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高利贷是指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的情况。只有约定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才受法律保护。如果借款人被放高利贷,尽管承受了较高的利息,但只要未超过年利率24%,放贷人仍可以通过法院起诉,并要求借款人支付相应利息。
法律分析
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高利贷。按照法律上明确的规定,借贷双方可以自主约定利息,但是,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时,将会得到法律上的支持。因此,我国明确受法律保护的借款利息范围原则上是未超过年利率24%的利率。
超过的部分,可认为是高利贷,不会得到支持的。根据以上的规定,借款人被放高利贷,承受了较大标准的利息,但只要在未超过年利率24%部分,放贷人还是可以按照以上步骤去法院起诉的,并且经法院开庭审理后,借款人需要支付相应利息。
拓展延伸
法院对高利贷纠纷案件的受理标准和程序是什么?
法院对高利贷纠纷案件的受理标准和程序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和处理。一般来说,法院会根据借款合同的合法性、利率是否超过法定上限、借款人是否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等因素来决定是否受理该类案件。在受理程序方面,当借款人提起诉讼时,法院会进行立案登记,并通知被告出庭进行答辩。随后,法院将组织相关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并进行庭审,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辩论和申辩。最终,法院将依法作出裁决或判决。需要注意的是,法院的受理标准和程序可能因不同地区和具体案情而有所差异,具体的情况还需根据当地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确定。
结语
高利贷是指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的情况。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超过年利率24%的利息是受法律保护的。对于借款人而言,如果遭遇高利贷,只要超过部分的利息未超过法定上限,仍可通过法律途径起诉放贷人,并在法院审理后要求支付相应利息。法院对高利贷纠纷案件的受理标准和程序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和处理,具体情况需根据当地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