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同学在私底下来问我,说在他们注射的过程当中发现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怎么办,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下面的情况:
她给别人下睑的皱纹除皱。打过下睑除皱针以后,发现这个人下睑睫毛就往下掉,下睑里面红色的肉翻出来了。
当我听到这个问题,第一,我感到比较痛心疾首,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是典型的下睑外翻,我就想为什么连简单的下睑外翻这个词你都不会,如果说对深部的骨骼肌肉解剖不熟悉有情可原,可是对体表的解剖还不熟悉,这就不能被原谅了。
不过,能把失败的案例拿出来分享,说明学习态度还是不错的。
为什么会出现下睑外翻?
其实就是下睑眼轮匝肌注射过度。
进行眼轮匝肌注射肉毒素讲解的时候,讲到过瞳孔下缘的点,一定是在瞳孔下缘瞳孔的那条线,那条线在下量0.5公分的位置,打0.6个单位的是最多的。
一旦打多了,过分抑制眼轮匝肌就会出现下睑外翻,解剖是我们基础中的基础。基础你打不好,肯定会出问题。
如果在这个位置打了0.6个单位,出现下睑外翻的几率也是会有的,但是不会那么明显。
所以这种情况下,首先怀疑是肉毒素打多了,结合我们对于面部解剖的学习来讲,眼轮匝肌有什么作用,下睑是维持下睑位置的。
它被抑制以后,由于重力作用,就会出现外翻。所以在注射之前,首先看这个人多大年纪,有没有很明显的眼袋,一旦发现有下睑的外翻,千万不要去动下睑眼轮匝肌去除皱。
1、口周围肌
比如小腿后边,很明显的就是两大块儿肌肉。大家做肉毒素注射的应该都知道,那叫腓肠肌,可是口周围肌的结构不是这样的。
口周围肌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并非是按单独平面、按层次构成,而是呈三维立体结构,各肌肉相互交错。
尤其由八块肌肉构成的口角轴结构,如果没有三维立体的构建能力,是很难理解其组成的。
当然,口角轴的解剖结构是在熟悉的层次上来学习的。
口周围肌分为:上群、下群、口轮匝肌及口轮匝肌周围肌肉。
口周围肌涉及的肉毒素注射的有三类:
①颏肌的注射
颏肌的注射解决的是什么?
颏肌主要解决的就是下巴一使劲儿会出现一种像砂子粒那种皱纹,这个解决就是颏肌的注射。
如果颏肌的解剖位置,没有掌握好或者有安全区外注射的话,颏肌两侧是降口角肌和降下唇肌,如果打到这两个上面会把嘴打歪。
②口周皱纹位置
③口角上扬
口角上扬的注射,很多人都炒得很高精尖,其实如果掌握好降口角肌的肌肉走形,他们没有什么难的,无非是把肉毒素打到降口角肌的肌肤里,不要打到降下唇肌,你找这个解剖位置就可以。
口周围肌上群
浅层:笑肌、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
深层:提口角肌(相应的当然也有降口角肌)。
当深入的了解面部的解剖结构以后,会发现很多手术是看到了你就会明白的,包括做皮瓣用的是哪个动静脉做皮瓣,包括打肉毒素的位置,打麻醉,主治打的位置,做埋线层次,都可以看懂。浅层比较浅,深层的比较深,一般的我在看书的时候,发现深层基本贴着骨面就属于深层。
2、笑肌
笑肌跟smas层是有直接关系的,跟腮腺咬肌筋膜有关系。
它的形态是呈带状或者三角形,一般发育不良,形态菲薄,呈带状或三角形。
笑肌起自腮腺咬肌筋膜(涉及腮腺及咬肌的解剖位置和相对关系),在颈阔肌面部纤维的上缘(涉及SMAS解剖层次)行向前下,汇聚于口角及周围,止于口角皮肤和粘膜。
功能是收缩时拉口角向外侧。
3、颧大肌
颧小肌,提上唇肌是并排走型的,颧大肌起自颧颞缝前方的颧骨骨面。
肌纤维方向:斜向前内下方。
止点:口角轴,与提口角肌、口轮匝肌融合。刚才提到的三维立体的结构就是口角肌,它的作用很简单,就是提口角向外上方走形,记住这个是颧大肌。
4、颧小肌
形状呈束带状,起点是颧颌缝后方,颧骨外侧面,走形是向下内斜行。
止点于上唇肌性部,肌纤维到达鼻唇沟外侧皮肤的真皮,其中有眼轮匝肌外缘肌束加入颧小肌浅层。
相互关系是外上方以一窄的三角形间隙与提上唇肌相隔,下方与提上唇肌相融合。作用是提上唇、协助鼻唇沟上提加深。在鼻中隔外侧的肌肉收缩就使鼻唇沟就加深了。
相互关系是外上方以一窄的三角形间隙与提上唇肌相隔,下方与提上唇肌相融合。
5、提上唇肌
6、提上唇鼻翼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