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西南部为青海省海北州。在西汉时期,海北州为西羌故地。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设置西海郡。两汉时,有名的胡羌道和羌中道已经形成,成为丝绸之路的辅道。胡羌道穿越今门源县和今祁连县,东晋法显和尚西行求经,即经此道。隋炀帝西征吐谷浑时,由湟水谷地西行,沿长宁谷西北行,越达坂山,经门源、祁连,穿大斗拔谷(今扁都沟),到达张掖。羌中道穿越今海晏、刚察县,南朝僧人昙无竭,北魏僧人宋云等,都由此道入西域转往天竺。南北朝和隋朝时,今海北州为鲜卑族、吐谷浑所据。唐代,属吐蕃王朝管辖。宋朝时,为角厮啰地方政权辖区。元代,归宣政院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管辖。明末,为蒙古族麦力干的游牧地。清雍正二年(1720xx年)以前,为厄鲁特蒙古各部的游牧地。雍正三年,门源设立大通卫,属西宁府辖治。乾隆九年(1744年),移大通卫于大通县城关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卫为县,门源为大通县属地。民国6年(),海晏属湟源县和都兰理事辖治。民国20xx年()设置门源县。刚察为都兰理事辖区,由青海省辖治。民国20xx年(1937年)设海晏设治局。刚察为省政府直辖。民国20xx年(1939年)由门源县析置祁连设治局。民国32年(1943年)海晏设县。1953年成立祁连县、刚察县。1953年年底成立海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区为自治州。州府驻地原在门源县浩门镇,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搬迁至海晏县西海镇(原国营221厂),海拔3100米,距西宁104公里。
西北部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西晋设县,之后历朝都在这里设镇置县。民国20xx年(即1937年)设肃北设置局,1950年7月22日解放,7月29日正式建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古属三危地。战国秦汉为月氏、乌孙等部落驻牧。当金山以北地区,汉属西域都护府,隋设鄯善郡、西海郡、敦煌郡;唐时属沙州;宋时为西夏所辖;元属沙州路;明设安定卫。清初属沙州卫、敦煌县。1936年至1939年间,新疆阿勒泰、巴里坤等地的哈萨克族大批向东迁徙,1954年成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民乐县,西汉置氐池县,治今县,属张掖郡。北魏废县。析张掖县置东乐县,驻东乐,先后属河西道、甘凉道。直属甘肃省。1933年改民乐县,移治洪水堡即今址。1949年属张掖专区。1950年属武威专区,1955年复属张掖专区。1958年撤销,并入山丹县。1961年复民乐县,仍属张掖专区。1969年属张掖地区,20xx年属张掖市。
祁连山北麓中、东部,汉有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因此而得名。当时武威郡下属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次、鸾鸟、扑、媪围、苍松、宣围10个县,治所在姑臧。元封五年(前106),分天下为13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三国魏黄初元年(220),魏文帝置凉州,一直到西晋,姑臧均为凉州治所。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建都与此。民国时期,凉州基本沿袭旧制,分别为甘凉道、督察区、专员分署所在地,辖武威、民勤、永昌、古浪、永登等县。
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1985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武威县改为武威市,20xx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名为凉州区。 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xx年撤销县级武威市设立凉州区。
永昌县,行政区域建制最早见于元至元十五年(1278),当时称“永昌路”。明置永昌卫,清雍正三年(1725)改为永昌县,取“永远昌盛”意而名之。商周时为西戎牧地,春秋战国至秦时为月氏诸族牧地。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逐走月氏,遂为匈奴右地。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0xx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兵河西,逾焉支山,击败匈奴,在河西置武威、酒泉郡。20xx年后为打通西域,隔绝南羌与匈奴,又将二郡分为武威、酒泉、张掖、敦煌4郡,县地分属武威郡和张掖郡。永昌县境先后置鸾鸟县、番禾、骊靬、显美县、焉支、新鄣,后屡经兴废,番禾郡、县存续至唐。后置雄州、天宝县、永州。元置永昌府、永昌路,永昌之名自此始。明置永昌卫,清改永昌卫为永昌县而延续。
天祝藏族自治县(简称天祝县)为甘肃省武威市下辖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部落。夏至汉初先后为戎羌、月氏、匈奴等民族驻牧地,自汉武帝时归入汉王朝版图,唐代后逐步形成以吐蕃(今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天祝县境,夏、商、周时属雍州,为戎、羌驻牧之地。秦朝,为月氏地。汉初,被匈奴所据;汉始归中央政府管辖五代始,先后为吐蕃折逋氏家族、西夏统治,清设庄浪茶马理番同知,管辖今天祝藏族部落。民国二十五年(1936)取境内天堂、祝贡二寺之首字为名设天祝乡,属永登县;解放后,成立永登县天祝区、天祝自治区(县级),1953年10月22日改称天祝藏族自治区,1955年7月19日,更名为天祝藏族自治县
人口民族
祁连山区,除山北的走廊地区及河湟谷地以汉族为主外,其它地区皆以藏、哈萨克、蒙古、裕固等牧业民族为主。分县区情况是:
海北州是多民族地区。20xx年底,共有25个民族,总人口292617人。总人口在8000人以上的民族有:汉族98455人,占总人口的33.65%;回族95083人,占总人口的32.49%;藏族72766人,占总人口的24.87%;蒙古族15560人,占总人口的5.32%;土族8958人,占总人口的3.06%;其他民族1795人。全州总人口中,藏族分布最广。回族主要分布在门源县和祁连县。蒙古族主要分布在祁连县、海晏县、门源县。土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门源县。撒拉族人口的90%分布在祁连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的南北两侧,周边与1个国家,3个省区,8个县市接壤,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县。全县总面积6.93万平方公里,约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4%,总人口1.18万人,辖2镇2乡26个村委会,是甘肃省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的县份之一。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有哈萨克、汉、回、蒙、维吾尔、撒拉等12个民族9229人。全县辖2乡1镇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4万人,户籍人口9046人。其中,哈萨克族32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6%,是全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有裕固、汉、藏、蒙古等18个民族,总人口3.88万人,其中裕固族10533人,占总人口的27.1%,藏族10108人,占总人口的26%,是国务院确定的28个人口较少民族县份之一,
20xx年底民乐县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2.53万人 凉州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总人口103.82万人, 永昌县辖6镇4乡,10社区,11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总人口25.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5万人。 截至20xx年底,天祝县幅员面积为7149平方公里,下辖9镇10乡;户籍人口为21.52万人,共有28个民族,其中藏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7.14%。
生态保护
为保护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于1988年成立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地跨天祝、肃南、古浪、凉州、永昌、山丹、民乐、甘州八县(区)。下设22个保护站,155个护林站(点),3个木材检查站,1个森林公安局,21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全区共有林业职工1466人。区划面积272.2万公顷,林业用地60.7万公顷,分布有高等植物1044种、陆栖脊椎动物229种,森林覆盖率21.3%,境内有冰川2194条、储量615亿立方米,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每年涵养调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72.6亿立方米水源。
20xx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确定试点建立祁连山国家公园,主要职责为保护祁连山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公园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其中,甘肃省片区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8.5%,涉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乐县、永昌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凉州区等7县(区),包括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马蹄寺省级森林公园、冰沟河省级森林公园等保护地和中农发山丹马场、甘肃农垦集团。青海省境内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31.5%,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祁连县,海西州天峻县、德令哈市,共有17个乡镇60个村4.1万人。包括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中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36.55万公顷,缓冲区面积17.51万公顷,实验区面积26.17万公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9.98万公顷,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面积6.43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