,就如ISO9000一樣。您對此有感覺如何?」
朱蘭:「我贊成用各種方法來改進品質。目前,我認真正將六標準差發揚光大的是通用電器公司(GE)。他們烈要求從事品質改進,我認Jack Welch是受到Bob Galvin在摩托羅拉所做所的影響,他採取同樣方式。然後,他將節省數十億美元與巨大的喜與成果公諸於世。這就吸引了許多新聞媒體的青睞,要想忽視它都很難。我不喜歡這種大肆宣傳的做法,而且我也不認這種大肆宣傳的做法會長久存在。某些像改進過程成功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標誌,這些標誌來來去去,但基本概念不會變動。總會有些找到新標籤的市場商人,找到蔚風尚的方法,在新標籤下作我們過去所做的事情,一旦退燒他就走人。」

 

 朱蘭行事低調,不喜歡誇大宣傳的做法,因為他看多了管理市場上許多忽起忽落的所謂的新手法,各有其一定的壽命週期,逾此期限,就會自然消失無痕。多年前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盛行時,就有人指出那不過是三十多年前GE公司發動組織改造(Reconstruction)與朱蘭所提出「突破順序」(Breakthrough sequences)的翻版,若我們再看朱蘭對突破一詞所下「動態的、積極的行動以獲得更新更高的績效水準」的定義,那與追求6σ品質水準的觀念有何不同?明乎此,你就會同意朱蘭為什麼會說「就我所見,這是品質改進的基本說法,並無新意」的道理。

 

(註1GE設「戰士階級」(Warrior Class)以「帶」來區分他們的本領等級,包括:黑帶大師(Master Black Belts)、黑帶(Black Belts )(Green Belts) 等組成份子,經訓練合格後,頒給資格證書。

(註2)六標準差(Six Sigma6σ6 Sigma 六西格瑪)依統計上的意義代表一個不良數非常少的目標,少到以百萬單位(Part Per Million, ppm,)的目標,意即「生過程中(process)每百萬次的操作(DPMO)中,只允許出現3.4個不良(3.4ppm)的機會」。

(註3)製程能力用指數C表示,C=1時,製程在穩定狀態下3σ品質水準的合格率為2.7x10C=2時,製程在穩定狀態下6σ品質水準的合格率為2x10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