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毒的汉语大词典是: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晋法显《佛国记》:“我今但欲杀三毒贼。”南朝梁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然烧。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宋袁文《瓮牖闲评》卷三:“但能专心清净,屏去三毒,形数虽乖,其会必同。”。
三毒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三毒详细内容】
⒈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引晋法显《佛国记》:“我今但欲杀三毒贼。”南朝梁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然烧。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宋袁文《瓮牖闲评》卷三:“但能专心清浄,屏去三毒,形数虽乖,其会必同。”
二、网络解释
三毒(佛学名词)三毒,佛学名词。指一切痛苦的根源——贪、嗔、痴。贪为饿鬼之源,嗔为地狱之源,痴为畜生之源。愚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一个。
三、辞典修订版
佛教谓贪爱、瞋恚、愚痴三种心态上的缺点。南朝梁.萧衍〈游锺山大爱敬寺〉:「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四、其他释义
1.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
五、关于三毒的成语
六、关于三毒的造句
1、倘若不知,急访明师,低心求指大道,打三关,扒开九窍,而三尸亡形,九蛊灭迹,关窍通彻,法轮常转,性根长存,命根永固,七情顿息,六欲不生,三毒消灭矣。
2、“三毒”虽然是人生众苦的根源,同样也是砥砺心性修养的资源,其路径就是修习戒定慧。
3、由三毒所生的差别罪恶,便有三种心理的罪过,即贪、嗔、痴;四种口舌的罪过,即妄语、恶口、两舌、绮语;以及三种身体的罪过,即杀、盗、淫。
4、人的烦恼据说有108种之多。其中“欲望”、“烦恼”、“愚痴”这三者都是卑怯之心,是让人陷于烦恼的最厉害的东西。他们纠缠于人的内心,要驱赶也驱赶不走。释迦牟尼把这三者成为“三毒”,它们是将人的行动导向错误道路的万恶之源。稻盛和夫(https://www。chazidian。com/zj-129216/查字典三毒造句)
5、人的烦恼据说有108种之多。其中“欲望”、“烦恼”、“愚痴”这三者都是卑怯之心,是让人陷于烦恼的最厉害的东西。他们纠缠于人的内心,要驱赶也驱赶不走。释迦牟尼把这三者成为“三毒”,它们是将人的行动导向错误道路的万恶之源。稻盛和夫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129216/造句