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逃逸致人死亡的如何定性与处罚?

2024-07-05 来源:爱go旅游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定性与处罚如下:

1、因逃逸致人死亡定性为行为人造成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弃车或驾车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行为;

2、因逃逸致人死亡处罚为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如何认定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1、行为人肇事后急于逃避责任而逃逸,其既未查看被害人情况,也未作任何处置即逃离,行为人应当承担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责任。

2、行为人发现被害人受伤较为严重,为了逃避责任,故意将被害人放置在光线昏暗或者隐蔽地点,之后由于其他车辆发生交通肇事等造成被害人死亡,行为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3、行为人将被害人移到路边比较安全的地方,希望其他人看到并给予救助,但被害人其后因其他车辆交通肇事等原因造成事故并死亡,行为人应否承担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责任,要看被害人伤情严重程度。

4、行为人以为被害人死亡而故意将其放置在容易被其他车辆碾压的位置或者用杂物进行掩盖致使被害人因再次发生交通事故等原因死亡。由于逃逸行为仍是被害人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仍然可将此种情况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

二、酒驾肇事后逃逸该如何处罚

酒后驾驶出事故,又有逃逸情节,如果不够成犯罪,对肇事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有逃逸情节,根据刑法规定,对肇事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十五条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